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了,你覺得我是在騙你?”方書白直視著他的目光問道。


    “沒有,”方書遲笑了笑,“隻是不相信會這麽巧。”


    方書白沒有再接話,靜靜坐了片刻便起身,想要挪去門口


    “兄長打算何時進京?”


    方書白聞聲微頓,款款轉身看了他一眼,視線往他身後掃去,“等你養好傷。”


    “不用麻煩,祖父壽誕在即,不如早些迴去主宅。”


    “好,廚房給你熬了藥,我去拿。”


    方書遲衝他微笑,“多謝兄長。”


    ……


    方書白離開了屋子。


    他每句亦真亦假的話都讓方書遲猜的心累,或許是背後的傷被水泡後發了旁的病,讓他心神跟著一塊兒發了疲。


    他坐起來這麽一會兒,整副身軀都有些沉悶,屋裏熏著淡淡的香,越聞他越想合眼。


    從矮塌到門口這麽十幾步的距離,竟生出了一種很難挪過去的錯覺,他放棄了想要起身出屋瞧瞧的念頭,想著方書白待會兒還要拿藥過來,便斜倚在矮塌一角,稍稍閉了閉眼。


    不消片刻,便入了夢裏浮生。


    ……


    此時的京都已經炸開了鍋。


    都察院僉都禦史方家二公子方書遲遇刺的消息,不知從哪裏走漏了風聲,一夜之間在京畿傳遍了街頭巷尾。


    朝廷聽聞噩耗,連忙派了錦衣衛去找,可他們搜查遍了當日方書遲曾途經過的所有地方,也毫無結果。


    晌午過後,衙門接到當日在攬星湖中遊玩過的人通報,說當晚曾在攏秀坊的畫舫中瞧見過方書遲的身影。


    消息一出,宣周又親自帶著一隊人馬,順著攬星湖周邊裏裏外外翻找了半日,最終從較偏僻的一處湖底撈起了一具男屍。


    所有人知曉湖底有具屍體時,都提心吊膽了一陣,直至宣周確認過死屍身份並非是方書遲本人,將核對消息傳迴衙門後,才各自鬆一口氣。


    卻也沒徹底寬下心。


    京畿內出了刺殺朝廷命官這樣的大事,除了說明當下城中的布防鬆懈,還有指使行刺之人懷著的禍膽包天。


    誰不知曉方書遲近來為貞景帝重用,替天子行事,此時他風頭正盛時遭了事,恰恰證明行事之人在向皇權赤裸裸的示威,在帶有謀逆性質地在表達他們對當今的政治決策的不滿。


    滿朝文武無論是誰,隻要身在其位,替如今的朝廷謀事,都極有可能像今天方書遲的下場一樣,被暗殺於天子腳下,拋屍任意之地。


    他們怎麽能夠不愁。


    貞景帝聞事之後怒火中燒,指派錦衣衛指揮使談引戎徹查此事,以皇城腳下朝廷命官安危受到威脅之責,降罪京都禁軍防禦統領胡不為。


    事件發酵第三日。


    方書遲仍舊沒有蹤跡,錦衣衛幾乎翻遍了整個皇城,也沒有找到他的身影或是屍體,於是便暫時以下落不明的告文上遞。


    攝政王府這邊也在追查此事。


    不過早在方書遲失蹤的第二日時,攏秀坊便傳來鴿書,說明當晚他遇刺一事的經過,包括在京郊看到方大商隊停駐的事。


    方書遲多半被方大救下,但受了不輕的傷,此時還無法迴京。


    沈宓舒展了眉,卻沒有把消息散播出去,由著錦衣衛和禁軍的動作在皇城內大肆搜查和審問,鬧的城中百姓人心惶惶。


    聞濯這兩日也沒有動作。


    那夜沈宓與方書遲會麵所討論之事,第二日清醒後都一五一十地同他囑咐了清楚。


    貞景帝最近在查攏秀坊,而且對他在京的舉動十分在意。


    而且結合當下情況來看,方書遲在攏秀坊畫舫附近出事,禁軍和錦衣衛肯定要對其大肆徹查,此行到底是為糾出方書遲遇刺的真相,還是為了找出攝政王謀逆的證據,誰都不得而知。


    另外還有一點。


    當日錦衣衛從湖底撈起來的那具屍體,不知為何後來就沒接著繼續往下查了,聽錦衣衛裏差役說,等眾人想起來查證之時,屍體已經泡的沒法兒動了,仵作一經手,直接炸了一地,證據也隨之而斷。


    錦衣衛所是奉貞景帝的命令徹查此事,除了尋人之外,理應徹查一切可疑。


    但這份無心之失讓方書遲的下落不明成了個笑話,貞景帝知曉之後除了惱怒,竟也沒有別的懲戒。


    沈宓不確定滿京城到底有多少人知曉方書遲沒死,但眼前之事,顯然隻是個聲東擊西的楔子


    攏秀坊不能再留。


    以他們現在的處境,傳鴿書的話,極有可能被京都中正在行搜查之事的禁軍和錦衣衛的人攔截,於是他隻能吹響鴿哨,喚鄭階綠分散在攝政王府附近的“鴿子”主動上門。


    不出他們所料,貞景帝此行確實在嚴查攏秀坊,不過覺柳他們提前預計錦衣衛會來搜查,早在方書遲遇刺的當晚,清理幹淨了坊裏留下的往來書信。


    坊裏有一半的姑娘是柳氏遺族,皆從事情報消息之職,其餘剩下來的,都是為了掩人耳目才招進坊,也並不知道坊裏所做的事情。


    因為覺柳當年與魏簾青和溫這二人,曾在大理寺的檔案中留過案底,倘若徹查極有可能會牽扯出舊事。


    於是第二日,也就是方書遲遇刺消息徹底傳入京都的這日,她與鄭階綠,以迴鄉成親之由順利出了城。


    ……


    作者有話說:


    方書遲:我活了我活了!


    沈宓:山雨欲來風滿樓…


    感謝大家支持!求波小星星~


    第130章 日沉樓(四)


    沈宓知曉這個消息,沒有再出別的動靜,這幾日都在府上,極少出門。


    六月末這個天氣,算得上是炎熱。到了晌午過後,人就比較容易犯困。


    府外芸芸熙攘,府內浮生偷閑。


    沈宓臨坐窗台前,一副墨梅圖正描到一半,房門忽而被人“嘎吱”一聲推開。


    扭頭去看,聞濯直奔他而來,手中還捏了封信,“北境大小紛爭平定,賀雲舟也坐穩了統領的位置,聽聞不日,他將要歸京。”


    他停在沈宓跟前,將手中信紙遞去。


    沈宓接過,攤開粗略掃看了兩眼,“這消息哪裏來的?”


    “我派人去截的。”


    沈宓稍有隱憂,“眼下正是危急關頭,你去截北境的傳信做什麽?”


    “你怎麽不問賀雲舟為什麽要在這個時機趕著迴京。”


    “聞!”沈宓惱的直皺眉。


    “好好好,”聞濯服軟道,“我不鬧了,同你好好說。”


    他掰過沈宓扭到一旁的臉,繼續說道:“還是前些日子東廠糾察的事,顧楓眠吳西樓等人被問罪,停了官職,滿朝上下看他二人風光不再,一連出了不少彈劾的奏本,而且抓住吳氏與賀氏姻親這點,把事情牽扯到了北境統領賀雲舟的頭上,”


    “但賀雲舟一直駐守北境不在京都,他們沒法當麵對峙,不能拿他怎麽樣,於是盯準了他妻吳氏,要陛下下令徹查將軍府,打消他賀氏與吳氏之間勾結的猜疑。”


    他倚在小案上,盯著沈宓越來越緊的神色抿了抿唇,又接著道:“不過吳氏性子堅貞剛烈,並不畏懼他們隨意揣測的汙蔑之辭,後以誥命夫人之名修書,向朝廷上奏了一封請願告文,要陛下承認賀雲舟的守國衷心。”


    “陛下沒想到吳氏能有這麽大的膽量,認為她一介婦人聞聽傳言,就敢修文議政,是為違背綱常之舉,雖內閣大學士極力推薦這封告文,由司禮監盛來放在案上等待批閱,可他一字未讀,就令駁迴,且以謗訕朝廷、煽搖國是之罪降責於吳氏。”


    “好在後來東廠太監聽令去將軍府拿人之際,收到皇後在長樂殿外向陛下求情之狀,這才免了她的牢獄之災,不過小懲大誡,事後吳氏的一品誥命封號被剝,扣除俸祿半年,還要在府上禁足三月…”


    沈宓近來忙著方書遲和攏秀坊的事,難免有未關注到的地方,聽完神思憂慮,隻剩愧歉,“她近日可還有別的消息?”


    聞濯伸手按上他的後頸揉了一把,“別皺眉,又不是你的錯。”


    沈宓搖頭,“是我的疏忽”


    “疏忽什麽,從前要替他考慮,如今又要替他妻考慮,你以為你是他的誰?”


    “我…”沈宓抖了抖嘴唇,半晌沒吐出合適的解釋來。


    “此事不好插手,無論是誰沾了,都要被扣上一個與北境統領關係過密的帽子,也難能撇的清楚,且不說賀雲舟是否有欺君罔上之為,就算他當真衷心無二,他頭上那三十萬大軍的統領的份量,也足夠滿朝忌憚的用些‘莫須有’的手段了。”


    這個道理,沈宓不是不明白。


    “可你不覺得太巧了嗎,倘若賀雲舟是自願迴來的,這倒也罷,可他是被迫迴來的。”


    這意味著他那三十萬大軍統領的名頭,終究要給他些來自上位者的苦頭。


    “眼下京中的形勢,還不好猜嗎,上頭的人查我的人事來往,要禁軍跟錦衣衛將京都圍得水泄不通,還要北境的兵權…”


    沈宓看著他眼神生寒,嘴唇微動,“序寧,他們不是要掀翻朝廷,是想先殺了我。”


    ……


    京城為禁軍封鎖了城門,舉朝文武也因方書遲下落不明的事而戰戰兢兢。


    搜查方書遲之事告一段落,錦衣衛則聽令徹查了攏秀坊,抓了不少人迴衛所審問。


    東廠糾察之事過後,滿朝言官諫言的意向被阻,近來朝中也極少再有大膽進諫的言官,六部之中兩部停職,都察院的長官被收押進了天牢,朝中官職一時空缺下來的不少,卻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京都六月起的水利工程還在進行之中,城中還有北上來的災民尚未妥善安置,還有南方閬州就差收尾的賑災事宜,諸如此類如火如荼。


    貞景帝好似漠不關心。


    他調令禁軍的動作太過昭然,倘若不是為了極大的事,殺雞焉用牛刀,為了方書遲這樣的話,眾臣是不信的。


    可惜,敢疑而不敢再言。


    


    六月底,判定方書遲下落不明之後第二日。


    全城戒備森嚴,包括攝政王府周圍都被禁軍巡圍。


    內閣大學士蘇時稔感念攝政王知遇之恩,親自修書一封,於夜登門攝政王府。


    他來時避開了禁軍,進府又有人打掩護,沒讓人知曉是他。


    濂澈迎他入王府議事廳,聞濯與沈宓兩人都在。


    蘇時稔年歲已過半百,聞濯體恤他深夜趕至如此,迎他上座,吩咐嚇人沏了壺好茶端來。


    “蘇閣士信中所說我已知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池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也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也池並收藏池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