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假以時候,香車晃蕩晃蕩著悠悠入了圍場,沈宓入帳整裝待發、再露麵時已是意氣風發,抬眸瞧見弓馬大雕,摩拳擦掌便不自量力地想要將天也地也踩在腳下。
滿腦子正身射林中野兔麋鹿、舉目射山雀飛鳥,仿佛長天闊地都小的快裝不下他一般限製了他大展手腳一番作為。
長風簌簌,他又性野,就差了別人說的兩句適可而止,便任由瘋馬帶著他竄進山林間
果真不料天妒英才,一朝使他脫韁下馬斷手腳……
再睜眼時已然迴了宮裏居殿。
黃粱夢醒沈宓甫掠起眼皮往傍邊、便見榻前跪了一片烏壓壓的紗帽,紛紛擺著以死謝罪的架勢垂眸朝著他,此情此景難得的教他鬼神不懼的性子磨出來些局促不安。
再瞧,身側還坐著一人,卻是皇後賀氏。她麵上尚且期期艾艾垂著淚,手中絹巾絞如麻繩,才望見沈宓睜眼霎時便喜極而泣,淚珠子斷了線的風箏似的撲簌簌往下掉,還忙不迭地揮著手中絹巾喚太醫。
烏泱泱一片紗帽左搖右晃、成群結隊撲到他跟前,不過短短一刻鍾,他便教人摸了十八迴手腕,所幸榻下醫官都登名在側,是板上釘釘地把脈治病好郎官,不消得他浮想聯翩成文章,便手腳麻利地寫好方子抓好了藥,熬了幾碗十全大補湯謹聽皇後娘娘吩咐、想灌他多少灌多少。
直到人參雪蓮的精華撐足了肚,沈宓這頑吝都恬不知恥的覺得他是受了無上之苦。
好不容易叫苦連天地引來了處理完公務的嘉靖帝,得了幾句撫慰,不料卻在身心鬆懈之際,聽他話鋒一轉道了一句:“墜馬之失是宮侍之過,當日涉及一幹人等已被當眾杖斃。”
且他言狀之輕,聽著沈宓還以為那些宮侍隻是受了被罰下幾兩銀子這樣的罪責,不過還未待他反應過來身上染了人命這樣的事實,又見嘉靖帝極其溫柔地摸了摸他的頭發,麵上和藹可親道:“阿寧,以後莫要再沾傷痛。”
沈宓當時溫吞吞應下,腦子還是木的,雲裏霧裏又歇了一覺,果不其然地做了場大夢。
夢裏滿身是血的宮侍紛紛伸著手來撓他,哭著喊著要他不得好死,他滿頭大汗地掙紮著醒來,再起身時已然東際透亮。
此後,殿中侍從瞧他再不敢帶著從前那般火樹銀花的眼神繾綣流連,大多不敢抬頭正眼看他,大多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再也未同他親近,好似隔著人命,他渾身都沾滿了不幹淨。
偶爾有那麽些時候,他對嘉靖帝喜愛依賴的感情,像是原形畢露一般變為了畏懼。
自那以後,他便杯弓蛇影似的再不敢輕易教自己招上傷痛
“怎麽?難道藏書樓還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聞濯問話半天沒見他吭聲,反而視如無睹地走起了神,無奈又出聲問道。
沈宓迴過神,嘴唇微啟:“沒有什麽秘密。”
他轉身坐迴小爐的茶案前,手指冰涼,不知是被往事陰鬱籠的,還是教窗邊寒風卷的。
心下煩躁地想摔杯倒碗,又礙著眼前聞濯這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在跟前杵著作不得瘋,按耐下心裏不快語氣稍冷道:“時候不早了,殿下莫要叫宮人等的著急。”
聞濯笑著揪了手邊上花苞的兩片花瓣,信步停在了沈宓身側,繼而饒有興致地半屈身盯著沈宓的神色道:“什麽時候也關心起我來了?”
還未等沈宓耐著性子迴答,他便抬了抬下巴又說著:“張嘴。”
沈宓自然不聽他,才扭過頭偏又教他捏著下巴被迫分開了唇。
冰涼的兩片花瓣入口,沈宓皺著眉頭卷了一下花尖,霎時間不小心碰到聞濯溫熱的手指,忽覺著一陣反胃激烈,他猛地掀開聞濯,如同一隻離弦的箭一般飛快竄到門口,隨即痛苦地幹嘔了幾聲。
聞濯毫不意外地臉色陰沉,瞧了瞧自己的手指,又瞧了瞧扒在門口似“嬌花弱柳”一般的沈宓,拿起還溫熱的茶壺添滿了一杯,握著杯盞徑直走過去將沈宓一把拎了起來,可以說是絲毫不“憐香惜玉”地灌了沈宓滿身香茗
“你有什麽病!”沈宓嗆紅了臉,怒目圓睜地看著聞濯,順便將他手中拿的杯盞痛快摔了。
聞濯笑了笑故意逗他似的輕飄飄地說了句“你才有病”。
是了,怎麽看沈宓都更像是有病的那個。
許是院裏動靜實在鬧的大了,也驚擾了前院的耳朵,管事疾步趕來先是向聞濯好賠了一頓罪,又看了沈宓幾眼替他找了身幹淨衣裳。
臨走時也不忘提醒二人“晚膳已經備好,待會兒便會送來”,裏裏外外擺明了是想要沈宓留下聞濯一起用膳。
沈宓冷哼一聲,直接教他滾。
隨即對聞濯的語氣也不善:“承明殿的炭火比世子府還要缺麽,殿下非要來此湊這不夠分的粥?”
沈宓拂袖進屋盯著窗台的花瓶狠狠皺眉,下一刻果不其然將它掀了摔的粉碎。
他年少時候從未受過當麵受製於人的氣,後來年歲稍長也是靠著嘉靖帝恩澤的餘威,妥妥當當走到今日。
雖說如今被一張利用他的大網蓋的嚴嚴實實,卻也是暗地裏被人攛掇著製肘,且這恨這仇是他知曉根蒂,明了脫身不掉,所以才破罐子破摔隨它去的。
他為避四方,寧願做隻沒有鴻鵠之誌的燕雀死在寒窯裏,都有人非得求他不痛快,這又教他如何能忍呢?
“惱了?”聞濯跟在他身後進屋,一直未落座。
沈宓著實不願同他多說什麽,擺了擺手一副精疲力盡之態,倚在窗台旁:“聞,少年時的鮮衣怒馬早已槁木死灰,難複追矣,趁著晚間雪還未野,你當提燈早歸。”
“往何處歸?”聞濯的聲音極近,沈宓都不曾察覺他是什麽時候走到自己身後的。
“往心安處、求全處、得獨善其身處,隻要你不嫌麻煩,實則你往哪裏歸都無人管得著你,你是先帝親封的王,有誰會不知死活礙你的路呢。”說來實在也好笑,他一個連自個兒都說服不了的廢物,竟也會有朝一日開始給別人找法子舒坦。
聞濯不動聲色地瞧他,半晌才溫和啟聲發問:“聽故事嗎沈序寧?”
沈宓說了那麽多廢話權教他當作耳旁風,一時是真覺得他腦子有病,皺眉拒絕道:“不必”
“我以為你身陷囹圄,總該瞧著別人的不如意也幸災樂禍幾句,倘若你非不聽,我也是非要說的。”
沈宓冷笑:“那殿下又何故問我意見。”
聞濯走到他身側,如沈宓往日神情一般望著窗外:“你真是半分都不討喜,”還沒等沈宓伸出話腳迴懟一句,卻又聽他說:“可卻又是這天地間足夠令人生喜的人了。”
沈宓冷哼一聲:“外人都傳我瘋了,可我瞧著你們一個個,倒是比我更像瘋的。”
沈宓當然會這般說,因為他沒教人胡亂算過卦,也沒有教人平白無故安上過什麽“苦深室、悲離亡(wu)”的帽子,更沒有清寒古廟近十載無人問津,仿佛天地之間都不需要他這個人了一般,在菩薩堂裏裝聾作啞。
“是吧,在深山裏頭關了快十載,怎麽著也該瘋了。”聞濯譏笑道。
沈宓聞言愣了愣,隨後張了張嘴唇什麽也沒吐出來。
聞濯立在原地看著窗外漫天飛雪,勾起嘴角伸手出去接了一兩點雪花,但那並不頑強的零星冰晶,很快便教他手裏溫熱給融成一抹水跡,他一收手更是了無蹤跡。
沈宓安靜瞧著他張開手指朝他笑著說:“我如今再也不冷了。”
沈宓輕抿了抿唇。
他不用說的太深沈宓也大抵明白,他想說他是司空見慣,對這種人生來就有的感覺失了原本的畏懼。可他實則是冷的,他冷的心底寒涼寸草難生,冷的再也不能忠誠這天下任何一處地方、一個人。
但那又能怎麽樣呢?
倘若是多年前的沈宓瞧見,恐怕還會給他力所能及的鼎鐺玉石接濟,如今的沈宓連有翅膀的燕雀都不如,可憐自己都來不及,如何還能分給他一絲憐憫。
於是,他隻能裝作油鹽不進的模樣又端了端冷硬的語氣攆人道:“殿下與我無異於對牛彈琴,不如早些迴宮、溫茶燒炭。”
聞濯大抵早料到他這般態度,隻好挑了挑眉另起一事道:“前幾日收到塞北迴來的折子,似乎是賀雲舟要迴來了,你聽說了麽?”
沈宓皺眉,雲舟是懷汀的名,他姓賀,字懷汀。
他提及賀雲舟的意味不言而喻,可倘若連賀雲舟跟他的關係他都能察知的一清二楚的話,那姚芳歸恐怕早已成為了一顆眾矢之的的棋子,又或者說,姚芳歸他早知曉這麽一迴事了。
他們在密謀什麽?
沈宓不得而知,他閉了閉眸,當真是覺著有些累了:“既然晚膳已經備好,殿下不如留下來細細同我道來。”
聞濯隨即便得逞地笑了笑:“當然可以,榮幸之至。”
作者有話說:
雲舟:指裝飾華麗的船。
懷汀放到下次一起解釋。
第12章 紅梅酒
長靖康榮盛世之時,是由長靖朝廷清肅剛正,百官之中並無中飽私囊、屍位素餐之勢,上層權威由吏部一司獨大,姚氏宰相與之相互製衡。
不過權因吏部所領機構包攬重要司職事務,長靖帝又偏愛那時的吏部尚書賀襄,由此那幾年賀氏的地位在朝中舉足輕重,也致使百官殷勤。
是年,長靖帝又與賀氏喜結姻親,立賀氏之女賀沉璧為北辰之後,賀氏風頭一時無兩,甚至舉國的名聲,都蓋過了監守百官的姚氏丞相姚清渠。
無怪乎街角市井愛湊熱鬧,也常摸去茶樓聽那出“威震八方賀功梁,保駕勤王享風光”,民間便有道是“君臣無間看朝綱,任他蛇鼠何處藏……”
時至長靖十四年,北辰上下受民生熏養換了一番風氣、朝廷內外亟待肅整之時,卻忽然傳來賀襄薨於府中的消息。
長靖帝痛失良臣臂膀悲慨不已,服病半月臥床不起,宮中侍從亦輕易不得言語,偏怕勾起曆年崢嶸往事惹他痛心。
後又擬旨下令厚葬賀襄,令宮人百官服喪三日以告其在天之靈。
台麵上做的挑不出什麽毛病,任是誰聞見都難得不誇他二人一句情比金堅,但沒過多久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一股歪風邪氣,翻出來一段秘諱,傳的是說此事另有隱情
實際那賀襄根本不是暴斃身亡,而是這麽多年替長靖鞍前馬後,幹了太多教人不能知的醃,無上殊榮填不了他的野心,便教長靖狠心封口暗殺。
但又介於此事見不得人,傳出來也有損天子顏麵,所以上頭那位隻好找了個由頭將他之死潦草了事,再把麵子上做的風風光光,好教他二人都落得個“霽月清風”的名聲。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原本歎其二人君臣山海的紛紛倒了戈,滿城風雨鬧的長靖帝是焦頭爛額,直到皇後賀氏身披麻衣現身朝上,願以死明誌證明尊堂清白,這才平息流言風波。
市井之難好不容易有個交代,哪知退朝第二日,宮裏就傳來了賀皇後自絕的消息,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認為賀氏是怕毀謗之事野草又生,護極了自個兒親爹的好名聲才會想不開。
一連身側兩位親眷都身入黃泉的長靖帝,一夕老了十歲,兩鬢都見了霜白,感念故人長絕,給二位都追封了品階名頭,此後也再也未立過後。
風光了才不過十數載的賀家,終也隻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幼子長守門庭,長靖帝見其可憐便將他帶到宮中由後妃看養,衣食住行同那時還無法無天的沈宓所差無幾。
那一年,沈宓年方十四,賀雲舟尚比他小一歲,不過十三。
十三歲,死了爹娘,也沒了阿姊。
那時沈宓看他大抵是多憐憫他的。
往年攢下來的鼎鐺玉石、華衣錦緞隔幾日便差人去送,給那時遠在京城之外的姚如許寫的書信之中,也偶爾提及。
雖對方並不怎麽領他的情,可他卻越湊越上癮似的,一連貼了三載冷臉。
時值十七年賀雲舟北上邊境守關,沈宓甚至都不知曉消息,臨了自然也沒來得及去城門口送他。
宮中人情冷暖皆如雲煙,前幾年在長靖帝眼皮子底下的時候眾人尚且都夾著尾巴行事,到後來賀氏之事逐漸窩在墳上三尺高的青草下的時候,朝中又起了新秀、後宮又填了新丁,他們便又敢昂起首來張嘴說話。
左右那賀雲舟又不是長靖帝的親兒子,再顧又能心疼到哪裏去,物是人非不過花紅柳綠,一茬又一茬的迷人眼,到底還不是大筆一揮將人麻利撥去了北境。
臨行那日,還是先後賀氏早年結的金蘭姐妹季氏夫人替他裝籌的行囊冬衣、幹糧飲水,謝過之後叮囑一句莫再相送,索性一匹棗紅小馬配銀月彎刀,心如玄鐵一騎絕塵,此後數載身處北地馬革裹屍,再也沒迴過京都。
倘若不是年年有捷報從邊境傳入朝廷,沈宓幾近都以為他是死在了邊疆,每年替他提心吊膽地擔憂北境戰況,又在年關聞見安好的消息時鬆口氣,時時見他與姚如許提筆,卻從未見過他往心心念念的塞北遞過一封書信。
沒有人知道他什麽意思,隻知他待賀家郎君從小不一般,或許是一見如故,但不論再怎麽情真意切人家懶得搭理他也不過是落出笑話。
於是乎賀雲舟迴朝那一日,聞濯便不出所料地去了世子府尋笑話。
不過他這迴倒不是存心給沈宓找不痛快的,表明姚如許成功由他揮筆提攜,成了正三品的戶部侍郎之後,他便提議要和沈宓一同前去京都玄武城樓上,觀瞻北境功臣歸朝之景。
實則那情景沈宓不知看過多少次了,他以往每年都要在那立上幾個時辰,就幹盯著所有將卒從頭到尾一個不少地進入城門。
臨了吹一捧寒風帶著個淩亂的雞窩頭迴府,還要教管事的扣著好灌幾口薑湯才能上榻休息,實實在在地做一重噩夢起身,著一身冷汗又在房裏麵壁思過兩個時辰完,他沈序寧便又是他沈序寧。
隻是從前他站在城樓上,從未在歸朝行伍中看見過賀雲舟的身影,那樣的結果似乎給了他一劑定心丸,日後他每年都會登上城樓,等一個他心知肚明不會出現的人。
稍假以時候,香車晃蕩晃蕩著悠悠入了圍場,沈宓入帳整裝待發、再露麵時已是意氣風發,抬眸瞧見弓馬大雕,摩拳擦掌便不自量力地想要將天也地也踩在腳下。
滿腦子正身射林中野兔麋鹿、舉目射山雀飛鳥,仿佛長天闊地都小的快裝不下他一般限製了他大展手腳一番作為。
長風簌簌,他又性野,就差了別人說的兩句適可而止,便任由瘋馬帶著他竄進山林間
果真不料天妒英才,一朝使他脫韁下馬斷手腳……
再睜眼時已然迴了宮裏居殿。
黃粱夢醒沈宓甫掠起眼皮往傍邊、便見榻前跪了一片烏壓壓的紗帽,紛紛擺著以死謝罪的架勢垂眸朝著他,此情此景難得的教他鬼神不懼的性子磨出來些局促不安。
再瞧,身側還坐著一人,卻是皇後賀氏。她麵上尚且期期艾艾垂著淚,手中絹巾絞如麻繩,才望見沈宓睜眼霎時便喜極而泣,淚珠子斷了線的風箏似的撲簌簌往下掉,還忙不迭地揮著手中絹巾喚太醫。
烏泱泱一片紗帽左搖右晃、成群結隊撲到他跟前,不過短短一刻鍾,他便教人摸了十八迴手腕,所幸榻下醫官都登名在側,是板上釘釘地把脈治病好郎官,不消得他浮想聯翩成文章,便手腳麻利地寫好方子抓好了藥,熬了幾碗十全大補湯謹聽皇後娘娘吩咐、想灌他多少灌多少。
直到人參雪蓮的精華撐足了肚,沈宓這頑吝都恬不知恥的覺得他是受了無上之苦。
好不容易叫苦連天地引來了處理完公務的嘉靖帝,得了幾句撫慰,不料卻在身心鬆懈之際,聽他話鋒一轉道了一句:“墜馬之失是宮侍之過,當日涉及一幹人等已被當眾杖斃。”
且他言狀之輕,聽著沈宓還以為那些宮侍隻是受了被罰下幾兩銀子這樣的罪責,不過還未待他反應過來身上染了人命這樣的事實,又見嘉靖帝極其溫柔地摸了摸他的頭發,麵上和藹可親道:“阿寧,以後莫要再沾傷痛。”
沈宓當時溫吞吞應下,腦子還是木的,雲裏霧裏又歇了一覺,果不其然地做了場大夢。
夢裏滿身是血的宮侍紛紛伸著手來撓他,哭著喊著要他不得好死,他滿頭大汗地掙紮著醒來,再起身時已然東際透亮。
此後,殿中侍從瞧他再不敢帶著從前那般火樹銀花的眼神繾綣流連,大多不敢抬頭正眼看他,大多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再也未同他親近,好似隔著人命,他渾身都沾滿了不幹淨。
偶爾有那麽些時候,他對嘉靖帝喜愛依賴的感情,像是原形畢露一般變為了畏懼。
自那以後,他便杯弓蛇影似的再不敢輕易教自己招上傷痛
“怎麽?難道藏書樓還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聞濯問話半天沒見他吭聲,反而視如無睹地走起了神,無奈又出聲問道。
沈宓迴過神,嘴唇微啟:“沒有什麽秘密。”
他轉身坐迴小爐的茶案前,手指冰涼,不知是被往事陰鬱籠的,還是教窗邊寒風卷的。
心下煩躁地想摔杯倒碗,又礙著眼前聞濯這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在跟前杵著作不得瘋,按耐下心裏不快語氣稍冷道:“時候不早了,殿下莫要叫宮人等的著急。”
聞濯笑著揪了手邊上花苞的兩片花瓣,信步停在了沈宓身側,繼而饒有興致地半屈身盯著沈宓的神色道:“什麽時候也關心起我來了?”
還未等沈宓耐著性子迴答,他便抬了抬下巴又說著:“張嘴。”
沈宓自然不聽他,才扭過頭偏又教他捏著下巴被迫分開了唇。
冰涼的兩片花瓣入口,沈宓皺著眉頭卷了一下花尖,霎時間不小心碰到聞濯溫熱的手指,忽覺著一陣反胃激烈,他猛地掀開聞濯,如同一隻離弦的箭一般飛快竄到門口,隨即痛苦地幹嘔了幾聲。
聞濯毫不意外地臉色陰沉,瞧了瞧自己的手指,又瞧了瞧扒在門口似“嬌花弱柳”一般的沈宓,拿起還溫熱的茶壺添滿了一杯,握著杯盞徑直走過去將沈宓一把拎了起來,可以說是絲毫不“憐香惜玉”地灌了沈宓滿身香茗
“你有什麽病!”沈宓嗆紅了臉,怒目圓睜地看著聞濯,順便將他手中拿的杯盞痛快摔了。
聞濯笑了笑故意逗他似的輕飄飄地說了句“你才有病”。
是了,怎麽看沈宓都更像是有病的那個。
許是院裏動靜實在鬧的大了,也驚擾了前院的耳朵,管事疾步趕來先是向聞濯好賠了一頓罪,又看了沈宓幾眼替他找了身幹淨衣裳。
臨走時也不忘提醒二人“晚膳已經備好,待會兒便會送來”,裏裏外外擺明了是想要沈宓留下聞濯一起用膳。
沈宓冷哼一聲,直接教他滾。
隨即對聞濯的語氣也不善:“承明殿的炭火比世子府還要缺麽,殿下非要來此湊這不夠分的粥?”
沈宓拂袖進屋盯著窗台的花瓶狠狠皺眉,下一刻果不其然將它掀了摔的粉碎。
他年少時候從未受過當麵受製於人的氣,後來年歲稍長也是靠著嘉靖帝恩澤的餘威,妥妥當當走到今日。
雖說如今被一張利用他的大網蓋的嚴嚴實實,卻也是暗地裏被人攛掇著製肘,且這恨這仇是他知曉根蒂,明了脫身不掉,所以才破罐子破摔隨它去的。
他為避四方,寧願做隻沒有鴻鵠之誌的燕雀死在寒窯裏,都有人非得求他不痛快,這又教他如何能忍呢?
“惱了?”聞濯跟在他身後進屋,一直未落座。
沈宓著實不願同他多說什麽,擺了擺手一副精疲力盡之態,倚在窗台旁:“聞,少年時的鮮衣怒馬早已槁木死灰,難複追矣,趁著晚間雪還未野,你當提燈早歸。”
“往何處歸?”聞濯的聲音極近,沈宓都不曾察覺他是什麽時候走到自己身後的。
“往心安處、求全處、得獨善其身處,隻要你不嫌麻煩,實則你往哪裏歸都無人管得著你,你是先帝親封的王,有誰會不知死活礙你的路呢。”說來實在也好笑,他一個連自個兒都說服不了的廢物,竟也會有朝一日開始給別人找法子舒坦。
聞濯不動聲色地瞧他,半晌才溫和啟聲發問:“聽故事嗎沈序寧?”
沈宓說了那麽多廢話權教他當作耳旁風,一時是真覺得他腦子有病,皺眉拒絕道:“不必”
“我以為你身陷囹圄,總該瞧著別人的不如意也幸災樂禍幾句,倘若你非不聽,我也是非要說的。”
沈宓冷笑:“那殿下又何故問我意見。”
聞濯走到他身側,如沈宓往日神情一般望著窗外:“你真是半分都不討喜,”還沒等沈宓伸出話腳迴懟一句,卻又聽他說:“可卻又是這天地間足夠令人生喜的人了。”
沈宓冷哼一聲:“外人都傳我瘋了,可我瞧著你們一個個,倒是比我更像瘋的。”
沈宓當然會這般說,因為他沒教人胡亂算過卦,也沒有教人平白無故安上過什麽“苦深室、悲離亡(wu)”的帽子,更沒有清寒古廟近十載無人問津,仿佛天地之間都不需要他這個人了一般,在菩薩堂裏裝聾作啞。
“是吧,在深山裏頭關了快十載,怎麽著也該瘋了。”聞濯譏笑道。
沈宓聞言愣了愣,隨後張了張嘴唇什麽也沒吐出來。
聞濯立在原地看著窗外漫天飛雪,勾起嘴角伸手出去接了一兩點雪花,但那並不頑強的零星冰晶,很快便教他手裏溫熱給融成一抹水跡,他一收手更是了無蹤跡。
沈宓安靜瞧著他張開手指朝他笑著說:“我如今再也不冷了。”
沈宓輕抿了抿唇。
他不用說的太深沈宓也大抵明白,他想說他是司空見慣,對這種人生來就有的感覺失了原本的畏懼。可他實則是冷的,他冷的心底寒涼寸草難生,冷的再也不能忠誠這天下任何一處地方、一個人。
但那又能怎麽樣呢?
倘若是多年前的沈宓瞧見,恐怕還會給他力所能及的鼎鐺玉石接濟,如今的沈宓連有翅膀的燕雀都不如,可憐自己都來不及,如何還能分給他一絲憐憫。
於是,他隻能裝作油鹽不進的模樣又端了端冷硬的語氣攆人道:“殿下與我無異於對牛彈琴,不如早些迴宮、溫茶燒炭。”
聞濯大抵早料到他這般態度,隻好挑了挑眉另起一事道:“前幾日收到塞北迴來的折子,似乎是賀雲舟要迴來了,你聽說了麽?”
沈宓皺眉,雲舟是懷汀的名,他姓賀,字懷汀。
他提及賀雲舟的意味不言而喻,可倘若連賀雲舟跟他的關係他都能察知的一清二楚的話,那姚芳歸恐怕早已成為了一顆眾矢之的的棋子,又或者說,姚芳歸他早知曉這麽一迴事了。
他們在密謀什麽?
沈宓不得而知,他閉了閉眸,當真是覺著有些累了:“既然晚膳已經備好,殿下不如留下來細細同我道來。”
聞濯隨即便得逞地笑了笑:“當然可以,榮幸之至。”
作者有話說:
雲舟:指裝飾華麗的船。
懷汀放到下次一起解釋。
第12章 紅梅酒
長靖康榮盛世之時,是由長靖朝廷清肅剛正,百官之中並無中飽私囊、屍位素餐之勢,上層權威由吏部一司獨大,姚氏宰相與之相互製衡。
不過權因吏部所領機構包攬重要司職事務,長靖帝又偏愛那時的吏部尚書賀襄,由此那幾年賀氏的地位在朝中舉足輕重,也致使百官殷勤。
是年,長靖帝又與賀氏喜結姻親,立賀氏之女賀沉璧為北辰之後,賀氏風頭一時無兩,甚至舉國的名聲,都蓋過了監守百官的姚氏丞相姚清渠。
無怪乎街角市井愛湊熱鬧,也常摸去茶樓聽那出“威震八方賀功梁,保駕勤王享風光”,民間便有道是“君臣無間看朝綱,任他蛇鼠何處藏……”
時至長靖十四年,北辰上下受民生熏養換了一番風氣、朝廷內外亟待肅整之時,卻忽然傳來賀襄薨於府中的消息。
長靖帝痛失良臣臂膀悲慨不已,服病半月臥床不起,宮中侍從亦輕易不得言語,偏怕勾起曆年崢嶸往事惹他痛心。
後又擬旨下令厚葬賀襄,令宮人百官服喪三日以告其在天之靈。
台麵上做的挑不出什麽毛病,任是誰聞見都難得不誇他二人一句情比金堅,但沒過多久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一股歪風邪氣,翻出來一段秘諱,傳的是說此事另有隱情
實際那賀襄根本不是暴斃身亡,而是這麽多年替長靖鞍前馬後,幹了太多教人不能知的醃,無上殊榮填不了他的野心,便教長靖狠心封口暗殺。
但又介於此事見不得人,傳出來也有損天子顏麵,所以上頭那位隻好找了個由頭將他之死潦草了事,再把麵子上做的風風光光,好教他二人都落得個“霽月清風”的名聲。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原本歎其二人君臣山海的紛紛倒了戈,滿城風雨鬧的長靖帝是焦頭爛額,直到皇後賀氏身披麻衣現身朝上,願以死明誌證明尊堂清白,這才平息流言風波。
市井之難好不容易有個交代,哪知退朝第二日,宮裏就傳來了賀皇後自絕的消息,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認為賀氏是怕毀謗之事野草又生,護極了自個兒親爹的好名聲才會想不開。
一連身側兩位親眷都身入黃泉的長靖帝,一夕老了十歲,兩鬢都見了霜白,感念故人長絕,給二位都追封了品階名頭,此後也再也未立過後。
風光了才不過十數載的賀家,終也隻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幼子長守門庭,長靖帝見其可憐便將他帶到宮中由後妃看養,衣食住行同那時還無法無天的沈宓所差無幾。
那一年,沈宓年方十四,賀雲舟尚比他小一歲,不過十三。
十三歲,死了爹娘,也沒了阿姊。
那時沈宓看他大抵是多憐憫他的。
往年攢下來的鼎鐺玉石、華衣錦緞隔幾日便差人去送,給那時遠在京城之外的姚如許寫的書信之中,也偶爾提及。
雖對方並不怎麽領他的情,可他卻越湊越上癮似的,一連貼了三載冷臉。
時值十七年賀雲舟北上邊境守關,沈宓甚至都不知曉消息,臨了自然也沒來得及去城門口送他。
宮中人情冷暖皆如雲煙,前幾年在長靖帝眼皮子底下的時候眾人尚且都夾著尾巴行事,到後來賀氏之事逐漸窩在墳上三尺高的青草下的時候,朝中又起了新秀、後宮又填了新丁,他們便又敢昂起首來張嘴說話。
左右那賀雲舟又不是長靖帝的親兒子,再顧又能心疼到哪裏去,物是人非不過花紅柳綠,一茬又一茬的迷人眼,到底還不是大筆一揮將人麻利撥去了北境。
臨行那日,還是先後賀氏早年結的金蘭姐妹季氏夫人替他裝籌的行囊冬衣、幹糧飲水,謝過之後叮囑一句莫再相送,索性一匹棗紅小馬配銀月彎刀,心如玄鐵一騎絕塵,此後數載身處北地馬革裹屍,再也沒迴過京都。
倘若不是年年有捷報從邊境傳入朝廷,沈宓幾近都以為他是死在了邊疆,每年替他提心吊膽地擔憂北境戰況,又在年關聞見安好的消息時鬆口氣,時時見他與姚如許提筆,卻從未見過他往心心念念的塞北遞過一封書信。
沒有人知道他什麽意思,隻知他待賀家郎君從小不一般,或許是一見如故,但不論再怎麽情真意切人家懶得搭理他也不過是落出笑話。
於是乎賀雲舟迴朝那一日,聞濯便不出所料地去了世子府尋笑話。
不過他這迴倒不是存心給沈宓找不痛快的,表明姚如許成功由他揮筆提攜,成了正三品的戶部侍郎之後,他便提議要和沈宓一同前去京都玄武城樓上,觀瞻北境功臣歸朝之景。
實則那情景沈宓不知看過多少次了,他以往每年都要在那立上幾個時辰,就幹盯著所有將卒從頭到尾一個不少地進入城門。
臨了吹一捧寒風帶著個淩亂的雞窩頭迴府,還要教管事的扣著好灌幾口薑湯才能上榻休息,實實在在地做一重噩夢起身,著一身冷汗又在房裏麵壁思過兩個時辰完,他沈序寧便又是他沈序寧。
隻是從前他站在城樓上,從未在歸朝行伍中看見過賀雲舟的身影,那樣的結果似乎給了他一劑定心丸,日後他每年都會登上城樓,等一個他心知肚明不會出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