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馬戲院的演講,取得了空前成功,希特勒的名字出現在各類報紙上,特別是那張在風雪中歸去的背影,甚至登上了頭條。
右翼媒體自然大加讚賞,稱讚他是為人民發聲的“鬥士”,是願意站在人民身前,向暴政和不公反抗的英雄。
不過希特勒的言論有些極端,他攻擊社會民主黨,攻擊布爾什維克,攻擊猶太人。
這引起了一些左翼媒體的反感,他們稱希特勒就是一個小醜,一個煽動民眾的瘋子,一個破壞社會團結的野心家。
於是乎,圍繞希特勒,左翼和右翼展開激烈的論戰,雙方互相攻擊,在媒體上打起了嘴仗,而希特勒對於這種局麵,表現得很興奮。
他擔心沒人提到自己,特別是左翼的媒體,如果他們對自己完全無視,那麽自己會“很失望”。
但是現在他們吵起來了,自己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左翼媒體上,這讓他的聲望開始升高,畢竟在他看來,敵人對自己最大的敬意,就是“做夢都在罵你”。
而從這場演講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希特勒,還有納粹黨。他們在慕尼黑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人們談論著他們,有人崇拜,有人鄙夷。總之,他們已經不再默默無聞,已經成為巴伐利亞最有代表性的右翼政黨之一。
這讓巴伐利亞當局,提高了對他們的重視。
警察局開始接到投訴,有人說納粹黨在進行暴動,希特勒在以非法手段顛覆社會。
但是警察局的反應耐人尋味,他們不僅安排人暗中保護希特勒,避免他被左翼人士攻擊,甚至還將所有對於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投訴壓下去,幫助其維持“正麵形象”。
這種偏袒不僅是警察部門,巴伐利亞當局也對納粹黨發出了邀請,現任巴伐利亞總理古斯塔夫.裏特.馮.卡爾,決定對納粹黨進行接見,甚至點名要見希特勒。
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一個堅定的無黨派右翼支持者,卡爾對希特勒非常感興趣,在看到希特勒的報道後,他認為這個人將有可能成為巴伐利亞的右翼領袖之一,是一張可以利用的“好牌”。
對於總理的邀請,德萊克斯勒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並沒有太多接觸這樣大人物的機會,所以顯得很緊張。
相比於這位黨首,希特勒和埃卡特,就淡然很多了。
後者本來就是個善於溝通的“渾蛋”,而對前者而言,去見一個巴伐利亞總理,還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他們出現在巴伐利亞總理府的議事廳裏時,卡爾並沒有馬上出現。
他們先是等了一會兒,進而開始感到無聊。
希特勒低頭翻看著報紙,埃卡特則對裝潢有了興趣,隻有德萊克斯勒,端著茶杯,坐在沙發上不知所措。
“哦,很抱歉,有些公務需要處理,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這時候門開了,作為巴伐利亞總理的卡爾,在一群人的簇擁下走了進來,他熱情地和每個人握手,而在看到希特勒後,更是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位總理大人顯得很隨和,他介紹了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們有人是自己的秘書,有人則是一些州政府部門的負責人。
在卡爾的帶動下,眾人開始交談,他們談論時局,談論巴伐利亞現在遇到的問題,關於治安,關於糧食供應,關於如何打擊左翼的斯巴達派……
這場交流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意義重大,希特勒開始覺得這位總理大人,對自己似乎格外感興趣,他總是盯著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顯然是希望這個問題,由自己來迴答。
但不管怎麽說,希特勒可以確定,這個總理大人是支持自己主張的,他本人就帶有右翼傾向,認為民族社會主義是德意誌未來的唯一出路,他鼓勵自己,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人民需要自己這樣的引導者出現。
而在卡爾眼裏,希特勒是個“複雜的工具”,他的一些主張很極端,極端到對社會都造成了衝擊,這是一個破壞者,特別對於猶太人和左翼工人,有些過於“嚴厲”。
作為一位地方總理,這個位置決定他在做任何表態前,都必須先考慮社會的反應。
猶太人和那些工人,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太過激烈的行動,會導致社會震蕩,他可不想采取強製措施,導致巴伐利亞再出現一次“蘇維埃革命”。
然而拋開這些極端觀點不談,兩個人又有很多共通之處,希特勒支持民族主義,甚至是民族主義的堅定扞衛者。
他也支持民族社會主義,認為這是德意誌未來必須要走的道路,隻有這樣,德意誌才能擺脫現在的混亂與虛弱,重新迎迴世界強國的地位。
而這些觀點,又和自己不謀而合。
經過這次接觸,卡爾覺得可以在希特勒背後“推一把”,於是他找來一些親信,將自己要“捧一把”希特勒的事情進行告知。
這些親信立刻會意,他們開始動用自己的力量,幫希特勒鋪平道路。
有了總理在背後撐腰,希特勒的名氣再度攀升,他獲得了特權,比如組織一些集會,巴伐利亞當局不會進行幹預,甚至還會明著或暗著配合。
要知道如果換成左翼,巴伐利亞當局絕對不會這麽做,沒把集會組織者抓起來就算不錯了。
相對的,他對巴伐利亞當局的攻擊也少了許多,算是投桃報李了。
就這樣,希特勒成了巴伐利亞的政壇明星,《人民觀察家報》在不遺餘力地謳歌他,右翼媒體更是跟著搖旗呐喊。
此時的慕尼黑,你隨處可以看到納粹黨的標語,海報上印著希特勒帶領納粹黨呐喊的畫像,“卐”字符號格外顯眼。
在希特勒的帶動下,納粹黨也成了明星政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與民眾互動,分發糖果,派發傳單,以親民的形象示人。
“如果這麽下去,恐怕巴伐利亞要亂了。”
拿著一份右翼報紙,克萊歎了一口氣,他拿起咖啡喝了一口,很香醇,但是也很苦澀。
在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宣傳下,巴伐利亞更加動蕩不安,本就焦躁不安的民眾,顯得更加浮躁和充滿暴力。
右翼勢力在瘋狂擴張,被挑動起來的民眾開始進行抗議,甚至一些暴徒,增加了對猶太店鋪的襲擊,就連工分商場,也險些遭殃。
好在最初招募老兵的策略起到效果,安西組織起護衛隊,保護黨產和合作商的店鋪,特別是那些猶太黨員,他們開始慶幸自己加入了一個正確的黨派,起碼安全性有了保障。
“但是這樣下去不行啊。”
克萊揉著額頭,他們的政黨在經濟上投入過多精力,雖然取得的效果不錯,但是社會影響力,特別是政治影響力,有些跟不上了。
老杜爾姆的設計,他們已經研究過了,按照克萊的設想,他們可以建造類似的花房,但是除了少量種植花朵外,其他的,則是用來種植土豆。
德意誌麵臨著饑荒,這個國家有太多人吃不上飯,相比起小麥,土豆顯然更加現實,這種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隻有三個多月,耐澇耐旱,而老杜爾姆提供的花肥配方,則有催熟作用。
所以隻要把可以保溫的花房建設起來,土豆就可以做到每年收獲四季,即便投入不菲,但好在花房是一次性投入,隻要維護妥當,起碼十年內不需要再做巨額投入。
這是一次嚐試,他們在奧格斯堡已經收購了一家化肥廠,與德共的合作也非常順利,他們有成熟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作,幾乎拿上手就能幹,不需要任何培訓。
“恩克羅斯剛剛打來電話,玻璃廠和水泥廠已經收購完成,我們的計劃可以順利實施了,畢竟由我們自己供應材料和建設的話,花房造價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帕爾走了進來,他倒是顯得很高興,這個猶太富豪是精打細算的行家,在他的主持下,花房建設的成本一降再降。
“那樣就好,我們最開始隻能建造幾千平方的地方,不過也足夠幹上一年多了。”
克萊笑著說道,同時將手上的報紙,遞給帕爾。
“這是什麽?”
帕爾有些疑惑,但是接過來看了幾眼,當即了然。
最近納粹黨掀起的動蕩,帕爾也是知曉的,畢竟他們都開始衝擊工分商場了,他怎麽可能一點兒不知道。
不過相比於克萊,帕爾感覺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困難,人民受到蠱惑,主要是因為現在的饑荒和蕭條,隻要解決這個問題,那麽納粹黨也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我感覺可能不會那麽簡單。
巴黎明顯是要德意誌割肉,不停地失血,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報複的快感。
所以德意誌的混亂和窘迫,那些人很希望看到,這不過是個開始,以後他們恐怕會變本加厲。
如果任由納粹黨這樣胡鬧下去,恐怕巴伐利亞會成為一個火藥桶,隨時會爆炸。”
克萊不無擔憂的說著,表情有些苦澀,而帕爾看向他的目光,卻是有了一絲異樣。
“老實說,我覺得你待在這裏有些屈才了,你很適合接替你的父親,在柏林當一個外交官。”
帕爾用輕鬆的語氣說著,但是表情,卻很嚴肅。
他是說真的,帕爾對國際事務的敏感度很高,這或許是老霍夫曼的言傳身教起了效果,畢竟他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官,他的兒子在這方麵,擁有天賦也很正常。
“算了吧,我可不想被他罵。”
聽了帕爾的話,克萊搖搖頭,他再度喝了一口咖啡,依然的香醇,依然的苦澀。
這和他現在的心情一樣,工農聯合黨在飛速發展,納粹黨也在快速壯大,兩者早晚有一天會碰頭,在巴伐利亞,進行決戰。
但是現在,他們都隻能發展自己的勢力,積蓄力量。
右翼媒體自然大加讚賞,稱讚他是為人民發聲的“鬥士”,是願意站在人民身前,向暴政和不公反抗的英雄。
不過希特勒的言論有些極端,他攻擊社會民主黨,攻擊布爾什維克,攻擊猶太人。
這引起了一些左翼媒體的反感,他們稱希特勒就是一個小醜,一個煽動民眾的瘋子,一個破壞社會團結的野心家。
於是乎,圍繞希特勒,左翼和右翼展開激烈的論戰,雙方互相攻擊,在媒體上打起了嘴仗,而希特勒對於這種局麵,表現得很興奮。
他擔心沒人提到自己,特別是左翼的媒體,如果他們對自己完全無視,那麽自己會“很失望”。
但是現在他們吵起來了,自己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左翼媒體上,這讓他的聲望開始升高,畢竟在他看來,敵人對自己最大的敬意,就是“做夢都在罵你”。
而從這場演講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希特勒,還有納粹黨。他們在慕尼黑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人們談論著他們,有人崇拜,有人鄙夷。總之,他們已經不再默默無聞,已經成為巴伐利亞最有代表性的右翼政黨之一。
這讓巴伐利亞當局,提高了對他們的重視。
警察局開始接到投訴,有人說納粹黨在進行暴動,希特勒在以非法手段顛覆社會。
但是警察局的反應耐人尋味,他們不僅安排人暗中保護希特勒,避免他被左翼人士攻擊,甚至還將所有對於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投訴壓下去,幫助其維持“正麵形象”。
這種偏袒不僅是警察部門,巴伐利亞當局也對納粹黨發出了邀請,現任巴伐利亞總理古斯塔夫.裏特.馮.卡爾,決定對納粹黨進行接見,甚至點名要見希特勒。
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一個堅定的無黨派右翼支持者,卡爾對希特勒非常感興趣,在看到希特勒的報道後,他認為這個人將有可能成為巴伐利亞的右翼領袖之一,是一張可以利用的“好牌”。
對於總理的邀請,德萊克斯勒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並沒有太多接觸這樣大人物的機會,所以顯得很緊張。
相比於這位黨首,希特勒和埃卡特,就淡然很多了。
後者本來就是個善於溝通的“渾蛋”,而對前者而言,去見一個巴伐利亞總理,還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他們出現在巴伐利亞總理府的議事廳裏時,卡爾並沒有馬上出現。
他們先是等了一會兒,進而開始感到無聊。
希特勒低頭翻看著報紙,埃卡特則對裝潢有了興趣,隻有德萊克斯勒,端著茶杯,坐在沙發上不知所措。
“哦,很抱歉,有些公務需要處理,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這時候門開了,作為巴伐利亞總理的卡爾,在一群人的簇擁下走了進來,他熱情地和每個人握手,而在看到希特勒後,更是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位總理大人顯得很隨和,他介紹了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們有人是自己的秘書,有人則是一些州政府部門的負責人。
在卡爾的帶動下,眾人開始交談,他們談論時局,談論巴伐利亞現在遇到的問題,關於治安,關於糧食供應,關於如何打擊左翼的斯巴達派……
這場交流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意義重大,希特勒開始覺得這位總理大人,對自己似乎格外感興趣,他總是盯著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顯然是希望這個問題,由自己來迴答。
但不管怎麽說,希特勒可以確定,這個總理大人是支持自己主張的,他本人就帶有右翼傾向,認為民族社會主義是德意誌未來的唯一出路,他鼓勵自己,不要停下腳步,繼續前進,人民需要自己這樣的引導者出現。
而在卡爾眼裏,希特勒是個“複雜的工具”,他的一些主張很極端,極端到對社會都造成了衝擊,這是一個破壞者,特別對於猶太人和左翼工人,有些過於“嚴厲”。
作為一位地方總理,這個位置決定他在做任何表態前,都必須先考慮社會的反應。
猶太人和那些工人,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太過激烈的行動,會導致社會震蕩,他可不想采取強製措施,導致巴伐利亞再出現一次“蘇維埃革命”。
然而拋開這些極端觀點不談,兩個人又有很多共通之處,希特勒支持民族主義,甚至是民族主義的堅定扞衛者。
他也支持民族社會主義,認為這是德意誌未來必須要走的道路,隻有這樣,德意誌才能擺脫現在的混亂與虛弱,重新迎迴世界強國的地位。
而這些觀點,又和自己不謀而合。
經過這次接觸,卡爾覺得可以在希特勒背後“推一把”,於是他找來一些親信,將自己要“捧一把”希特勒的事情進行告知。
這些親信立刻會意,他們開始動用自己的力量,幫希特勒鋪平道路。
有了總理在背後撐腰,希特勒的名氣再度攀升,他獲得了特權,比如組織一些集會,巴伐利亞當局不會進行幹預,甚至還會明著或暗著配合。
要知道如果換成左翼,巴伐利亞當局絕對不會這麽做,沒把集會組織者抓起來就算不錯了。
相對的,他對巴伐利亞當局的攻擊也少了許多,算是投桃報李了。
就這樣,希特勒成了巴伐利亞的政壇明星,《人民觀察家報》在不遺餘力地謳歌他,右翼媒體更是跟著搖旗呐喊。
此時的慕尼黑,你隨處可以看到納粹黨的標語,海報上印著希特勒帶領納粹黨呐喊的畫像,“卐”字符號格外顯眼。
在希特勒的帶動下,納粹黨也成了明星政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與民眾互動,分發糖果,派發傳單,以親民的形象示人。
“如果這麽下去,恐怕巴伐利亞要亂了。”
拿著一份右翼報紙,克萊歎了一口氣,他拿起咖啡喝了一口,很香醇,但是也很苦澀。
在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宣傳下,巴伐利亞更加動蕩不安,本就焦躁不安的民眾,顯得更加浮躁和充滿暴力。
右翼勢力在瘋狂擴張,被挑動起來的民眾開始進行抗議,甚至一些暴徒,增加了對猶太店鋪的襲擊,就連工分商場,也險些遭殃。
好在最初招募老兵的策略起到效果,安西組織起護衛隊,保護黨產和合作商的店鋪,特別是那些猶太黨員,他們開始慶幸自己加入了一個正確的黨派,起碼安全性有了保障。
“但是這樣下去不行啊。”
克萊揉著額頭,他們的政黨在經濟上投入過多精力,雖然取得的效果不錯,但是社會影響力,特別是政治影響力,有些跟不上了。
老杜爾姆的設計,他們已經研究過了,按照克萊的設想,他們可以建造類似的花房,但是除了少量種植花朵外,其他的,則是用來種植土豆。
德意誌麵臨著饑荒,這個國家有太多人吃不上飯,相比起小麥,土豆顯然更加現實,這種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隻有三個多月,耐澇耐旱,而老杜爾姆提供的花肥配方,則有催熟作用。
所以隻要把可以保溫的花房建設起來,土豆就可以做到每年收獲四季,即便投入不菲,但好在花房是一次性投入,隻要維護妥當,起碼十年內不需要再做巨額投入。
這是一次嚐試,他們在奧格斯堡已經收購了一家化肥廠,與德共的合作也非常順利,他們有成熟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作,幾乎拿上手就能幹,不需要任何培訓。
“恩克羅斯剛剛打來電話,玻璃廠和水泥廠已經收購完成,我們的計劃可以順利實施了,畢竟由我們自己供應材料和建設的話,花房造價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帕爾走了進來,他倒是顯得很高興,這個猶太富豪是精打細算的行家,在他的主持下,花房建設的成本一降再降。
“那樣就好,我們最開始隻能建造幾千平方的地方,不過也足夠幹上一年多了。”
克萊笑著說道,同時將手上的報紙,遞給帕爾。
“這是什麽?”
帕爾有些疑惑,但是接過來看了幾眼,當即了然。
最近納粹黨掀起的動蕩,帕爾也是知曉的,畢竟他們都開始衝擊工分商場了,他怎麽可能一點兒不知道。
不過相比於克萊,帕爾感覺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困難,人民受到蠱惑,主要是因為現在的饑荒和蕭條,隻要解決這個問題,那麽納粹黨也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我感覺可能不會那麽簡單。
巴黎明顯是要德意誌割肉,不停地失血,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報複的快感。
所以德意誌的混亂和窘迫,那些人很希望看到,這不過是個開始,以後他們恐怕會變本加厲。
如果任由納粹黨這樣胡鬧下去,恐怕巴伐利亞會成為一個火藥桶,隨時會爆炸。”
克萊不無擔憂的說著,表情有些苦澀,而帕爾看向他的目光,卻是有了一絲異樣。
“老實說,我覺得你待在這裏有些屈才了,你很適合接替你的父親,在柏林當一個外交官。”
帕爾用輕鬆的語氣說著,但是表情,卻很嚴肅。
他是說真的,帕爾對國際事務的敏感度很高,這或許是老霍夫曼的言傳身教起了效果,畢竟他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官,他的兒子在這方麵,擁有天賦也很正常。
“算了吧,我可不想被他罵。”
聽了帕爾的話,克萊搖搖頭,他再度喝了一口咖啡,依然的香醇,依然的苦澀。
這和他現在的心情一樣,工農聯合黨在飛速發展,納粹黨也在快速壯大,兩者早晚有一天會碰頭,在巴伐利亞,進行決戰。
但是現在,他們都隻能發展自己的勢力,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