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青雲山道觀,沈錯繼續北上。
他雖然不知少林寺具體在何方,但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威名天下皆知,他首要的目標是去河南。而河南在蘇州的西北方,在青雲山道觀之時兩人商議出了兩種北上的選擇。
一種是直接北上。由常州渡過長江去泰州,再由泰州去河南。由於蘇州大部分已經淪陷,這條線路繞過了蘇州境內的城鎮,相對安全。
另外一種則是由常州沿著京杭運河前行,到達鎮江,由鎮江渡口北上揚州,再經揚州去河南。這個路線需要路過蘇州各鎮,沿途必然會見到日本人。雖然沈錯很想見一個殺一個,但實力不允許。他甚至想和劉隊長一樣,投入到抗日軍隊中去。但自己大哥的魂魄還沒著落,靈智大師的臨終囑托也沒完成,還不到放手一搏的時候。
權衡利弊,沈錯選擇去泰州的方案。
這一日,來到了圩塘附近。雖說日本人的侵犯讓附近少有人煙,但沈錯還是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農耕大爺,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個渡口。
這個渡口是用於往返圩塘和泰興所設。但由於日本飛機的轟炸以及先頭部隊的掠奪,導致往返用的船隻幾乎被炸毀殆盡,這個渡口也因此無人問津。
相傳仙人可以騰雲駕霧,不借助任何外力便能乘風而行,區區渡江自然不在話下。但沈錯修為與仙人相差十萬八千裏,麵對寬廣的江麵以及荒廢的碼頭,隻能望洋興歎。
此路行不通,沈錯隻能繼續往鎮江方向前行。約莫又走了一天的山路,他遠遠看到了一座寺廟。從山下看,寺院占地頗廣,但因為不知寺院內部情況,不敢貿然上門。不過沿途沒發現日本人的蹤影,這讓他心下稍安。
此時天色已晚,寺內似乎並未亮起燈火,這不尋常的現象反而讓沈錯放下心來。再走近幾丈,並無血腥氣息散出,證明此地並未被日本人霸占。
沈錯身軀一鬆,難得遇到可以擋風遮雨的地方,他並未猶豫,上前敲門。
“篤篤篤。”輕叩門環,但過了半晌並無反應。沈錯試著用力一推,發現門從內側被人反鎖著,這表明寺院內肯定有人。興許對方害怕是日本鬼子來犯,不敢開門?
於是,沈錯在敲門的同時喊了一句:“大師...請開開門,行路勞累,可否讓我進去休息一晚。”
又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沈錯聽到了門內的腳步聲。果然,沒過多久,院門緩緩打開,一位年老僧人打著蠟燭,戒備地探出了腦袋。見是一位拄著“拐杖”的白頭年輕人,身旁還帶了一條細犬,這才鬆了口氣。
沈錯抱歉道:“大師,打擾了,天色已晚,能否讓我進寺借宿一宿。”
“快些進來。”年邁僧人讓出一條道,而後左右張望一陣,這才合上了門。
沈錯留阿靈去山頭自行休息,自己則是隨老人跨過了門檻。
入門後,在陰暗處,沈錯發現左右各自站立了一個拿著棍棒的高大僧人。想來是擔心歹人來犯,被派來保護眾人的武僧。
兩位武僧見進入寺院的是一位年輕旅人,收起戒備。一手持棍,單手行禮,唱了一聲“阿彌陀佛”。
沈錯能在暗中視物,倒也並未驚慌,迴禮道:“叨擾了。”
不過,這兩位武僧的修為讓沈錯頗為在意。方才在門口側耳之時,他絲毫沒有察覺到門後的動靜。想及此處,忍不住迴望一眼繼續潛沒在黑暗中的兩人。
“施主?”老年知客僧人等了等愣神的沈錯,示意他跟上。
沈錯收迴目光,微微歉然,繼續往裏走。又過一條長廊,這才一窺寺內全貌。
寺中寬敞,卻並不是暗無燈火。零星的幾盞燭火搖曳著,映照出積聚著的十幾人。
眾人或坐或站,俱都驚怯地打量著沈錯這個外來者。
原來,禪院裏除了掛單在此的和尚,還有不少附近鄉村前來避難的人,男女老幼皆有。此地主持慈悲,收攏難民,將寺院變成了臨時的避難所。沈錯猜想,興許是日本人在蘇州投入的兵力不足或是此處香火本就不盛,鮮有人知,才讓禪寺得以幸免於難,並沒有遭受戰火的摧殘。
寺院原本設有廂房,但留宿的人太多,一人一間完全不夠。無奈,隻好將床鋪整合在幾間寬敞的大殿內,男女分開,變成通鋪。
“請。”知客僧人躬身將沈錯引入一處大殿內。
“多謝。”不算擁擠的大殿內迎來了一位陌生人,引起了一陣小的騷動。
沈錯被安排在了通鋪的末尾。床褥已經不夠,但好在沈錯自己所穿的棉衣還夠暖和,自身的靈氣修為也能保證和衣而睡不至於受凍。
席地而坐後沈錯打量了四周。這個大殿是天王殿,左右兩排各有兩個一丈高的四大天王神像。而中間區域極為寬闊,足夠容下三十幾人仰臥而眠。
夜晚殿內未點蠟燭或者長明燈,月光透過門窗的縫隙,照射在四大天王身上顯得有些陰森。但人多壯膽,也就不那麽令人害怕了。
“小陳,你聽說了嗎?嚴京城裏麵的人都被殺光了,不論是當兵的,還是我們這些窮苦百姓,都被殺了。”一個中年人的聲音從通鋪的中間響起。
“白天迴返的大師說的?”這個叫小陳的人年紀應該在二十出頭,聲音聽著很是年輕。
“恩。諾大一個城一個活口沒留。”中年人的語氣中透露著恐懼。
“日本人就不是人!”小陳的語氣很是憤慨。
“他們來鎮江也殺了很多人。”說起日本人兇殘,又有一個人出聲應和。
“有一家母女知道日本人奸淫婦女,為保名節,投井自殺了。”應和的人又出聲說話,他可能就是從鎮江那邊逃亡過來的。
“另外的母女三人,受不了日本人的侮辱,母親把兩個女兒活活掐死,然後自己撞牆自殺了…”另外一人又出聲,語調極為淒涼。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控訴甚至是哭訴日本人的暴虐。沈錯聽得心裏難受,日本人的罪行實在是罄竹難書,大殿內的氣氛一時間很是壓抑。
“你說我們中國人怎麽就打不過日本人?”這個聲音終止了大家的談論,迴答他的隻有一聲聲歎息。普通百姓是無法迴答這種問題的,在戰爭麵前他們隻是溫順的鹿,任人魚肉,任人宰割。
“你們知道這裏叫什麽山嗎?”一個突兀的聲音出現在人群中。那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不知是少不更事,還是有意活躍下氣氛,問出了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但隨後便被他的父親以眼神嗬斥住了。
“似乎叫黃山?”那個叫小陳的搭了腔。
“黃山?那不是在安徽?”有人提出了質疑。
小陳沒有反駁,因為他也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
“施主所言極是,此地確實名為黃山。”殿外響起了一位老和尚的聲音。
“如海大師!”“大師!”“大師好!”
一位須眉皆白的老僧出現在殿外門口,雙手合十,唱了聲佛號。
殿內無論男女老少,都紛紛站起迴禮,足見這位老僧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沈錯猜測這位大師很可能便是主持了。
“大師,此地為何也叫黃山呢?”小陳發問。
“據傳,此地為春秋戰國時候楚國春申君黃歇公子讀書處,故而取名為黃山,當然有人為了區分,稱這裏為小黃山。而且此處有九峰,自西向東,蜿蜒起伏,猶如九條龍浮遊雲端,故又名九龍山。而本寺便也名為九龍寺了。”如海大師娓娓道來。
“哦…”眾人聽了如海的解釋都是恍然大悟。
沈錯聽聞則是暗自點頭,他在上山途中便已經注意到,這裏的確是峰巒起伏猶如蛟龍盤踞。
“自古,中華兒女不乏蓋世英豪傑,便如那春申君,宏才偉略,聲振華夏。所謂亂世出英雄,如今國難當頭,必有主持大局之人,能救萬民於水火,能挽狂瀾於既倒,我們萬萬不可喪失信念。”如海大師肯定是聽到了眾人的談論,想借此來鼓舞大家的士氣。
“是啊,是啊”
“大師說的對!”
聽了如海大師的教誨,大殿裏的人不再垂頭喪氣,紛紛打起了精神。
他雖然不知少林寺具體在何方,但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威名天下皆知,他首要的目標是去河南。而河南在蘇州的西北方,在青雲山道觀之時兩人商議出了兩種北上的選擇。
一種是直接北上。由常州渡過長江去泰州,再由泰州去河南。由於蘇州大部分已經淪陷,這條線路繞過了蘇州境內的城鎮,相對安全。
另外一種則是由常州沿著京杭運河前行,到達鎮江,由鎮江渡口北上揚州,再經揚州去河南。這個路線需要路過蘇州各鎮,沿途必然會見到日本人。雖然沈錯很想見一個殺一個,但實力不允許。他甚至想和劉隊長一樣,投入到抗日軍隊中去。但自己大哥的魂魄還沒著落,靈智大師的臨終囑托也沒完成,還不到放手一搏的時候。
權衡利弊,沈錯選擇去泰州的方案。
這一日,來到了圩塘附近。雖說日本人的侵犯讓附近少有人煙,但沈錯還是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農耕大爺,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個渡口。
這個渡口是用於往返圩塘和泰興所設。但由於日本飛機的轟炸以及先頭部隊的掠奪,導致往返用的船隻幾乎被炸毀殆盡,這個渡口也因此無人問津。
相傳仙人可以騰雲駕霧,不借助任何外力便能乘風而行,區區渡江自然不在話下。但沈錯修為與仙人相差十萬八千裏,麵對寬廣的江麵以及荒廢的碼頭,隻能望洋興歎。
此路行不通,沈錯隻能繼續往鎮江方向前行。約莫又走了一天的山路,他遠遠看到了一座寺廟。從山下看,寺院占地頗廣,但因為不知寺院內部情況,不敢貿然上門。不過沿途沒發現日本人的蹤影,這讓他心下稍安。
此時天色已晚,寺內似乎並未亮起燈火,這不尋常的現象反而讓沈錯放下心來。再走近幾丈,並無血腥氣息散出,證明此地並未被日本人霸占。
沈錯身軀一鬆,難得遇到可以擋風遮雨的地方,他並未猶豫,上前敲門。
“篤篤篤。”輕叩門環,但過了半晌並無反應。沈錯試著用力一推,發現門從內側被人反鎖著,這表明寺院內肯定有人。興許對方害怕是日本鬼子來犯,不敢開門?
於是,沈錯在敲門的同時喊了一句:“大師...請開開門,行路勞累,可否讓我進去休息一晚。”
又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沈錯聽到了門內的腳步聲。果然,沒過多久,院門緩緩打開,一位年老僧人打著蠟燭,戒備地探出了腦袋。見是一位拄著“拐杖”的白頭年輕人,身旁還帶了一條細犬,這才鬆了口氣。
沈錯抱歉道:“大師,打擾了,天色已晚,能否讓我進寺借宿一宿。”
“快些進來。”年邁僧人讓出一條道,而後左右張望一陣,這才合上了門。
沈錯留阿靈去山頭自行休息,自己則是隨老人跨過了門檻。
入門後,在陰暗處,沈錯發現左右各自站立了一個拿著棍棒的高大僧人。想來是擔心歹人來犯,被派來保護眾人的武僧。
兩位武僧見進入寺院的是一位年輕旅人,收起戒備。一手持棍,單手行禮,唱了一聲“阿彌陀佛”。
沈錯能在暗中視物,倒也並未驚慌,迴禮道:“叨擾了。”
不過,這兩位武僧的修為讓沈錯頗為在意。方才在門口側耳之時,他絲毫沒有察覺到門後的動靜。想及此處,忍不住迴望一眼繼續潛沒在黑暗中的兩人。
“施主?”老年知客僧人等了等愣神的沈錯,示意他跟上。
沈錯收迴目光,微微歉然,繼續往裏走。又過一條長廊,這才一窺寺內全貌。
寺中寬敞,卻並不是暗無燈火。零星的幾盞燭火搖曳著,映照出積聚著的十幾人。
眾人或坐或站,俱都驚怯地打量著沈錯這個外來者。
原來,禪院裏除了掛單在此的和尚,還有不少附近鄉村前來避難的人,男女老幼皆有。此地主持慈悲,收攏難民,將寺院變成了臨時的避難所。沈錯猜想,興許是日本人在蘇州投入的兵力不足或是此處香火本就不盛,鮮有人知,才讓禪寺得以幸免於難,並沒有遭受戰火的摧殘。
寺院原本設有廂房,但留宿的人太多,一人一間完全不夠。無奈,隻好將床鋪整合在幾間寬敞的大殿內,男女分開,變成通鋪。
“請。”知客僧人躬身將沈錯引入一處大殿內。
“多謝。”不算擁擠的大殿內迎來了一位陌生人,引起了一陣小的騷動。
沈錯被安排在了通鋪的末尾。床褥已經不夠,但好在沈錯自己所穿的棉衣還夠暖和,自身的靈氣修為也能保證和衣而睡不至於受凍。
席地而坐後沈錯打量了四周。這個大殿是天王殿,左右兩排各有兩個一丈高的四大天王神像。而中間區域極為寬闊,足夠容下三十幾人仰臥而眠。
夜晚殿內未點蠟燭或者長明燈,月光透過門窗的縫隙,照射在四大天王身上顯得有些陰森。但人多壯膽,也就不那麽令人害怕了。
“小陳,你聽說了嗎?嚴京城裏麵的人都被殺光了,不論是當兵的,還是我們這些窮苦百姓,都被殺了。”一個中年人的聲音從通鋪的中間響起。
“白天迴返的大師說的?”這個叫小陳的人年紀應該在二十出頭,聲音聽著很是年輕。
“恩。諾大一個城一個活口沒留。”中年人的語氣中透露著恐懼。
“日本人就不是人!”小陳的語氣很是憤慨。
“他們來鎮江也殺了很多人。”說起日本人兇殘,又有一個人出聲應和。
“有一家母女知道日本人奸淫婦女,為保名節,投井自殺了。”應和的人又出聲說話,他可能就是從鎮江那邊逃亡過來的。
“另外的母女三人,受不了日本人的侮辱,母親把兩個女兒活活掐死,然後自己撞牆自殺了…”另外一人又出聲,語調極為淒涼。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控訴甚至是哭訴日本人的暴虐。沈錯聽得心裏難受,日本人的罪行實在是罄竹難書,大殿內的氣氛一時間很是壓抑。
“你說我們中國人怎麽就打不過日本人?”這個聲音終止了大家的談論,迴答他的隻有一聲聲歎息。普通百姓是無法迴答這種問題的,在戰爭麵前他們隻是溫順的鹿,任人魚肉,任人宰割。
“你們知道這裏叫什麽山嗎?”一個突兀的聲音出現在人群中。那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不知是少不更事,還是有意活躍下氣氛,問出了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但隨後便被他的父親以眼神嗬斥住了。
“似乎叫黃山?”那個叫小陳的搭了腔。
“黃山?那不是在安徽?”有人提出了質疑。
小陳沒有反駁,因為他也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
“施主所言極是,此地確實名為黃山。”殿外響起了一位老和尚的聲音。
“如海大師!”“大師!”“大師好!”
一位須眉皆白的老僧出現在殿外門口,雙手合十,唱了聲佛號。
殿內無論男女老少,都紛紛站起迴禮,足見這位老僧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沈錯猜測這位大師很可能便是主持了。
“大師,此地為何也叫黃山呢?”小陳發問。
“據傳,此地為春秋戰國時候楚國春申君黃歇公子讀書處,故而取名為黃山,當然有人為了區分,稱這裏為小黃山。而且此處有九峰,自西向東,蜿蜒起伏,猶如九條龍浮遊雲端,故又名九龍山。而本寺便也名為九龍寺了。”如海大師娓娓道來。
“哦…”眾人聽了如海的解釋都是恍然大悟。
沈錯聽聞則是暗自點頭,他在上山途中便已經注意到,這裏的確是峰巒起伏猶如蛟龍盤踞。
“自古,中華兒女不乏蓋世英豪傑,便如那春申君,宏才偉略,聲振華夏。所謂亂世出英雄,如今國難當頭,必有主持大局之人,能救萬民於水火,能挽狂瀾於既倒,我們萬萬不可喪失信念。”如海大師肯定是聽到了眾人的談論,想借此來鼓舞大家的士氣。
“是啊,是啊”
“大師說的對!”
聽了如海大師的教誨,大殿裏的人不再垂頭喪氣,紛紛打起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