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幾天,他們從赤烏使的手下搶走殷涿,結果對方就敢放箭。如果沒有沈留在,他身上多半要多幾個透明窟窿。
但是他真不想拉近跟暗部的關係。
顧憑頓了頓,慢慢地道:“……沈大人可知,殿下為何忽然下這道命令?”
他就不信,沈留這麽一個常年處理各種機要秘事的人,突然接到這個命令,給一個全無武學根基的人當教練,他就不疑惑。
沈留冷冷地看著他:“你想說什麽?”
顧憑歎了口氣:“也是我多嘴,跟殿下抱怨了一句,說那天晚上險象環生,赤烏衛還朝我放箭。”他輕輕一嘖,“也就隨口一說,誰知道殿下就聽進去了呢?”
說罷,他抬眼看了一眼沈留,果不其然地看到了一抹冷意和審視。
對,要的就是這個眼神。
他還真擔心什麽時候陳晏手一揮,想把他給放進暗部的時候,沒有人攔一把呢。
沈留不信任他,顧憑心知肚明。對於沈留這麽一個統領暗部的人來說,一個人的性情心術尚在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忠誠,是全身心的臣服。
可惜,他顧憑最沒有的就是這個。
看看,這麽一個既不效忠你家殿下,還能三言兩語就影響陳晏做出決定的人,是否很值得警惕,很不該把他放進核心的位置,很想讓他哪兒涼快哪兒呆著?
顧憑站起來,笑吟吟地道:“沈大人,我還沒拜過師呢,不知都要講究些什麽?”
沈留冷道:“不必。我隻教你武學,其他的與我無關。”
連正兒八經的師徒也不想認了?顧憑從善如流,喜聞樂見:“好吧。”
他跟著沈留學了幾日,倒還真的有點明白陳晏為何會派沈留來教導他。沈留這一生最多的時間都花在如何殺人,以及如何不被人殺上麵了。他教給顧憑的東西,不像傳統武學那樣需要經年累月紮實的積累,卻都是無數次生關死際淬煉出的殺招。
有的簡單,有的刁鑽,有的乍眼看平平無奇,但出招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沈留還教了他射箭。這裏他倒是從基礎教起了。畢竟禮、樂、射、禦、書、數,君子六藝,射居於其三,是大藝,確實需要用心去練。
就這樣過了快十日,顧憑該備下的事也都預備下去了。算算時日,可以動身去沛陽了。
於是,他讓人去識青園接上殷涿,登上了前往沛陽的客船。
這一路天高雲闊,顧憑倚在船舷上,欣賞著兩岸雄闊的山川。還別說,看著這滾滾江水,一人一身之順逆悲喜,得失成敗,在這天地之間,東流水上,都顯得渺小了。
一個侍衛走到他身後。這一趟,陳晏給他撥了一批暗部的侍衛。不過為了掩飾身份,那些暗衛都換下了暗部的服飾,隻做尋常護衛打扮。
顧憑道:“有消息傳過來?”
侍衛:“是。”
出發之前,顧憑讓人去沛陽散布一則傳言,說陛下知道了朱興倫在沛陽的種種惡行,勃然大怒,已經派出欽使前來沛陽徹查此事。
侍衛朝顧憑一揖:“我們已經將這則消息傳得人盡皆知。現在茶樓酒肆,人人都在議論此事。還有人編出了小調,奚落朱興倫惡貫滿盈,終於要被清算總賬了。這些唱曲也已傳遍了沛陽。如今街頭巷尾,人人都能哼上幾句。”
顧憑彎了彎唇,道:“朱家是什麽反應?”
侍衛道:“消息剛放出去的時候,朱家去了一趟扶江太守府中,然後就閉門至今。”
閉門至今?
看來他們也心下不安啊。估計正在拚命跟鄭氏求助呢。
這幾日提心吊膽,日子不太好過吧。
顧憑笑道:“去沛陽找幾個人,半夜到朱興倫的園子外麵放放鞭炮,再把大街小巷那些小調都給他唱一遍。”
這是嫌朱興倫這些天過得還不夠窩囊,想給他再加把火?
侍衛應道:“是。”
殷涿抬了抬眼。
他有點不太明白顧憑的意思。
就算把朱興倫要被收拾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這終究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這麽做頂多也就是嚇一嚇朱興倫。但這種人,是嚇一下就會老實的嗎?不會。恐怕他隻會更加囂張妄為,想要將這些天擔驚受怕,還有被那些從來都是被他欺負的人騎到腦袋上嘲弄的憤怒,統統給發泄出去。
顧憑掃過他疑惑的神情,微微一笑。
他對那個侍衛下了第二道命令:“將朱興倫在沛陽做的惡事,還有陛下派欽使前去徹查的消息,以及百姓的反應,統統傳迴鳳都。再加一句,說百姓因為此事對陛下大為敬服,盛讚陛下是聖德明君——記得傳得誇張點。這些話,一定要傳到陛下的耳朵裏。”
侍衛一震。
他在暗部裏,並不是無名之卒,而是被精心培養,以後可以成為獨當一麵的理事人。所以他幾乎一下子就反應過來,顧憑這一招,是在逼皇帝出手。
他將皇帝架得高高的,事還沒做,名聲先宣揚了出去……其實架得高也沒什麽,皇帝若是置之不理,那也就隻能作罷了。
但偏偏,顧憑令人傳出的這個名聲,還真讓陛下無法拒絕。
陛下已經讓天下歸一氏了,但是若論起四海歸心,卻還不好說。畢竟立朝之日尚短,沒有祖宗積累的威望,一時之間,確實是難以讓天下人紛紛心悅誠服。
可以說陛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那麽一兩件傳揚四海的事跡,令他可以於海內立信。
恐怕,就算皇帝知道這是人放出的謠言,他也忍不住要把這個謠言給坐實了。
侍衛深深拜下:“是!”
顧憑悠悠地一笑:“動作要快。”
侍衛看到他嘴角的笑容,不禁一愣,心想:難道郎君還有後手?
但他跟著顧憑這幾日,已經發現,這個人的心思與手段,往往出乎常人預料。於是也就不猜了,恭聲應道:“是。”
第10章
皇帝在各個州郡都設有觀察署。朱興倫一事在沛陽鬧得沸沸揚揚,當地觀察署的官員寫明奏報,將此事上報到了鳳都總署。
皇帝聽完奏報,閉上了眼。
這樣一言不發,雖然什麽也沒說,但也不是什麽也沒說明。為人臣子的,對揣摩上意都有幾分心得。皇帝若是真的不想管,隨便提個話頭將此事揭過去便是,他完全不需要沉默啊。
幾個議事的臣子正在心裏琢磨,忽然聽見方清隨道:“臣還聽說,自從這個謠言傳出來,沛陽百姓都喜氣洋洋,如過年一般,還有人大半夜到朱興倫園外放鞭炮慶祝的。”
他語調輕鬆,便有人跟著笑了幾聲。
皇帝慢慢地歎了一聲:“竟是民怨至此麽?”
這話一出來,眾人心裏都有底了。
這是要辦。
於是,眾人紛紛出言附和起來。畢竟這件事無關國家大勢大體,不過是一個朱興倫,皇帝想處置或是不想處置,都沒必要與他唱反調。連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給陛下找不痛快,這不是嫌命長麽?但是大家都極有默契地對另一些傳言避而不談,也就是傳說皇帝已經派人前往沛陽調查,百姓那叫一個感激涕零的,都將皇帝誇成了堯舜再世……
陛下出手,必然是因為憐惜民生,跟這些溢美之詞有什麽關係。
皇帝擺了擺手,吩咐道:“讓蕭裂過來。”
然後便遣散了眾臣。
方清隨和一眾臣子走出殿門。
這些官員裏,不少人都與豫王或者鄭氏一族或多或少的有些關係。雖然在他們眼裏,一個朱興倫真的不算什麽,但那畢竟是鄭綏的外甥……
因為方清隨平素跟大家關係都不錯,跟一些豫王一係的官員也經常走動,便有人來問他:“子真啊,你說陛下可會嚴辦此事?”
方清隨搖了搖頭。
官員眼中閃過了一絲喜色。他就喜歡跟方清隨說話,這人有想法,他是真的說。
連忙道:“子真,你再說得詳細些。”
方清隨:“陛下若是打算嚴辦,方才看到奏報就不會沉默了。”
官員一想,還真是。若是陛下一早就打算嚴懲朱興倫,那他看完奏報直接下令就是,也不必沉默不語。這個態度,應當是既不想不辦,又不想大辦,做出姿態,輕拿輕放便是。
……看來,陛下還是給鄭綏留了情麵啊。
怪不得陛下剛才要召見蕭裂。赤烏衛直屬天子,他們辦事可不管什麽公正法度,隻受帝王支配。讓蕭裂前去,就算朱興倫犯的惡事再多,隻要陛下不願深究,那他就可以“什麽也查不出來”。
他連連點頭:“子真,你說得在理,在理。”
一邊在心下盤算,準備一會兒就將這則消息和判斷傳到鄭府,好讓鄭綏寬心。
方清隨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
……
顧憑靠在船舷上吹風,殷涿站在他身邊。
這幾日,顧憑除了那天下達了兩條命令,就再沒有別的動作。但是殷涿對他的布置,總還是有些心存疑慮。
顧憑:“想說什麽,說吧。”
殷涿抿了抿嘴唇:“陛下真的會派人來?”
顧憑:“會。”
殷涿:“……有用嗎?”
他總懷疑,那些人來了,真的會好好查案嗎?朱興倫犯下的罪行樁樁件件,絕對一查一個準,但若真有人願意查,他也不會橫行無忌到現在了。
顧憑彎唇一笑,輕鬆道:“這些人,多半就是來和和稀泥的。”
鄭氏一族可是皇帝現在正在大力扶持的世家,便是子弟中有些不成器的,這點情麵,皇帝也會給他們。顧憑想,皇帝出手得了名聲,那之後,他八成會將朱興倫交給鄭綏,讓他自行處置,約等於……這件事就這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殷涿忍不住道:“那——”
顧憑直起身,抬眼眺望。
滾滾江流之中,沛陽渡口的影子出現在前方。
他笑道:“知道我為什麽要帶你來這一趟嗎?”
殷涿微怔。
顧憑道:“你要親眼看看,一個人麵對一個帝王的……取死之道!”
*
就在皇帝令蕭裂率赤烏衛前往沛陽的時候,遠在沛陽的朱興倫,也剛剛收到消息——近日甚囂塵上的那則傳言,說有人告了禦狀,讓皇帝要派人來抓他迴鳳都審訊——這流言純屬子虛烏有。
一瞬間,連日的膽戰心驚,那些卑賤的,往日在他麵前連頭也不敢抬的庶民,居然敢大街小巷地傳唱編排他的俚調,還敢半夜三更摸到他園子外麵放鞭放炮……螻蟻,不過是螻蟻,抬抬腳就能踩死一片,踩死了就踩死了的東西,居然敢這麽羞辱他!所有的屈辱,憤恨,都在一瞬間燃燒成了劇烈的無法撲滅的怒火,朱興倫猛地一把攥住木椅,竟將那椅子的扶手給生生捏折了!
“查,給我查。”他從牙縫裏擠出這句話,“查,到底是誰傳出了這句話。”
查到了,他會讓那個人後悔,後悔長出了那根舌頭,後悔長出了這一嘴的牙,後悔生出來!
罪魁禍首要找,那些膽敢編排他的,奚落他的,也一個都不能放過!
但是他真不想拉近跟暗部的關係。
顧憑頓了頓,慢慢地道:“……沈大人可知,殿下為何忽然下這道命令?”
他就不信,沈留這麽一個常年處理各種機要秘事的人,突然接到這個命令,給一個全無武學根基的人當教練,他就不疑惑。
沈留冷冷地看著他:“你想說什麽?”
顧憑歎了口氣:“也是我多嘴,跟殿下抱怨了一句,說那天晚上險象環生,赤烏衛還朝我放箭。”他輕輕一嘖,“也就隨口一說,誰知道殿下就聽進去了呢?”
說罷,他抬眼看了一眼沈留,果不其然地看到了一抹冷意和審視。
對,要的就是這個眼神。
他還真擔心什麽時候陳晏手一揮,想把他給放進暗部的時候,沒有人攔一把呢。
沈留不信任他,顧憑心知肚明。對於沈留這麽一個統領暗部的人來說,一個人的性情心術尚在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忠誠,是全身心的臣服。
可惜,他顧憑最沒有的就是這個。
看看,這麽一個既不效忠你家殿下,還能三言兩語就影響陳晏做出決定的人,是否很值得警惕,很不該把他放進核心的位置,很想讓他哪兒涼快哪兒呆著?
顧憑站起來,笑吟吟地道:“沈大人,我還沒拜過師呢,不知都要講究些什麽?”
沈留冷道:“不必。我隻教你武學,其他的與我無關。”
連正兒八經的師徒也不想認了?顧憑從善如流,喜聞樂見:“好吧。”
他跟著沈留學了幾日,倒還真的有點明白陳晏為何會派沈留來教導他。沈留這一生最多的時間都花在如何殺人,以及如何不被人殺上麵了。他教給顧憑的東西,不像傳統武學那樣需要經年累月紮實的積累,卻都是無數次生關死際淬煉出的殺招。
有的簡單,有的刁鑽,有的乍眼看平平無奇,但出招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沈留還教了他射箭。這裏他倒是從基礎教起了。畢竟禮、樂、射、禦、書、數,君子六藝,射居於其三,是大藝,確實需要用心去練。
就這樣過了快十日,顧憑該備下的事也都預備下去了。算算時日,可以動身去沛陽了。
於是,他讓人去識青園接上殷涿,登上了前往沛陽的客船。
這一路天高雲闊,顧憑倚在船舷上,欣賞著兩岸雄闊的山川。還別說,看著這滾滾江水,一人一身之順逆悲喜,得失成敗,在這天地之間,東流水上,都顯得渺小了。
一個侍衛走到他身後。這一趟,陳晏給他撥了一批暗部的侍衛。不過為了掩飾身份,那些暗衛都換下了暗部的服飾,隻做尋常護衛打扮。
顧憑道:“有消息傳過來?”
侍衛:“是。”
出發之前,顧憑讓人去沛陽散布一則傳言,說陛下知道了朱興倫在沛陽的種種惡行,勃然大怒,已經派出欽使前來沛陽徹查此事。
侍衛朝顧憑一揖:“我們已經將這則消息傳得人盡皆知。現在茶樓酒肆,人人都在議論此事。還有人編出了小調,奚落朱興倫惡貫滿盈,終於要被清算總賬了。這些唱曲也已傳遍了沛陽。如今街頭巷尾,人人都能哼上幾句。”
顧憑彎了彎唇,道:“朱家是什麽反應?”
侍衛道:“消息剛放出去的時候,朱家去了一趟扶江太守府中,然後就閉門至今。”
閉門至今?
看來他們也心下不安啊。估計正在拚命跟鄭氏求助呢。
這幾日提心吊膽,日子不太好過吧。
顧憑笑道:“去沛陽找幾個人,半夜到朱興倫的園子外麵放放鞭炮,再把大街小巷那些小調都給他唱一遍。”
這是嫌朱興倫這些天過得還不夠窩囊,想給他再加把火?
侍衛應道:“是。”
殷涿抬了抬眼。
他有點不太明白顧憑的意思。
就算把朱興倫要被收拾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這終究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這麽做頂多也就是嚇一嚇朱興倫。但這種人,是嚇一下就會老實的嗎?不會。恐怕他隻會更加囂張妄為,想要將這些天擔驚受怕,還有被那些從來都是被他欺負的人騎到腦袋上嘲弄的憤怒,統統給發泄出去。
顧憑掃過他疑惑的神情,微微一笑。
他對那個侍衛下了第二道命令:“將朱興倫在沛陽做的惡事,還有陛下派欽使前去徹查的消息,以及百姓的反應,統統傳迴鳳都。再加一句,說百姓因為此事對陛下大為敬服,盛讚陛下是聖德明君——記得傳得誇張點。這些話,一定要傳到陛下的耳朵裏。”
侍衛一震。
他在暗部裏,並不是無名之卒,而是被精心培養,以後可以成為獨當一麵的理事人。所以他幾乎一下子就反應過來,顧憑這一招,是在逼皇帝出手。
他將皇帝架得高高的,事還沒做,名聲先宣揚了出去……其實架得高也沒什麽,皇帝若是置之不理,那也就隻能作罷了。
但偏偏,顧憑令人傳出的這個名聲,還真讓陛下無法拒絕。
陛下已經讓天下歸一氏了,但是若論起四海歸心,卻還不好說。畢竟立朝之日尚短,沒有祖宗積累的威望,一時之間,確實是難以讓天下人紛紛心悅誠服。
可以說陛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那麽一兩件傳揚四海的事跡,令他可以於海內立信。
恐怕,就算皇帝知道這是人放出的謠言,他也忍不住要把這個謠言給坐實了。
侍衛深深拜下:“是!”
顧憑悠悠地一笑:“動作要快。”
侍衛看到他嘴角的笑容,不禁一愣,心想:難道郎君還有後手?
但他跟著顧憑這幾日,已經發現,這個人的心思與手段,往往出乎常人預料。於是也就不猜了,恭聲應道:“是。”
第10章
皇帝在各個州郡都設有觀察署。朱興倫一事在沛陽鬧得沸沸揚揚,當地觀察署的官員寫明奏報,將此事上報到了鳳都總署。
皇帝聽完奏報,閉上了眼。
這樣一言不發,雖然什麽也沒說,但也不是什麽也沒說明。為人臣子的,對揣摩上意都有幾分心得。皇帝若是真的不想管,隨便提個話頭將此事揭過去便是,他完全不需要沉默啊。
幾個議事的臣子正在心裏琢磨,忽然聽見方清隨道:“臣還聽說,自從這個謠言傳出來,沛陽百姓都喜氣洋洋,如過年一般,還有人大半夜到朱興倫園外放鞭炮慶祝的。”
他語調輕鬆,便有人跟著笑了幾聲。
皇帝慢慢地歎了一聲:“竟是民怨至此麽?”
這話一出來,眾人心裏都有底了。
這是要辦。
於是,眾人紛紛出言附和起來。畢竟這件事無關國家大勢大體,不過是一個朱興倫,皇帝想處置或是不想處置,都沒必要與他唱反調。連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給陛下找不痛快,這不是嫌命長麽?但是大家都極有默契地對另一些傳言避而不談,也就是傳說皇帝已經派人前往沛陽調查,百姓那叫一個感激涕零的,都將皇帝誇成了堯舜再世……
陛下出手,必然是因為憐惜民生,跟這些溢美之詞有什麽關係。
皇帝擺了擺手,吩咐道:“讓蕭裂過來。”
然後便遣散了眾臣。
方清隨和一眾臣子走出殿門。
這些官員裏,不少人都與豫王或者鄭氏一族或多或少的有些關係。雖然在他們眼裏,一個朱興倫真的不算什麽,但那畢竟是鄭綏的外甥……
因為方清隨平素跟大家關係都不錯,跟一些豫王一係的官員也經常走動,便有人來問他:“子真啊,你說陛下可會嚴辦此事?”
方清隨搖了搖頭。
官員眼中閃過了一絲喜色。他就喜歡跟方清隨說話,這人有想法,他是真的說。
連忙道:“子真,你再說得詳細些。”
方清隨:“陛下若是打算嚴辦,方才看到奏報就不會沉默了。”
官員一想,還真是。若是陛下一早就打算嚴懲朱興倫,那他看完奏報直接下令就是,也不必沉默不語。這個態度,應當是既不想不辦,又不想大辦,做出姿態,輕拿輕放便是。
……看來,陛下還是給鄭綏留了情麵啊。
怪不得陛下剛才要召見蕭裂。赤烏衛直屬天子,他們辦事可不管什麽公正法度,隻受帝王支配。讓蕭裂前去,就算朱興倫犯的惡事再多,隻要陛下不願深究,那他就可以“什麽也查不出來”。
他連連點頭:“子真,你說得在理,在理。”
一邊在心下盤算,準備一會兒就將這則消息和判斷傳到鄭府,好讓鄭綏寬心。
方清隨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
……
顧憑靠在船舷上吹風,殷涿站在他身邊。
這幾日,顧憑除了那天下達了兩條命令,就再沒有別的動作。但是殷涿對他的布置,總還是有些心存疑慮。
顧憑:“想說什麽,說吧。”
殷涿抿了抿嘴唇:“陛下真的會派人來?”
顧憑:“會。”
殷涿:“……有用嗎?”
他總懷疑,那些人來了,真的會好好查案嗎?朱興倫犯下的罪行樁樁件件,絕對一查一個準,但若真有人願意查,他也不會橫行無忌到現在了。
顧憑彎唇一笑,輕鬆道:“這些人,多半就是來和和稀泥的。”
鄭氏一族可是皇帝現在正在大力扶持的世家,便是子弟中有些不成器的,這點情麵,皇帝也會給他們。顧憑想,皇帝出手得了名聲,那之後,他八成會將朱興倫交給鄭綏,讓他自行處置,約等於……這件事就這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殷涿忍不住道:“那——”
顧憑直起身,抬眼眺望。
滾滾江流之中,沛陽渡口的影子出現在前方。
他笑道:“知道我為什麽要帶你來這一趟嗎?”
殷涿微怔。
顧憑道:“你要親眼看看,一個人麵對一個帝王的……取死之道!”
*
就在皇帝令蕭裂率赤烏衛前往沛陽的時候,遠在沛陽的朱興倫,也剛剛收到消息——近日甚囂塵上的那則傳言,說有人告了禦狀,讓皇帝要派人來抓他迴鳳都審訊——這流言純屬子虛烏有。
一瞬間,連日的膽戰心驚,那些卑賤的,往日在他麵前連頭也不敢抬的庶民,居然敢大街小巷地傳唱編排他的俚調,還敢半夜三更摸到他園子外麵放鞭放炮……螻蟻,不過是螻蟻,抬抬腳就能踩死一片,踩死了就踩死了的東西,居然敢這麽羞辱他!所有的屈辱,憤恨,都在一瞬間燃燒成了劇烈的無法撲滅的怒火,朱興倫猛地一把攥住木椅,竟將那椅子的扶手給生生捏折了!
“查,給我查。”他從牙縫裏擠出這句話,“查,到底是誰傳出了這句話。”
查到了,他會讓那個人後悔,後悔長出了那根舌頭,後悔長出了這一嘴的牙,後悔生出來!
罪魁禍首要找,那些膽敢編排他的,奚落他的,也一個都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