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希特勒出現在講台上,觀眾爆發出歡唿,他們知道這個小胡子是誰,甚至能夠知道,他大概會講什麽。
並沒什麽新意,但是他就是如此受歡迎。
看著熱情的民眾,希特勒慢慢將視線掃過所有人,他仿佛在看著每一個人,想將每一張麵孔,都深深印在記憶當中。
這會讓群眾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但實際上,他什麽都沒記住。
深吸一口氣,希特勒終於開口,他用低沉的聲音與在場的觀眾打招唿,顯得格外厚重。
“今天,我們來到這裏,外麵的天氣就像我們此刻的心情一樣,無比的惡劣。
是誰,讓我們的心情如此糟糕,是誰,讓我們在這樣的風雪之下,聚集於此。
與之前不同,我並不準備空泛地說一說,我想給這次演說起一個名字,那就是‘前途與毀滅’。
今天,你們就是評判,來判斷我接下來要說的,是否正確。”
希特勒的語調越發緩慢,仿佛每一個字,都格外沉重。
這貼合了民眾們的心理,他們現在生活得十分掙紮,就像希特勒的語調一樣,每一天,都過得那樣艱難。
希特勒顯然做了充足準備,他沒有一上來就誇誇其談,而是不斷與觀眾互動,時不時停下來,與他們交談。
這種親民的方式,獲得了觀眾們的好感,他們做出反饋,掌聲和唿喊聲,此起彼伏。
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希特勒的一個小策略,他通過這種方式,去探究這些觀眾的成分。
結果很理想,這些觀眾都與自己的理念貼近,
畢竟這是一個壞天氣,如果是反對者,除非有深仇大恨,否則根本不會在這樣一個風雪交加之夜,辛辛苦苦跑來這裏。
“我們在變得虛弱,作為這個國家的支柱,人民的骨髓在不斷被吸食。
看看法國人的要求吧。
他們要鋼鐵,要黃金,甚至連我們救命的糧食都不放過。
他們如同惡魔一樣,在不斷敲詐著我們,揮舞著長槍,在一旁虎視眈眈。
我不想再談那些十一月的罪人,因為那太過遙遠,於事無補。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子裏,我隻想談前途,你的,我的,巴伐利亞的,甚至整個德意誌的……
所有人的前途。”
當希特勒發現這些都是自己潛在的支持者時,他開始改變策略。
先和所有人捆綁在一起,然後與之共情,最後潛移默化地,將自己需要植入的東西,通過耳朵,灌入每個人的腦海中。
希特勒就是這樣做的,他正在蛻變,從一個能說會道者,向演說大師蛻變。
“眾所周知,德意誌是優秀的民族,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創造出璀璨的文明。
我們是真正的古羅馬後人,我們繼承了古羅馬的燦爛與輝煌,這與血統無關,而是深深注入德意誌精神的東西。
所以我們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即便千百年來,我們遭受無數苦難,但是德意誌從未屈服過。”
希特勒的語調從這一刻開始,突然加快。
“但是我們今天麵對的敵人,與以往完全不同。
法國人正在通過《凡爾賽和約》咬著我們的脖子吸血,而艾伯特政府毫無反應,他們仿佛成了局外人,對德意誌的死活,冷眼旁觀。
所以我們今天聚集於此,每一個有良知的德意誌人,都應該發出自己的呐喊聲,我們被法國人剝削,被猶太人剝削,甚至被艾伯特政府剝削。
作為一個德意誌的男人,我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我們必須有所迴應,告訴那些吸血鬼,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是驕傲的德意誌人,我們可能會失敗,但我們不會屈服,更不會任由踐踏而放棄抵抗。”
隨著語速越來越快,希特勒的情緒也被點燃,他聲嘶力竭地呐喊著,觀眾們則用掌聲迴應。
到了這個時候,觀眾的掌聲甚至對希特勒造成了幹擾,幾乎每講幾句話,就會爆發一陣熱烈的掌聲,哪怕對著麥克風,希特勒的聲音也無法將這些掌聲遮蓋住。
這讓希特勒不得不對著他們揮手,示意觀眾們安靜下來。
“這個國家的前路已經發生偏差,艾伯特政府無力支撐起德意誌前進的車輪。
他們除了打開印鈔機稀釋人民的血汗,就隻剩下對法國人搖尾乞憐。
所以他們,並不能代表德意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德意誌的車輪,拉迴到它應該走的道路上去。
已經沒有時間了,德意誌越來越虛弱,人民越來越虛弱,如果再拖延下去,我們會喪失最後一絲力氣,任由他們在我們身上胡作非為。
而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毀滅。”
希特勒講到這裏,再度放緩語速,他繼續用視線掃過在場所有人,而這一次,他看到了人們的表情。
那是一張張充滿憤怒而扭曲的臉,人們被他的演講帶走了節奏,每個人都不再懷疑希特勒的話。
國家的車輪已經被帶上歧途,德意誌已經到了毀滅的邊緣。
他們必須有所行動,必須打倒那些可惡的敵人,人民不能再“失血”,他們要站出來反抗。
“為了避免這個國家的毀滅,為了避免這個民族的消失。
我,阿道夫.希特勒,一個來自布勞瑙的普通德意誌青年,在這裏懇求諸位,請救救這個國家,救救這個民族……”
希特勒露出哀求的表情,雙手托起,仿佛一個路邊的乞丐。
這在他的演講中並不多見,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
“我們要拯救德意誌。”
“德意誌民族不能毀滅。”
“趕走那些餓狼,我們要糧食,我們不能再被吸血。”
“兄弟們,拿起武器,我們要驅逐艾伯特那群和猶太人勾結的賣國賊。”
“麵包,我們需要麵包。”
……
台下的觀眾群情激奮,希特勒的“表演”將他們的怒火徹底點燃,這讓會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請你們做出選擇吧,是讓這個國家毀滅,還是讓他迴到正途。
納粹黨將會堅定地扞衛你們,無論你們做出何種選擇,我們都會站在你們的身前,替你們遮擋敵人的子彈。”
希特勒見時機成熟,便揮舞著手臂,這時候早就準備完畢的納粹黨員們,身穿整齊的服裝,帶著“卐”字臂章,走上舞台,高唱歌曲,顯得莊嚴的雄壯。
“納粹黨萬歲。”
“希特勒萬歲。”
……
埃卡特和羅森堡在集會開始後,就已經混入人群,同時還帶著一些人,作為“氣氛組”,等待時機。
而這個時候,他們知道已經達到了集會的高潮,在人群中賣力大喊著。
“納粹黨萬歲”
“希特勒萬歲”
……
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帶走了節奏,希特勒的演講讓他們群情激奮,於是也跟著喊了起來。
隨著唿喊聲越來越高,希特勒自己也被感染,他高高舉起手臂,在麥克風前大喊著:
“德意誌不可戰勝,納粹黨將帶領你們,驅逐惡魔,恢複往昔的榮光。
人民不能再挨餓,我們不能再被吸血,將那些魔鬼都趕迴地獄去,這裏是德意誌人的土地,我們不允許任何人玷汙它。”
希特勒聲嘶力竭的大喊著,不僅是會場內,就連會場外,都傳來掌聲和歡唿聲。
這個時候,演講已經進行了兩個鍾頭,希特勒的聲音甚至已經出現沙啞,他把舞台讓給身後的納粹黨同伴,自己則站到了邊緣。
早已準備多時的樂隊,演奏起《德意誌土地》,人們排著隊,跟隨音樂的節奏退場。
這一幕頗為壯觀,每個人都熱情飽滿,歌聲嘹亮而鏗鏘。
他們認同了希特勒的觀點,認同了納粹黨,覺得隻有這樣敢於站在人民身前的政黨,敢於麵對柏林那種龐然大物的政黨,才是國家的希望,才是德意誌民族避免毀滅的唯一出路。
希特勒筆挺地站著,他目送每一個人離開,足足二十多分鍾,臉上無悲無喜。
他知道,這一次他成功了,他以自己的力量舉辦了集會,他可以不必再受納粹黨行動委員會的掣肘,他已經可以憑借自己,做到任何一個政黨,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沒有表情,但是心中澎湃不已。
隨著集會結束,希特勒也準備離開了,他拒絕了皇冠馬戲院經理的好意,沒有選擇乘坐汽車,而是步行迴家。
這一幕被記者們捕捉到,他們紛紛拿出相機,拍到了希特勒在風雪中獨自歸去的背影。
之所以選擇步行,是希特勒覺得,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些事情。
這次的成功,讓希特勒對自己現在的實力,有了更深一層認識,他開始覺得,自己應該走上更高的舞台,而不是“在泥水裏打轉”。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他依靠納粹黨,而是納粹黨在依靠他,他需要徹底改變這個政黨,讓他成為自己向上走的台階,而不是成為自己的累贅。
野心的種子已經發芽,希特勒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就像德萊克斯勒看待自己那樣,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他說了讓納粹黨領導人民,就應該做到讓納粹黨領導人民。
於是乎,當他迴到自己那狹小又寒冷的住所時,他竟然推開了窗。
望著無人的街道和陰沉的天空,希特勒開始暢想未來的路。
關於自己,關於納粹黨,甚至關於巴伐利亞和德意誌。
他的思緒在飄遠,一團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燒。
並沒什麽新意,但是他就是如此受歡迎。
看著熱情的民眾,希特勒慢慢將視線掃過所有人,他仿佛在看著每一個人,想將每一張麵孔,都深深印在記憶當中。
這會讓群眾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但實際上,他什麽都沒記住。
深吸一口氣,希特勒終於開口,他用低沉的聲音與在場的觀眾打招唿,顯得格外厚重。
“今天,我們來到這裏,外麵的天氣就像我們此刻的心情一樣,無比的惡劣。
是誰,讓我們的心情如此糟糕,是誰,讓我們在這樣的風雪之下,聚集於此。
與之前不同,我並不準備空泛地說一說,我想給這次演說起一個名字,那就是‘前途與毀滅’。
今天,你們就是評判,來判斷我接下來要說的,是否正確。”
希特勒的語調越發緩慢,仿佛每一個字,都格外沉重。
這貼合了民眾們的心理,他們現在生活得十分掙紮,就像希特勒的語調一樣,每一天,都過得那樣艱難。
希特勒顯然做了充足準備,他沒有一上來就誇誇其談,而是不斷與觀眾互動,時不時停下來,與他們交談。
這種親民的方式,獲得了觀眾們的好感,他們做出反饋,掌聲和唿喊聲,此起彼伏。
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希特勒的一個小策略,他通過這種方式,去探究這些觀眾的成分。
結果很理想,這些觀眾都與自己的理念貼近,
畢竟這是一個壞天氣,如果是反對者,除非有深仇大恨,否則根本不會在這樣一個風雪交加之夜,辛辛苦苦跑來這裏。
“我們在變得虛弱,作為這個國家的支柱,人民的骨髓在不斷被吸食。
看看法國人的要求吧。
他們要鋼鐵,要黃金,甚至連我們救命的糧食都不放過。
他們如同惡魔一樣,在不斷敲詐著我們,揮舞著長槍,在一旁虎視眈眈。
我不想再談那些十一月的罪人,因為那太過遙遠,於事無補。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子裏,我隻想談前途,你的,我的,巴伐利亞的,甚至整個德意誌的……
所有人的前途。”
當希特勒發現這些都是自己潛在的支持者時,他開始改變策略。
先和所有人捆綁在一起,然後與之共情,最後潛移默化地,將自己需要植入的東西,通過耳朵,灌入每個人的腦海中。
希特勒就是這樣做的,他正在蛻變,從一個能說會道者,向演說大師蛻變。
“眾所周知,德意誌是優秀的民族,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創造出璀璨的文明。
我們是真正的古羅馬後人,我們繼承了古羅馬的燦爛與輝煌,這與血統無關,而是深深注入德意誌精神的東西。
所以我們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即便千百年來,我們遭受無數苦難,但是德意誌從未屈服過。”
希特勒的語調從這一刻開始,突然加快。
“但是我們今天麵對的敵人,與以往完全不同。
法國人正在通過《凡爾賽和約》咬著我們的脖子吸血,而艾伯特政府毫無反應,他們仿佛成了局外人,對德意誌的死活,冷眼旁觀。
所以我們今天聚集於此,每一個有良知的德意誌人,都應該發出自己的呐喊聲,我們被法國人剝削,被猶太人剝削,甚至被艾伯特政府剝削。
作為一個德意誌的男人,我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我們必須有所迴應,告訴那些吸血鬼,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是驕傲的德意誌人,我們可能會失敗,但我們不會屈服,更不會任由踐踏而放棄抵抗。”
隨著語速越來越快,希特勒的情緒也被點燃,他聲嘶力竭地呐喊著,觀眾們則用掌聲迴應。
到了這個時候,觀眾的掌聲甚至對希特勒造成了幹擾,幾乎每講幾句話,就會爆發一陣熱烈的掌聲,哪怕對著麥克風,希特勒的聲音也無法將這些掌聲遮蓋住。
這讓希特勒不得不對著他們揮手,示意觀眾們安靜下來。
“這個國家的前路已經發生偏差,艾伯特政府無力支撐起德意誌前進的車輪。
他們除了打開印鈔機稀釋人民的血汗,就隻剩下對法國人搖尾乞憐。
所以他們,並不能代表德意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德意誌的車輪,拉迴到它應該走的道路上去。
已經沒有時間了,德意誌越來越虛弱,人民越來越虛弱,如果再拖延下去,我們會喪失最後一絲力氣,任由他們在我們身上胡作非為。
而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毀滅。”
希特勒講到這裏,再度放緩語速,他繼續用視線掃過在場所有人,而這一次,他看到了人們的表情。
那是一張張充滿憤怒而扭曲的臉,人們被他的演講帶走了節奏,每個人都不再懷疑希特勒的話。
國家的車輪已經被帶上歧途,德意誌已經到了毀滅的邊緣。
他們必須有所行動,必須打倒那些可惡的敵人,人民不能再“失血”,他們要站出來反抗。
“為了避免這個國家的毀滅,為了避免這個民族的消失。
我,阿道夫.希特勒,一個來自布勞瑙的普通德意誌青年,在這裏懇求諸位,請救救這個國家,救救這個民族……”
希特勒露出哀求的表情,雙手托起,仿佛一個路邊的乞丐。
這在他的演講中並不多見,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
“我們要拯救德意誌。”
“德意誌民族不能毀滅。”
“趕走那些餓狼,我們要糧食,我們不能再被吸血。”
“兄弟們,拿起武器,我們要驅逐艾伯特那群和猶太人勾結的賣國賊。”
“麵包,我們需要麵包。”
……
台下的觀眾群情激奮,希特勒的“表演”將他們的怒火徹底點燃,這讓會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請你們做出選擇吧,是讓這個國家毀滅,還是讓他迴到正途。
納粹黨將會堅定地扞衛你們,無論你們做出何種選擇,我們都會站在你們的身前,替你們遮擋敵人的子彈。”
希特勒見時機成熟,便揮舞著手臂,這時候早就準備完畢的納粹黨員們,身穿整齊的服裝,帶著“卐”字臂章,走上舞台,高唱歌曲,顯得莊嚴的雄壯。
“納粹黨萬歲。”
“希特勒萬歲。”
……
埃卡特和羅森堡在集會開始後,就已經混入人群,同時還帶著一些人,作為“氣氛組”,等待時機。
而這個時候,他們知道已經達到了集會的高潮,在人群中賣力大喊著。
“納粹黨萬歲”
“希特勒萬歲”
……
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帶走了節奏,希特勒的演講讓他們群情激奮,於是也跟著喊了起來。
隨著唿喊聲越來越高,希特勒自己也被感染,他高高舉起手臂,在麥克風前大喊著:
“德意誌不可戰勝,納粹黨將帶領你們,驅逐惡魔,恢複往昔的榮光。
人民不能再挨餓,我們不能再被吸血,將那些魔鬼都趕迴地獄去,這裏是德意誌人的土地,我們不允許任何人玷汙它。”
希特勒聲嘶力竭的大喊著,不僅是會場內,就連會場外,都傳來掌聲和歡唿聲。
這個時候,演講已經進行了兩個鍾頭,希特勒的聲音甚至已經出現沙啞,他把舞台讓給身後的納粹黨同伴,自己則站到了邊緣。
早已準備多時的樂隊,演奏起《德意誌土地》,人們排著隊,跟隨音樂的節奏退場。
這一幕頗為壯觀,每個人都熱情飽滿,歌聲嘹亮而鏗鏘。
他們認同了希特勒的觀點,認同了納粹黨,覺得隻有這樣敢於站在人民身前的政黨,敢於麵對柏林那種龐然大物的政黨,才是國家的希望,才是德意誌民族避免毀滅的唯一出路。
希特勒筆挺地站著,他目送每一個人離開,足足二十多分鍾,臉上無悲無喜。
他知道,這一次他成功了,他以自己的力量舉辦了集會,他可以不必再受納粹黨行動委員會的掣肘,他已經可以憑借自己,做到任何一個政黨,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沒有表情,但是心中澎湃不已。
隨著集會結束,希特勒也準備離開了,他拒絕了皇冠馬戲院經理的好意,沒有選擇乘坐汽車,而是步行迴家。
這一幕被記者們捕捉到,他們紛紛拿出相機,拍到了希特勒在風雪中獨自歸去的背影。
之所以選擇步行,是希特勒覺得,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些事情。
這次的成功,讓希特勒對自己現在的實力,有了更深一層認識,他開始覺得,自己應該走上更高的舞台,而不是“在泥水裏打轉”。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他依靠納粹黨,而是納粹黨在依靠他,他需要徹底改變這個政黨,讓他成為自己向上走的台階,而不是成為自己的累贅。
野心的種子已經發芽,希特勒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就像德萊克斯勒看待自己那樣,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他說了讓納粹黨領導人民,就應該做到讓納粹黨領導人民。
於是乎,當他迴到自己那狹小又寒冷的住所時,他竟然推開了窗。
望著無人的街道和陰沉的天空,希特勒開始暢想未來的路。
關於自己,關於納粹黨,甚至關於巴伐利亞和德意誌。
他的思緒在飄遠,一團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