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莫名死去的鴿子如同一種糟糕的征兆,在他心頭縈縈繞繞,讓他在夏日本該燥熱的身心,都變得一片沉鬱。
他挪步推開窗欞,恍然聽見烏鴉在叫。
今日不算是個好天氣。
白雲慘淡泛著灰色,日光微弱,空氣中隻有鋪天蓋地的粘稠和沉悶,教人提不起來精神。
世子府早在前日就收到了方府的請帖,今天這樣的日子,他也肯定要去赴宴。
挪步房中換了身衣服,喚下人侍奉梳冠洗漱。
卯時用過早膳後,便帶上濂澈乘坐馬車去了方府。
宴會的賓客還沒來齊,都陸陸續續擠在門口與方家長子寒暄,身後的禮桌放了一堆長匣盒子,都摞起來了人高。
沈宓掃了兩眼移下馬車,一時間承接了不少審視的目光,原本堵塞的門口更是自動為他開出了一條空路。
他挑了挑眉,不動聲色地從中穿行。眼
來到方書白跟前,未隻一言,在眾人洗禮的目光裏,轉身拿過濂澈手裏的小匣子,就抬起手要往那禮桌上摞的最高的禮盒上砸,嚇得方府下人連忙起身放在了那群禮盒麵前,五官都在慌張,“世子萬萬不可!”
方書白沒有應對過他這號角色,一時麵色都有些掛不住,“世子這是何意。”
沈宓嬉皮笑臉地把小匣子扔進那收禮的下人懷裏,“壘那麽高砸著人了可怎麽辦?”
方書白側身看了那禮桌一眼,皺了皺眉,剛想再解釋兩句,就見他帶著身後的濂澈頭也不迴地進了宅院。
“方大少莫要動怒,這位祖宗就是這樣的性子,都是讓先帝給慣出來的,隻要你不搭理他就好了。”旁側有人勸道。
方書白聽了這話又露出好臉,繼續跟那些有意討好的人寒暄,好似方才什麽也沒發生過。
……
那頭沈宓也走的很快,沒怎麽繞路就到了方府宴廳。
裏頭已經坐了幾位貴客,湊在一起時不時地交耳攀談幾句,麵上露著笑意,並沒有發現門口有人在聽。
這樣祥和的情景,直到沈宓進去,才紛紛側目露出異色。
“諸位怎麽忽然就停了?”沈宓幾乎是一眼,就瞧見了正堂偏左位置上坐著的姚清渠。
許久不見,他老了許多,眼底精光卻未改分毫。
上一次兩人這樣麵對麵的相對,還是在長靖末年,他長子死在悅椿湖的時候。
兩人眼神交錯間各懷心思,斂下眼睫,沈宓便收起麵上的散漫,挪步上前,自廳中朝著正坐主位上的方觀海拜禮,“方先生康健。”
當年的師生情誼,在這一句問候裏,變得似乎親近又似疏遠。
方觀海想湊近扶他一把,又怕碰到他,糾結之間忘了發話,對方卻已經站直了身子,“諸位接著盡興。”話落,就隨便找了個位置落座。
上次跟姚芳歸交代的事,對方算是都放在了心上,今日這樣的大日子,他也沒有露麵。
沈宓放心不少,往周圍掃了兩眼,看著滿堂賓客又倏然開口問,“方宿和呢?”
第151章 隔山嶽(四)
他話音落下,眾人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這宴席之上確實少了這位驚才風逸、年少有為的方家二公子,隨即便紛紛將視線投向方觀海。
“他散漫慣了,估計宴尾會到。”方觀海解釋說。
當朝最年輕的僉都禦史一直以來就有獨來獨往的習慣,私下裏日子過的平淡,不奢靡無度,也沒有結黨營私之嫌。
入仕以來,尤其是在辦差和做人這兩件事情上嚴苛非常,當朝各式各樣的宴會上也難能見他偷閑,哪怕是頂重要的集會,能與他攀談幾句的機會也不多。
此前,京中之人編排起他這個毛病,還要指責他幾句“架子大”、“耍官威”、“性格孤僻”雲雲。
眼下發覺他對待本家的宴會也是這麽個不近人情的態度,那些年受的氣頓時紓解了不少,隻覺得他這人或許隻是被慣壞了沒規矩。
而且親耳聽方觀海這麽一解釋,又不好奇了,問候幾句有的沒的,將就順著先前攀談的話題開始聊了起來
他們說的都是方觀海這些年在霧凇觀裏打坐的心得,除了道家學問裏的稀奇,其餘的都是些好沒意思的日常,譬如“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又或是“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這種風雅。
當然,京都這些銅臭淹出了味兒的富貴包,是不可能感悟的。
聊了半晌,他們聽的麵上都快掛不住了,方觀海也說的盡興了。
宴廳裏接連不斷進來的人自覺上前打完招唿,又自覺將底下席位坐的滿滿當當。
大抵一盞茶的時間,廳裏便擠滿了各式各樣麵孔的人,酒水糕點上滿,觥籌交錯,相談甚歡,好像過節那樣熱鬧,又如過節那樣虛以委蛇。
沈宓百無聊賴地看著他們如何蒙混話題,又如何諂媚他人,灌進肚子裏的酒水都差點要嘔出來,眼不見為淨地癱在座位裏,淨化心靈般想起來某人的臉。
也不知道他們滄州一行到底怎麽樣了。
酒飲未酣,作為大軸出場的貞景帝終於姍姍露麵,身後跟著池霽與洪得良侍奉,三人一前兩後自宴廳門口而入。
一進明珠映照點亮的廳堂,貞景帝那一身明黃龍袍都快要閃瞎在座無數“忠良”的狗眼,一抹眼神一個抬步,就引得所有人前仆後繼,恨不得眼珠子都想蹦出來前去跪舔。
沈宓捂臉,隻覺得他們早該完了。
接著所有人跪地行禮,高喊“陛下金安”,方觀海起身迎接貞景帝上座。
堪堪表演完這一套表麵功夫,貞景帝也要有所迴應,拿起案前瓊漿美酒,與諸位賢良舉杯,講兩句助興致辭,將酒水一飲而盡。
沈宓以為這樣的情景,至少要在他麵上上演三迴,但是很慶幸,有人在這之前摔碎了酒杯。
“啪啦”一聲清脆驚醒這一場君臣美夢,眾人紛紛驚詫地朝著這位冒冒失失的笨蛋也就是當朝太傅姚清渠看去。
眼見他沒有半分慌張,站在原地宛如有感情的一尊石像般鎮定,有人不由地替他感到窘迫起來,甚至找補道:“天氣燥熱,手心容易出汗,想必太傅也是因此才沒握住杯子。”
眾人友好地笑過,附和著“碎碎平安”之類,方府的下人也及時遞了個新的杯盞過去可他卻沒有接。
隻是眼神近乎滲人地盯著貞景帝,“臣偶然想起來一事要問陛下。”
在座所有人都露出疑惑的神情,貞景帝興致被掃,一時也有些不悅,“太傅有什麽重要的事不能等到宴散後說?”
姚清渠搖了搖頭,“再晚,就來不及了。”
貞景帝皺了皺眉,“太傅?你這是何意?”
姚清渠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在眾人視線裏定定問道:“陛下還記不記得長靖十五年的時候,殺死過什麽人?”
貞景帝一愣,腦子裏的記憶被他問的一空,什麽也想不起來,隨即意識到自己的皇威被挑釁,臉色一沉,“姚太傅!”
姚清渠走近兩步,“看來陛下是不記得了,”他笑了笑,“沒關係,臣可以告訴陛下,長靖十五年的時候,陛下殘殺晴芳殿中蓮妃,事後為掩去行徑,將其拋屍荒野……這樣說,陛下是不是就記起來了”
貞景帝頓然怒不可遏,“姚清渠你放肆!”
姚清渠半分不由他皇威擺布,接著說道:“先帝奪妻,其子戮妻,誰能知道原來我侍奉的兩任君主,都將我當泥塵作踐,誰能知道原來這兩任君主,也隻不過是豬狗不如的牲畜!”
貞景帝已然氣的口不能言,指著他半天沒說出話來,深吸了好幾口氣才緩過來,“來,來人,把他給朕拿下!”
座下人人都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手腳不協調地東張西望,嘰嘰喳喳的聲響吵的讓人心煩意亂。
“先帝弑兄篡位奪其妻,之後更是養成了奪妻的惡習,他不是豬狗不如是什麽,至於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還真以為你這皇帝做的威風?你也不看看他們的嘴臉!”他轉身怒指眾人,看著那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臉眼神冰冷,“國庫虧空,朝廷爛透,民不聊生,可都在哄小傻子玩呢。”
貞景帝簡直氣瘋了,隨手摸起案上的酒杯碟子就往他身上砸,“你個狗雜種!朕真是瞎了眼才會信你!朕要處死你,朕要誅你九族!”
姚清渠摸著袍子上被葡萄砸出來的水痕,笑了笑,“姚氏如今隻剩下我一人,哪裏來的什麽九族?”
“姚芳歸,”貞景帝喊道,“姚如許難道也是死的!”
姚清渠更放肆了,轉身朝座下看了眼沈宓,又挪向他五彩紛呈的臉色,“相比於寧安世子,他與陛下你的血緣牽絆好像更深呐,陛下難道還不知道嗎,他可是名副其實的先帝與蓮妃之子,是你同父異母的手足,”
他抬手指向沈宓,“你若不信,還可以問問他。”
縱使先前有關於姚如許身世的猜測已經證據確鑿,但此刻聽到他這位名義上的父親的剖白,沈宓還是會有些驚訝,他眉頭微挑,靜靜看著上席,“太傅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麽,我又能保證什麽。”
姚清渠忽而用一種很憐憫的目光看著他,“沈宓,我真可憐你。”
沈宓莞爾一笑,“那謝謝你啊。”
姚清渠皺了皺眉,大抵是覺得他不識好歹,“我替北辰帝不值。”
沈宓又攤了攤手,“那你真是個大善人。”
姚清渠抿唇,“沈宓……”
“不過相比於你的善心,我更想知道,今日你是想要皇位,還是想要所有人的命。”
姚清渠微抬下巴,“過慧易夭。”
沈宓毫不在意,“我其實活的還不錯。”
“哼!”姚清渠冷哼一聲,懶得再跟他廢話,繼續看著滿麵扭曲的貞景帝道:“作威作福也該差不多了。”
“姚兄,”方觀海在旁直看得目瞪口呆,“你這是?”
姚清渠衝他搖了搖頭,隨即徑直轉身看向廳堂門前
適時,正好從門外湧進來一隊穿甲軍,皆攜刀直入,在眨眼之間就控製住了滿堂所有人。
眾人張皇失措,紛紛開口質問姚清渠,不果,便破口大罵,接著就被身後的穿甲兵一刀割喉。
血腥場麵一出,滿座嘩然一刻,轉瞬便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眼底的憤懣都成了驚恐,就連座上的貞景帝都成了任人拿捏的雞崽子,愣愣縮在座椅裏掩耳盜鈴。
沈宓看了眼跟前的亮閃閃的刀,冷不伶仃地出聲道:“太傅,冤有頭債有主,何必為難這滿堂賓客。”
姚清渠歎了口氣,“你是個聰明人,你知道我何必。”
沈宓微微一笑,“外頭現在都是你們的人,你若想要皇位,殺了皇帝便是,你若想要尋仇,殺了皇帝也是,牽連無辜者受害,會損功德的。”
功德?姚清渠嗤笑:“殺了皇帝,可還有你呢?”
“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我能如何?”
“你的命,可比皇帝重要。”姚清渠淡淡道。
沈宓故作姿態撇了撇嘴,“多謝太傅慧眼識珠了,不過人命如草芥微塵,死了就是死了,誰也不會比誰重要。”
姚清渠眯了眯雙眸,“你不必拖延時間,早在半月前,京都中教人便埋滿了炸藥,就算你搬的救兵會來,也不見得能活著見到你的麵。”
沈宓聞言不自覺屈了下手指,隨即緊緊握住,眉心跳動。
怪不得顧楓眠跟方書白交易的那批軍火一直沒有下落,原來是被埋在了城中。
他穩定心緒,繼續道:“那太傅是想怎麽樣呢,玉石俱焚麽?”
“有何不可?”
沈宓還真沒想到他一個書香門第出來的權臣,私下裏竟然是這麽個偏激的性子,頓時一陣頭疼,“太傅”
他挪步推開窗欞,恍然聽見烏鴉在叫。
今日不算是個好天氣。
白雲慘淡泛著灰色,日光微弱,空氣中隻有鋪天蓋地的粘稠和沉悶,教人提不起來精神。
世子府早在前日就收到了方府的請帖,今天這樣的日子,他也肯定要去赴宴。
挪步房中換了身衣服,喚下人侍奉梳冠洗漱。
卯時用過早膳後,便帶上濂澈乘坐馬車去了方府。
宴會的賓客還沒來齊,都陸陸續續擠在門口與方家長子寒暄,身後的禮桌放了一堆長匣盒子,都摞起來了人高。
沈宓掃了兩眼移下馬車,一時間承接了不少審視的目光,原本堵塞的門口更是自動為他開出了一條空路。
他挑了挑眉,不動聲色地從中穿行。眼
來到方書白跟前,未隻一言,在眾人洗禮的目光裏,轉身拿過濂澈手裏的小匣子,就抬起手要往那禮桌上摞的最高的禮盒上砸,嚇得方府下人連忙起身放在了那群禮盒麵前,五官都在慌張,“世子萬萬不可!”
方書白沒有應對過他這號角色,一時麵色都有些掛不住,“世子這是何意。”
沈宓嬉皮笑臉地把小匣子扔進那收禮的下人懷裏,“壘那麽高砸著人了可怎麽辦?”
方書白側身看了那禮桌一眼,皺了皺眉,剛想再解釋兩句,就見他帶著身後的濂澈頭也不迴地進了宅院。
“方大少莫要動怒,這位祖宗就是這樣的性子,都是讓先帝給慣出來的,隻要你不搭理他就好了。”旁側有人勸道。
方書白聽了這話又露出好臉,繼續跟那些有意討好的人寒暄,好似方才什麽也沒發生過。
……
那頭沈宓也走的很快,沒怎麽繞路就到了方府宴廳。
裏頭已經坐了幾位貴客,湊在一起時不時地交耳攀談幾句,麵上露著笑意,並沒有發現門口有人在聽。
這樣祥和的情景,直到沈宓進去,才紛紛側目露出異色。
“諸位怎麽忽然就停了?”沈宓幾乎是一眼,就瞧見了正堂偏左位置上坐著的姚清渠。
許久不見,他老了許多,眼底精光卻未改分毫。
上一次兩人這樣麵對麵的相對,還是在長靖末年,他長子死在悅椿湖的時候。
兩人眼神交錯間各懷心思,斂下眼睫,沈宓便收起麵上的散漫,挪步上前,自廳中朝著正坐主位上的方觀海拜禮,“方先生康健。”
當年的師生情誼,在這一句問候裏,變得似乎親近又似疏遠。
方觀海想湊近扶他一把,又怕碰到他,糾結之間忘了發話,對方卻已經站直了身子,“諸位接著盡興。”話落,就隨便找了個位置落座。
上次跟姚芳歸交代的事,對方算是都放在了心上,今日這樣的大日子,他也沒有露麵。
沈宓放心不少,往周圍掃了兩眼,看著滿堂賓客又倏然開口問,“方宿和呢?”
第151章 隔山嶽(四)
他話音落下,眾人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這宴席之上確實少了這位驚才風逸、年少有為的方家二公子,隨即便紛紛將視線投向方觀海。
“他散漫慣了,估計宴尾會到。”方觀海解釋說。
當朝最年輕的僉都禦史一直以來就有獨來獨往的習慣,私下裏日子過的平淡,不奢靡無度,也沒有結黨營私之嫌。
入仕以來,尤其是在辦差和做人這兩件事情上嚴苛非常,當朝各式各樣的宴會上也難能見他偷閑,哪怕是頂重要的集會,能與他攀談幾句的機會也不多。
此前,京中之人編排起他這個毛病,還要指責他幾句“架子大”、“耍官威”、“性格孤僻”雲雲。
眼下發覺他對待本家的宴會也是這麽個不近人情的態度,那些年受的氣頓時紓解了不少,隻覺得他這人或許隻是被慣壞了沒規矩。
而且親耳聽方觀海這麽一解釋,又不好奇了,問候幾句有的沒的,將就順著先前攀談的話題開始聊了起來
他們說的都是方觀海這些年在霧凇觀裏打坐的心得,除了道家學問裏的稀奇,其餘的都是些好沒意思的日常,譬如“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又或是“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這種風雅。
當然,京都這些銅臭淹出了味兒的富貴包,是不可能感悟的。
聊了半晌,他們聽的麵上都快掛不住了,方觀海也說的盡興了。
宴廳裏接連不斷進來的人自覺上前打完招唿,又自覺將底下席位坐的滿滿當當。
大抵一盞茶的時間,廳裏便擠滿了各式各樣麵孔的人,酒水糕點上滿,觥籌交錯,相談甚歡,好像過節那樣熱鬧,又如過節那樣虛以委蛇。
沈宓百無聊賴地看著他們如何蒙混話題,又如何諂媚他人,灌進肚子裏的酒水都差點要嘔出來,眼不見為淨地癱在座位裏,淨化心靈般想起來某人的臉。
也不知道他們滄州一行到底怎麽樣了。
酒飲未酣,作為大軸出場的貞景帝終於姍姍露麵,身後跟著池霽與洪得良侍奉,三人一前兩後自宴廳門口而入。
一進明珠映照點亮的廳堂,貞景帝那一身明黃龍袍都快要閃瞎在座無數“忠良”的狗眼,一抹眼神一個抬步,就引得所有人前仆後繼,恨不得眼珠子都想蹦出來前去跪舔。
沈宓捂臉,隻覺得他們早該完了。
接著所有人跪地行禮,高喊“陛下金安”,方觀海起身迎接貞景帝上座。
堪堪表演完這一套表麵功夫,貞景帝也要有所迴應,拿起案前瓊漿美酒,與諸位賢良舉杯,講兩句助興致辭,將酒水一飲而盡。
沈宓以為這樣的情景,至少要在他麵上上演三迴,但是很慶幸,有人在這之前摔碎了酒杯。
“啪啦”一聲清脆驚醒這一場君臣美夢,眾人紛紛驚詫地朝著這位冒冒失失的笨蛋也就是當朝太傅姚清渠看去。
眼見他沒有半分慌張,站在原地宛如有感情的一尊石像般鎮定,有人不由地替他感到窘迫起來,甚至找補道:“天氣燥熱,手心容易出汗,想必太傅也是因此才沒握住杯子。”
眾人友好地笑過,附和著“碎碎平安”之類,方府的下人也及時遞了個新的杯盞過去可他卻沒有接。
隻是眼神近乎滲人地盯著貞景帝,“臣偶然想起來一事要問陛下。”
在座所有人都露出疑惑的神情,貞景帝興致被掃,一時也有些不悅,“太傅有什麽重要的事不能等到宴散後說?”
姚清渠搖了搖頭,“再晚,就來不及了。”
貞景帝皺了皺眉,“太傅?你這是何意?”
姚清渠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在眾人視線裏定定問道:“陛下還記不記得長靖十五年的時候,殺死過什麽人?”
貞景帝一愣,腦子裏的記憶被他問的一空,什麽也想不起來,隨即意識到自己的皇威被挑釁,臉色一沉,“姚太傅!”
姚清渠走近兩步,“看來陛下是不記得了,”他笑了笑,“沒關係,臣可以告訴陛下,長靖十五年的時候,陛下殘殺晴芳殿中蓮妃,事後為掩去行徑,將其拋屍荒野……這樣說,陛下是不是就記起來了”
貞景帝頓然怒不可遏,“姚清渠你放肆!”
姚清渠半分不由他皇威擺布,接著說道:“先帝奪妻,其子戮妻,誰能知道原來我侍奉的兩任君主,都將我當泥塵作踐,誰能知道原來這兩任君主,也隻不過是豬狗不如的牲畜!”
貞景帝已然氣的口不能言,指著他半天沒說出話來,深吸了好幾口氣才緩過來,“來,來人,把他給朕拿下!”
座下人人都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手腳不協調地東張西望,嘰嘰喳喳的聲響吵的讓人心煩意亂。
“先帝弑兄篡位奪其妻,之後更是養成了奪妻的惡習,他不是豬狗不如是什麽,至於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還真以為你這皇帝做的威風?你也不看看他們的嘴臉!”他轉身怒指眾人,看著那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臉眼神冰冷,“國庫虧空,朝廷爛透,民不聊生,可都在哄小傻子玩呢。”
貞景帝簡直氣瘋了,隨手摸起案上的酒杯碟子就往他身上砸,“你個狗雜種!朕真是瞎了眼才會信你!朕要處死你,朕要誅你九族!”
姚清渠摸著袍子上被葡萄砸出來的水痕,笑了笑,“姚氏如今隻剩下我一人,哪裏來的什麽九族?”
“姚芳歸,”貞景帝喊道,“姚如許難道也是死的!”
姚清渠更放肆了,轉身朝座下看了眼沈宓,又挪向他五彩紛呈的臉色,“相比於寧安世子,他與陛下你的血緣牽絆好像更深呐,陛下難道還不知道嗎,他可是名副其實的先帝與蓮妃之子,是你同父異母的手足,”
他抬手指向沈宓,“你若不信,還可以問問他。”
縱使先前有關於姚如許身世的猜測已經證據確鑿,但此刻聽到他這位名義上的父親的剖白,沈宓還是會有些驚訝,他眉頭微挑,靜靜看著上席,“太傅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麽,我又能保證什麽。”
姚清渠忽而用一種很憐憫的目光看著他,“沈宓,我真可憐你。”
沈宓莞爾一笑,“那謝謝你啊。”
姚清渠皺了皺眉,大抵是覺得他不識好歹,“我替北辰帝不值。”
沈宓又攤了攤手,“那你真是個大善人。”
姚清渠抿唇,“沈宓……”
“不過相比於你的善心,我更想知道,今日你是想要皇位,還是想要所有人的命。”
姚清渠微抬下巴,“過慧易夭。”
沈宓毫不在意,“我其實活的還不錯。”
“哼!”姚清渠冷哼一聲,懶得再跟他廢話,繼續看著滿麵扭曲的貞景帝道:“作威作福也該差不多了。”
“姚兄,”方觀海在旁直看得目瞪口呆,“你這是?”
姚清渠衝他搖了搖頭,隨即徑直轉身看向廳堂門前
適時,正好從門外湧進來一隊穿甲軍,皆攜刀直入,在眨眼之間就控製住了滿堂所有人。
眾人張皇失措,紛紛開口質問姚清渠,不果,便破口大罵,接著就被身後的穿甲兵一刀割喉。
血腥場麵一出,滿座嘩然一刻,轉瞬便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眼底的憤懣都成了驚恐,就連座上的貞景帝都成了任人拿捏的雞崽子,愣愣縮在座椅裏掩耳盜鈴。
沈宓看了眼跟前的亮閃閃的刀,冷不伶仃地出聲道:“太傅,冤有頭債有主,何必為難這滿堂賓客。”
姚清渠歎了口氣,“你是個聰明人,你知道我何必。”
沈宓微微一笑,“外頭現在都是你們的人,你若想要皇位,殺了皇帝便是,你若想要尋仇,殺了皇帝也是,牽連無辜者受害,會損功德的。”
功德?姚清渠嗤笑:“殺了皇帝,可還有你呢?”
“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我能如何?”
“你的命,可比皇帝重要。”姚清渠淡淡道。
沈宓故作姿態撇了撇嘴,“多謝太傅慧眼識珠了,不過人命如草芥微塵,死了就是死了,誰也不會比誰重要。”
姚清渠眯了眯雙眸,“你不必拖延時間,早在半月前,京都中教人便埋滿了炸藥,就算你搬的救兵會來,也不見得能活著見到你的麵。”
沈宓聞言不自覺屈了下手指,隨即緊緊握住,眉心跳動。
怪不得顧楓眠跟方書白交易的那批軍火一直沒有下落,原來是被埋在了城中。
他穩定心緒,繼續道:“那太傅是想怎麽樣呢,玉石俱焚麽?”
“有何不可?”
沈宓還真沒想到他一個書香門第出來的權臣,私下裏竟然是這麽個偏激的性子,頓時一陣頭疼,“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