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呢?”聞濯紅了眼尾。
“我不知道,”他有些為難,“我曾設想一切,就不會落下最壞的結果,在沒有迎來鳳凰閣那日之前,我最大的期許,就是能夠再見你一麵。”
“聞,”他喚著聞濯的字:“我平生最大的痛苦,是被他們用盡手段地逼著活下去,而後予你,活下去,卻又成了我平生最大的慶幸。”
“你可以怨我”
聞濯湊過來堵住他剩下沒說完的話,與他交纏到神魂熱烈,才堪堪鬆了鬆手,“我怨過你,可我更愛你。”
“沈宓,我最後再信你一次,但你不準再騙我。”
沈宓沒有出聲答應。
曆經前番,他發覺有些事不能夠太過肯定,他不想聞濯於此太過期望,也不想日後把難題留給自己。
他主動與聞濯親吻……
聞濯氣息亂了一陣,緊接著抬頭看他,“手腕不疼了?”
沈宓搖了搖頭,“疼也要你…”
聞濯已經瀕臨在際的神智瞬間就崩了,且炸了他一股腦的迷蒙,教他不由自主地壓了下來,直到摸到他尾椎之上移位的那幾塊骨頭,才猛然驚醒,將自己移開,沒輕沒重地往他腿根落了一巴掌。
“瞎撩什麽?還要不要你這身骨頭好了?”他氣急敗壞將沈宓翻過身,手腳麻利地給他套上了衣服。
“你怎麽那麽能忍?”沈宓也是真的好奇,他方才提心吊膽的好一陣,結果萬事俱備完了這人居然憋迴去了。
聞濯破罐子破摔,也沒給自己套件遮羞布,“你也知道。”
他坐到小案上,托著沈宓的肩膀教他靠在自己膝蓋間,接著手掌慢慢撫上了沈宓的後頸。
“看我。”他像是命令,又像引誘。
沈宓衝他挑了挑眉,分開嘴唇,由著他的手掌使勁按了下去……
作者有話說:
聞濯:老婆貼貼~
刪沒了啊~
這個標題,真的我真佩服我自己的節操,真是一天天逐漸迷失~
注:“河清海晏,物阜人熙。”吳潛《八聲甘州》。
第83章 躬立身
內閣初設,前後拖了幾個月連內置官員都沒湊齊,舉朝剩下的幾個老不死,除了姚清渠一個閑著沒點正經事,其他有點資曆的舊臣要不早在先帝在世前就薨了,要不就是告老還鄉迴了老家頤養天年。
真才實學的剩下沒幾個,往年的翰林學院和太學學堂都快空了,隻剩下幾個一直守著幾萬冊古籍的老太監。
文臣方麵的人才缺的不是一點半點。
本來去年就在催著吏部著手整改科舉,但八月秋闈因為京都鳳凰閣事變,原本鄉試的製度依舊沿用前番,到今年春闈肯定還是從前的老樣子,依據雜文、墨義、帖經等常規項來考察。
京都之內有套世襲官爵的體製,而且非富即貴的家世向來是往年科舉的一道門檻。
往年一般也有京都高族名門參加殿試,不過家中名聲顯赫的長輩提前會在皇帝麵前舉薦,到了殿前,就算同一批考生資質不差,朝廷一般也會內定擢選名單。
各支州寒門能夠露臉的機會不多,況且窮鄉僻壤,所保存的書籍典冊根本不如京都的齊全,少部分人就算能夠脫穎而出,等到了京都,卻也要因為身份背景受限。
京都之內的名門望族極為喜歡抱團取暖,一年之中在省試裏靠才學出來的人,在殿前被任職的機會八九不離十,所以在放榜之後,許名門世家都極其樂於“榜下捉婿”。
而這樣的喜好長此以往,各支州來京城任職之人逐漸被同化,世家與寒門之間的溝壑也越來越大。
年底蘇時稔被貞景下令,要在春闈之前出一套相對來說適用於朝廷現狀的試題。
但準備時間太短,改製的根基又太短,他冥思苦想到大年初一,還是親自進宮向貞景帝稟明了臨時改製的弊端。
他在長樂殿跪了半個時辰,隻是為了聽到貞景帝聽從他的提議。
可科舉一朝難改,新製便一朝要拖延下去難以實施,聞欽並不想聽他的推辭,不顧他諫言相勸,差人拖著他到雪地裏行了十杖刑罰。
此事一出,京畿尚且還在過年的大小官員都提心吊膽了起來,這個年過的也很不自在,生怕施行新製這把火燒到他們身上,連走親訪友都低調了許多。
不過也有出了一口氣的。
先前吏部年底交差,端著副寧折不彎的態度,惹了許多人不快,如今這報應一來,覺得自個受了委屈的人立馬就蹦了出來。
大年初三連夜上書,參了蘇時稔一道,淨彈劾他家世鄙薄,辦差不利,還衝撞同僚。
聞欽聽了此言,徑直在舉朝放了道口諭,直言何人能夠解決春闈弊端,何人便能登上吏部尚書之位。
朝野之中嘩然一片,真有人下了朝三兩聚在一起想試試看。
滿朝上下似乎都對這個吏部掌位虎視眈眈,正主還半點風聲都不知曉地在家中養病。
蘇時稔並非京都本地人,他本是支州人士,當初憑借真才實學走上官途。
在當年京畿顯貴“榜下捉婿”蔚然成風時,以一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性,勸退了大半名門。又在京都媒人遊說之際,從支州接來了自己定親的結發妻子。
那時他便得罪了許多人,本是殿試第一狀元郎,為此埋在吏部做了廿載的驗封司僉事。
直到先帝辭世,聞濯迴京控政才提攜了他的官品,後來一直高升至吏部尚書。
他雖埋沒數年,卻不失風骨,有文人氣節,就算身居高位,也從來恪盡職守,矜矜業業。
那日受了刑罰之後,他並未對貞景的一意孤行懷有半分怨言,哪怕受苦養傷之際,還不忘在標記著科舉製度弊端的告文上,繼續補充可行之法。
聞濯前來探望時,他放在一旁小案上的湯藥已經晾的沒了熱氣,也不見在旁服侍的奴仆。
邁步進屋,他還認錯了人,以為是自己的夫人,便頭也未抬地指了指房中書案,“再同我拿張記事的紙來。”
聞濯默著聲挪去他的書案,望見陳年破舊的木板之上已經滿是墨痕,邊緣磨損的部分都變了顏色,上置沒有筆架,隻有一個竹節做的筆筒。
裏頭放的筆可能是這堆雜物裏,唯一看得出來官造的上品。
“對了,墨也研一下擱到榻上來。”他叮囑著,眼睛都忙的不肯稍微抬一抬。
聞濯一一備全,同他拿到榻邊,遞給他宣紙時,垂眸朝他手上記的東西看去。
蘇時稔接物時正好抬眸,邊瞄人邊疑惑道:“換做平日不早罵”
他還沒說完的話,餘下一半堵在嗓子裏沒吐出來,望見麵前的人嘴又比身體反應快地叫了聲“殿下”,隨即瞧著落在地上的紙就要彎身去撿。
聞濯念他年事已高,連忙托著他的肩肘扶了一把,沒教他蹭著背上的傷口,
接著俯身撿起地上的宣紙,仔細放在了他手邊,“不必多禮。”
蘇時稔反應過來方才使喚錯了人,又賠罪道,“方才錯認殿下,還望海涵。”
聞濯也沒那麽大的架子,“蘇大人府上沒人侍奉麽?”
蘇時稔微微擺了擺手,“自給自足尚可。”
聞濯側首看了一眼他放在一旁的湯藥,他似乎也注意到忘了這件事情,也不計較湯藥早過了時候,抬手便要去拿,“讓殿下見笑了。”
聞濯攔了他一把,“寒冬天涼,還是趁熱喝的好。”
見他態度堅決,蘇時稔隻好朝窗外叫了發妻的名字,待人進屋,指著藥碗笑的有些歉疚,“放的太久,勞煩你得再去熱一趟。”
他們夫妻感情很好,許是見外人在場,平日裏該操心的罵聲並沒有落到蘇時稔頭上。
聞濯覺得有些涼,環視一周,才注意到屋裏沒燒爐子。
他因為沈宓的身子骨羸弱,早已習慣了常有爐子在旁,大寒天往外頭站上幾個時辰,也要泛起富貴病。
不得不說,他而今凡是望見什麽,都極其容易想起沈宓。
“殿下來此,可是為了科舉改製一事?”蘇時稔見他沉默半晌,直盯著自己手中的修改條例,隨即將手中已經寫滿的紙遞了過去。
“改製實施並非一朝一夕,倘若強行變動,隻會適得其反。”
聞濯看著他在紙上記得密密麻麻的弊端,從大到小,都仔細劃分勾勒了出來。
“摒棄家世門檻的主張一經公布,定然會引起京都世家不滿,曆年考試進京的寒門學生占了大半,倘若今年殿試大規模有寒門入選,世家不會滿意。”
如今天朝以世家和望族為根基,倘若強行削弱這些貴門的勢力,新製的施行仍舊會受到阻礙。
也就是說,科舉改製並非難事,難的是施行貞景新製的同時,保全所有人的利益。
貞景帝急功近利是真的,想要拿吏部開刀,來試探京都世家的心思也是真的。
當初吏部的人幾乎全都是經由攝政王之手所提拔,如今這恩澤又成了禍難迴饋到了他們的頭上。
難道隻因攝政王放權,沉入幕後不再把控朝事?
正常人其實很難不這樣去猜測。
倘若不是最壞的情況,任何為人臣子都不會去擅自揣測君主的心思。
“摒棄門第之限這一條早該施行,倘若新製和世家利益選擇一個,那自然要選貞景新製。”
蘇時稔疑惑道:“可世家利益從來與天朝利益共進退,微臣實不敢揣度聖意,隻是……”
隻是如今貞景帝對於朝中舊臣的態度太過維護,實在不像是將要分崩離析之態。
“沒有共進退,”聞濯道:“天子隻能獨尊。”
他忽然明白了聞欽這般急著要施行新製的意圖。
他是不滿。
不滿從前被世家拿捏的窘境,也不滿這必須要世家維護、才能共進退的朝廷。
或許吏部是因為聞濯經手,是他曾經扶不起來的阿鬥的證明。
又或許隻是湊了巧,他當下真心需要施行新製的人才,所以吏部成為了頭一個要被推在眾矢之的,向貞景盛世碾去的楔子。
“下官明白了。”蘇時稔在改製上畫了一個墨色的圈。
聞濯眸色微沉,“蘇大人明白了什麽?”
蘇時稔坦然道:“陛下的十仗刑罰,在改製一事中實則是給了下官一個台階,倘若下官拿著修改科舉製度的建議執意要施行,定然能成。”
他歎了口氣,接著又說道:“隻是沒有顧全所有人的公平,行大不義之舉,勢必會淪為京都貴門眼中的過街老鼠,尚且還在兩相製衡、且沒有成型的貞景之世,並不能夠保全下官一人生死。”
左右都隻剩下死路給他。
這是貞景新朝所往出邁的第一步,但要他蘇時稔,做這第一塊墊腳石。
聞濯不忍,“近日上朝時陛下放出口諭,倘若朝野之中有人能夠解決科舉改製之時,便能取代蘇大人的吏部掌位。”
“我不知道,”他有些為難,“我曾設想一切,就不會落下最壞的結果,在沒有迎來鳳凰閣那日之前,我最大的期許,就是能夠再見你一麵。”
“聞,”他喚著聞濯的字:“我平生最大的痛苦,是被他們用盡手段地逼著活下去,而後予你,活下去,卻又成了我平生最大的慶幸。”
“你可以怨我”
聞濯湊過來堵住他剩下沒說完的話,與他交纏到神魂熱烈,才堪堪鬆了鬆手,“我怨過你,可我更愛你。”
“沈宓,我最後再信你一次,但你不準再騙我。”
沈宓沒有出聲答應。
曆經前番,他發覺有些事不能夠太過肯定,他不想聞濯於此太過期望,也不想日後把難題留給自己。
他主動與聞濯親吻……
聞濯氣息亂了一陣,緊接著抬頭看他,“手腕不疼了?”
沈宓搖了搖頭,“疼也要你…”
聞濯已經瀕臨在際的神智瞬間就崩了,且炸了他一股腦的迷蒙,教他不由自主地壓了下來,直到摸到他尾椎之上移位的那幾塊骨頭,才猛然驚醒,將自己移開,沒輕沒重地往他腿根落了一巴掌。
“瞎撩什麽?還要不要你這身骨頭好了?”他氣急敗壞將沈宓翻過身,手腳麻利地給他套上了衣服。
“你怎麽那麽能忍?”沈宓也是真的好奇,他方才提心吊膽的好一陣,結果萬事俱備完了這人居然憋迴去了。
聞濯破罐子破摔,也沒給自己套件遮羞布,“你也知道。”
他坐到小案上,托著沈宓的肩膀教他靠在自己膝蓋間,接著手掌慢慢撫上了沈宓的後頸。
“看我。”他像是命令,又像引誘。
沈宓衝他挑了挑眉,分開嘴唇,由著他的手掌使勁按了下去……
作者有話說:
聞濯:老婆貼貼~
刪沒了啊~
這個標題,真的我真佩服我自己的節操,真是一天天逐漸迷失~
注:“河清海晏,物阜人熙。”吳潛《八聲甘州》。
第83章 躬立身
內閣初設,前後拖了幾個月連內置官員都沒湊齊,舉朝剩下的幾個老不死,除了姚清渠一個閑著沒點正經事,其他有點資曆的舊臣要不早在先帝在世前就薨了,要不就是告老還鄉迴了老家頤養天年。
真才實學的剩下沒幾個,往年的翰林學院和太學學堂都快空了,隻剩下幾個一直守著幾萬冊古籍的老太監。
文臣方麵的人才缺的不是一點半點。
本來去年就在催著吏部著手整改科舉,但八月秋闈因為京都鳳凰閣事變,原本鄉試的製度依舊沿用前番,到今年春闈肯定還是從前的老樣子,依據雜文、墨義、帖經等常規項來考察。
京都之內有套世襲官爵的體製,而且非富即貴的家世向來是往年科舉的一道門檻。
往年一般也有京都高族名門參加殿試,不過家中名聲顯赫的長輩提前會在皇帝麵前舉薦,到了殿前,就算同一批考生資質不差,朝廷一般也會內定擢選名單。
各支州寒門能夠露臉的機會不多,況且窮鄉僻壤,所保存的書籍典冊根本不如京都的齊全,少部分人就算能夠脫穎而出,等到了京都,卻也要因為身份背景受限。
京都之內的名門望族極為喜歡抱團取暖,一年之中在省試裏靠才學出來的人,在殿前被任職的機會八九不離十,所以在放榜之後,許名門世家都極其樂於“榜下捉婿”。
而這樣的喜好長此以往,各支州來京城任職之人逐漸被同化,世家與寒門之間的溝壑也越來越大。
年底蘇時稔被貞景下令,要在春闈之前出一套相對來說適用於朝廷現狀的試題。
但準備時間太短,改製的根基又太短,他冥思苦想到大年初一,還是親自進宮向貞景帝稟明了臨時改製的弊端。
他在長樂殿跪了半個時辰,隻是為了聽到貞景帝聽從他的提議。
可科舉一朝難改,新製便一朝要拖延下去難以實施,聞欽並不想聽他的推辭,不顧他諫言相勸,差人拖著他到雪地裏行了十杖刑罰。
此事一出,京畿尚且還在過年的大小官員都提心吊膽了起來,這個年過的也很不自在,生怕施行新製這把火燒到他們身上,連走親訪友都低調了許多。
不過也有出了一口氣的。
先前吏部年底交差,端著副寧折不彎的態度,惹了許多人不快,如今這報應一來,覺得自個受了委屈的人立馬就蹦了出來。
大年初三連夜上書,參了蘇時稔一道,淨彈劾他家世鄙薄,辦差不利,還衝撞同僚。
聞欽聽了此言,徑直在舉朝放了道口諭,直言何人能夠解決春闈弊端,何人便能登上吏部尚書之位。
朝野之中嘩然一片,真有人下了朝三兩聚在一起想試試看。
滿朝上下似乎都對這個吏部掌位虎視眈眈,正主還半點風聲都不知曉地在家中養病。
蘇時稔並非京都本地人,他本是支州人士,當初憑借真才實學走上官途。
在當年京畿顯貴“榜下捉婿”蔚然成風時,以一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性,勸退了大半名門。又在京都媒人遊說之際,從支州接來了自己定親的結發妻子。
那時他便得罪了許多人,本是殿試第一狀元郎,為此埋在吏部做了廿載的驗封司僉事。
直到先帝辭世,聞濯迴京控政才提攜了他的官品,後來一直高升至吏部尚書。
他雖埋沒數年,卻不失風骨,有文人氣節,就算身居高位,也從來恪盡職守,矜矜業業。
那日受了刑罰之後,他並未對貞景的一意孤行懷有半分怨言,哪怕受苦養傷之際,還不忘在標記著科舉製度弊端的告文上,繼續補充可行之法。
聞濯前來探望時,他放在一旁小案上的湯藥已經晾的沒了熱氣,也不見在旁服侍的奴仆。
邁步進屋,他還認錯了人,以為是自己的夫人,便頭也未抬地指了指房中書案,“再同我拿張記事的紙來。”
聞濯默著聲挪去他的書案,望見陳年破舊的木板之上已經滿是墨痕,邊緣磨損的部分都變了顏色,上置沒有筆架,隻有一個竹節做的筆筒。
裏頭放的筆可能是這堆雜物裏,唯一看得出來官造的上品。
“對了,墨也研一下擱到榻上來。”他叮囑著,眼睛都忙的不肯稍微抬一抬。
聞濯一一備全,同他拿到榻邊,遞給他宣紙時,垂眸朝他手上記的東西看去。
蘇時稔接物時正好抬眸,邊瞄人邊疑惑道:“換做平日不早罵”
他還沒說完的話,餘下一半堵在嗓子裏沒吐出來,望見麵前的人嘴又比身體反應快地叫了聲“殿下”,隨即瞧著落在地上的紙就要彎身去撿。
聞濯念他年事已高,連忙托著他的肩肘扶了一把,沒教他蹭著背上的傷口,
接著俯身撿起地上的宣紙,仔細放在了他手邊,“不必多禮。”
蘇時稔反應過來方才使喚錯了人,又賠罪道,“方才錯認殿下,還望海涵。”
聞濯也沒那麽大的架子,“蘇大人府上沒人侍奉麽?”
蘇時稔微微擺了擺手,“自給自足尚可。”
聞濯側首看了一眼他放在一旁的湯藥,他似乎也注意到忘了這件事情,也不計較湯藥早過了時候,抬手便要去拿,“讓殿下見笑了。”
聞濯攔了他一把,“寒冬天涼,還是趁熱喝的好。”
見他態度堅決,蘇時稔隻好朝窗外叫了發妻的名字,待人進屋,指著藥碗笑的有些歉疚,“放的太久,勞煩你得再去熱一趟。”
他們夫妻感情很好,許是見外人在場,平日裏該操心的罵聲並沒有落到蘇時稔頭上。
聞濯覺得有些涼,環視一周,才注意到屋裏沒燒爐子。
他因為沈宓的身子骨羸弱,早已習慣了常有爐子在旁,大寒天往外頭站上幾個時辰,也要泛起富貴病。
不得不說,他而今凡是望見什麽,都極其容易想起沈宓。
“殿下來此,可是為了科舉改製一事?”蘇時稔見他沉默半晌,直盯著自己手中的修改條例,隨即將手中已經寫滿的紙遞了過去。
“改製實施並非一朝一夕,倘若強行變動,隻會適得其反。”
聞濯看著他在紙上記得密密麻麻的弊端,從大到小,都仔細劃分勾勒了出來。
“摒棄家世門檻的主張一經公布,定然會引起京都世家不滿,曆年考試進京的寒門學生占了大半,倘若今年殿試大規模有寒門入選,世家不會滿意。”
如今天朝以世家和望族為根基,倘若強行削弱這些貴門的勢力,新製的施行仍舊會受到阻礙。
也就是說,科舉改製並非難事,難的是施行貞景新製的同時,保全所有人的利益。
貞景帝急功近利是真的,想要拿吏部開刀,來試探京都世家的心思也是真的。
當初吏部的人幾乎全都是經由攝政王之手所提拔,如今這恩澤又成了禍難迴饋到了他們的頭上。
難道隻因攝政王放權,沉入幕後不再把控朝事?
正常人其實很難不這樣去猜測。
倘若不是最壞的情況,任何為人臣子都不會去擅自揣測君主的心思。
“摒棄門第之限這一條早該施行,倘若新製和世家利益選擇一個,那自然要選貞景新製。”
蘇時稔疑惑道:“可世家利益從來與天朝利益共進退,微臣實不敢揣度聖意,隻是……”
隻是如今貞景帝對於朝中舊臣的態度太過維護,實在不像是將要分崩離析之態。
“沒有共進退,”聞濯道:“天子隻能獨尊。”
他忽然明白了聞欽這般急著要施行新製的意圖。
他是不滿。
不滿從前被世家拿捏的窘境,也不滿這必須要世家維護、才能共進退的朝廷。
或許吏部是因為聞濯經手,是他曾經扶不起來的阿鬥的證明。
又或許隻是湊了巧,他當下真心需要施行新製的人才,所以吏部成為了頭一個要被推在眾矢之的,向貞景盛世碾去的楔子。
“下官明白了。”蘇時稔在改製上畫了一個墨色的圈。
聞濯眸色微沉,“蘇大人明白了什麽?”
蘇時稔坦然道:“陛下的十仗刑罰,在改製一事中實則是給了下官一個台階,倘若下官拿著修改科舉製度的建議執意要施行,定然能成。”
他歎了口氣,接著又說道:“隻是沒有顧全所有人的公平,行大不義之舉,勢必會淪為京都貴門眼中的過街老鼠,尚且還在兩相製衡、且沒有成型的貞景之世,並不能夠保全下官一人生死。”
左右都隻剩下死路給他。
這是貞景新朝所往出邁的第一步,但要他蘇時稔,做這第一塊墊腳石。
聞濯不忍,“近日上朝時陛下放出口諭,倘若朝野之中有人能夠解決科舉改製之時,便能取代蘇大人的吏部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