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你們瘋了,這就要買
直播古玩街撿漏:開局狂賺一個億! 作者:誌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得不說,這手段還挺高明的。”
“他以智勇禪師的摹本為主,雕刻了41個印章在上麵,並且其中一個印章上的落款還有錯的字。”
他指著參加集會的其中一個人的印章,那個人叫曹禮印章上的裏字,很明明顯缺了一個筆畫。
“另外一個落款就是這個位置,也就是智勇禪師的印章。”
“這兩點普通人難以發現,但細心的人應該能看得出來。”
“如此一來,這說看似天衣無縫的蘭亭序有致命的缺點,讓人一看就能確定這是摹本。”
“而這樣的摹本,辯才禪師準備了兩幅。”
“其中一幅就是這一幅和另外一幅則是真的,天衣無縫沒有智永禪師的印章,也沒有缺的那個筆畫的印章。”
“要是我沒猜錯的話,當初辯才禪師先把這幅取出來,讓蕭逸看。
蕭逸指出了這上麵的漏洞,隨後辯才禪師才把另外一幅完美的摹本取出,隨後那幅就被蕭逸給騙走了當做真跡,獻給了唐太宗。
聽到這裏,大家覺得葉明像是一個破案的老刑警,邏輯很嚴謹,雖然推測和分析都是自己所想出來的,但是有依據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拿著兩幅摹本,讓蕭逸在兩幅摹本當中確定一幅為真的,不管他選擇哪一幅都是假的。
果然是個陰謀。
劉老師又說道:“可是你也說了,這是摹本呀。”
“就算真像你所說的那樣,辯才禪師當年準備了兩副,摹本一副有缺陷,一副沒有,蕭逸當初挑選走了,另外一幅剩下這一幅也是摹本。”
“而且辯才既然能偽造一幅完美的摹本,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偽造呢,簡直是多此一舉。”
“這些東西都是你的推測。”
“不不不,這才不是多此一舉呢。”
葉明又解釋道:“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心理學。”
“兩副都是假的其中一幅更像真的,既是唐太宗得到之後還是有疑惑,甚至私底下還是會派人去搜查寺廟,但是搜查之後發現,隻剩下那一幅,明顯是摹本的蘭亭序。
這時候他即使有疑惑,也會堅定的認為隻有蕭逸獻上來的才是真的,何況那是智勇禪師的真跡,以唐太師的眼光想要分辨,也並非那麽容易。”
“如此一來,這服有缺憾的摹本反倒是能保存下來。”
然後劉老師又說道:“可這還是摹本呀。”
“是是是,這是摹本。”
“但同時也是真的。”
“以辯才禪師當時的處境,你們覺得他有什麽辦法,才能安全的把真的保存下來呢。”
“那就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葉明拿起絹本兩指夾著摹本,又說道:“真的就藏在這其中。”
第一眼看見這幅蘭亭序,在沒有上手摸的情況下,葉明已經有這方麵的猜測,因為當時五個專家給的鑒定結果,都是說這福蘭亭序鑒定出來是摹本。
就像他說的,既然是摹本,那為什麽會有41個印章呢,誰要大費周章去幹這種傻事。
更何況絹本是東晉的,而且這幅書法雖然是假的,可是這書法的水平,從客觀角度來看真的不比王羲之差。
在書法方麵能和王羲之掰掰手腕的書法家,又特意去弄了41個假的印章故作玄虛。
別人信不信你葉明不知道,反正他就是不信。
再結合這幅書法確實是來自那個龍井寺,那葉明隻能猜測這幅幾乎以假亂真的作品,就是辯才禪師為了保護真跡不被唐太宗拿走,特意做出來的。
真跡極有可能就藏在其中。
當然了,在上手之前葉明都隻是猜測的,昨天參加的拍賣會的預展,親自摸了之後,在係統的幫助下,葉明也知道自己的這份猜測,是對的。
所以真要說起來,他確實是撿漏了,不過撿的是自己的漏。
這份成就感真是難以形容。
“什麽,真的在裏麵?”
眾人都愣住了。
葉明的猜測不得不說,很霸道,有人想要反駁,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因為葉明的每一條推測每一條信息,都是有理有據的。
即使有一些是他的猜測,比如說當年辯才禪師準備了兩幅蘭亭序等。
當年有沒有這樣的事不知道。
但是蓋了41個假印章的蘭亭序,卻又從另外一個方麵支撐著葉明的推測。
他們把葉明的推理分析了一遍,發現邏輯很完美,沒有任何漏洞。
幾個專家看著葉明手裏蘭亭序,瞬間陷入了沉思。
他們和葉明掌握的信息都是相同的,葉明知道他們也知道。
他們真的沒往這方麵去想,隻能說葉明觀察太仔細了,連印章都能看得如此仔細。
就連其中有一個印章缺了一個筆畫,都能發現。
“我操,葉老板的推理邏輯能力太強了。”
“就是,靠幾個印章就能分析出這麽多東西來。”
“他怕不是警察學校別的吧。”
“臥槽,別這樣,兄弟他隻是在猜測,有些事也未必像他說的那樣。”
“就算是猜測我也覺得很厲害,反正以我這樣的腦子肯定想不出這麽多東西來。”
然後劉老師又說道:“葉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想要印證這幅蘭亭序是否像你分析的那樣,那就很簡單,把它拆開看一下就知道了。”
“不能拆,不能拆。”
有人喊了一聲,“葉先生這東西是國寶呀,損壞了怎麽辦。”
“如果損壞了,你可負擔不起這個責任。”
“總不能因為你的猜測,就去把這幅國寶給拆了吧。”
阻止的人都是那些博物館的館長,而且就在這些聲音剛剛響起不久,人群之中又有人說道:
“葉先生這蘭亭序賣嗎?”
大家安靜的幾秒,緊接著其他人反應過來,下一秒救人開始喊價。
“12億賣給我們,把葉先生賣給我們博物館吧。”
“我家5000萬。”
“我家8000萬。”
“我再加一個億。”
“13億,你們別和我搶了,葉先生我們博物館就缺一幅王羲之摹本。”
“咳咳咳。”
曹院長說道:“葉明14個億,你考慮一下唄。”
“他以智勇禪師的摹本為主,雕刻了41個印章在上麵,並且其中一個印章上的落款還有錯的字。”
他指著參加集會的其中一個人的印章,那個人叫曹禮印章上的裏字,很明明顯缺了一個筆畫。
“另外一個落款就是這個位置,也就是智勇禪師的印章。”
“這兩點普通人難以發現,但細心的人應該能看得出來。”
“如此一來,這說看似天衣無縫的蘭亭序有致命的缺點,讓人一看就能確定這是摹本。”
“而這樣的摹本,辯才禪師準備了兩幅。”
“其中一幅就是這一幅和另外一幅則是真的,天衣無縫沒有智永禪師的印章,也沒有缺的那個筆畫的印章。”
“要是我沒猜錯的話,當初辯才禪師先把這幅取出來,讓蕭逸看。
蕭逸指出了這上麵的漏洞,隨後辯才禪師才把另外一幅完美的摹本取出,隨後那幅就被蕭逸給騙走了當做真跡,獻給了唐太宗。
聽到這裏,大家覺得葉明像是一個破案的老刑警,邏輯很嚴謹,雖然推測和分析都是自己所想出來的,但是有依據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拿著兩幅摹本,讓蕭逸在兩幅摹本當中確定一幅為真的,不管他選擇哪一幅都是假的。
果然是個陰謀。
劉老師又說道:“可是你也說了,這是摹本呀。”
“就算真像你所說的那樣,辯才禪師當年準備了兩副,摹本一副有缺陷,一副沒有,蕭逸當初挑選走了,另外一幅剩下這一幅也是摹本。”
“而且辯才既然能偽造一幅完美的摹本,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偽造呢,簡直是多此一舉。”
“這些東西都是你的推測。”
“不不不,這才不是多此一舉呢。”
葉明又解釋道:“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心理學。”
“兩副都是假的其中一幅更像真的,既是唐太宗得到之後還是有疑惑,甚至私底下還是會派人去搜查寺廟,但是搜查之後發現,隻剩下那一幅,明顯是摹本的蘭亭序。
這時候他即使有疑惑,也會堅定的認為隻有蕭逸獻上來的才是真的,何況那是智勇禪師的真跡,以唐太師的眼光想要分辨,也並非那麽容易。”
“如此一來,這服有缺憾的摹本反倒是能保存下來。”
然後劉老師又說道:“可這還是摹本呀。”
“是是是,這是摹本。”
“但同時也是真的。”
“以辯才禪師當時的處境,你們覺得他有什麽辦法,才能安全的把真的保存下來呢。”
“那就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葉明拿起絹本兩指夾著摹本,又說道:“真的就藏在這其中。”
第一眼看見這幅蘭亭序,在沒有上手摸的情況下,葉明已經有這方麵的猜測,因為當時五個專家給的鑒定結果,都是說這福蘭亭序鑒定出來是摹本。
就像他說的,既然是摹本,那為什麽會有41個印章呢,誰要大費周章去幹這種傻事。
更何況絹本是東晉的,而且這幅書法雖然是假的,可是這書法的水平,從客觀角度來看真的不比王羲之差。
在書法方麵能和王羲之掰掰手腕的書法家,又特意去弄了41個假的印章故作玄虛。
別人信不信你葉明不知道,反正他就是不信。
再結合這幅書法確實是來自那個龍井寺,那葉明隻能猜測這幅幾乎以假亂真的作品,就是辯才禪師為了保護真跡不被唐太宗拿走,特意做出來的。
真跡極有可能就藏在其中。
當然了,在上手之前葉明都隻是猜測的,昨天參加的拍賣會的預展,親自摸了之後,在係統的幫助下,葉明也知道自己的這份猜測,是對的。
所以真要說起來,他確實是撿漏了,不過撿的是自己的漏。
這份成就感真是難以形容。
“什麽,真的在裏麵?”
眾人都愣住了。
葉明的猜測不得不說,很霸道,有人想要反駁,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因為葉明的每一條推測每一條信息,都是有理有據的。
即使有一些是他的猜測,比如說當年辯才禪師準備了兩幅蘭亭序等。
當年有沒有這樣的事不知道。
但是蓋了41個假印章的蘭亭序,卻又從另外一個方麵支撐著葉明的推測。
他們把葉明的推理分析了一遍,發現邏輯很完美,沒有任何漏洞。
幾個專家看著葉明手裏蘭亭序,瞬間陷入了沉思。
他們和葉明掌握的信息都是相同的,葉明知道他們也知道。
他們真的沒往這方麵去想,隻能說葉明觀察太仔細了,連印章都能看得如此仔細。
就連其中有一個印章缺了一個筆畫,都能發現。
“我操,葉老板的推理邏輯能力太強了。”
“就是,靠幾個印章就能分析出這麽多東西來。”
“他怕不是警察學校別的吧。”
“臥槽,別這樣,兄弟他隻是在猜測,有些事也未必像他說的那樣。”
“就算是猜測我也覺得很厲害,反正以我這樣的腦子肯定想不出這麽多東西來。”
然後劉老師又說道:“葉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想要印證這幅蘭亭序是否像你分析的那樣,那就很簡單,把它拆開看一下就知道了。”
“不能拆,不能拆。”
有人喊了一聲,“葉先生這東西是國寶呀,損壞了怎麽辦。”
“如果損壞了,你可負擔不起這個責任。”
“總不能因為你的猜測,就去把這幅國寶給拆了吧。”
阻止的人都是那些博物館的館長,而且就在這些聲音剛剛響起不久,人群之中又有人說道:
“葉先生這蘭亭序賣嗎?”
大家安靜的幾秒,緊接著其他人反應過來,下一秒救人開始喊價。
“12億賣給我們,把葉先生賣給我們博物館吧。”
“我家5000萬。”
“我家8000萬。”
“我再加一個億。”
“13億,你們別和我搶了,葉先生我們博物館就缺一幅王羲之摹本。”
“咳咳咳。”
曹院長說道:“葉明14個億,你考慮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