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震宮闕,帶有極強穿透力的鼓聲在東京城中傳播,大宋是一個比較開明和寬厚的王朝。
百姓甚至可以敲響登聞鼓向皇帝說明,自己的豬丟了,請皇帝幫自己尋找。
每有冤案發生,宣德門外的登聞鼓總會被奏響,而大宋的皇帝自然也要處理冤案。
但今天這種情況下,登聞鼓被奏響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百姓終於忍不住了!心中的怒火被皇帝的一封罪己詔所點燃。
他們的憤怒並非來自罪己詔本身,而是誰上奏讓皇帝下罪己詔的?如此自責深切的罪己詔又是出自誰的手筆?
百姓雖然不是無知的,但他們卻更容易被人帶著走,而帶著百姓走的人便是那些讀書人,他們有學問,知道朝廷的製度,但卻對政治一無所知,這樣的讀書人認為自己所維護的是正義,是皇權,此乃天道賦予他們的權利。
這就是知識憤青,天真的認為自己的學識與能力相匹配,帶著無知的百姓向皇宮進發,為至高無上的君王申冤……但他們忘了,君王至高無上,根本不需要他們的“援助”。
但他們還是來了,並且帶著百姓的憤怒和悲傷來了,他們把那些先一步獲得官身人堵在了宮牆之內,這是多麽讓人振奮的事情?
登聞鼓說到底就是一種直訴製度,讓有冤屈的百姓直接與君王對話,這一切都是在彌補製度上的缺失,是非常切實有用的東西,原本在宋之前百姓敲擊登聞鼓,君王要親自接見,但在大宋立國之後,登聞鼓便不可隨意敲響,非有巨大的冤屈才可敲響,並且由登聞鼓院的官吏記錄下來,如若真是有巨大的冤情便要上奏皇帝。
身在宮牆之內的趙禎自然也是聽見登聞鼓聲的,這登聞鼓也不知是用什麽製成,聲音極具穿透力,即便是遠在禁中後苑的趙禎都能聽得清楚,王語嫣等人自然不會例外。
在聽到鼓聲之後,王語嫣驚訝的從芳草鮮美的地上坐起驚叫道:“這莫不是登聞鼓聲?”
楊采薇撣了撣身上的餅子碎屑笑道:“自然是登聞鼓,否則也沒有什麽東西能從宮外傳到這禁中後苑來。這時候誰在擊鼓鳴冤?”
三才一路小跑的走來躬身道:“啟稟官家,娘娘,奴婢聽說這是東京城百姓敲響了登聞鼓,為官家鳴冤……”
王語嫣和楊采薇瞪大了眼睛,而靈兒則是向她的母親薇拉解釋登聞鼓的由來,趙禎微微一笑:“沒想到,這登聞鼓不光能為百姓鳴冤,連朕都能用得上,不錯,以後登聞鼓的製度要好好改進,朕這個皇帝有時也需要這登聞鼓啊!連百姓都知道為朕鳴冤嘞!”
王語嫣臉色一變:“官家乃是帝王,豈能有人敢冤枉官家,還不是官家自己的事情,東京地動,代州等地的地動雖是巧合,但在朝臣看來便是上天示警,自古帝王哪一位能抗衡上天?大災麵前都要下罪己詔,唯獨陛下,自責尤甚,致使百姓不服,誤以為朝臣代筆!”
王語嫣就是這一點不好,把趙禎一下子扒的幹幹淨淨站在陽光下曝曬,一點陰私也沒有,讓他尷尬無比,要不是因為孩子們在這裏,趙禎定然要惱羞成怒的在她的翹臀上留下點什麽……
“你當朕是不知?不就是因為朕打算遷都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他們的基業很可能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你王家的損失不在小數吧?”
趙禎的話語如利劍一般刺向王語嫣,而王語嫣臉色微微顫抖最後仰起頭來說道:“我王家最大的利益便是我王語嫣,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拋棄的!”
此言一出,連趙禎都忍不住被王語嫣的驕傲和自信所折服:“好!好!好!不愧是朕的中宮皇後,能在這個時候和朕站在一起,便是莫大的勇氣,如若王家能帶頭,即便是拋棄了那些帶不走的產業,朕亦不會絕情至整個王家於不顧!”
王語嫣微微一笑,點頭道:“父親曾經對我說過,樹挪死,人挪活,家中產業也是如此,即便是舍棄東京城的舊業,也要前往析津府,如此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得以開枝散葉!”
趙禎算是被這位商賈嶽父給打敗了,他本以為王蒙正是絕不會舍下東京城產業的人,誰知他比誰都幹脆,甚至比蔡伯俙都要幹脆許都,沒錯,樹挪死,人挪活,這大宋國朝也是如此,都城向北而進,定都析津府便是拯救大宋的一劑良藥。
對於遷都一事,趙禎早已放出了一點風聲,蔡伯俙知道了,夏竦知道了,難道朝中就沒有別人知道?那些耳目眾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宗室將門多少也會聽到一點風聲。
既然遷都勢在必行,那封鎖消息就是個敗筆,不如把消息放出去,讓所有問題浮上水麵,趙禎親自一樣一樣的解決!世家大族之所以被成為世家大族,並不是他們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他們總能跟得上世事的變遷,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原本以為是遷都最大阻力的世家大族,現在發現能如此輕鬆的搞定,早知如此趙禎也就不用罪己詔讓朝臣們妥協,之所以這麽做便是打算先把朝臣遷至析津府,然後再慢慢解決和他們聯係頗深的世家大族。
現在看來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世家大族的眼睛雪亮著呢!先一步前往析津府,便先一步獲得機遇,這樣實力重組的機會可不多見……也是他們之間較量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的事情便簡單了,趙禎覺得自己該見見那些被堵在宣德門內的朝廷官員,以及宮門之外憤怒的百姓了,帝王要做的事情便是調整,而不是激化矛盾,之前的罪己詔激化了朝臣與百姓之間的矛盾,這是趙禎故意為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現在矛盾已經差不多了,應該平息下去,並讓朝臣們知道他們誰也阻止不了自己遷都,否則這種矛盾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連趙禎都覺得自己有些卑鄙,利用百姓的民憤迫使官員在遷都一事上妥協,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即便是帝王之尊也不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尤其是在大宋,這個諍臣輩出的朝代更是如此,不用些小手段是不行的。
百姓甚至可以敲響登聞鼓向皇帝說明,自己的豬丟了,請皇帝幫自己尋找。
每有冤案發生,宣德門外的登聞鼓總會被奏響,而大宋的皇帝自然也要處理冤案。
但今天這種情況下,登聞鼓被奏響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百姓終於忍不住了!心中的怒火被皇帝的一封罪己詔所點燃。
他們的憤怒並非來自罪己詔本身,而是誰上奏讓皇帝下罪己詔的?如此自責深切的罪己詔又是出自誰的手筆?
百姓雖然不是無知的,但他們卻更容易被人帶著走,而帶著百姓走的人便是那些讀書人,他們有學問,知道朝廷的製度,但卻對政治一無所知,這樣的讀書人認為自己所維護的是正義,是皇權,此乃天道賦予他們的權利。
這就是知識憤青,天真的認為自己的學識與能力相匹配,帶著無知的百姓向皇宮進發,為至高無上的君王申冤……但他們忘了,君王至高無上,根本不需要他們的“援助”。
但他們還是來了,並且帶著百姓的憤怒和悲傷來了,他們把那些先一步獲得官身人堵在了宮牆之內,這是多麽讓人振奮的事情?
登聞鼓說到底就是一種直訴製度,讓有冤屈的百姓直接與君王對話,這一切都是在彌補製度上的缺失,是非常切實有用的東西,原本在宋之前百姓敲擊登聞鼓,君王要親自接見,但在大宋立國之後,登聞鼓便不可隨意敲響,非有巨大的冤屈才可敲響,並且由登聞鼓院的官吏記錄下來,如若真是有巨大的冤情便要上奏皇帝。
身在宮牆之內的趙禎自然也是聽見登聞鼓聲的,這登聞鼓也不知是用什麽製成,聲音極具穿透力,即便是遠在禁中後苑的趙禎都能聽得清楚,王語嫣等人自然不會例外。
在聽到鼓聲之後,王語嫣驚訝的從芳草鮮美的地上坐起驚叫道:“這莫不是登聞鼓聲?”
楊采薇撣了撣身上的餅子碎屑笑道:“自然是登聞鼓,否則也沒有什麽東西能從宮外傳到這禁中後苑來。這時候誰在擊鼓鳴冤?”
三才一路小跑的走來躬身道:“啟稟官家,娘娘,奴婢聽說這是東京城百姓敲響了登聞鼓,為官家鳴冤……”
王語嫣和楊采薇瞪大了眼睛,而靈兒則是向她的母親薇拉解釋登聞鼓的由來,趙禎微微一笑:“沒想到,這登聞鼓不光能為百姓鳴冤,連朕都能用得上,不錯,以後登聞鼓的製度要好好改進,朕這個皇帝有時也需要這登聞鼓啊!連百姓都知道為朕鳴冤嘞!”
王語嫣臉色一變:“官家乃是帝王,豈能有人敢冤枉官家,還不是官家自己的事情,東京地動,代州等地的地動雖是巧合,但在朝臣看來便是上天示警,自古帝王哪一位能抗衡上天?大災麵前都要下罪己詔,唯獨陛下,自責尤甚,致使百姓不服,誤以為朝臣代筆!”
王語嫣就是這一點不好,把趙禎一下子扒的幹幹淨淨站在陽光下曝曬,一點陰私也沒有,讓他尷尬無比,要不是因為孩子們在這裏,趙禎定然要惱羞成怒的在她的翹臀上留下點什麽……
“你當朕是不知?不就是因為朕打算遷都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他們的基業很可能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你王家的損失不在小數吧?”
趙禎的話語如利劍一般刺向王語嫣,而王語嫣臉色微微顫抖最後仰起頭來說道:“我王家最大的利益便是我王語嫣,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拋棄的!”
此言一出,連趙禎都忍不住被王語嫣的驕傲和自信所折服:“好!好!好!不愧是朕的中宮皇後,能在這個時候和朕站在一起,便是莫大的勇氣,如若王家能帶頭,即便是拋棄了那些帶不走的產業,朕亦不會絕情至整個王家於不顧!”
王語嫣微微一笑,點頭道:“父親曾經對我說過,樹挪死,人挪活,家中產業也是如此,即便是舍棄東京城的舊業,也要前往析津府,如此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得以開枝散葉!”
趙禎算是被這位商賈嶽父給打敗了,他本以為王蒙正是絕不會舍下東京城產業的人,誰知他比誰都幹脆,甚至比蔡伯俙都要幹脆許都,沒錯,樹挪死,人挪活,這大宋國朝也是如此,都城向北而進,定都析津府便是拯救大宋的一劑良藥。
對於遷都一事,趙禎早已放出了一點風聲,蔡伯俙知道了,夏竦知道了,難道朝中就沒有別人知道?那些耳目眾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宗室將門多少也會聽到一點風聲。
既然遷都勢在必行,那封鎖消息就是個敗筆,不如把消息放出去,讓所有問題浮上水麵,趙禎親自一樣一樣的解決!世家大族之所以被成為世家大族,並不是他們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他們總能跟得上世事的變遷,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原本以為是遷都最大阻力的世家大族,現在發現能如此輕鬆的搞定,早知如此趙禎也就不用罪己詔讓朝臣們妥協,之所以這麽做便是打算先把朝臣遷至析津府,然後再慢慢解決和他們聯係頗深的世家大族。
現在看來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世家大族的眼睛雪亮著呢!先一步前往析津府,便先一步獲得機遇,這樣實力重組的機會可不多見……也是他們之間較量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的事情便簡單了,趙禎覺得自己該見見那些被堵在宣德門內的朝廷官員,以及宮門之外憤怒的百姓了,帝王要做的事情便是調整,而不是激化矛盾,之前的罪己詔激化了朝臣與百姓之間的矛盾,這是趙禎故意為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現在矛盾已經差不多了,應該平息下去,並讓朝臣們知道他們誰也阻止不了自己遷都,否則這種矛盾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連趙禎都覺得自己有些卑鄙,利用百姓的民憤迫使官員在遷都一事上妥協,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即便是帝王之尊也不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尤其是在大宋,這個諍臣輩出的朝代更是如此,不用些小手段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