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斯特雷澤曼,對於這位德意誌著名政治家來說,1924年的年初,簡直糟透了。
因為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暴亂,雖然被很快鎮壓,但是影響依舊深遠。
比如遠在柏林的斯特雷澤曼,作為總理,他遭到漫天指責,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貨幣政策。
雖然地產抵押馬克取得了成功,社會經濟得以穩定,但是希特勒的暴亂說明,在斯特雷澤曼上任初期,大量印刷紙質馬克導致大貶值,才是慕尼黑出現那場鬧劇的“元兇”。
他的內閣備受質疑,即便地產抵押馬克平穩了經濟,但是“犯過的錯”,終究要受到懲罰。
於是他的內閣倒台了,僅僅上台15周,他就成了“前總理”。
就這樣,他多了一個綽號——百日內閣總理。
不過這樣也好,畢竟自魏瑪政府建立以來,總理這個職位,向來是不好做的。
他接受了新任總理威廉.馬克思的任命,出任外交部長,這是一個他感到“舒服”的位置,當然,也意味著危險。
自1921年開始,馬賽厄斯.埃茨貝格和瓦爾特.拉特瑙兩任外交部長遇刺身亡,如果說當總理是坐在火山口上,那麽當外交部長,就是活在槍口之下。
但是斯特雷澤曼並不害怕,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會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奮不顧身。
就好像他要印刷大量紙鈔一樣,他不知道結果是什麽嗎?當然知道,但是權衡利弊,他隻能那樣做,這是為了避免德國被更兇殘地收割。
來到外交部,斯特雷澤曼立刻開始自己的工作,他的首要任務,是確定一些重要職位的人選。
“現在的外交重點,是美國,英國和蘇聯。”
對於德意誌的外交工作,斯特雷澤曼並不陌生,他知道現在工作中最難的是什麽。
人,現在德意誌的外交,最缺少的,是人才。
相比於政治生態較為穩定的美國,英國和法國,德國目前的情況,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糟糕。
魏瑪政府成立的同時,等於推翻了德皇的統治,這讓一大批貴族和保皇派,對魏瑪政府充滿敵意。
要知道以前的外交工作,大多由這些人來擔任,何況在魏瑪政府成立之初,外交麵臨巨大壓力。
《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使魏瑪政府的外交飽受批評,外交人員同時被左右兩翼的人士攻擊,加上兩位外交部長相繼被害,導致願意從事德國外交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隨著國內經濟環境長期惡化,還有魯爾危機的出現,外交人才的缺乏,已經開始影響到德國政府正常的運轉。
所以擺在斯特雷澤曼麵前的問題很嚴峻,他必須盡可能地網羅人才,然後才能實現外交破局。
思來想去,斯特雷澤曼想到一個人,拿起電話,剛要撥通號碼,但是猶豫片刻,又放下了。
“或許,我需要親自去一趟。”
老霍夫曼正在給自己的花園澆水,在這個春日的午後,微風徐徐,倒是涼爽。
賦閑的日子,讓他顯得精神很好,那些波瀾壯闊已經與自己遠去,生活變得單調,但是並不乏味。
直起腰身,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看著搖曳的花朵,露出笑容。
突然的,他聽到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於是抬起頭,隻見院子外,一輛黑色小汽車,停在門口。
斯特雷澤曼下車了,他隻身一人,沒有保鏢,也沒有秘書,顯得非常簡約,看到老霍夫曼後,對著他揮了揮手。
老霍夫曼歎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位老友來找自己是幹嘛的,他想現在就開口拒絕,不過似乎又想到其他事情,於是猶豫了一下,也揮手致意。
來到客廳,兩人分賓主落座,老霍夫曼拿出自己的雪茄盒,抽出一根,遞給斯特雷澤曼,隨後自己也拿出一根,放在嘴上。
“我知道你來幹什麽,老實說,我不會出任任何職務的。”
吸了一口雪茄,老霍夫曼淡淡說道,而斯特雷澤曼則是笑笑,沒有說話。
“怎麽了?難道不勸說一下麽?”
老霍夫曼看著這位老友,麵露詫異的說道。
“不勸說了,事實上我知道,勸說也是毫無意義。”
斯特雷澤曼放下雪茄,看著老霍夫曼,他此行的目的,並非勸說這位資深外交家出山,而是隻想“聊聊”。
老霍夫曼笑了,隨後掐滅了雪茄,他沉思片刻,便開口道:
“我知道,你的壓力很大,德國的外交現在不止麵臨外部壓力,內部壓力同樣巨大。
民族主義正在肆虐,外交活動受到很大製約,當我們與某一個國家接觸,談論一些實質問題後,那些民族主義者就會跳出來大罵,甚至發動遊行和刺殺。
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是外交活動必須進行下去,你之前不就是取得了英國的支持,獲得了低息貸款,然後才平抑了瘋狂的物價麽。
這就是外交的用處,雖然英國人未必安什麽好心,但是至少,我們獲得了實惠。”
老霍夫曼雖然不在政府任職,但是他的消息渠道很廣,畢竟他在德意誌帝國任職多年,即便現在是魏瑪共和國了,但是高層和一些重要位置,依舊是“好友遍天下”。
這些人會時不時地來做客,談論時局,抱怨幾聲。
所以老霍夫曼可以知道很多事,至少遠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更深,也更詳細。
“不錯,我們在英國取得一些進展,但是就像你說的,他們未必安什麽好心。
英國在製衡法國,魯爾的問題快要解決了,因為英國內部,已經有人聯係法國,表示如果他們再不收手,英國可能會采取一些經濟上的製裁行動。
法國的情況你清楚,他們經濟恢複很慢,海外殖民地也不安穩,他們要頭疼的事情並不比我們少。
不過我現在更擔心蘇聯,列寧去世以後,蘇聯正在調整對外政策,我擔心,他們會改變之前的一些態度。”
說完話,斯特雷澤曼拿起雪茄,狠狠吸了一口,眼神深邃。
“蘇聯麵臨政治震蕩,老實說,列寧離開得太突然了,他並沒有處理好身後的事情。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不認為蘇聯會對德國在短期內有大的態度變化,畢竟他們也在被孤立當中,需要有人一起抱團取暖。”
老霍夫曼難得一次給出自己的意見,畢竟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一個傾聽者,很少發表個人見解。
“希望如此吧,畢竟從目前的消息看,現在蘇聯也陷入了權力鬥爭。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產生了理念上的衝突,據我所知,已經形成不死不休的局麵。
不過我認為,斯大林的勝麵更大,而如果蘇聯落入斯大林手裏,對德國來說,無疑更好一些,畢竟他不太支持共產國際的顛覆性活動,這會讓德共稍微‘安穩’一些。”
斯特雷澤曼淡淡說著,現在德國麵臨嚴峻的外交形勢,英美明顯在向自己示好,但問題是,如果親近英美,那麽勢必要受到他們的壓力,去疏遠蘇聯這個盟友。
但是現在德國離不開蘇聯,特別是軍事上,國防部的態度很強硬,他們正在與蘇聯軍方展開合作,很多項目都已經啟動或者即將啟動。
毫無疑問,這就是《凡爾賽和約》造成的問題,以至於德國麵臨選擇,親近英美,經濟上得以喘息,親近蘇聯,軍事上得來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而作為外交部長,斯特雷澤曼必須謹慎采取措施,甚至在兩者之間,營造必要的“平衡”。
這一次,老霍夫曼沒有再說話,他隻是靜靜聽著,然後時不時地吸一口雪茄,吐出煙圈。
“需要我做什麽?除了迴到外交部以外的事情。”
當雪茄吸完,老霍夫曼狠狠將其掐滅,他知道斯特雷澤曼這位老友的習慣,如果他開始抱怨,或者滔滔不絕,那麽一定是有事相求。
“給我推薦一些外交人才,不要那些有明顯政治傾向的。”
斯特雷澤曼很幹脆地說道,他和老霍夫曼都是聰明人,拐彎抹角沒有意義。
“什麽樣的人才,技術類型,還是參謀類的。”
老霍夫曼挑起眼皮,作為老外交官,他知道,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
“都可以,最好是對英美或蘇聯有些了解的,你懂的,這個要求聽起來很簡單,但合適的人並不多。”
斯特雷澤曼心裏早就有了答案,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人,而他相信,老霍夫曼也懂得。
嗯……
老霍夫曼陷入沉思,不過很快,他就抬起頭,看向窗外,似乎想到了什麽。
“如果可以,我覺得克萊會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學會了英語,我曾找到一個英國朋友與他用英語對話過,老實說,我對他的英語能力感到震驚。
但是唯一的問題,是他的經驗,他在巴伐利亞雖然培養了一定的政治經驗,但是外交,還是一個白丁。”
老霍夫曼說完,斯特雷澤曼當即愣住了,他怎麽也沒想到,讓這位老友推薦幾個人才,他竟然把自己兒子給推了出來。
不過對於克萊,斯特雷澤曼還是知道的,不是指記憶裏的那個少年,而是指他在巴伐利亞的所作所為。
不到二十歲就創立了一個政黨,而且在慕尼黑做得有聲有色,巴伐利亞工農聯合黨的名字即便在柏林,也是如雷貫耳,人盡皆知。
畢竟他們和國防軍的合作,已經越來越多,甚至大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趨勢。
“他不是出任政黨主席麽?會來外交部上班?”
斯特雷澤曼有些懷疑,畢竟克萊的確是個人才,從各方麵講,他都是搞外交的“良才”。
不過現在巴伐利亞工農聯合黨已經有進軍全國的趨勢,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春季的大選中,雖然隻是牛刀小試,但是已經取得不俗的成績。
假以時日,即便是在柏林的國家議會中出現他們的身影,都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們有約定,他快迴來了。”
老霍夫曼淡淡說著,似乎在講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如果他能來外交部,毫無疑問,將是整個德意誌的幸事。”
斯特雷澤曼知道,克萊有多麽的優秀,所以他立刻站起身,對著老霍夫曼躬身行禮。
這是一種托付,更是一種信任,克萊身上有巨大的潛力,霍夫曼把這個“前途無量”的獨子交給自己,這份情誼,何等厚重。
“那麽這件事,就說定了。”
老霍夫曼微微躬身還禮,隨後便拉著斯特雷澤曼,去看自己的花園。
他們再沒談什麽政治,什麽外交,隻是在花園裏漫步,看著嬌豔的花朵,享受陽光。
就在這種愜意的氛圍中,一件關於克萊未來發展軌跡的事情,就定了下來。
而當克萊在一周後,收到父親信件,被告知這件事時,也是久久的沉默不語。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意見,似乎被完全忽視了。
因為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暴亂,雖然被很快鎮壓,但是影響依舊深遠。
比如遠在柏林的斯特雷澤曼,作為總理,他遭到漫天指責,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貨幣政策。
雖然地產抵押馬克取得了成功,社會經濟得以穩定,但是希特勒的暴亂說明,在斯特雷澤曼上任初期,大量印刷紙質馬克導致大貶值,才是慕尼黑出現那場鬧劇的“元兇”。
他的內閣備受質疑,即便地產抵押馬克平穩了經濟,但是“犯過的錯”,終究要受到懲罰。
於是他的內閣倒台了,僅僅上台15周,他就成了“前總理”。
就這樣,他多了一個綽號——百日內閣總理。
不過這樣也好,畢竟自魏瑪政府建立以來,總理這個職位,向來是不好做的。
他接受了新任總理威廉.馬克思的任命,出任外交部長,這是一個他感到“舒服”的位置,當然,也意味著危險。
自1921年開始,馬賽厄斯.埃茨貝格和瓦爾特.拉特瑙兩任外交部長遇刺身亡,如果說當總理是坐在火山口上,那麽當外交部長,就是活在槍口之下。
但是斯特雷澤曼並不害怕,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會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奮不顧身。
就好像他要印刷大量紙鈔一樣,他不知道結果是什麽嗎?當然知道,但是權衡利弊,他隻能那樣做,這是為了避免德國被更兇殘地收割。
來到外交部,斯特雷澤曼立刻開始自己的工作,他的首要任務,是確定一些重要職位的人選。
“現在的外交重點,是美國,英國和蘇聯。”
對於德意誌的外交工作,斯特雷澤曼並不陌生,他知道現在工作中最難的是什麽。
人,現在德意誌的外交,最缺少的,是人才。
相比於政治生態較為穩定的美國,英國和法國,德國目前的情況,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糟糕。
魏瑪政府成立的同時,等於推翻了德皇的統治,這讓一大批貴族和保皇派,對魏瑪政府充滿敵意。
要知道以前的外交工作,大多由這些人來擔任,何況在魏瑪政府成立之初,外交麵臨巨大壓力。
《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使魏瑪政府的外交飽受批評,外交人員同時被左右兩翼的人士攻擊,加上兩位外交部長相繼被害,導致願意從事德國外交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隨著國內經濟環境長期惡化,還有魯爾危機的出現,外交人才的缺乏,已經開始影響到德國政府正常的運轉。
所以擺在斯特雷澤曼麵前的問題很嚴峻,他必須盡可能地網羅人才,然後才能實現外交破局。
思來想去,斯特雷澤曼想到一個人,拿起電話,剛要撥通號碼,但是猶豫片刻,又放下了。
“或許,我需要親自去一趟。”
老霍夫曼正在給自己的花園澆水,在這個春日的午後,微風徐徐,倒是涼爽。
賦閑的日子,讓他顯得精神很好,那些波瀾壯闊已經與自己遠去,生活變得單調,但是並不乏味。
直起腰身,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看著搖曳的花朵,露出笑容。
突然的,他聽到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於是抬起頭,隻見院子外,一輛黑色小汽車,停在門口。
斯特雷澤曼下車了,他隻身一人,沒有保鏢,也沒有秘書,顯得非常簡約,看到老霍夫曼後,對著他揮了揮手。
老霍夫曼歎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位老友來找自己是幹嘛的,他想現在就開口拒絕,不過似乎又想到其他事情,於是猶豫了一下,也揮手致意。
來到客廳,兩人分賓主落座,老霍夫曼拿出自己的雪茄盒,抽出一根,遞給斯特雷澤曼,隨後自己也拿出一根,放在嘴上。
“我知道你來幹什麽,老實說,我不會出任任何職務的。”
吸了一口雪茄,老霍夫曼淡淡說道,而斯特雷澤曼則是笑笑,沒有說話。
“怎麽了?難道不勸說一下麽?”
老霍夫曼看著這位老友,麵露詫異的說道。
“不勸說了,事實上我知道,勸說也是毫無意義。”
斯特雷澤曼放下雪茄,看著老霍夫曼,他此行的目的,並非勸說這位資深外交家出山,而是隻想“聊聊”。
老霍夫曼笑了,隨後掐滅了雪茄,他沉思片刻,便開口道:
“我知道,你的壓力很大,德國的外交現在不止麵臨外部壓力,內部壓力同樣巨大。
民族主義正在肆虐,外交活動受到很大製約,當我們與某一個國家接觸,談論一些實質問題後,那些民族主義者就會跳出來大罵,甚至發動遊行和刺殺。
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是外交活動必須進行下去,你之前不就是取得了英國的支持,獲得了低息貸款,然後才平抑了瘋狂的物價麽。
這就是外交的用處,雖然英國人未必安什麽好心,但是至少,我們獲得了實惠。”
老霍夫曼雖然不在政府任職,但是他的消息渠道很廣,畢竟他在德意誌帝國任職多年,即便現在是魏瑪共和國了,但是高層和一些重要位置,依舊是“好友遍天下”。
這些人會時不時地來做客,談論時局,抱怨幾聲。
所以老霍夫曼可以知道很多事,至少遠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更深,也更詳細。
“不錯,我們在英國取得一些進展,但是就像你說的,他們未必安什麽好心。
英國在製衡法國,魯爾的問題快要解決了,因為英國內部,已經有人聯係法國,表示如果他們再不收手,英國可能會采取一些經濟上的製裁行動。
法國的情況你清楚,他們經濟恢複很慢,海外殖民地也不安穩,他們要頭疼的事情並不比我們少。
不過我現在更擔心蘇聯,列寧去世以後,蘇聯正在調整對外政策,我擔心,他們會改變之前的一些態度。”
說完話,斯特雷澤曼拿起雪茄,狠狠吸了一口,眼神深邃。
“蘇聯麵臨政治震蕩,老實說,列寧離開得太突然了,他並沒有處理好身後的事情。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不認為蘇聯會對德國在短期內有大的態度變化,畢竟他們也在被孤立當中,需要有人一起抱團取暖。”
老霍夫曼難得一次給出自己的意見,畢竟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一個傾聽者,很少發表個人見解。
“希望如此吧,畢竟從目前的消息看,現在蘇聯也陷入了權力鬥爭。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產生了理念上的衝突,據我所知,已經形成不死不休的局麵。
不過我認為,斯大林的勝麵更大,而如果蘇聯落入斯大林手裏,對德國來說,無疑更好一些,畢竟他不太支持共產國際的顛覆性活動,這會讓德共稍微‘安穩’一些。”
斯特雷澤曼淡淡說著,現在德國麵臨嚴峻的外交形勢,英美明顯在向自己示好,但問題是,如果親近英美,那麽勢必要受到他們的壓力,去疏遠蘇聯這個盟友。
但是現在德國離不開蘇聯,特別是軍事上,國防部的態度很強硬,他們正在與蘇聯軍方展開合作,很多項目都已經啟動或者即將啟動。
毫無疑問,這就是《凡爾賽和約》造成的問題,以至於德國麵臨選擇,親近英美,經濟上得以喘息,親近蘇聯,軍事上得來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而作為外交部長,斯特雷澤曼必須謹慎采取措施,甚至在兩者之間,營造必要的“平衡”。
這一次,老霍夫曼沒有再說話,他隻是靜靜聽著,然後時不時地吸一口雪茄,吐出煙圈。
“需要我做什麽?除了迴到外交部以外的事情。”
當雪茄吸完,老霍夫曼狠狠將其掐滅,他知道斯特雷澤曼這位老友的習慣,如果他開始抱怨,或者滔滔不絕,那麽一定是有事相求。
“給我推薦一些外交人才,不要那些有明顯政治傾向的。”
斯特雷澤曼很幹脆地說道,他和老霍夫曼都是聰明人,拐彎抹角沒有意義。
“什麽樣的人才,技術類型,還是參謀類的。”
老霍夫曼挑起眼皮,作為老外交官,他知道,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
“都可以,最好是對英美或蘇聯有些了解的,你懂的,這個要求聽起來很簡單,但合適的人並不多。”
斯特雷澤曼心裏早就有了答案,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人,而他相信,老霍夫曼也懂得。
嗯……
老霍夫曼陷入沉思,不過很快,他就抬起頭,看向窗外,似乎想到了什麽。
“如果可以,我覺得克萊會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學會了英語,我曾找到一個英國朋友與他用英語對話過,老實說,我對他的英語能力感到震驚。
但是唯一的問題,是他的經驗,他在巴伐利亞雖然培養了一定的政治經驗,但是外交,還是一個白丁。”
老霍夫曼說完,斯特雷澤曼當即愣住了,他怎麽也沒想到,讓這位老友推薦幾個人才,他竟然把自己兒子給推了出來。
不過對於克萊,斯特雷澤曼還是知道的,不是指記憶裏的那個少年,而是指他在巴伐利亞的所作所為。
不到二十歲就創立了一個政黨,而且在慕尼黑做得有聲有色,巴伐利亞工農聯合黨的名字即便在柏林,也是如雷貫耳,人盡皆知。
畢竟他們和國防軍的合作,已經越來越多,甚至大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趨勢。
“他不是出任政黨主席麽?會來外交部上班?”
斯特雷澤曼有些懷疑,畢竟克萊的確是個人才,從各方麵講,他都是搞外交的“良才”。
不過現在巴伐利亞工農聯合黨已經有進軍全國的趨勢,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春季的大選中,雖然隻是牛刀小試,但是已經取得不俗的成績。
假以時日,即便是在柏林的國家議會中出現他們的身影,都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們有約定,他快迴來了。”
老霍夫曼淡淡說著,似乎在講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如果他能來外交部,毫無疑問,將是整個德意誌的幸事。”
斯特雷澤曼知道,克萊有多麽的優秀,所以他立刻站起身,對著老霍夫曼躬身行禮。
這是一種托付,更是一種信任,克萊身上有巨大的潛力,霍夫曼把這個“前途無量”的獨子交給自己,這份情誼,何等厚重。
“那麽這件事,就說定了。”
老霍夫曼微微躬身還禮,隨後便拉著斯特雷澤曼,去看自己的花園。
他們再沒談什麽政治,什麽外交,隻是在花園裏漫步,看著嬌豔的花朵,享受陽光。
就在這種愜意的氛圍中,一件關於克萊未來發展軌跡的事情,就定了下來。
而當克萊在一周後,收到父親信件,被告知這件事時,也是久久的沉默不語。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意見,似乎被完全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