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覺率領佛門遷徙吐蕃,這對於趙禎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信仰這東西的可怕地方就在於如何運用。


    在大宋佛門會讓人變得更為消沉,麻煩,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當然也有有利的一麵,但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天竺的佛門和大宋的佛門是不一樣的,在天竺的佛門不光對佛法鑽研頗深,同時對數學,建築學,醫學,甚至是政治學都有所涉及。


    在天竺的佛教中,數學已經出現了十進製,十個十等於一百,十個百等於一千,十個千等於一萬,十個萬等於一洛叉(億),十個洛叉等於一大洛叉(兆),十個大洛叉等於一俱胝(京),十個俱胝等於一額部曇(垓)。


    但中原的佛教卻不同,他們更為講究的是積德行善修來生,今生今世如何也就如何了,不需要去做多少改變,人要學會放下等等這些實在是影響社會進步。


    不光是趙禎一個人覺得這樣,大宋的百姓現在自發的反對宗教。


    趙禎是大宋的皇帝,在他的影響下,在他的改革下,整個大宋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了賺錢的能力,也有了自己奮鬥的方向。


    對於百姓來說,隻要有好日子過,那他們就會花上十二分的努力,不光是為了走上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兒孫活的更加舒服。


    人活一世就是要留個子孫念想,不光自己要活的好,還要讓子孫活的好,漢家百姓無論到了哪個時代都是這樣的想法。


    若是沒有機會也就罷了,但現在有機會了,誰還會過上原本苦哈哈的日子?


    這是盛世王朝,是個充滿機會和機遇的時代,人們不在被局限在一個地方,市場的繁榮超乎想像,於是乎大宋的百姓就開始自覺的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了。


    而佛門這個讓人安於現狀,忍受痛苦修行來世的宗教在大宋就特別的不受歡迎起來。


    道教講究的是無為,修的是自己的內心,你自己願意幹嘛就幹嘛,別人管不著,況且道教也是讓人靜心的宗教,也是漢家的本土宗教,所以人們並沒有多少抵觸,喜歡就去修行,不喜歡便不喜歡,沒甚的關係。


    佛教需要供養,需要信眾,需要皈依,這些都是大宋眼下所不容的事情,原本的佛門高僧在大宋大宋還能收到禮遇,而現在,幾乎是人人不屑一顧。


    原本有些人家甚至願意把孩子舍去佛門做沙彌,但現在,便是再窮苦的人家都要把上門討要飯食的和尚打出去,至於討要孩子去佛門禮佛修行的,那一定是被人抓了見官去,說不得在路上就被人打了個半死。


    一時間大宋的佛門冷落,香火稀疏,已經沒人願意往寺廟去了,至於那些許願靈驗的寺廟,卻也是沒人願往,隻是在大殿前的香爐裏上根香,若是靈驗便來還願,若是不靈驗必然破口大罵。


    在百姓們看來給佛門上香就是給了錢的,佛門收了錢,佛門中的那些佛陀菩薩就該保佑自己,若是不然那還設立香案作甚?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大宋不受待見的宗教,在吐蕃卻混的風生水起,婁守堅等一眾“高僧”講解佛法,佛理,宣揚普度眾生,自然是符合角廝羅的理念。


    角廝羅本就是依靠佛門,吐蕃密宗佛教和中原的佛一樣,都是佛教,雙方之間雖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漢傳佛教就是現在吐蕃密宗的來源之一。


    當年吐蕃王國讚普鬆讚幹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傳來漢傳佛教及尼泊爾係佛教。


    鬆讚幹布在拉薩建立布達拉宮,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帶去的是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於大昭寺,以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又遣貴族子弟留學印度。


    這個時期的吐蕃佛教就是漢傳佛教和南亞傳佛教,為後來具有吐蕃特色的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礎。


    因吐蕃王朝的朗達瑪王之滅法為界,吐蕃的宗教產生了分裂和新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宗派,這些宗派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是相違背的地方。


    對於角廝羅這個依托佛教的吐蕃王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角廝羅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隻有統一的思想才能讓吐蕃更加團結。


    他看到了趙禎的所作所為,在他看來趙禎不能讓佛門成為他的助力,於是便排擠佛門,讓大宋的佛門漸漸消失。


    但在吐蕃卻是另一幅光景,佛教的地位在吐蕃很高,角廝羅打算學習鬆讚幹布,把吐蕃打造成一個政教統一的王朝。


    在他嚴重佛門不是落後和懦弱的象征,相反是他維護自己統治,強化吐蕃百姓思想的武器。


    在角廝羅看來,佛門昌則吐蕃強,佛門的團結也是吐蕃的團結,這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佛門,而以誰為尊?當然應該是漢傳佛教!


    即便是無數次的告訴自己,吐蕃是強大的王朝,是吐蕃王朝的延續,但在角廝羅心中還是覺得漢家文明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他趙禎隻不過是不會使用而已,漢傳佛教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好東西。


    可當他看到婁守堅等一眾高僧大德整日吃齋,人已經開始逐漸脫了形的時候便知道事情不妙了。


    事實上在漢傳佛教抵達吐蕃的時候並沒有說明不吃肉,所謂的葷腥也並非是指雞鴨魚肉等物,而是指的喝酒和吃蔥、蒜之類。


    這使得角廝羅開始對漢傳佛教也產生了懷疑,他覺得漢傳佛教也不靠譜,若是吐蕃上的漢子都不吃肉,那就根本沒有戰鬥力!


    一群連馬都上不得,弓都拉不開的人如何能稱為吐蕃勇士?


    所以這段時間他積極的探索,最終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編篡佛典,總結佛教,開一場論法大會,也就是無遮大會。


    這場無遮大會在邏些城舉行,邀請整個吐蕃所有得道高僧,無論是哪一派的都可以前來,互相之間交流辯論,即便是出聲低賤的人也可以上前討論佛法。


    所謂無遮便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僧俗、智愚、善惡,皆是平等看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