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隨氣血湧上來的淚花更是不受牽製,透明的水色如銀質絲線一樣順著眼瞼掉落
都教聞濯分毫不差地卷進唇齒。
隨即他順著沈宓沾濕的嘴角,探出舌尖巧妙地撬開沈宓緊咬的齒,翻到後頭溫暖粘稠的巢,將他滿身情緒,都變成一團軟水。
“告訴我,到底怎麽了?”
沈宓氣喘籲籲地推開他沉重的腦袋,“你到底…嘖!別咬!”
聞濯抬首,笑著換成指尖附上,“不咬,你繼續說。”
他說不咬,可廝磨的力道比上尖牙利齒,卻也強不到哪裏去,沈宓欲海浮沉,好幾迴開口都教他故意似的打斷,終於惱了,“你還要不要聽!”
“聽,”聞濯鬆開他。
兩人整理好衣衫,挪坐殿中小案前,四目相對
“今日我原本照例在家中等你下朝,到了時候久久沒見你,隻聽宮裏的人傳來消息說,你在殿前突發惡疾,咯血昏迷…”沈宓深吸一口氣,伸手狠掐了把眉頭,“你今日早朝到底在殿上做了什麽?”
聞濯稍稍抿唇,隨即探過身摸了摸他的臉,“陛下要我處置餘晚正,我懶得想措辭迴絕,才出此下策,”
他越過茶桌,伸手將沈宓指尖撈入手心握著,又抬起手輕輕碰了碰他的按的發紅的眉心,“嚇著了?”
沈宓一想起來就滿心惱怒,不知是氣的還是怕的,指尖不自覺地都在發抖,沉沉壓了半晌才又出聲問:“突發惡疾是怎麽迴事?”
“我裝暈。”聞濯坦坦蕩蕩答。
沈宓又問,“那咳血呢?”
這個問題聞濯細想了半晌,最後恍然大悟,“噢,那是餘晚正腦袋磕破流的血。”
沈宓皺了皺眉,“那昏迷不醒呢?”
“近來朝中之事,多是處置糾察中落網的官員,想告病假,無怪乎要太醫診治的結果棘手,再者,門外還有翰林院的人,為此事可信,我便做了全套的戲。”聞濯說。
沈宓依舊愁眉不展,“那為何我來你又不演了?”
聞濯挑眉看著他,“你說呢。”
沈宓弄清楚原委,沉默了片刻,無奈地歎了第三次氣,迴想今日種種,想起來一事,“可我家中那套茶盞,還是為此碎了一隻。”
聞濯笑了笑,“那我明日再陪你去古玩集市挑。”
沈宓沒忍住翻了個白眼,“殿下,你還抱病在身呢,你忘了嗎。”
聞濯擺首,“方才那位秉筆見我無礙,恐怕已經迴去通稟,左右我也裝不下去了。”
“蕭秉筆麽,”沈宓眯了眯眼,“他是我的人。”
“嗯…嗯?”聞濯麵露不解。
“怎麽?”沈宓抬手撚上他的下巴。
“你的人?”聞濯隱隱不滿。
沈宓無言以對,“這樣口頭上的稱唿你也要酸?”
聞濯湊上他嘴唇,“他既然是你的人,那我又是你什麽人?”
沈宓聽著他在“你的人”三個字上狠咬了咬重音,毫不留情推開他的肩膀,神色自然,“你是家眷,是我未過門的妻。”
沈宓總是能夠一語中的他心下,任他怎麽胡攪蠻纏都有應對的言語。
偶爾聞濯當真會仔細迴想,他二人之間,到底誰哄人的本事技高一籌。
他重新用肩膀圈住沈宓,手掌攏住他後頸,盡顯親昵地輕輕用指尖摩挲,“那夫君打算什麽時候娶我?我沒有滿堂賓客和高堂,也不要聘禮,隻要你…”
沈宓抬著眼皮,輕輕看他,“那何必還要嫁娶?這麽算,你早就是我的妻了。”
聞濯認真地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這麽一迴事,但總覺得還有不對,“我雖不要聘禮和賓客,卻想要你廣而告之,即使不要其他的禮節,但你還是要給我寫封婚書,跟我拜皇天後土。”
沈宓默了半晌,隨即伸手探向他腦門,不輕不重彈了他一下,“怎麽突然這麽猴急?”
聞濯趴在他肩上,重重唿出了一口氣,“我以為我們已經夠好了,但方才瞧見你擔驚受怕的模樣,我又覺得還不夠,沈序寧,你說你愛我,我好高興。”
沈宓神色一頓,“我沒說…”
“你說了,你先前進殿的神情,無一不是在同我剖白,說你好愛我,說你愛死我了,”他頓了頓,又低聲問:“怎麽辦?”
沈宓愣了愣,“什麽怎麽辦?”
“我也好愛你,”聞濯說,“愛死你了。”
……
早朝上鬧出來的事,除了知曉真相的沈宓和蕭驚華,其他所有人都被攝政王這突如其來的惡疾蒙蔽了雙眼和腦子。
一時之間到處都在傳,攝政王起初在朝上時還隻是頭暈眼花站不穩身形,請太醫來看過一趟之後,竟然還驚動了遠在宮外、少再造事的寧安世子。
還聽翰林院前去侍奉的人說,寧安世子匆忙趕進宮時,麵色都是鐵青的,他一向喜怒由人心,不可能會把擔憂裝出來。
看熱鬧的那些人一聽,立馬有了畫麵和猜測,連攝政王與寧安世子之間不可言說的關係都沒有注意,滿心都是攝政王聞濯病入肓膏、藥石無醫的消息。
此事之重,不亞於處置當朝褻職瀆職的幾位首部官員。
貞景帝擔憂之心不減,著手將餘晚正收監詔獄,又將顧楓眠、吳西樓等人停職,其餘上諫諸事都交給了內閣後,便匆忙出宮,帶了太醫挪步攝政王府去探病。
沈宓在承明殿弄清楚原委過了沒多久,便帶著聞濯以迴府養病之由,離開了宮中。
貞景帝的轎攆行至府門前時,他二人才從別苑的蓮池畔賞完景迴來,聞濯特意裁迴了一捧菡萏,打算地替沈宓修剪好放在瓷器養著。
而沈宓坐在一旁,在讀濂澈上午在府上收到的一封來自方書遲的手信。
他視線還未起一行字,濂淵便進屋通報,說貞景帝帶著太醫來了。
聞濯聽完幽怨地同沈宓拋了個眼神,“給個主意?”
沈宓懶得理他。
貞景帝進屋時,聞濯正癱坐在一旁窗台底下的矮塌上,盯著沈宓剪裁菡萏花枝,悠閑的不得了。
這二人這樣一副姿態,顯然聞濯什麽病也沒有。
不知這畫麵怎麽刺痛了貞景帝的雙眼,他不自覺地壓下了嘴角,抬手揮退了太醫,隨即自行落座沈宓身側,淡淡向聞濯問,“皇叔可有大礙?”
聞濯不自然地盯著他落座的位置抿了抿唇,“無礙,盛夏暑氣難耐,有些頭暈眼花罷了。”
貞景帝麵色拿了些擔憂,“那皇叔可要注意修養,不必為朝中之事擔憂。”
他說到這裏,沈宓的菡萏也插的差不多了,方要起身告退,貞景帝的話音又起,“序寧不如坐下,再接著聽聽別的事情。”
沈宓挑眉:“?”
貞景帝衝他笑了笑,“近來朝中大臣諫言,說是撞見攝政王頻頻光顧京中勾欄,有失體統,不過血氣方剛之年,也應該納位側妃…”
他緩緩轉向聞濯,看著他問道:“朕為此也是想問,不知皇叔心下可有合適的人選?”
聞濯漫不經心地抬了抬下巴,麵色冷峻,“當下穩固朝廷、改行新製的諸事亟待處置,各方都在本職上兢兢業業,不知是哪位大人,閑的開始操心起本王的婚事來了,臣子不眼著國之大計,難道陛下,也不在乎麽?”
貞景帝抽動著嘴角,沒能笑得出來,“皇叔何必這般嚴苛,皇叔的終身大事,也關乎國本,倘若能定,舉國同慶,有什麽不好。”
“臣的私事與社稷安定,孰輕孰重,朝臣不懂,陛下難道也不懂?”聞濯麵色不悅,“陛下三番兩次勸臣成婚,到底是為國本,還是為私情,陛下應該心裏清楚。”
“皇叔何意?”貞景帝眸色忽沉。
“陛下以為臣何意?”聞濯反問。
兩人氣氛一陣僵持。
沈宓靜靜在側給貞景帝添了杯茶,打斷了沉默,“這是今年餘下的一些浮來青。”
貞景帝聞見他聲音,並未先管茶,而是問道:“序寧也以為是朕錯了嗎?”
沈宓抿唇含笑,“陛下沒錯。”
聞濯眉頭緊皺,盯了他二人一陣,忽從矮塌上起身,握住了沈宓正拎著茶壺壺柄的手,“陛下如若當真關心臣的大事,不如今日就賜婚臣與寧安世子,如何?”
聞欽頓時黑了臉,“皇叔這般斬釘截鐵,是以為如今還是皇叔掌政的那個時候,滿朝文武不敢上書彈劾麽”
“到底是滿朝文武想彈劾,還是陛下不滿意!”聞濯打斷他道。
作者有話說:
沈宓:嗯,愛死了。
(經常在評論區看到站反攻受,我就哭笑不得,於是跟朋友嘴炮說:我每次看沈宓,我都想衝進去幹死他,這還能反?)
第126章 經年釀(七)
聞濯與聞欽二人,從貞景元年開始,就再沒有這樣鋒芒畢露的爭吵過,此前聞濯顧及他是君,自己是臣,尊禮循規,從未做過一件違背他心意的事情。
放手政權也好,安安分分地在京都做隻紙老虎也罷,他向來都是遵聽旨意。
可貞景帝並不適合做皇帝,或許說,他明麵上以及心裏謀劃的那些事情,到底是故意為之,還是真心實意,沒有人能夠在這個時候分清。
啟用東廠監察的製度有問題,逼世家逐步退出牽涉朝廷的舞台也有問題,試圖用以世家之首的方氏來出麵糾察,以至於堵住百官彈劾宦官的嘴,更是大錯特錯。
如今的翰林院宦官與文臣並舉,內宮由宦官掌權,偌大的朝廷也經過他的允許,逐步落入宦官的監守之中。
新朝的根本原本就不穩固,他單方麵想徹底拔掉世家的根,推自己信任的新勢力上台,完全就是大踏步踩著危樓還不自知。
倘若世家與朝臣決意不讚同太監摻和政治,那麽這座危樓隨時都能坍塌。
況且這樣的事,他早在春闈之後做過一次了,那次鬧的有多不可開交他不是不知曉。
好像收拾爛攤子的人不是他,他便覺得這些都是有底線的,隻要不超過底線,他就還是能行使他皇帝的權利。
而如今,他也千不該萬不該,用婚事的借口來惡心他。
“倘若陛下今日是來探病的,現下病已經探過了,還請不要因臣而耽擱朝事。”他嘴唇繃成一條直線,手中還握著沈宓微熱的指尖。
其實他也在試,聞欽對他的底線。
他知道他們之間,除了沈宓在他這裏是不能提及的存在,其他的都沒什麽可謂。
成婚一事雖帶有試探,卻沒有直接點明他與沈宓繼續下去的後果,或者說是惹一個皇帝不高興的後果。
聞濯權當這最後的體麵,是看在過往諸事的情麵上,所給的寬容。
可這麽一來,此事沒完沒了,試探總有一日,會變成真刀子。
他起初並不想爭,可事實證明,沒有籌碼的自以為的風平浪靜,不過是在醞釀黎明前的最後一場廝殺。
都教聞濯分毫不差地卷進唇齒。
隨即他順著沈宓沾濕的嘴角,探出舌尖巧妙地撬開沈宓緊咬的齒,翻到後頭溫暖粘稠的巢,將他滿身情緒,都變成一團軟水。
“告訴我,到底怎麽了?”
沈宓氣喘籲籲地推開他沉重的腦袋,“你到底…嘖!別咬!”
聞濯抬首,笑著換成指尖附上,“不咬,你繼續說。”
他說不咬,可廝磨的力道比上尖牙利齒,卻也強不到哪裏去,沈宓欲海浮沉,好幾迴開口都教他故意似的打斷,終於惱了,“你還要不要聽!”
“聽,”聞濯鬆開他。
兩人整理好衣衫,挪坐殿中小案前,四目相對
“今日我原本照例在家中等你下朝,到了時候久久沒見你,隻聽宮裏的人傳來消息說,你在殿前突發惡疾,咯血昏迷…”沈宓深吸一口氣,伸手狠掐了把眉頭,“你今日早朝到底在殿上做了什麽?”
聞濯稍稍抿唇,隨即探過身摸了摸他的臉,“陛下要我處置餘晚正,我懶得想措辭迴絕,才出此下策,”
他越過茶桌,伸手將沈宓指尖撈入手心握著,又抬起手輕輕碰了碰他的按的發紅的眉心,“嚇著了?”
沈宓一想起來就滿心惱怒,不知是氣的還是怕的,指尖不自覺地都在發抖,沉沉壓了半晌才又出聲問:“突發惡疾是怎麽迴事?”
“我裝暈。”聞濯坦坦蕩蕩答。
沈宓又問,“那咳血呢?”
這個問題聞濯細想了半晌,最後恍然大悟,“噢,那是餘晚正腦袋磕破流的血。”
沈宓皺了皺眉,“那昏迷不醒呢?”
“近來朝中之事,多是處置糾察中落網的官員,想告病假,無怪乎要太醫診治的結果棘手,再者,門外還有翰林院的人,為此事可信,我便做了全套的戲。”聞濯說。
沈宓依舊愁眉不展,“那為何我來你又不演了?”
聞濯挑眉看著他,“你說呢。”
沈宓弄清楚原委,沉默了片刻,無奈地歎了第三次氣,迴想今日種種,想起來一事,“可我家中那套茶盞,還是為此碎了一隻。”
聞濯笑了笑,“那我明日再陪你去古玩集市挑。”
沈宓沒忍住翻了個白眼,“殿下,你還抱病在身呢,你忘了嗎。”
聞濯擺首,“方才那位秉筆見我無礙,恐怕已經迴去通稟,左右我也裝不下去了。”
“蕭秉筆麽,”沈宓眯了眯眼,“他是我的人。”
“嗯…嗯?”聞濯麵露不解。
“怎麽?”沈宓抬手撚上他的下巴。
“你的人?”聞濯隱隱不滿。
沈宓無言以對,“這樣口頭上的稱唿你也要酸?”
聞濯湊上他嘴唇,“他既然是你的人,那我又是你什麽人?”
沈宓聽著他在“你的人”三個字上狠咬了咬重音,毫不留情推開他的肩膀,神色自然,“你是家眷,是我未過門的妻。”
沈宓總是能夠一語中的他心下,任他怎麽胡攪蠻纏都有應對的言語。
偶爾聞濯當真會仔細迴想,他二人之間,到底誰哄人的本事技高一籌。
他重新用肩膀圈住沈宓,手掌攏住他後頸,盡顯親昵地輕輕用指尖摩挲,“那夫君打算什麽時候娶我?我沒有滿堂賓客和高堂,也不要聘禮,隻要你…”
沈宓抬著眼皮,輕輕看他,“那何必還要嫁娶?這麽算,你早就是我的妻了。”
聞濯認真地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這麽一迴事,但總覺得還有不對,“我雖不要聘禮和賓客,卻想要你廣而告之,即使不要其他的禮節,但你還是要給我寫封婚書,跟我拜皇天後土。”
沈宓默了半晌,隨即伸手探向他腦門,不輕不重彈了他一下,“怎麽突然這麽猴急?”
聞濯趴在他肩上,重重唿出了一口氣,“我以為我們已經夠好了,但方才瞧見你擔驚受怕的模樣,我又覺得還不夠,沈序寧,你說你愛我,我好高興。”
沈宓神色一頓,“我沒說…”
“你說了,你先前進殿的神情,無一不是在同我剖白,說你好愛我,說你愛死我了,”他頓了頓,又低聲問:“怎麽辦?”
沈宓愣了愣,“什麽怎麽辦?”
“我也好愛你,”聞濯說,“愛死你了。”
……
早朝上鬧出來的事,除了知曉真相的沈宓和蕭驚華,其他所有人都被攝政王這突如其來的惡疾蒙蔽了雙眼和腦子。
一時之間到處都在傳,攝政王起初在朝上時還隻是頭暈眼花站不穩身形,請太醫來看過一趟之後,竟然還驚動了遠在宮外、少再造事的寧安世子。
還聽翰林院前去侍奉的人說,寧安世子匆忙趕進宮時,麵色都是鐵青的,他一向喜怒由人心,不可能會把擔憂裝出來。
看熱鬧的那些人一聽,立馬有了畫麵和猜測,連攝政王與寧安世子之間不可言說的關係都沒有注意,滿心都是攝政王聞濯病入肓膏、藥石無醫的消息。
此事之重,不亞於處置當朝褻職瀆職的幾位首部官員。
貞景帝擔憂之心不減,著手將餘晚正收監詔獄,又將顧楓眠、吳西樓等人停職,其餘上諫諸事都交給了內閣後,便匆忙出宮,帶了太醫挪步攝政王府去探病。
沈宓在承明殿弄清楚原委過了沒多久,便帶著聞濯以迴府養病之由,離開了宮中。
貞景帝的轎攆行至府門前時,他二人才從別苑的蓮池畔賞完景迴來,聞濯特意裁迴了一捧菡萏,打算地替沈宓修剪好放在瓷器養著。
而沈宓坐在一旁,在讀濂澈上午在府上收到的一封來自方書遲的手信。
他視線還未起一行字,濂淵便進屋通報,說貞景帝帶著太醫來了。
聞濯聽完幽怨地同沈宓拋了個眼神,“給個主意?”
沈宓懶得理他。
貞景帝進屋時,聞濯正癱坐在一旁窗台底下的矮塌上,盯著沈宓剪裁菡萏花枝,悠閑的不得了。
這二人這樣一副姿態,顯然聞濯什麽病也沒有。
不知這畫麵怎麽刺痛了貞景帝的雙眼,他不自覺地壓下了嘴角,抬手揮退了太醫,隨即自行落座沈宓身側,淡淡向聞濯問,“皇叔可有大礙?”
聞濯不自然地盯著他落座的位置抿了抿唇,“無礙,盛夏暑氣難耐,有些頭暈眼花罷了。”
貞景帝麵色拿了些擔憂,“那皇叔可要注意修養,不必為朝中之事擔憂。”
他說到這裏,沈宓的菡萏也插的差不多了,方要起身告退,貞景帝的話音又起,“序寧不如坐下,再接著聽聽別的事情。”
沈宓挑眉:“?”
貞景帝衝他笑了笑,“近來朝中大臣諫言,說是撞見攝政王頻頻光顧京中勾欄,有失體統,不過血氣方剛之年,也應該納位側妃…”
他緩緩轉向聞濯,看著他問道:“朕為此也是想問,不知皇叔心下可有合適的人選?”
聞濯漫不經心地抬了抬下巴,麵色冷峻,“當下穩固朝廷、改行新製的諸事亟待處置,各方都在本職上兢兢業業,不知是哪位大人,閑的開始操心起本王的婚事來了,臣子不眼著國之大計,難道陛下,也不在乎麽?”
貞景帝抽動著嘴角,沒能笑得出來,“皇叔何必這般嚴苛,皇叔的終身大事,也關乎國本,倘若能定,舉國同慶,有什麽不好。”
“臣的私事與社稷安定,孰輕孰重,朝臣不懂,陛下難道也不懂?”聞濯麵色不悅,“陛下三番兩次勸臣成婚,到底是為國本,還是為私情,陛下應該心裏清楚。”
“皇叔何意?”貞景帝眸色忽沉。
“陛下以為臣何意?”聞濯反問。
兩人氣氛一陣僵持。
沈宓靜靜在側給貞景帝添了杯茶,打斷了沉默,“這是今年餘下的一些浮來青。”
貞景帝聞見他聲音,並未先管茶,而是問道:“序寧也以為是朕錯了嗎?”
沈宓抿唇含笑,“陛下沒錯。”
聞濯眉頭緊皺,盯了他二人一陣,忽從矮塌上起身,握住了沈宓正拎著茶壺壺柄的手,“陛下如若當真關心臣的大事,不如今日就賜婚臣與寧安世子,如何?”
聞欽頓時黑了臉,“皇叔這般斬釘截鐵,是以為如今還是皇叔掌政的那個時候,滿朝文武不敢上書彈劾麽”
“到底是滿朝文武想彈劾,還是陛下不滿意!”聞濯打斷他道。
作者有話說:
沈宓:嗯,愛死了。
(經常在評論區看到站反攻受,我就哭笑不得,於是跟朋友嘴炮說:我每次看沈宓,我都想衝進去幹死他,這還能反?)
第126章 經年釀(七)
聞濯與聞欽二人,從貞景元年開始,就再沒有這樣鋒芒畢露的爭吵過,此前聞濯顧及他是君,自己是臣,尊禮循規,從未做過一件違背他心意的事情。
放手政權也好,安安分分地在京都做隻紙老虎也罷,他向來都是遵聽旨意。
可貞景帝並不適合做皇帝,或許說,他明麵上以及心裏謀劃的那些事情,到底是故意為之,還是真心實意,沒有人能夠在這個時候分清。
啟用東廠監察的製度有問題,逼世家逐步退出牽涉朝廷的舞台也有問題,試圖用以世家之首的方氏來出麵糾察,以至於堵住百官彈劾宦官的嘴,更是大錯特錯。
如今的翰林院宦官與文臣並舉,內宮由宦官掌權,偌大的朝廷也經過他的允許,逐步落入宦官的監守之中。
新朝的根本原本就不穩固,他單方麵想徹底拔掉世家的根,推自己信任的新勢力上台,完全就是大踏步踩著危樓還不自知。
倘若世家與朝臣決意不讚同太監摻和政治,那麽這座危樓隨時都能坍塌。
況且這樣的事,他早在春闈之後做過一次了,那次鬧的有多不可開交他不是不知曉。
好像收拾爛攤子的人不是他,他便覺得這些都是有底線的,隻要不超過底線,他就還是能行使他皇帝的權利。
而如今,他也千不該萬不該,用婚事的借口來惡心他。
“倘若陛下今日是來探病的,現下病已經探過了,還請不要因臣而耽擱朝事。”他嘴唇繃成一條直線,手中還握著沈宓微熱的指尖。
其實他也在試,聞欽對他的底線。
他知道他們之間,除了沈宓在他這裏是不能提及的存在,其他的都沒什麽可謂。
成婚一事雖帶有試探,卻沒有直接點明他與沈宓繼續下去的後果,或者說是惹一個皇帝不高興的後果。
聞濯權當這最後的體麵,是看在過往諸事的情麵上,所給的寬容。
可這麽一來,此事沒完沒了,試探總有一日,會變成真刀子。
他起初並不想爭,可事實證明,沒有籌碼的自以為的風平浪靜,不過是在醞釀黎明前的最後一場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