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坐在馬車上,四周稍稍熟悉的禁軍已經換成了契丹騎兵,從他們眼中透出的貪婪目光甚至讓他恐懼,就在剛剛,大宋的禁軍全部離開,隻剩下“車夫”和張茂自己。
張茂知曉所謂的車夫都是大宋的禁軍,卻是進軍中精銳的斥候,此次前往遼朝,自己還身負重任,這多天來,他已經發現了此事的蹊蹺,作為度支使的自己為何平白得了這麽好的差遣?
其實對於自身安全他是從不懷疑的,遼朝也是號稱正朔王朝的,豈能對他下手?
既然蔡伯希要把自己頂在前麵,那就一定有著充足的理由,否則怎會放棄這個等同於出使的好機會?
即便是張茂都知曉,眼前這十萬石糧食對遼朝來說是杯水車薪,當他依舊一言不發,即便是穆修來到他的身邊,他也隻不過是微微拱手便罷。
反倒是穆修上前主動的找他說話:“張度支,你可知這些糧食是從何處運來的?”
張茂望了他一眼:“自然是從大宋,至於具體出處,您還是不要打聽為好!”
有禮有節的迴答讓穆修稍稍尷尬,但他卻不是故意刁難張茂,而是希望和他搭上話頭,穆修豈能不知這些糧食的出處?
車隊在遼朝的官道上飛馳,說是飛馳並非是因為速度快,而是用為顛簸,坐在馬車上的張茂隻覺得五髒六腑都快被顛簸了出來。
張儉微微苦笑自己恐怕還要承受許久這樣的痛楚。
從這官道便知曉了遼朝的運輸能力,他是三司的度支使,豈能不知道運輸對一個王朝的作用,眼前這顛簸的官道簡直就是陸運的噩夢,馬車不能快速行事,路麵上的馬蹄坑又極易損傷馬蹄。
即便是最快的速度,一天也行進不了多少裏,何況還有沉重的運糧車廂在後麵羈絆,就如同一隻大手拉扯著馬車,相比大宋的水泥官道,這簡直就是不能稱得上路。
如今的大宋隻要是大一點的州府幾乎都是鋪滿了水泥官道,貨物在相鄰的州府運輸最多隻需一個白天便能抵達,而在遼朝怕是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
從大宋的景州到遼朝的中京大定府,路程也隻不過相當於從大宋的順安軍到景州的距離,要是在大宋隻需三天,在遼朝以這種速度,即便是路上馬匹馬車不出意外,怕是也需要半月的時光。
這便是大宋與遼朝之間的差距,越是如此,張茂越是暗自欣喜,耽誤的時間長了,路途上消耗的糧食便越多,他和禁軍車夫們的身上可是帶著自備的軍糧而來,雖然不好吃,不過卻能填飽肚子。
遼軍的騎兵雖是沿途護送,可他們的吃食全要從這些糧食中出,路上耽擱的時間越長,這些糧食的消耗便越快,而張茂已經看到一路上有許多騎兵加入到“護送”的隊伍中……
十萬石的糧食看似很多,可到了遼朝中京之後,還能帶走多少更是成問題。
馬車在抵達灤河城的時候便停了下來,灤河城是距離大宋最近的遼朝縣城,這裏不同別處,守軍眾多,當看到數百車糧食抵達的時候,城中的軍民小小的激動一下,但這些糧食卻沒有一粒在城中發賣。
十萬石糧食就在眼前,可城中軍民卻沒有一粒,這如何能讓他們接受?心中的怒,怨,匯聚在一起,即便是張茂這個外人都能感覺到不妥。
但穆修堅決的執行皇帝與太後的旨意,執意要把糧食運送到上京城,在此期間,一粒糧食都不會發賣出去。
張茂看著穆修與遼朝守將之間的爭吵,心中冷笑,這穆修就是個傻子,隻需一點點糧食和善意的謊言便可打發這些饑餓的人,卻非要固執己見,萬一鬧出軍民之變,最後倒黴的一定是他自己!
城中的氣氛越來越緊張,而此刻的張茂卻把所有大宋車夫聚集在一起,守住自己所在的小院,卻把運糧的馬車都留在了穆修所在的衙門……
張茂恨不得遼人自相殘殺,夜幕緩緩降臨之時,他便命令這些禁軍車夫加緊巡邏防守,自己卻迴屋睡大覺,他現在最期望的事情便是夜晚的喊殺聲吵醒自己。
事與願違,張茂睡了一夜並沒有任何的喊殺聲,但在第二天準備啟程的時候,卻瞧見了灤河城守將以及城中官吏的腦袋被懸掛在了城門樓子上,同時他還看到了一種即將爆發又被壓製住的憤怒。
在通往城門的路上,每一個百姓,每一個官吏,每一個士兵眼中都是同樣的眼神,閃爍著憤怒火光的眼神,看的張茂忍不住催促車夫加快速度。
而車夫隻是笑了笑道了一句:“上差沒有上過戰場吧?”
張茂知曉他的意思,這些眼神確實應當出現在戰場上,拉車的軍馬似乎感覺到了這種殺氣,不斷的加快了速度,當車隊在穆修的護送下離開灤河城的時候,張茂這才驚覺自己的背後已經濕透了。
同樣的一幕在車隊所經過的遼朝州城不斷的上演,北安州,興化,澤州,幾乎每到一處,穆修便以雷霆手段震懾當地百姓和兵卒,這中程度的殺戮在張茂眼中簡直就是在故意激起軍民之變。
但在遼朝這一舉動卻受到了隨行官員的讚賞,認為他出手果斷,彈壓得當,避免了更為可怕的後果,張茂一時間感歎大宋的內聖外王比之遼朝的外聖內王好的太多。
悚然間他隻覺得遼朝走上了華夏曆代王朝的舊途,而大宋卻在官家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新路,這是張茂最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是最自豪的地方。
這支由遼朝和大宋共同組成的運糧隊伍不斷的在遼朝土地上前進,距離中京大定府越來越近,一路上激起的民憤與殺戮越來越多,但都沒有人敢造反,因為誰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造反,朝廷便會全力撲殺,這樣一來死的人越多,需要的糧食便越少。
而穆修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肆無忌憚的彈壓各地對糧食有所圖謀的人,在張茂看來,這十萬石糧食就是一個巨大而肥美的誘餌,不斷的在遼朝的土地上前進,不斷的誘惑那些被饑荒逼得活不下去的人,而穆修就是站在河邊手持魚竿的人。
他不斷的收獲一顆顆腦袋,同樣的也不斷的為遼朝收獲一個個來自底層軍民的憤怒!
在某一時刻,張茂甚至認為穆修是大宋的派去遼朝的間人,但很快被自己這個荒誕的想法逗笑了…………
張茂知曉所謂的車夫都是大宋的禁軍,卻是進軍中精銳的斥候,此次前往遼朝,自己還身負重任,這多天來,他已經發現了此事的蹊蹺,作為度支使的自己為何平白得了這麽好的差遣?
其實對於自身安全他是從不懷疑的,遼朝也是號稱正朔王朝的,豈能對他下手?
既然蔡伯希要把自己頂在前麵,那就一定有著充足的理由,否則怎會放棄這個等同於出使的好機會?
即便是張茂都知曉,眼前這十萬石糧食對遼朝來說是杯水車薪,當他依舊一言不發,即便是穆修來到他的身邊,他也隻不過是微微拱手便罷。
反倒是穆修上前主動的找他說話:“張度支,你可知這些糧食是從何處運來的?”
張茂望了他一眼:“自然是從大宋,至於具體出處,您還是不要打聽為好!”
有禮有節的迴答讓穆修稍稍尷尬,但他卻不是故意刁難張茂,而是希望和他搭上話頭,穆修豈能不知這些糧食的出處?
車隊在遼朝的官道上飛馳,說是飛馳並非是因為速度快,而是用為顛簸,坐在馬車上的張茂隻覺得五髒六腑都快被顛簸了出來。
張儉微微苦笑自己恐怕還要承受許久這樣的痛楚。
從這官道便知曉了遼朝的運輸能力,他是三司的度支使,豈能不知道運輸對一個王朝的作用,眼前這顛簸的官道簡直就是陸運的噩夢,馬車不能快速行事,路麵上的馬蹄坑又極易損傷馬蹄。
即便是最快的速度,一天也行進不了多少裏,何況還有沉重的運糧車廂在後麵羈絆,就如同一隻大手拉扯著馬車,相比大宋的水泥官道,這簡直就是不能稱得上路。
如今的大宋隻要是大一點的州府幾乎都是鋪滿了水泥官道,貨物在相鄰的州府運輸最多隻需一個白天便能抵達,而在遼朝怕是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
從大宋的景州到遼朝的中京大定府,路程也隻不過相當於從大宋的順安軍到景州的距離,要是在大宋隻需三天,在遼朝以這種速度,即便是路上馬匹馬車不出意外,怕是也需要半月的時光。
這便是大宋與遼朝之間的差距,越是如此,張茂越是暗自欣喜,耽誤的時間長了,路途上消耗的糧食便越多,他和禁軍車夫們的身上可是帶著自備的軍糧而來,雖然不好吃,不過卻能填飽肚子。
遼軍的騎兵雖是沿途護送,可他們的吃食全要從這些糧食中出,路上耽擱的時間越長,這些糧食的消耗便越快,而張茂已經看到一路上有許多騎兵加入到“護送”的隊伍中……
十萬石的糧食看似很多,可到了遼朝中京之後,還能帶走多少更是成問題。
馬車在抵達灤河城的時候便停了下來,灤河城是距離大宋最近的遼朝縣城,這裏不同別處,守軍眾多,當看到數百車糧食抵達的時候,城中的軍民小小的激動一下,但這些糧食卻沒有一粒在城中發賣。
十萬石糧食就在眼前,可城中軍民卻沒有一粒,這如何能讓他們接受?心中的怒,怨,匯聚在一起,即便是張茂這個外人都能感覺到不妥。
但穆修堅決的執行皇帝與太後的旨意,執意要把糧食運送到上京城,在此期間,一粒糧食都不會發賣出去。
張茂看著穆修與遼朝守將之間的爭吵,心中冷笑,這穆修就是個傻子,隻需一點點糧食和善意的謊言便可打發這些饑餓的人,卻非要固執己見,萬一鬧出軍民之變,最後倒黴的一定是他自己!
城中的氣氛越來越緊張,而此刻的張茂卻把所有大宋車夫聚集在一起,守住自己所在的小院,卻把運糧的馬車都留在了穆修所在的衙門……
張茂恨不得遼人自相殘殺,夜幕緩緩降臨之時,他便命令這些禁軍車夫加緊巡邏防守,自己卻迴屋睡大覺,他現在最期望的事情便是夜晚的喊殺聲吵醒自己。
事與願違,張茂睡了一夜並沒有任何的喊殺聲,但在第二天準備啟程的時候,卻瞧見了灤河城守將以及城中官吏的腦袋被懸掛在了城門樓子上,同時他還看到了一種即將爆發又被壓製住的憤怒。
在通往城門的路上,每一個百姓,每一個官吏,每一個士兵眼中都是同樣的眼神,閃爍著憤怒火光的眼神,看的張茂忍不住催促車夫加快速度。
而車夫隻是笑了笑道了一句:“上差沒有上過戰場吧?”
張茂知曉他的意思,這些眼神確實應當出現在戰場上,拉車的軍馬似乎感覺到了這種殺氣,不斷的加快了速度,當車隊在穆修的護送下離開灤河城的時候,張茂這才驚覺自己的背後已經濕透了。
同樣的一幕在車隊所經過的遼朝州城不斷的上演,北安州,興化,澤州,幾乎每到一處,穆修便以雷霆手段震懾當地百姓和兵卒,這中程度的殺戮在張茂眼中簡直就是在故意激起軍民之變。
但在遼朝這一舉動卻受到了隨行官員的讚賞,認為他出手果斷,彈壓得當,避免了更為可怕的後果,張茂一時間感歎大宋的內聖外王比之遼朝的外聖內王好的太多。
悚然間他隻覺得遼朝走上了華夏曆代王朝的舊途,而大宋卻在官家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新路,這是張茂最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是最自豪的地方。
這支由遼朝和大宋共同組成的運糧隊伍不斷的在遼朝土地上前進,距離中京大定府越來越近,一路上激起的民憤與殺戮越來越多,但都沒有人敢造反,因為誰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造反,朝廷便會全力撲殺,這樣一來死的人越多,需要的糧食便越少。
而穆修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肆無忌憚的彈壓各地對糧食有所圖謀的人,在張茂看來,這十萬石糧食就是一個巨大而肥美的誘餌,不斷的在遼朝的土地上前進,不斷的誘惑那些被饑荒逼得活不下去的人,而穆修就是站在河邊手持魚竿的人。
他不斷的收獲一顆顆腦袋,同樣的也不斷的為遼朝收獲一個個來自底層軍民的憤怒!
在某一時刻,張茂甚至認為穆修是大宋的派去遼朝的間人,但很快被自己這個荒誕的想法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