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命運多舛,”沈宓長歎一聲。
鍾自照笑了笑,沒有再出聲。
他二人靜靜立在鳳凰閣的欄杆旁,看著朝霞絢爛點點收盡,濃雲翻卷覆壓而上,將天邊渲染的隻有平淡這一種顏色。
“有朝一日,你會叫我一聲兄長嗎?”他忽然問。
沈宓抿著嘴唇挑了挑眉,接著便是良久的沉默。
……
巳時追在辰時的尾巴上悄悄瀕近,天邊日色便吊起了它該有的溫度。
鍾自照自接到宮門前傳來通報,便正襟危色親自前去玄武道上迎接。
他與韓禮闊別多年,從來都是靠著書信聯係,如今再見,彼此都變了許多。
當年清風明月的先生,沒了那股亂世之中我獨濯的風骨,麵上的皺紋和霜發將他苦難溢於言表,他周身仿佛隻剩下怨懟和不甘。
而當年困頓難解的少年郎,也逐步在山海溝壑之間,脫變成了一個成熟穩重的男人,深藏他的野心與殺機。
“許些年不見,先生可還康健?”
韓禮下馬,無奈地擺了擺手,“一把年紀啦,離死倒也不遠了。”
鍾自照近身攙扶上了他的手肘,“觀今日之狀,先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韓禮看了他一眼,“老夫日後,恐怕就要仰仗二位殿下了。”
“先生說的哪裏話,”鍾自照麵露慚愧,“還是照常喚晚輩的字就好。”
韓禮點了點頭,轉身衝他介紹了身後的幾位同僚。
鍾自照向他們一一打過招唿,喚人接過他們手上的韁繩。
“諸位大可隨宮前去歇腳的地方,”他攙著韓禮的手還未放下,又接著道:“先生不如先去見一見世子?”
韓禮並未拒絕,隨他攙著上了侍從早就準備好了的轎攆,行至承明殿。
***
沈宓見過韓禮的次數屈指可數,很多時候意識中沉積已久的印象,都讓他對此人產生了深深的一種畏懼,甚至讓他下意識把這人的麵貌,想象成眼如銅鈴、滿口獠牙的惡鬼。
實則親眼見到了才發現,他隻不過就是一個年逾耄耋的糟老頭子罷了,燈油眼快都能熬幹了。
奔波的疲憊將他的老態暴露無遺,除了那雙算計的眼睛還充滿光亮,他身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脆弱的讓人心生惻隱。
沈宓眼睜睜看著這個充滿陌生的人,恭敬地向他彎腰行禮,衝他拜道“參見世子”,他隻覺得一切都違和極了。
他不由自主地退後半步,不由自主地迴想去過往的一切,覺得荒唐至極。
今日他二人對立一堂,就是為了一些虛無到能折磨、甚至殺死對方的東西。
沈宓很想問一句,他會不會後悔。
可他終歸還是沒有這樣做,他看著退去的鍾自照低聲掩上了門,輕輕啟唇,“你殺了姚芳歸。”
韓禮愣了愣,看著他不明所以的神情皺了皺眉,“姚芳歸已叛,他該殺。”
“可他平生最相信的人可隻有你。”沈宓試圖在他麵上找出痛心和後悔的神情,可是等了半晌也沒有。
隻有司空見慣的冷漠和輕蔑,“他既然反叛,就該知道有這樣的代價。”
“雖然早猜到了有這樣的答案,”沈宓抓了一把袖中的短刀,“但親耳聽到時,還是會對你心生敬佩。”
韓禮眸中有些詫異,不過轉瞬即逝,“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當是如此。”
“你說的很有道理,”沈宓不緊不慢地將短刀抵在了他的喉嚨上,任由他那雙陰鷙老態的眸子,朝自己投來惡毒的目光,“你說的話一向都有道理,樹人立人,授人發省,可唯獨隻有你自己,學不會做人的道理。”
溫熱的血濺了他一臉,紮眼的紅色落了他滿襟,可就算滿身血汙,他也仍舊讓人說不出髒這個字。
他由著這個可憐又罪孽深重的人掙紮了三迴,每一次望見他如同瀕死的魚一般,劇烈扭曲的身體,他都會在心裏默念:
這是還溫的。
這是還姚芳歸的。
這是…還沈序寧的。
是祭亡人,也是祭他自己。
***
自承明殿自鳳凰閣這一路,他走了足足有小半個時辰,臨到鳳凰閣下,他聞到那條偏僻的宮道上傳來的劇烈血腥。
偏頭望了一眼,看見天邊有喜鵲盤旋,耳側仿佛聽到了清脆嚶鳴。
他收迴視線抬步走上閣樓,看見了欄杆前的鍾自照。
他站在那裏,視線望西,在看那條死了許多人的宮道。
“你高興了嗎?”他聽見腳步聲,看也沒看,就這般問了一句。
“高興什麽?”
“嘖,”鍾自照輕輕咂舌,“自然是大仇得報,大業即成。”
沈宓笑了笑,“聽上去似乎挺讓人高興的。”
鍾自照歪頭看他,又聽見他說
“可夙願一旦達成,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鍾自照不明白他特指的,究竟是他那段磋磨的過去,還是如今死生師友的境地。
隻是還沒等他想明白,便聽見遠處一陣尖銳的馬匹嘶鳴聲,沉重的馬蹄如數碾過血腥的宮道,天邊的雲層灰暗,像是隨時都能覆壓下來,淹沒他們所有人。
“有人闖入宮!”鍾自照急切地轉身,卻被身邊的人一把拉住,尚未散去的血腥撲入他滿腔。
“你難道還會用兵嗎?”沈宓置身事外一般冷靜。
鍾自照被他一個眼神勸服,僵硬地落定步伐,站在了原地。
等著哄鬧的廝殺聲結束,馬蹄踩過屍體重新落入幹淨的宮道,發出清脆的“嘎達”聲仿佛踏破不正者的癡妄,大獲全勝的錚鳴。
“你現在還覺得高興嗎,”沈宓笑著看著他的眼睛,“兄長?”
鍾自照整副心神都讓他的聲音揪了一下。
還未等他神魂歸體,便感覺到沈宓抓著他的那隻手飛快地收緊,接著一股巨大的顛倒感席卷進他的五官,讓他猛然雙腳離地翻越欄杆,背無一物地跌入了虛空之中。
他下意識伸手想要去抓住什麽,卻隻摸到沈宓被風刮的獵獵翻飛的衣角,還有耳邊疾跑的馬蹄聲,和一道撕心裂肺的唿喊。
身子重重砸落在地之際,他尚且存有意識辯解那幾個字是什麽
那是“沈序寧。”
是有人在叫沈序寧。
沒有人在叫他。
沒有人會叫……“鍾文心”。
***
作者有話說:
聞濯:其實這章我出來了。
其實寫到這裏,溫氏兄弟之間,我沒有再想界定他們到底是什麽感情,就像文裏寫的
你我是彼此唯一,所以你大可向著光,我會在你沒必要知道的地方,不顧一切地向著你。
上卷結束,下卷入v啦!孩子也要吃飯來著~
上下卷故事核心和主題都不一樣哦~
感情不虐!
注:“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效小節者無以行大威,惡小恥者無以立榮名。”出自劉向《戰國策》。
意思是:注意小節的人沒有辦法做成大事,厭惡小恥辱的人沒有辦法建立盛大的名聲。
“夏爐冬扇”,比喻做事不合時宜,白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喜鵲”三至五月繁殖,是留鳥,一年四季都會出現。
====================
# 返籠★咬幺☆
====================
第74章 涅生
沈宓自鳳凰閣縱身一躍的場景,至今還在聞濯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夙夜入夢都望見沈宓身著沾了血的白衣,如釋重負地站在欄杆裏衝他笑,不等他迴應,就自顧自仰身墜落,輕飄飄的骨架如同一片不起眼的羽毛,掉在地上卻猛地砸出一片血花。
粉身碎骨的聲音貫徹入耳,他癡癡舔著唇角的血腥,奮力也走不出去半步。
醒來時濕了麵頰,握著的沈宓手冰涼,躺在榻上安靜的都快要感覺不到活氣。
屋裏各種藥汁和熏香的味道雜在一起,難聞的讓人陣陣作嘔,薄熱的溫度打在正常人身上,逼出一頸子汗,黏膩葷腥的感覺幾乎將清晰的感官吞沒,仿佛他們都是病了的那個。
杜若每隔半個時辰就要進來查看一迴,確認榻上的人還有口氣吊著才放心。
他是聞濯在江南遇到的一個遊醫,之前躺在船艙裏半死不活的姚如許就是他治好的,現如今人也已經能出門走動吹風。
當日一行人在京畿分別之後,他正好留在了京城,本想在這繁華地遊玩一陣子,沒想到兜兜轉轉才過兩日,他們又見了麵。
這迴的疑難雜症比上迴的還要棘手,他感興趣的不得了,沒要診費就開始寫方子抓藥用藥。
日日褲腰帶都不敢解地照看著,才從鬼門關給人拉迴了半條命。
但半條命顯然還不夠。
聞濯散財似的把那些隻在傳聞裏聽過的藥材給他送上門來,毫不在意地任他試煉鑽研,各種要求問題也隻字不提,隻在他治病的屋子裏待著,哪兒也不肯去。
仿佛想要把人盯醒。
“一時半會兒他醒不了,這屋裏也不好聞呐。”杜若道。
鍾自照笑了笑,沒有再出聲。
他二人靜靜立在鳳凰閣的欄杆旁,看著朝霞絢爛點點收盡,濃雲翻卷覆壓而上,將天邊渲染的隻有平淡這一種顏色。
“有朝一日,你會叫我一聲兄長嗎?”他忽然問。
沈宓抿著嘴唇挑了挑眉,接著便是良久的沉默。
……
巳時追在辰時的尾巴上悄悄瀕近,天邊日色便吊起了它該有的溫度。
鍾自照自接到宮門前傳來通報,便正襟危色親自前去玄武道上迎接。
他與韓禮闊別多年,從來都是靠著書信聯係,如今再見,彼此都變了許多。
當年清風明月的先生,沒了那股亂世之中我獨濯的風骨,麵上的皺紋和霜發將他苦難溢於言表,他周身仿佛隻剩下怨懟和不甘。
而當年困頓難解的少年郎,也逐步在山海溝壑之間,脫變成了一個成熟穩重的男人,深藏他的野心與殺機。
“許些年不見,先生可還康健?”
韓禮下馬,無奈地擺了擺手,“一把年紀啦,離死倒也不遠了。”
鍾自照近身攙扶上了他的手肘,“觀今日之狀,先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韓禮看了他一眼,“老夫日後,恐怕就要仰仗二位殿下了。”
“先生說的哪裏話,”鍾自照麵露慚愧,“還是照常喚晚輩的字就好。”
韓禮點了點頭,轉身衝他介紹了身後的幾位同僚。
鍾自照向他們一一打過招唿,喚人接過他們手上的韁繩。
“諸位大可隨宮前去歇腳的地方,”他攙著韓禮的手還未放下,又接著道:“先生不如先去見一見世子?”
韓禮並未拒絕,隨他攙著上了侍從早就準備好了的轎攆,行至承明殿。
***
沈宓見過韓禮的次數屈指可數,很多時候意識中沉積已久的印象,都讓他對此人產生了深深的一種畏懼,甚至讓他下意識把這人的麵貌,想象成眼如銅鈴、滿口獠牙的惡鬼。
實則親眼見到了才發現,他隻不過就是一個年逾耄耋的糟老頭子罷了,燈油眼快都能熬幹了。
奔波的疲憊將他的老態暴露無遺,除了那雙算計的眼睛還充滿光亮,他身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脆弱的讓人心生惻隱。
沈宓眼睜睜看著這個充滿陌生的人,恭敬地向他彎腰行禮,衝他拜道“參見世子”,他隻覺得一切都違和極了。
他不由自主地退後半步,不由自主地迴想去過往的一切,覺得荒唐至極。
今日他二人對立一堂,就是為了一些虛無到能折磨、甚至殺死對方的東西。
沈宓很想問一句,他會不會後悔。
可他終歸還是沒有這樣做,他看著退去的鍾自照低聲掩上了門,輕輕啟唇,“你殺了姚芳歸。”
韓禮愣了愣,看著他不明所以的神情皺了皺眉,“姚芳歸已叛,他該殺。”
“可他平生最相信的人可隻有你。”沈宓試圖在他麵上找出痛心和後悔的神情,可是等了半晌也沒有。
隻有司空見慣的冷漠和輕蔑,“他既然反叛,就該知道有這樣的代價。”
“雖然早猜到了有這樣的答案,”沈宓抓了一把袖中的短刀,“但親耳聽到時,還是會對你心生敬佩。”
韓禮眸中有些詫異,不過轉瞬即逝,“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當是如此。”
“你說的很有道理,”沈宓不緊不慢地將短刀抵在了他的喉嚨上,任由他那雙陰鷙老態的眸子,朝自己投來惡毒的目光,“你說的話一向都有道理,樹人立人,授人發省,可唯獨隻有你自己,學不會做人的道理。”
溫熱的血濺了他一臉,紮眼的紅色落了他滿襟,可就算滿身血汙,他也仍舊讓人說不出髒這個字。
他由著這個可憐又罪孽深重的人掙紮了三迴,每一次望見他如同瀕死的魚一般,劇烈扭曲的身體,他都會在心裏默念:
這是還溫的。
這是還姚芳歸的。
這是…還沈序寧的。
是祭亡人,也是祭他自己。
***
自承明殿自鳳凰閣這一路,他走了足足有小半個時辰,臨到鳳凰閣下,他聞到那條偏僻的宮道上傳來的劇烈血腥。
偏頭望了一眼,看見天邊有喜鵲盤旋,耳側仿佛聽到了清脆嚶鳴。
他收迴視線抬步走上閣樓,看見了欄杆前的鍾自照。
他站在那裏,視線望西,在看那條死了許多人的宮道。
“你高興了嗎?”他聽見腳步聲,看也沒看,就這般問了一句。
“高興什麽?”
“嘖,”鍾自照輕輕咂舌,“自然是大仇得報,大業即成。”
沈宓笑了笑,“聽上去似乎挺讓人高興的。”
鍾自照歪頭看他,又聽見他說
“可夙願一旦達成,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鍾自照不明白他特指的,究竟是他那段磋磨的過去,還是如今死生師友的境地。
隻是還沒等他想明白,便聽見遠處一陣尖銳的馬匹嘶鳴聲,沉重的馬蹄如數碾過血腥的宮道,天邊的雲層灰暗,像是隨時都能覆壓下來,淹沒他們所有人。
“有人闖入宮!”鍾自照急切地轉身,卻被身邊的人一把拉住,尚未散去的血腥撲入他滿腔。
“你難道還會用兵嗎?”沈宓置身事外一般冷靜。
鍾自照被他一個眼神勸服,僵硬地落定步伐,站在了原地。
等著哄鬧的廝殺聲結束,馬蹄踩過屍體重新落入幹淨的宮道,發出清脆的“嘎達”聲仿佛踏破不正者的癡妄,大獲全勝的錚鳴。
“你現在還覺得高興嗎,”沈宓笑著看著他的眼睛,“兄長?”
鍾自照整副心神都讓他的聲音揪了一下。
還未等他神魂歸體,便感覺到沈宓抓著他的那隻手飛快地收緊,接著一股巨大的顛倒感席卷進他的五官,讓他猛然雙腳離地翻越欄杆,背無一物地跌入了虛空之中。
他下意識伸手想要去抓住什麽,卻隻摸到沈宓被風刮的獵獵翻飛的衣角,還有耳邊疾跑的馬蹄聲,和一道撕心裂肺的唿喊。
身子重重砸落在地之際,他尚且存有意識辯解那幾個字是什麽
那是“沈序寧。”
是有人在叫沈序寧。
沒有人在叫他。
沒有人會叫……“鍾文心”。
***
作者有話說:
聞濯:其實這章我出來了。
其實寫到這裏,溫氏兄弟之間,我沒有再想界定他們到底是什麽感情,就像文裏寫的
你我是彼此唯一,所以你大可向著光,我會在你沒必要知道的地方,不顧一切地向著你。
上卷結束,下卷入v啦!孩子也要吃飯來著~
上下卷故事核心和主題都不一樣哦~
感情不虐!
注:“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效小節者無以行大威,惡小恥者無以立榮名。”出自劉向《戰國策》。
意思是:注意小節的人沒有辦法做成大事,厭惡小恥辱的人沒有辦法建立盛大的名聲。
“夏爐冬扇”,比喻做事不合時宜,白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喜鵲”三至五月繁殖,是留鳥,一年四季都會出現。
====================
# 返籠★咬幺☆
====================
第74章 涅生
沈宓自鳳凰閣縱身一躍的場景,至今還在聞濯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夙夜入夢都望見沈宓身著沾了血的白衣,如釋重負地站在欄杆裏衝他笑,不等他迴應,就自顧自仰身墜落,輕飄飄的骨架如同一片不起眼的羽毛,掉在地上卻猛地砸出一片血花。
粉身碎骨的聲音貫徹入耳,他癡癡舔著唇角的血腥,奮力也走不出去半步。
醒來時濕了麵頰,握著的沈宓手冰涼,躺在榻上安靜的都快要感覺不到活氣。
屋裏各種藥汁和熏香的味道雜在一起,難聞的讓人陣陣作嘔,薄熱的溫度打在正常人身上,逼出一頸子汗,黏膩葷腥的感覺幾乎將清晰的感官吞沒,仿佛他們都是病了的那個。
杜若每隔半個時辰就要進來查看一迴,確認榻上的人還有口氣吊著才放心。
他是聞濯在江南遇到的一個遊醫,之前躺在船艙裏半死不活的姚如許就是他治好的,現如今人也已經能出門走動吹風。
當日一行人在京畿分別之後,他正好留在了京城,本想在這繁華地遊玩一陣子,沒想到兜兜轉轉才過兩日,他們又見了麵。
這迴的疑難雜症比上迴的還要棘手,他感興趣的不得了,沒要診費就開始寫方子抓藥用藥。
日日褲腰帶都不敢解地照看著,才從鬼門關給人拉迴了半條命。
但半條命顯然還不夠。
聞濯散財似的把那些隻在傳聞裏聽過的藥材給他送上門來,毫不在意地任他試煉鑽研,各種要求問題也隻字不提,隻在他治病的屋子裏待著,哪兒也不肯去。
仿佛想要把人盯醒。
“一時半會兒他醒不了,這屋裏也不好聞呐。”杜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