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趙長起搖了搖頭,有點想要苦笑。
他眼前忽然閃過方才幾個冠甲軍提及顧憑的那個眼神。這些人從前都是跟隨陳晏打天下的,險而又險的戰役不知經曆過多少個。便是有敵人數倍於我,便是被幾股敵兵合圍至絕境,便是後方失火以至於隻能斷水斷糧地強撐,他們也沒有懼的。
這樣戰功無數的將領,提起顧憑,那眼中的信服竟不是假的。
顧憑這一手,確實是令他們另眼相待了。雖然這令冠甲軍毫發無損,就將整個十八寨收入囊中的計策,確實是精妙無雙。但趙長起不知道為什麽,一想起那些人的眼神,他就忍不住想撇嘴。
……這些人啊,還是見識太少。顧憑這個人一向就是這樣,凡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事,他是肯定不打算花錢的。
他正要說什麽,忽然目光一頓,然後,他往後退了幾步,無聲地離開了。
顧憑正站著出神,忽然感到一雙溫熱的手臂從後麵攬住了他。
陳晏問道:“怎麽了?”
顧憑搖了搖頭。今晚陳晏忽然將他推到了冠甲軍的麵前,這個舉動,多少令他心底裏生出了幾分混亂。陳晏的手臂很堅硬,莫名就給人一種仿佛可以任人依靠的錯覺。顧憑閉上眼,索性放鬆身體,懶散地靠了上去:“我用紅巾區分出滿連泰的手下,孟三娘在胡烈天部中,性命應當無虞。”
陳晏淡淡地“嗯”了一聲。
半晌,他突然問:“你想要什麽?”
顧憑眨了眨眼:“嗯?”
陳晏平靜道:“此戰之功,當歸於你。顧憑,你想要什麽?”
顧憑怔了一下。說是詫異也好,說是茫然也罷,他真有些想不到,這個習慣了居於高處,習慣了號令千萬人,身邊的人都以遵從他的意誌為信條的人,也會問他想要什麽?
他張了張嘴,還沒想好要說什麽,就聽見陳晏道:“你可以好好想一想,再來告訴孤。”
他這麽說,便是表示,這不是隨口一言,而是一個鄭重的許諾。顧憑頓了頓,他當然清楚這個許諾的價值。到了陳晏這樣的位置,他的任何一個承諾都很珍貴,因為那背後都帶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價值。無論是令一個全無根基的人一飛衝天,或是令一個興盛的家族就此覆滅,於他而言,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而已。
長風在山穀間迴蕩,恍惚間,那衝天的喊殺聲也像是遠了,此夜之間,隻有一輪明月高懸。古人雲,乘物以遊心,似乎這顆心隻有脫離了塵世,才能於天地間自在往來。
顧憑就保持著這樣一個倚在陳晏懷中的姿勢,閉著眼,靜靜地吹著風。
他能感覺到,自己這一整晚都不由自主地混亂著,波動著,起伏不定的心,在漸漸地平靜下來。
……的確,要平靜下來。
他必須平靜下來。
因為站在他身後的那個男人,他是陳晏——即使站在他身後的那個男人,他是陳晏!
第32章
這場戰役,冠甲軍大勝而歸。除了把十八寨的殘寇一網打盡,據那些被俘的山匪供述,山寨內還藏著他們十餘年間收斂來的各種珍寶財物。那些寶藏,足足填滿了三個洞窟有餘。
這當真是一大功!
關於這些財富,還有那群被收押的山匪該如何處置,顧憑是不打算插手的。就在捷報剛傳迴來的時候,他就把兵符還給了陳晏。
本來,不少人見他竟然能拿到冠甲軍的指揮之權,都在心裏暗暗地嘀咕。但隨著那份軍令狀的事傳開,再加上仗一打完,陳晏便立刻將那枚玉佩又收了迴去,眾人剛生出的那點懷疑又散了。
穎安城內,一處樓館中,一個形貌普通的護衛正低著頭,伏案書寫著什麽。
他身邊站著一個麵容看起來稍顯年青的少年,問道:“咱們便這樣給陛下匯報,說秦王與顧憑之間並無異樣?”
護衛頭也不抬地繼續寫著:“怎麽,你覺得不是?”
“也沒有。”少年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但那可是冠甲軍的兵符,秦王肯把這東西交給顧憑……我總覺得有些奇怪。”
護衛沉聲道:“原本這件事是需要鄭重稟告給陛下,再做探查的,但若是秦王以兵符換顧憑立下軍令狀,那就說得通了。”他瞥了一眼少年,低低道:“你年紀尚輕,不曾見過秦王打天下的時候。他治下的軍紀之嚴,便是再高的身份,身上有再不得了的戰功,但凡違了軍法的,在他手裏,難逃一個死字。”
他說著,搖了搖頭:“顧憑立下了這一紙文書,此戰若是敗了,秦王恐怕立刻就要斬了他。”
少年瞪大了眼。
那枚能夠號令冠甲軍的兵符,他曾遠遠地看見過一次。便是那晚在伍飛平的府邸裏。
當時滿堂燈火映在玉佩上,那玉質奪目的璀璨,真是不能以言語形容……他恍然意識到,原來有些看似好得不像話的東西,真拿在手裏,竟是能要了人命的。
護衛擱下筆,將函書密封起來,招來信鴿放飛出去。
於是,在得知了顧憑與陳晏不睦之後,不少人的心都放了下來。
十日後,皇帝的敕命傳至穎安。
敕命說道,南疆的風土與中原迥異,山高路險,那些十八寨的降匪熟悉南疆地理,與其殺之,不如放手一用。令顧憑將那些殘匪收編成一隊軍馬,協助陳晏平定南疆。
——竟是要將一部分的兵權,直接交到顧憑手上!
趙長起一收到消息便迴了樓館。他瞥了顧憑一眼,噗嗤一笑。
顧憑挑眉奇道:“陛下要拿我來製衡你家殿下,這件事,原來令趙大人這麽歡欣鼓舞啊?”
趙長起翻了個白眼,在他對麵坐下。
自從顧憑交還兵符之後,這個人就好似無官一身輕了,日日在穎安城內閑逛。這些日子,他們這些跟在陳晏身邊的人個個都忙得腳不沾地,唯獨顧憑,每日便是隨性遊逛,清閑得那叫一個礙眼。因此,趙長起一聽到皇帝下了敕令,顧憑又有活了,不知為何,他就忍不住想笑。
笑了一會兒,又歎道:“陛下此舉,一是製衡,另外也是你於兵事上的才幹入了他的眼了。據我們留在鳳都的人所報,你這次的用策傳迴去,好像令朝堂上的不少重臣老將都頗為震動。”
顧憑懶洋洋地往嘴裏塞了一片果脯。
趙長起:“對了,除了給你的敕令,朝廷還下了一道令。”
他淡淡道:“過不了幾日,鄭暘就要帶著他的東洲軍過來了。”
鄭暘?
雖然之前鄭綏長女與豫王的結親的事是暫時作罷了,但顧憑知道,鄭氏一族已經倒向了豫王。即使沒有姻親之係,這結盟卻是實打實的。
……看來這一次冠甲軍的大勝,令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啊。
他道:“不必擔心。”
“擔心?我不擔心。”趙長起扯了扯嘴角,“這不是有你在嗎。怎麽樣,顧司丞,我送你去縣衙?十八寨的要犯都拘在縣衙地牢裏,去挑挑看有沒有可用之人吧。”
顧憑上了馬車,趙長起也跟著坐上去。
顧憑問道:“孟三娘怎麽樣了?”
趙長起:“你想用她?”
顧憑原本是沒有這個想法的。實際上,早在他第一次從甘勉口中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就覺得孟三娘對他們的態度或許不會太好。這些年,陳晏的聲名傳遍朝野,孟三娘無論是想要找他,還是去找甘勉,以她的身份,都不會太困難。
但是她卻隱姓埋名,任由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死了。
這種割裂,已經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不過,之前離間十八寨的時候,他捎帶手做了些試探,倒是試探出了一點令人意料不到的結果。
顧憑沒有明確迴答,隻是問:“她怎麽了?”
“如果你想用她,那我勸你還是換個人。”趙長起歎了口氣,“甘勉已經去找過她了。”
他搖搖頭,看向顧憑:“聽說那日你讓甘勉私縱那群山匪迴寨的時候,還讓甘勉給他們帶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知君重義,還君同袍——這八個字,是甘勉親手所書。”
顧憑點了點頭。
“甘勉幼時習字臨的便是他兄長的字帖,因此,他們二人的字跡很像……她認出來了。”趙長起說到這兒,朝顧憑看了一眼,隨即,他微微一頓,“你知道?”
他輕輕唿出一口氣:“……原來,竟是你特意安排的。”
顧憑道:“據暗部呈上來的情報,胡烈天的性子雖然高傲執拗,但對她說的話,往往還能聽進去一二。那日甘勉中箭,若她執意相勸,胡烈天不見得不會聽從。她對甘勉,確實是留了情的。”
趙長起苦笑道:“甘勉也問過她,但她說,那隻是看在一個死人的麵子上。”
說話間,馬車到了縣衙門口。
趙長起道:“我還有事,就不下去了。甘勉會帶你進去。”
這一次冠甲軍滿載而歸,那可不是一般的滿載而歸。縣衙刑房內隻關押要犯,就已經給塞得滿滿當當。
甘勉帶著他走下地牢:“關於這些人詳細的身份和生平,明日可以匯總出來,到時候,我會令人送到你的案頭。”
“好。”
“你想看誰?”
顧憑想了想。十八寨內一些要緊的匪將,之前他便令人收集過他們的資料,雖然不甚詳細,更談不上精準,但他對這些人的性子也都有了一個大致的琢磨。
他道:“胡烈天部下,排在三娘之上的還有一個人,姓餘,被人叫作餘二哥。我想見見他。”
甘勉轉了個彎,順著這條漆黑的長道一直走到最後,終於停住步:“到了。”
顧憑抬起眼,朝牢房內望去。
這一眼,他忽然渾身一僵。
牢房內,那個原本靠在牆上閉目而寐,因為聽到動靜,睜開眼朝外望去的男子,也怔住了。
半晌,他輕聲道:“……顧憑?”
顧憑的嘴唇動了動。眼前這個男人的臉,同他記憶中那個少年的麵孔,仿佛變了許多。就比如,他從前那生機勃勃的的小麥色皮膚,如今竟然透著一絲蒼白。因為失了血色,唇色和麵色都很淡,整個人像是帶著一種掩不住的脆弱。唯有那雙含笑的瞳孔,還能窺見一絲舊日神采飛揚的影子。
顧憑看著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餘青戎?”
餘青戎站起來,笑著“嗯”了一聲。
顧憑盯著他蒼白的臉:“你……”
餘青戎頓了頓,知道他的意思,笑道:“我沒受傷。這是老毛病了,不妨事。”
當初顧憑剛穿過來時,餘青戎是他的鄰居。叛軍將要打過來的那段日子裏,他每日領著人修整城牆,餘青戎因為曾入過行伍,便依他所言,召集起小縣城內的青壯年,帶著他們訓練。
這些事想要試行,也不是那麽容易。有些人不願意出力,在背後找顧憑的麻煩。餘青戎知道後,溜達到他們院子裏,當著那些人的麵,笑嘻嘻地一掌拍碎了一塊大石。
從那之後,這些人都老實了。
顧憑望著他,忽然間,他閉了閉眼,直到那陣無法形容的酸楚過去,才慢慢地道:“我以為……”
“以為我死了,對吧?”餘青戎又是一笑,神態間一派輕鬆,“其實也差不多。”
陳晏攻破了他們的小縣城之後,顧憑因為是被俘虜的罪首,不得已隻能跟隨在陳晏身邊。餘青戎也跟上他,投進了陳晏的軍隊。那時,顧憑隻是陳晏身邊最不起眼的一個小幕僚,連住處都得自己去找,餘青戎則剛投進冠甲軍,也得從最低一級的卒兵做起。
……那些日子,分明也沒過去多少年,怎麽現在想來,竟恍如隔世了。
是不是就是因為這,人們在迴憶往昔的時候,往往總覺得悵然?
後來顧憑嶄露了幾次頭角,餘青戎也靠著一件件軍功逐步往上升。
再之後,他出逃,又被陳晏抓迴去,從此囚進了秦王府的後院。之後沒多久,就聽說餘青戎戰死了。
顧憑還是幕僚的時候,跟隨陳晏數次征戰。當時那個世道,死一個人,就像一粒塵埃落在地上,不會比它沉重多少,也不會比它特殊多少。
他眼前忽然閃過方才幾個冠甲軍提及顧憑的那個眼神。這些人從前都是跟隨陳晏打天下的,險而又險的戰役不知經曆過多少個。便是有敵人數倍於我,便是被幾股敵兵合圍至絕境,便是後方失火以至於隻能斷水斷糧地強撐,他們也沒有懼的。
這樣戰功無數的將領,提起顧憑,那眼中的信服竟不是假的。
顧憑這一手,確實是令他們另眼相待了。雖然這令冠甲軍毫發無損,就將整個十八寨收入囊中的計策,確實是精妙無雙。但趙長起不知道為什麽,一想起那些人的眼神,他就忍不住想撇嘴。
……這些人啊,還是見識太少。顧憑這個人一向就是這樣,凡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事,他是肯定不打算花錢的。
他正要說什麽,忽然目光一頓,然後,他往後退了幾步,無聲地離開了。
顧憑正站著出神,忽然感到一雙溫熱的手臂從後麵攬住了他。
陳晏問道:“怎麽了?”
顧憑搖了搖頭。今晚陳晏忽然將他推到了冠甲軍的麵前,這個舉動,多少令他心底裏生出了幾分混亂。陳晏的手臂很堅硬,莫名就給人一種仿佛可以任人依靠的錯覺。顧憑閉上眼,索性放鬆身體,懶散地靠了上去:“我用紅巾區分出滿連泰的手下,孟三娘在胡烈天部中,性命應當無虞。”
陳晏淡淡地“嗯”了一聲。
半晌,他突然問:“你想要什麽?”
顧憑眨了眨眼:“嗯?”
陳晏平靜道:“此戰之功,當歸於你。顧憑,你想要什麽?”
顧憑怔了一下。說是詫異也好,說是茫然也罷,他真有些想不到,這個習慣了居於高處,習慣了號令千萬人,身邊的人都以遵從他的意誌為信條的人,也會問他想要什麽?
他張了張嘴,還沒想好要說什麽,就聽見陳晏道:“你可以好好想一想,再來告訴孤。”
他這麽說,便是表示,這不是隨口一言,而是一個鄭重的許諾。顧憑頓了頓,他當然清楚這個許諾的價值。到了陳晏這樣的位置,他的任何一個承諾都很珍貴,因為那背後都帶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價值。無論是令一個全無根基的人一飛衝天,或是令一個興盛的家族就此覆滅,於他而言,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而已。
長風在山穀間迴蕩,恍惚間,那衝天的喊殺聲也像是遠了,此夜之間,隻有一輪明月高懸。古人雲,乘物以遊心,似乎這顆心隻有脫離了塵世,才能於天地間自在往來。
顧憑就保持著這樣一個倚在陳晏懷中的姿勢,閉著眼,靜靜地吹著風。
他能感覺到,自己這一整晚都不由自主地混亂著,波動著,起伏不定的心,在漸漸地平靜下來。
……的確,要平靜下來。
他必須平靜下來。
因為站在他身後的那個男人,他是陳晏——即使站在他身後的那個男人,他是陳晏!
第32章
這場戰役,冠甲軍大勝而歸。除了把十八寨的殘寇一網打盡,據那些被俘的山匪供述,山寨內還藏著他們十餘年間收斂來的各種珍寶財物。那些寶藏,足足填滿了三個洞窟有餘。
這當真是一大功!
關於這些財富,還有那群被收押的山匪該如何處置,顧憑是不打算插手的。就在捷報剛傳迴來的時候,他就把兵符還給了陳晏。
本來,不少人見他竟然能拿到冠甲軍的指揮之權,都在心裏暗暗地嘀咕。但隨著那份軍令狀的事傳開,再加上仗一打完,陳晏便立刻將那枚玉佩又收了迴去,眾人剛生出的那點懷疑又散了。
穎安城內,一處樓館中,一個形貌普通的護衛正低著頭,伏案書寫著什麽。
他身邊站著一個麵容看起來稍顯年青的少年,問道:“咱們便這樣給陛下匯報,說秦王與顧憑之間並無異樣?”
護衛頭也不抬地繼續寫著:“怎麽,你覺得不是?”
“也沒有。”少年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但那可是冠甲軍的兵符,秦王肯把這東西交給顧憑……我總覺得有些奇怪。”
護衛沉聲道:“原本這件事是需要鄭重稟告給陛下,再做探查的,但若是秦王以兵符換顧憑立下軍令狀,那就說得通了。”他瞥了一眼少年,低低道:“你年紀尚輕,不曾見過秦王打天下的時候。他治下的軍紀之嚴,便是再高的身份,身上有再不得了的戰功,但凡違了軍法的,在他手裏,難逃一個死字。”
他說著,搖了搖頭:“顧憑立下了這一紙文書,此戰若是敗了,秦王恐怕立刻就要斬了他。”
少年瞪大了眼。
那枚能夠號令冠甲軍的兵符,他曾遠遠地看見過一次。便是那晚在伍飛平的府邸裏。
當時滿堂燈火映在玉佩上,那玉質奪目的璀璨,真是不能以言語形容……他恍然意識到,原來有些看似好得不像話的東西,真拿在手裏,竟是能要了人命的。
護衛擱下筆,將函書密封起來,招來信鴿放飛出去。
於是,在得知了顧憑與陳晏不睦之後,不少人的心都放了下來。
十日後,皇帝的敕命傳至穎安。
敕命說道,南疆的風土與中原迥異,山高路險,那些十八寨的降匪熟悉南疆地理,與其殺之,不如放手一用。令顧憑將那些殘匪收編成一隊軍馬,協助陳晏平定南疆。
——竟是要將一部分的兵權,直接交到顧憑手上!
趙長起一收到消息便迴了樓館。他瞥了顧憑一眼,噗嗤一笑。
顧憑挑眉奇道:“陛下要拿我來製衡你家殿下,這件事,原來令趙大人這麽歡欣鼓舞啊?”
趙長起翻了個白眼,在他對麵坐下。
自從顧憑交還兵符之後,這個人就好似無官一身輕了,日日在穎安城內閑逛。這些日子,他們這些跟在陳晏身邊的人個個都忙得腳不沾地,唯獨顧憑,每日便是隨性遊逛,清閑得那叫一個礙眼。因此,趙長起一聽到皇帝下了敕令,顧憑又有活了,不知為何,他就忍不住想笑。
笑了一會兒,又歎道:“陛下此舉,一是製衡,另外也是你於兵事上的才幹入了他的眼了。據我們留在鳳都的人所報,你這次的用策傳迴去,好像令朝堂上的不少重臣老將都頗為震動。”
顧憑懶洋洋地往嘴裏塞了一片果脯。
趙長起:“對了,除了給你的敕令,朝廷還下了一道令。”
他淡淡道:“過不了幾日,鄭暘就要帶著他的東洲軍過來了。”
鄭暘?
雖然之前鄭綏長女與豫王的結親的事是暫時作罷了,但顧憑知道,鄭氏一族已經倒向了豫王。即使沒有姻親之係,這結盟卻是實打實的。
……看來這一次冠甲軍的大勝,令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啊。
他道:“不必擔心。”
“擔心?我不擔心。”趙長起扯了扯嘴角,“這不是有你在嗎。怎麽樣,顧司丞,我送你去縣衙?十八寨的要犯都拘在縣衙地牢裏,去挑挑看有沒有可用之人吧。”
顧憑上了馬車,趙長起也跟著坐上去。
顧憑問道:“孟三娘怎麽樣了?”
趙長起:“你想用她?”
顧憑原本是沒有這個想法的。實際上,早在他第一次從甘勉口中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就覺得孟三娘對他們的態度或許不會太好。這些年,陳晏的聲名傳遍朝野,孟三娘無論是想要找他,還是去找甘勉,以她的身份,都不會太困難。
但是她卻隱姓埋名,任由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死了。
這種割裂,已經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不過,之前離間十八寨的時候,他捎帶手做了些試探,倒是試探出了一點令人意料不到的結果。
顧憑沒有明確迴答,隻是問:“她怎麽了?”
“如果你想用她,那我勸你還是換個人。”趙長起歎了口氣,“甘勉已經去找過她了。”
他搖搖頭,看向顧憑:“聽說那日你讓甘勉私縱那群山匪迴寨的時候,還讓甘勉給他們帶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知君重義,還君同袍——這八個字,是甘勉親手所書。”
顧憑點了點頭。
“甘勉幼時習字臨的便是他兄長的字帖,因此,他們二人的字跡很像……她認出來了。”趙長起說到這兒,朝顧憑看了一眼,隨即,他微微一頓,“你知道?”
他輕輕唿出一口氣:“……原來,竟是你特意安排的。”
顧憑道:“據暗部呈上來的情報,胡烈天的性子雖然高傲執拗,但對她說的話,往往還能聽進去一二。那日甘勉中箭,若她執意相勸,胡烈天不見得不會聽從。她對甘勉,確實是留了情的。”
趙長起苦笑道:“甘勉也問過她,但她說,那隻是看在一個死人的麵子上。”
說話間,馬車到了縣衙門口。
趙長起道:“我還有事,就不下去了。甘勉會帶你進去。”
這一次冠甲軍滿載而歸,那可不是一般的滿載而歸。縣衙刑房內隻關押要犯,就已經給塞得滿滿當當。
甘勉帶著他走下地牢:“關於這些人詳細的身份和生平,明日可以匯總出來,到時候,我會令人送到你的案頭。”
“好。”
“你想看誰?”
顧憑想了想。十八寨內一些要緊的匪將,之前他便令人收集過他們的資料,雖然不甚詳細,更談不上精準,但他對這些人的性子也都有了一個大致的琢磨。
他道:“胡烈天部下,排在三娘之上的還有一個人,姓餘,被人叫作餘二哥。我想見見他。”
甘勉轉了個彎,順著這條漆黑的長道一直走到最後,終於停住步:“到了。”
顧憑抬起眼,朝牢房內望去。
這一眼,他忽然渾身一僵。
牢房內,那個原本靠在牆上閉目而寐,因為聽到動靜,睜開眼朝外望去的男子,也怔住了。
半晌,他輕聲道:“……顧憑?”
顧憑的嘴唇動了動。眼前這個男人的臉,同他記憶中那個少年的麵孔,仿佛變了許多。就比如,他從前那生機勃勃的的小麥色皮膚,如今竟然透著一絲蒼白。因為失了血色,唇色和麵色都很淡,整個人像是帶著一種掩不住的脆弱。唯有那雙含笑的瞳孔,還能窺見一絲舊日神采飛揚的影子。
顧憑看著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餘青戎?”
餘青戎站起來,笑著“嗯”了一聲。
顧憑盯著他蒼白的臉:“你……”
餘青戎頓了頓,知道他的意思,笑道:“我沒受傷。這是老毛病了,不妨事。”
當初顧憑剛穿過來時,餘青戎是他的鄰居。叛軍將要打過來的那段日子裏,他每日領著人修整城牆,餘青戎因為曾入過行伍,便依他所言,召集起小縣城內的青壯年,帶著他們訓練。
這些事想要試行,也不是那麽容易。有些人不願意出力,在背後找顧憑的麻煩。餘青戎知道後,溜達到他們院子裏,當著那些人的麵,笑嘻嘻地一掌拍碎了一塊大石。
從那之後,這些人都老實了。
顧憑望著他,忽然間,他閉了閉眼,直到那陣無法形容的酸楚過去,才慢慢地道:“我以為……”
“以為我死了,對吧?”餘青戎又是一笑,神態間一派輕鬆,“其實也差不多。”
陳晏攻破了他們的小縣城之後,顧憑因為是被俘虜的罪首,不得已隻能跟隨在陳晏身邊。餘青戎也跟上他,投進了陳晏的軍隊。那時,顧憑隻是陳晏身邊最不起眼的一個小幕僚,連住處都得自己去找,餘青戎則剛投進冠甲軍,也得從最低一級的卒兵做起。
……那些日子,分明也沒過去多少年,怎麽現在想來,竟恍如隔世了。
是不是就是因為這,人們在迴憶往昔的時候,往往總覺得悵然?
後來顧憑嶄露了幾次頭角,餘青戎也靠著一件件軍功逐步往上升。
再之後,他出逃,又被陳晏抓迴去,從此囚進了秦王府的後院。之後沒多久,就聽說餘青戎戰死了。
顧憑還是幕僚的時候,跟隨陳晏數次征戰。當時那個世道,死一個人,就像一粒塵埃落在地上,不會比它沉重多少,也不會比它特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