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宓眼神中露出讚賞,“溫大人,高風亮節。”
溫珩向他拱手拜禮。
沈宓起身送他出門到屋簷下,望著漫漫連綿的雨絲如織,長長吸了口被水潔淨的濕潤空氣。
“絕勝煙柳滿皇都,盛夏雨時也堪用,”他笑吟吟地看向溫珩,“溫大人不如趁著刑部還未定罪之前,好好同令弟享受當下光景,至於勸解的話,便不必再說了。”
溫珩不解地看向他。
“我們身在棋盤之中,做這些無益的掙紮,隻會給自身找麻煩,還不如不做。”
溫珩有些猶豫,“那你…”
“我不過是順著他們的意,就能活,這有什麽難的,”他寬慰一般衝溫珩點了點頭,指著他的油紙傘尖兒,示意他撐開傘蓋,“迴去吧,溫大人。”
雨水漸微。
迴去吧。
……
作者有話說:
希望以後我有希望能日更!
感謝評論區常陪伴的幾位寶貝的支持!麽麽!(最近太忙啦,耽誤了一周,不好意思~>_<~)
注:“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背繩墨以追曲兮,規矩而改錯。”屈原《離騷》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不貳過者,見不善之端而止之也。”
王安石《禮樂論》
第56章 梧州至
梧州琴女,鳳尾一流。
途中靠岸,聞濯他們便將船停在了梧州霧江江畔。
岸畔之上林立著亭台樓閣,琴聲繚繞,水汽蒙蒙,眾人都在江邊擺宴。
正值六月,有渡娘撐船停在岸邊叫賣,船艙裏堆的都是翠綠的蓮蓬,個個比成年男子拳頭還要大。
有人要買,渡娘就拿起一枝往上遞,岸上的人一彎腰就能接住,然後從錢袋裏掏出銀子,擲到船上專門掛著收錢的簍子裏。
稍微遠一點的,就請江邊上離的近的把蓮蓬給遞上來,然後把銀子人傳人的送到渡娘簍子裏。
要的人多也不妨礙渡娘算賬,基本都是一把蓮蓬一把蓮蓬的來,算不清楚他們便隻能全都等著。
誰讓渡娘生了副水靈靈的杏眼,好樣貌賞心悅目,人也很能幹。
待船艙裏還剩下零星幾把蓮蓬,她便擺著手說不賣了,要留著迴家自己做著吃。
有人嘴皮子撩閑,問她能不能上她家,吃她親手做的去,小娘子把槳一拍水,狠狠濺了那登徒子一臉。
嘴裏還嗔罵道:“啊木林,什捂拔嗦!”
岸上一堆人看笑話,鬧哄哄的激起滿江綠波,渡娘一撐槳,嬌俏俏地劃著船走了。
“梧州的民風還真是有趣。”
姚如許朝說話的人看去,發現是都察院的僉都禦史方書遲。
對方也注意到他看過來的眼神,溫和地笑了笑,隨即躬身行了一禮。
姚如許衝他迴禮,扭頭進船艙去尋半個時辰前,說要小憩一覺的聞濯。
裏麵地方並不大。
路上的時候,聞濯提議讓兵部和刑部的人,先乘坐大船抄水路前往江南廬州。
而他們一行文臣,乘小船過一段水路,在這地處漕運中路的梧州落腳一陣,再從陸路東行。
一來是為了混淆暗中跟隨的眼線的注意力,二來是為了到時候金蟬脫殼,不至於讓他們這一群四體不勤的,置身於刀光劍影中受罪。
京畿近年來很少有大案,基本上都是些雞鳴狗盜的小事,尋常也用不到刑部和兵部那些,真刀真槍的家夥事兒。
日子一久,不僅刀生了鏽,人也差不多養廢了。
還以為蹲在天子底下當差,就是一天天混吃等死呢。
所以那舒服的大船送出去,聞濯半點也不覺得不快,反而迫不及待想看看,他們要是真跟暗裏那群亡命之徒撞上,到底誰能占到便宜。
小憩這一晌,是補昨日夜裏沒能歇好的覺,他睡的並不深,從船身撞到岸畔,劇烈搖晃的那一下之後,便徹底清醒。
方才外頭出的那些風吹草動,他全部聽了個一清二楚。
隻不過他對蓮蓬沒有興趣,對那水汪汪的姑娘,和明朗的風土人情也沒有興趣。
前些日子,王府裏的紅蓮都綻開花衣的時候,他早跟沈宓劃過船了。
那人沉迷於戲水,折了花枝之後便咬在唇邊,隨即鞠身捧起清波,半點兒都不心疼他的朝他澆來,灌了他一身也不肯停歇。
直到耍到衣衫浸濕,單薄的衣料都隱隱約約貼在身上,才肯攤在他懷裏,同他糾纏親吻。
魚戲蓮葉間,時不時噗弄出水花,他就躺在一堆紅蓮花葉間,眉眼清澈,風光無限。
簡直比滿池子菡萏還要清雅,還要可人。
從那以後,聞濯眼裏再也看不見那些招展的紅蓮,隻有沾衣欲濕不濕,光著兩條花白小腿,唇邊輕咬著朵花枝的沈序寧。
他哪裏止是個金玉人。
他簡直,堪比天上人。
聞濯摩挲著頸上掛的玉墜子,撩了眼掀開簾子走進來的姚如許。
“殿下,梧州到了。”
聞濯如今知道了他的心思,怎麽瞧他都有些不爽。
礙著沈宓先前不願多提的模樣,他又不好直接拆穿這人。
起身略過他走出船艙,方書遲正立在船頭,接過岸上一位老伯的籮筐。
那裏頭裝了一堆花花綠綠的小顆果子,紅彤彤的看起來十分小巧可愛。
江中因為氣候和地勢的原因,所培育的花木種類都很少,每年出產比較多的果子就那麽幾樣,還有進貢進了宮中給王公貴族,尋常市集裏根本看不到。
這畫麵,一時也是新鮮。
“方兄買的是筐什麽果子?”姚如許出聲朝他問道。
方書遲將籮筐掂到船上,在腰間摸出幾塊碎銀子遞給那老伯,扭頭迴道:“叫櫻桃。”
他從筐中撚起一顆紅的過頭的,舉起來給不遠處的兩人看。
姚如許一臉新奇,望見他那筐子,突然想起來什麽,叫住了岸上就要離開的老伯,“您那筐子還沒拿。”
那老伯笑著衝他擺擺手,“筐子和果子一起賣的。”
聞濯走近船頭,盯著滿筐紅彤彤,神情特別認真地盯著那老伯問:“這一筐果子要是走水路運到江中,到的時候,還能這樣紅嗎?”
老伯連忙擺頭,大抵也沒有去過江中,不知曉這其中要運輸幾日,隻是叮囑一般,指著那筐紅彤彤的櫻桃說:“趁著新鮮,趕緊嚐嚐,唏甜呐。”
方書遲聽懂了趕緊嚐,挽起袖子就從中撈了一顆喂到嘴裏,咬了一口甜滋滋的汁水,管也管不得洗沒洗了,獻寶似的推到聞濯和姚如許麵前,“這果子真的可口極了。”
聞濯目光閃了閃,又執著地問了一下岸上,其他幾位賣果子的攤販,“這種果子從這裏運到江中,還能這樣新鮮嗎?”
其中一個青年擺頭,“自然不能,沒準兒路上就壞了。”
聞濯又問,“倘若一路都存在冰鑒裏頭封著行嗎?”
梧州離江中皇都兩日水路的距離,按道理來說應該沒什麽大礙,但從前誰也沒有從這裏運過果子進京,誰也不知曉到底會如何。
岸上幾個在江邊吃飯的,盯著他們的眼神裏,都帶上了看熱鬧的深意。
“公子是要將這果子運迴家?”
聞濯踩上船頭,一步踱到岸上,“這筐你們自己留著,再吩咐人買一筐,按我說的運迴江中。”
他踩上台階,掠過江邊聚集的散客,進了這些水榭的中央。
挑了個賞湖景的絕佳位置,點了一堆當地特色菜式。
後跟上來的方書遲和姚如許,早在先前一個眼神之中,達成了暫時梧州一遊的聯盟共識。
落座聞濯身前坐下的時候,紛紛不自在地看了對方一眼。
姚如許平日裏同聞濯接觸的多,便問道:“不知公子想要在此地駐留多久?”
聞濯搖了搖方才掌櫃遞給他的一把折扇,十分愜意道:“不久,三日尚可。”
三日夠久了。
姚如許怕不妥,卻又不方便此時問出來,隻好將疑問先憋在心裏,等小二上了滿桌子花花綠綠的菜。
雖然這是在外頭,卻也沒有讓官階位份比自己大的人,自己試菜的道理。
於是聞濯這廂筷子都還沒拿起來,對麵那兩位嘴極其快的,已經把各樣菜式都吃了一嘴。
聞濯愣了愣,才反應過來他二人用意。
“出門在外不必如此。”
他出宮住了幾月,平日用膳都是同沈宓一起,怕人打攪,伊始就吩咐了廚房的人提前試菜。
久而久之,眼前沒再見過試菜的太監,便忘了這茬事。
桌上其餘二人默然,繼續不自在地在一張桌子上吃菜。
飯中,聞濯眼底盯著菜,忽然低聲道:“岸邊的小販換了一批人。”
方書遲差點忍不住要迴頭去看,“怎麽這麽快就被他們發現了?”
姚如許也夠著眼角餘光掃了兩眼,“感覺不像盯著我們的。”
聞濯一時沒說話,隻猛地朝上一抬手,嚇得方姚二人差點丟了筷子。
結果他隻是向一旁,穿梭著人群上菜的小二,要了一碟辣子。
溫珩向他拱手拜禮。
沈宓起身送他出門到屋簷下,望著漫漫連綿的雨絲如織,長長吸了口被水潔淨的濕潤空氣。
“絕勝煙柳滿皇都,盛夏雨時也堪用,”他笑吟吟地看向溫珩,“溫大人不如趁著刑部還未定罪之前,好好同令弟享受當下光景,至於勸解的話,便不必再說了。”
溫珩不解地看向他。
“我們身在棋盤之中,做這些無益的掙紮,隻會給自身找麻煩,還不如不做。”
溫珩有些猶豫,“那你…”
“我不過是順著他們的意,就能活,這有什麽難的,”他寬慰一般衝溫珩點了點頭,指著他的油紙傘尖兒,示意他撐開傘蓋,“迴去吧,溫大人。”
雨水漸微。
迴去吧。
……
作者有話說:
希望以後我有希望能日更!
感謝評論區常陪伴的幾位寶貝的支持!麽麽!(最近太忙啦,耽誤了一周,不好意思~>_<~)
注:“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背繩墨以追曲兮,規矩而改錯。”屈原《離騷》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不貳過者,見不善之端而止之也。”
王安石《禮樂論》
第56章 梧州至
梧州琴女,鳳尾一流。
途中靠岸,聞濯他們便將船停在了梧州霧江江畔。
岸畔之上林立著亭台樓閣,琴聲繚繞,水汽蒙蒙,眾人都在江邊擺宴。
正值六月,有渡娘撐船停在岸邊叫賣,船艙裏堆的都是翠綠的蓮蓬,個個比成年男子拳頭還要大。
有人要買,渡娘就拿起一枝往上遞,岸上的人一彎腰就能接住,然後從錢袋裏掏出銀子,擲到船上專門掛著收錢的簍子裏。
稍微遠一點的,就請江邊上離的近的把蓮蓬給遞上來,然後把銀子人傳人的送到渡娘簍子裏。
要的人多也不妨礙渡娘算賬,基本都是一把蓮蓬一把蓮蓬的來,算不清楚他們便隻能全都等著。
誰讓渡娘生了副水靈靈的杏眼,好樣貌賞心悅目,人也很能幹。
待船艙裏還剩下零星幾把蓮蓬,她便擺著手說不賣了,要留著迴家自己做著吃。
有人嘴皮子撩閑,問她能不能上她家,吃她親手做的去,小娘子把槳一拍水,狠狠濺了那登徒子一臉。
嘴裏還嗔罵道:“啊木林,什捂拔嗦!”
岸上一堆人看笑話,鬧哄哄的激起滿江綠波,渡娘一撐槳,嬌俏俏地劃著船走了。
“梧州的民風還真是有趣。”
姚如許朝說話的人看去,發現是都察院的僉都禦史方書遲。
對方也注意到他看過來的眼神,溫和地笑了笑,隨即躬身行了一禮。
姚如許衝他迴禮,扭頭進船艙去尋半個時辰前,說要小憩一覺的聞濯。
裏麵地方並不大。
路上的時候,聞濯提議讓兵部和刑部的人,先乘坐大船抄水路前往江南廬州。
而他們一行文臣,乘小船過一段水路,在這地處漕運中路的梧州落腳一陣,再從陸路東行。
一來是為了混淆暗中跟隨的眼線的注意力,二來是為了到時候金蟬脫殼,不至於讓他們這一群四體不勤的,置身於刀光劍影中受罪。
京畿近年來很少有大案,基本上都是些雞鳴狗盜的小事,尋常也用不到刑部和兵部那些,真刀真槍的家夥事兒。
日子一久,不僅刀生了鏽,人也差不多養廢了。
還以為蹲在天子底下當差,就是一天天混吃等死呢。
所以那舒服的大船送出去,聞濯半點也不覺得不快,反而迫不及待想看看,他們要是真跟暗裏那群亡命之徒撞上,到底誰能占到便宜。
小憩這一晌,是補昨日夜裏沒能歇好的覺,他睡的並不深,從船身撞到岸畔,劇烈搖晃的那一下之後,便徹底清醒。
方才外頭出的那些風吹草動,他全部聽了個一清二楚。
隻不過他對蓮蓬沒有興趣,對那水汪汪的姑娘,和明朗的風土人情也沒有興趣。
前些日子,王府裏的紅蓮都綻開花衣的時候,他早跟沈宓劃過船了。
那人沉迷於戲水,折了花枝之後便咬在唇邊,隨即鞠身捧起清波,半點兒都不心疼他的朝他澆來,灌了他一身也不肯停歇。
直到耍到衣衫浸濕,單薄的衣料都隱隱約約貼在身上,才肯攤在他懷裏,同他糾纏親吻。
魚戲蓮葉間,時不時噗弄出水花,他就躺在一堆紅蓮花葉間,眉眼清澈,風光無限。
簡直比滿池子菡萏還要清雅,還要可人。
從那以後,聞濯眼裏再也看不見那些招展的紅蓮,隻有沾衣欲濕不濕,光著兩條花白小腿,唇邊輕咬著朵花枝的沈序寧。
他哪裏止是個金玉人。
他簡直,堪比天上人。
聞濯摩挲著頸上掛的玉墜子,撩了眼掀開簾子走進來的姚如許。
“殿下,梧州到了。”
聞濯如今知道了他的心思,怎麽瞧他都有些不爽。
礙著沈宓先前不願多提的模樣,他又不好直接拆穿這人。
起身略過他走出船艙,方書遲正立在船頭,接過岸上一位老伯的籮筐。
那裏頭裝了一堆花花綠綠的小顆果子,紅彤彤的看起來十分小巧可愛。
江中因為氣候和地勢的原因,所培育的花木種類都很少,每年出產比較多的果子就那麽幾樣,還有進貢進了宮中給王公貴族,尋常市集裏根本看不到。
這畫麵,一時也是新鮮。
“方兄買的是筐什麽果子?”姚如許出聲朝他問道。
方書遲將籮筐掂到船上,在腰間摸出幾塊碎銀子遞給那老伯,扭頭迴道:“叫櫻桃。”
他從筐中撚起一顆紅的過頭的,舉起來給不遠處的兩人看。
姚如許一臉新奇,望見他那筐子,突然想起來什麽,叫住了岸上就要離開的老伯,“您那筐子還沒拿。”
那老伯笑著衝他擺擺手,“筐子和果子一起賣的。”
聞濯走近船頭,盯著滿筐紅彤彤,神情特別認真地盯著那老伯問:“這一筐果子要是走水路運到江中,到的時候,還能這樣紅嗎?”
老伯連忙擺頭,大抵也沒有去過江中,不知曉這其中要運輸幾日,隻是叮囑一般,指著那筐紅彤彤的櫻桃說:“趁著新鮮,趕緊嚐嚐,唏甜呐。”
方書遲聽懂了趕緊嚐,挽起袖子就從中撈了一顆喂到嘴裏,咬了一口甜滋滋的汁水,管也管不得洗沒洗了,獻寶似的推到聞濯和姚如許麵前,“這果子真的可口極了。”
聞濯目光閃了閃,又執著地問了一下岸上,其他幾位賣果子的攤販,“這種果子從這裏運到江中,還能這樣新鮮嗎?”
其中一個青年擺頭,“自然不能,沒準兒路上就壞了。”
聞濯又問,“倘若一路都存在冰鑒裏頭封著行嗎?”
梧州離江中皇都兩日水路的距離,按道理來說應該沒什麽大礙,但從前誰也沒有從這裏運過果子進京,誰也不知曉到底會如何。
岸上幾個在江邊吃飯的,盯著他們的眼神裏,都帶上了看熱鬧的深意。
“公子是要將這果子運迴家?”
聞濯踩上船頭,一步踱到岸上,“這筐你們自己留著,再吩咐人買一筐,按我說的運迴江中。”
他踩上台階,掠過江邊聚集的散客,進了這些水榭的中央。
挑了個賞湖景的絕佳位置,點了一堆當地特色菜式。
後跟上來的方書遲和姚如許,早在先前一個眼神之中,達成了暫時梧州一遊的聯盟共識。
落座聞濯身前坐下的時候,紛紛不自在地看了對方一眼。
姚如許平日裏同聞濯接觸的多,便問道:“不知公子想要在此地駐留多久?”
聞濯搖了搖方才掌櫃遞給他的一把折扇,十分愜意道:“不久,三日尚可。”
三日夠久了。
姚如許怕不妥,卻又不方便此時問出來,隻好將疑問先憋在心裏,等小二上了滿桌子花花綠綠的菜。
雖然這是在外頭,卻也沒有讓官階位份比自己大的人,自己試菜的道理。
於是聞濯這廂筷子都還沒拿起來,對麵那兩位嘴極其快的,已經把各樣菜式都吃了一嘴。
聞濯愣了愣,才反應過來他二人用意。
“出門在外不必如此。”
他出宮住了幾月,平日用膳都是同沈宓一起,怕人打攪,伊始就吩咐了廚房的人提前試菜。
久而久之,眼前沒再見過試菜的太監,便忘了這茬事。
桌上其餘二人默然,繼續不自在地在一張桌子上吃菜。
飯中,聞濯眼底盯著菜,忽然低聲道:“岸邊的小販換了一批人。”
方書遲差點忍不住要迴頭去看,“怎麽這麽快就被他們發現了?”
姚如許也夠著眼角餘光掃了兩眼,“感覺不像盯著我們的。”
聞濯一時沒說話,隻猛地朝上一抬手,嚇得方姚二人差點丟了筷子。
結果他隻是向一旁,穿梭著人群上菜的小二,要了一碟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