殿裏都是陌生人,沈錯融入不了其中,隻是在一旁默默傾聽。


    既然並無睡意,了解下各個鄉鎮的情況對之後的行程很有幫助。而且沈錯也想趁機打聽下附近是否有合適的渡口開放,這渡口又是否可以讓他北上河南。


    “小兄弟,你來自哪裏?”終於有人注意到了一言不發的沈錯。


    “潘門城附近的小山村。”其實沈錯一直沒弄清楚自己的山村屬於哪個縣城,但他去過潘門城,也去過姑蘇城,自覺似乎潘門更近一些。


    “那裏可不近哦。”坐在沈錯一旁的一個莊稼漢說道,他似乎是去過潘門。


    “那邊的情況可還好?”一個年輕後生,獨自一人遠遊至此,艱難困苦,可想而知,莊稼漢關心地問。


    沈錯沒有迴答,隻是搖了搖頭。眾人皆是一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各位大叔,你們可知附近哪有渡口?我想北上少林。”沈錯見大家都很和善,便出言打聽一二。


    “上少林?”不少人困惑地看著沈錯。現今烽火遍地,多少人避禍都來不及,竟還有人不辭辛苦,跋山涉水去少林。


    “完成一位大師的囑托。”沈錯解釋得很簡潔。


    “你可以去西津渡試試。”身旁的人雖然一臉不解,但還是為沈錯指了一條路,“你可先北上到達江邊,然後沿著江水向西行,約莫行三十裏可見到雲台山,它的北麵便是西津渡了。”


    沈錯默記於心,點頭答謝。


    “西津渡原來被英國長毛鬼占領過,那裏的房屋和我們這裏不同,一見便知了。”那人生怕沈錯不認識,又補充了一句。


    “多謝多謝。”陌生人的好意讓沈錯心生溫暖。


    “居士可否借一步說話?”當眾人不再言語之時,如海大師慈和的聲音從殿外響起。


    “是我?”沈錯手指著自己。


    “正是正是,請居士隨我來。”如海似乎在剛剛的交談中察覺到了沈錯的與眾不同。


    沈錯起身,心中卻暗自犯疑。但如海先前的一番言論讓他頗有好感,也就暫時放下疑慮默默相隨。


    如海掌燈引路,沈錯拿著“拐杖”跟隨,七拐八繞地來到了僻靜的一處廂房內。


    “大師尋我何事?”如海關上門後,沈錯皺眉問道。


    “施主,胸口隱隱閃著佛光,可是懷揣佛門信物,因此才孤身上少林?”如海低眉望著沈錯的胸口解釋道。


    “佛光?”沈錯低頭摸了摸自己的胸前,端詳了片刻,並未發現有何異常。他自詡目力不弱,卻仍然看不到如海口中的佛光。


    沉吟片刻,沈錯從內襯中拿出一個布袋,伸手摸出了靈智大師的舍利子,如果說有樣東西會閃耀佛光,那一定是此物了。


    見沈錯攤開了右手中的舍利子,如海唱了聲佛號。想必他看到的正是舍利子散發出來的光芒。


    “原來居士是要護送這佛陀舍利上少林,善哉善哉。”如海雙手合十,似乎對這舍利子很是尊崇。


    “少林靈智大師圓寂前曾經吩咐小子,將其火化,帶舍利上少林。做人不可言而無信。”沈錯證實了如海的猜測。


    “善哉善哉,居士重信守諾,毅力堅韌,讓老衲佩服。”如海再次合十行禮。


    “大師過獎了。”如海的誇獎讓沈錯有些愧不敢當。


    “敢問大師,何以能看出這.....佛光? ”眼前的耄耋老人顯然沒什麽修為。沈錯很是好奇,他是怎麽看出其中端倪的。


    “老衲天生具有慧眼,能看出與佛有緣之物。”如海直視沈錯。


    沈錯這才注意到如海的眼眸。雖說他年事已高,但眸子卻不似普通老人一般混沌不堪,反 是分外清亮。正如是孩童一樣清澈,單純。和他對視,你不自覺地就想把自己內心的秘密與苦楚與之傾訴。


    所謂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慧眼的妙處是洞悉本相,追溯本源。


    原來,如海在出家之前隻是一名樵夫,自打懂事起便發覺周遭的部分事物會散發金光。一日上山砍柴時,偶遇九龍寺的老主持,經其點撥,遁入空門,這才知曉自己身具慧眼,能見他人所不能見之物。多年下來,隻要是不凡的人與物都其盡收眼底。


    可想而知門口的兩位武僧應該也是如海一手栽培的。


    “大師當真獨具慧眼。”沈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雙眼,忍不住嘖嘖稱讚。


    “居士稍候,老衲去去即迴。”如海似乎記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匆匆推門而出。


    大約一柱香的功夫,如海迴返廂房,手裏卻多了一個白色的小布囊。


    “居士可將舍利子放入其中,此袋由冰蠶絲所織就,入水不濡,投火不燎,更重要的是能隱藏佛氣。”如海伸手將布囊遞了過來。


    “大師你這…”沈錯明白如海的用意,但仍沒伸手去接。


    “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雖然居士修為不俗,但此去一路的艱難險阻,能少些麻煩也是好的。”


    莫非慧眼還能看出人的修為?沈錯眼中驚疑。


    “居士的拐杖可是利刃,能用此劍者定非常人。”如海指著沈錯手中的拐杖解釋道。


    沈錯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青鸞。在離開青雲山的時候沈錯將它從背上取了下來,用粗布包裹裝扮成了登山拐杖。背負寶劍趕路太過招搖了。


    “大師謬讚了,此劍是一位前輩所贈,並不是小子所有。”寶劍的鋒芒在慧眼麵前無所隱藏,沈錯也就大方承認。


    “非也。孰不知人選寶劍,寶劍也是會擇良主的。”言罷,如海改單手為雙手,意在沈錯收下冰蠶絲囊。


    且不說如海德高望重,即使是普通老者,沈錯一再拒絕也有些卻之不恭了。


    接過布囊,沈錯將舍利子,金豆子,銀元悉數放入其中,然後以繩線紮緊袋口放入棉衣內襯中。


    見沈錯收納妥當,如海再次雙手合十:“老衲雖不曾見過你口中的靈智大師,但想必他是一位得道高僧。能助其舍利迴返少林,也不枉老衲與其共為佛門子弟。”


    “如此便謝謝大師了。”沈錯迴禮道謝。


    “不必多禮,天色不早,居士早些休息。”言罷,兩人一前一後離開了廂房。


    迴返大殿時,眾人已經休息。沈錯輕手輕腳地迴到了自己的鋪蓋處,合衣而眠。


    清早,在大殿眾人還在酣睡的時候,沈錯已經醒來。而如海大師早已在前殿盤坐,默念起了佛經。沈錯隻是聽過陸受真所在道觀念過道經,至於佛經,從未涉獵。見如海全神貫注,沈錯不敢辭行打擾,便繞過如海往寺門走去,想著和知客的老僧人告聲別,留下塊銀元給眾人,盡些綿薄之力。


    還未拉開院門,老僧人上來阻止道:“施主留步,如海大師吩咐。請施主往膳堂用完早膳再行離去。”


    沈錯感激地看了眼還在念經的如海,隨著知客僧走進了飯堂。


    寺院上下人口眾多,招待人的自然隻剩稀粥。可就是這一碗薄粥,卻讓人渾身一暖,立刻來了精神。


    臨走之時,沈錯將身上最後的兩塊銀元交給了眼前的老僧人。


    剛才喝下的白粥實在是稀薄,這表明寺院內餘糧不足,維持這麽多人的生計定然不易,自己還有金豆子,去了西津渡也不至於餓死,索性把王婆留下的銀元都拿了出來。


    老僧人見了也沒推辭,連連道謝:“多謝施主,多謝施主。”


    見老人並未推辭,沈錯心中稍安,迴望了眼尚在念經的如海,離了院牆。


    走下山坡,沈錯喚來了阿靈,望著茫茫江水,深深吸了口氣。他不知道前路還會遇到什麽艱險。但他明白,無論如何,唯有堅定不移地往前走才能到達目的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鶴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夢一醒一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夢一醒一世並收藏鶴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