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的《貨值律》並沒有直接送去三司衙門,也沒有送到中樞院,這隻是趙禎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眼下還並沒有成熟,其中的許多條款還有待商榷。
另一邊三司的官員早已開始收集和編篡大宋的商業法則,隻是沒有形成準確和明文而已,但三司在包拯的監管下一刻也不曾怠慢。
大宋的官員是支持律法的,在他們看來若是官家“重法度”,那下麵的人也遵守法度,上行下效便是這個道理。
法度最大的好處便是在於有東西可以依照,極少出現錯判,或是誤判的事情,冤假錯案的幾率也會減少,這是官員們最為在意的地方。
趙禎在大槐樹下忙活了一夜,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三才迴來的時候立刻取代了陳彤,跟隨官家多年的三才知道,官家定然是不想責備陳彤的,深夜在大槐樹下理政,陳彤這小子連個帷幔都不準備,實在是失職的很!
裝著艾草熏香的小銅鼎被放在了趙禎的邊上,四周也用帷幔扯了起來,三才還特意把一件綢子長衫披在了趙禎的身上。
暖胃的茶飲也備好,越是夏日的夜裏越不能用冷飲子。
“你倒是勤快,跟隨朕多年也知曉了朕的習慣,不妨事,讓陳彤伺候也是一樣的。”
“官家,奴婢伺候您大半輩子了,這些事情已經是手到擒來,交給別人不放心,生怕他們怠慢了讓官家不舒坦。”
趙禎看了一眼陳彤:“你也算是宮中的老人了,跟隨老陳琳一段時間,現在他去了,你便也要把事情頂起來,可不敢泄氣,讓人瞧見了笑話,皇城司的差事你還領著,便莫要擔心旁人,三才自會提點,不用擔心搶了他的風頭。”
三才一驚:“官家,奴婢可是從未有過壓製後生的事,不是奴婢不放手,是這小崽子怕和奴婢衝突,自己不敢承擔啊!”
陳彤在邊上連連道:“官家,怨不得三才大官,是奴婢自己放不開手腳,擔心……”
“擔心得罪他是不是?沒甚的關係,你隻管去做,三才會教導你的,朕要讓他做你的師傅,用心教導,待他年老之後,也好有個扶持之人不是?”
三才明白了趙禎的意思,連連拱手道:“謝官家!奴婢一定好生教導這些後生小崽,也好老了有人依靠。”
趙禎點了點頭:“這就對了,皇城司畢竟是天家的,勾當官若是選不好,整個皇城司便都毀了,朕不希望出現轄騎滿街的情況,也不希望皇城司成為廢物,你們知道該怎麽辦!”
三才立刻點頭道:“官家放心,皇城司永遠是官家的皇城司,萬萬不敢有所差池,皇城司隻聽從官家調遣,其他人萬萬碰不得,此乃天子私器!”
趙禎看著眼前的一晚上的成果,伸了個懶腰道:“陳彤,把這個送給太子,讓他好生看看,順便自己補充一下,這件事便交給他來辦,明日朝政的時候讓他在超會上明說此事。”
陳彤接過趙禎的文卷放入錦匣之中用小鎖鎖上道:“奴婢這就去。”
三才瞧見陳彤走遠,小聲道:“官家要把皇城司交給太子?”
趙禎點了點頭:“你跟隨朕多年,應該知曉朕的心意,眼下還不是把皇城司交給旭兒的時候,但卻可以給他培養一些人,陳彤便是跟隨旭兒多年的,雖說不算是潛邸舊城,但在宮中陳彤算是跟隨旭兒多年的老人,常常在朕麵前誇他,朕準備把陳彤留給他用。”
“官家為太子思慮周全,奴婢一定好生教導陳彤。”
“皇城司查到西麵的消息了嗎?”
“啟稟官家已經查到,仁青東已經過了興元府,正在趕往京兆府,到了長安城之後便可乘火車前來神都!”
趙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道:“吐蕃人呢?他們就沒有什麽動靜?朕不相信吐蕃人不知道大宋和康巴人之間開設榷場通商有無的事。”
三才躬身道:“黑手已經探來消息,吐蕃人已經知曉,但卻並未對康巴人有所行動,看來是不打算和咱們爆發衝突了。”
稍稍一頓三才又小心的開口道:“官家,吐蕃這段時間有些不太對勁,黑手和死騎雙雙來報,吐蕃最近在收縮兵力,尋常犯邊的軍隊也不見了,遊騎哨探從三十裏撤迴了五十裏……”
趙禎微微一愣,隨即道:“何不早報?!”
“剛剛傳來的消息,官家下令宣毅軍不得擅自出擊,巡邊的將士便不敢夜窺敵營,吐蕃人用的虛實之法,大軍撤走還是留人守營,每日炊煙依舊,燈火通明。”
趙禎摸了摸下巴:“這麽說來,無論是黑手還是死騎的消息都和宣毅軍印證了?”
三才點頭道:“皆以印證,吐蕃人確實在收縮兵力。”
“可曾探出向何處收縮?”
三才有些緊張的搖頭道:“並未發現,但可以肯定不是向四川路集結,康巴人亦會派出哨探警戒吐蕃。”
趙禎的眼睛微微眯起:“婁守堅的人你聯係上了嗎?這些僧人可不單單是去弘揚佛法的,他們……”
“官家恕罪!”
三才拜倒在地:“啟稟官家,婁守堅帶著僧眾前往吐蕃之後便在哪裏紮根下來,且受角廝羅禮遇,修建佛寺,廣傳佛法,以有聖僧之勢,然鞭長莫及……”
趙禎點了點頭:“起來吧!這事和你無關,朕讓婁守堅去吐蕃本也沒打算讓他為大宋效力,佛門也早已看清朕的意圖,此時歸順吐蕃乃是意料之中,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僧人前往吐蕃,無需阻攔,這不是壞事,相反在朕看來這也許是好事也說不定!”
三才愣了一下,在他看來大宋這段時間不斷有僧人前往吐蕃,大小寺廟更是開始組織僧眾西行,這對大宋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啊!
瞧見三才的迷惑,趙禎笑道:“去便是好事,朕希望大宋的僧侶都去往吐蕃傳法,如此一來朕也能輕鬆些。
大宋現在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佛門了,他們自然會去往最適合的地方,而如此一來,便會有更多的百姓解放出來,朕的大宋勞力增加豈不是好事?”
“官家聖明……”
另一邊三司的官員早已開始收集和編篡大宋的商業法則,隻是沒有形成準確和明文而已,但三司在包拯的監管下一刻也不曾怠慢。
大宋的官員是支持律法的,在他們看來若是官家“重法度”,那下麵的人也遵守法度,上行下效便是這個道理。
法度最大的好處便是在於有東西可以依照,極少出現錯判,或是誤判的事情,冤假錯案的幾率也會減少,這是官員們最為在意的地方。
趙禎在大槐樹下忙活了一夜,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三才迴來的時候立刻取代了陳彤,跟隨官家多年的三才知道,官家定然是不想責備陳彤的,深夜在大槐樹下理政,陳彤這小子連個帷幔都不準備,實在是失職的很!
裝著艾草熏香的小銅鼎被放在了趙禎的邊上,四周也用帷幔扯了起來,三才還特意把一件綢子長衫披在了趙禎的身上。
暖胃的茶飲也備好,越是夏日的夜裏越不能用冷飲子。
“你倒是勤快,跟隨朕多年也知曉了朕的習慣,不妨事,讓陳彤伺候也是一樣的。”
“官家,奴婢伺候您大半輩子了,這些事情已經是手到擒來,交給別人不放心,生怕他們怠慢了讓官家不舒坦。”
趙禎看了一眼陳彤:“你也算是宮中的老人了,跟隨老陳琳一段時間,現在他去了,你便也要把事情頂起來,可不敢泄氣,讓人瞧見了笑話,皇城司的差事你還領著,便莫要擔心旁人,三才自會提點,不用擔心搶了他的風頭。”
三才一驚:“官家,奴婢可是從未有過壓製後生的事,不是奴婢不放手,是這小崽子怕和奴婢衝突,自己不敢承擔啊!”
陳彤在邊上連連道:“官家,怨不得三才大官,是奴婢自己放不開手腳,擔心……”
“擔心得罪他是不是?沒甚的關係,你隻管去做,三才會教導你的,朕要讓他做你的師傅,用心教導,待他年老之後,也好有個扶持之人不是?”
三才明白了趙禎的意思,連連拱手道:“謝官家!奴婢一定好生教導這些後生小崽,也好老了有人依靠。”
趙禎點了點頭:“這就對了,皇城司畢竟是天家的,勾當官若是選不好,整個皇城司便都毀了,朕不希望出現轄騎滿街的情況,也不希望皇城司成為廢物,你們知道該怎麽辦!”
三才立刻點頭道:“官家放心,皇城司永遠是官家的皇城司,萬萬不敢有所差池,皇城司隻聽從官家調遣,其他人萬萬碰不得,此乃天子私器!”
趙禎看著眼前的一晚上的成果,伸了個懶腰道:“陳彤,把這個送給太子,讓他好生看看,順便自己補充一下,這件事便交給他來辦,明日朝政的時候讓他在超會上明說此事。”
陳彤接過趙禎的文卷放入錦匣之中用小鎖鎖上道:“奴婢這就去。”
三才瞧見陳彤走遠,小聲道:“官家要把皇城司交給太子?”
趙禎點了點頭:“你跟隨朕多年,應該知曉朕的心意,眼下還不是把皇城司交給旭兒的時候,但卻可以給他培養一些人,陳彤便是跟隨旭兒多年的,雖說不算是潛邸舊城,但在宮中陳彤算是跟隨旭兒多年的老人,常常在朕麵前誇他,朕準備把陳彤留給他用。”
“官家為太子思慮周全,奴婢一定好生教導陳彤。”
“皇城司查到西麵的消息了嗎?”
“啟稟官家已經查到,仁青東已經過了興元府,正在趕往京兆府,到了長安城之後便可乘火車前來神都!”
趙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道:“吐蕃人呢?他們就沒有什麽動靜?朕不相信吐蕃人不知道大宋和康巴人之間開設榷場通商有無的事。”
三才躬身道:“黑手已經探來消息,吐蕃人已經知曉,但卻並未對康巴人有所行動,看來是不打算和咱們爆發衝突了。”
稍稍一頓三才又小心的開口道:“官家,吐蕃這段時間有些不太對勁,黑手和死騎雙雙來報,吐蕃最近在收縮兵力,尋常犯邊的軍隊也不見了,遊騎哨探從三十裏撤迴了五十裏……”
趙禎微微一愣,隨即道:“何不早報?!”
“剛剛傳來的消息,官家下令宣毅軍不得擅自出擊,巡邊的將士便不敢夜窺敵營,吐蕃人用的虛實之法,大軍撤走還是留人守營,每日炊煙依舊,燈火通明。”
趙禎摸了摸下巴:“這麽說來,無論是黑手還是死騎的消息都和宣毅軍印證了?”
三才點頭道:“皆以印證,吐蕃人確實在收縮兵力。”
“可曾探出向何處收縮?”
三才有些緊張的搖頭道:“並未發現,但可以肯定不是向四川路集結,康巴人亦會派出哨探警戒吐蕃。”
趙禎的眼睛微微眯起:“婁守堅的人你聯係上了嗎?這些僧人可不單單是去弘揚佛法的,他們……”
“官家恕罪!”
三才拜倒在地:“啟稟官家,婁守堅帶著僧眾前往吐蕃之後便在哪裏紮根下來,且受角廝羅禮遇,修建佛寺,廣傳佛法,以有聖僧之勢,然鞭長莫及……”
趙禎點了點頭:“起來吧!這事和你無關,朕讓婁守堅去吐蕃本也沒打算讓他為大宋效力,佛門也早已看清朕的意圖,此時歸順吐蕃乃是意料之中,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僧人前往吐蕃,無需阻攔,這不是壞事,相反在朕看來這也許是好事也說不定!”
三才愣了一下,在他看來大宋這段時間不斷有僧人前往吐蕃,大小寺廟更是開始組織僧眾西行,這對大宋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啊!
瞧見三才的迷惑,趙禎笑道:“去便是好事,朕希望大宋的僧侶都去往吐蕃傳法,如此一來朕也能輕鬆些。
大宋現在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佛門了,他們自然會去往最適合的地方,而如此一來,便會有更多的百姓解放出來,朕的大宋勞力增加豈不是好事?”
“官家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