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謂愛
對黑眼的調查非常詳盡,事關這種大事,沒有人會偷懶。
從他出生開始到如今的點點滴滴、每一次行為轉變的驅動力分析、每一筆交易、每一個認識的人……全都被網絡和數據的記憶記下,而後匯總至情報部門。
但令人猶豫的是,如果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叛宗之人,情報部門早就主動下手了,根本不會將秘報發到顧子澈這裏來。
多項證據顯示,此人在遇到顧子澈之前,是完全忠於宗門的。
黑眼,生於量產工程48世紀甲申-3批次,標簽是【中低端人口】,畢業於靈寶天宗的三流大學新聞學專業,也是最火熱的專業,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小型的傳媒公司。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正常流程,黑眼算運氣比較好的,由於偶像經濟的躍升,生活比一般的中低端人口好上不少。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業內三大巨頭的百年戰爭,當星淵娛樂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之後,整個行業也一片慘淡,黑眼被迫下崗,淪為流民。
在他即將付不出人頭稅,思考著是自殺還是去低安區當海盜時,被洞霄宮看中了。
當時洞霄宮在靈寶天宗的據點認為傳媒行業比較適合作為遮掩,開始聘請有經驗的新聞類人才,剛好選中了黑眼,讓他在雲水傳媒中就職,算是變相地救了黑眼一命。
可以說洞霄宮的整個外圍情報網都是這樣建立的,因此忠誠度非常高,想策反他們,靠的不是財富和權力,而是理想。
黑眼曾經也是忠誠的一員,直到那天遇到了顧子澈。
當那個有些落魄、眼神平靜卻有些傷感的青年來到這裏,他以為他隻是一個尋常來投靠的落魄之人。
結果範同大親自將其帶往宗內,甚至直接成為了太上祖師,官方說法是顧子澈乃創始人的後代。
他這才恍然發現,原來整個洞霄宮都是他祖上的基業啊。
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原先修為還不如自己的青年一夜之間成為了自己的最大上級,坐在了那個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企及的位置上,他感到了無比的痛苦和嫉恨。
而令他更痛苦的是,他原以為洞霄宮是不一樣的,和那些曾經就事過的企業不同,願意給予他一個上升通道和相匹配的教育資源。
但結果就是,顧子澈一夜登頂。
而當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了荀濯的反叛團體後,非常果斷地加入其中,泄露了大量宗門機密。
但隨著天師道的敗退和合作社的興起,他被選入洞霄宮第一批與合作社接洽的成員,在其中感受到了那位的誌向。
伴隨著時間流逝,他越來越明白一個事實:顧子澈配得上那個位置,反而是那個位置配不上他。
他並非是靠著祖上餘蔭的無能二代,而是真正有望帶著人們崛起的人。
於是黑眼愈發努力地投入到了合作社的工作中,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彌補自己的愧疚,但治下發展得越好,這份愧疚就越是膨脹——他明白,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差點毀掉了如今的一切。
這次趁著顧子澈來的時候,他問出了那三個問題。
他沒有辦法自己抹除這份愧疚,隻能求助於他。
他明白,以顧子澈的敏感,自己這樣一問,必定會覺得有什麽不對,但發現就發現了,或許遲來的清算可以抵消那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割裂。
但顧子澈給出了令他意外的答案。
——以餘生的奮鬥來抵消這份罪責。
這無疑是非常中性的責罰,相當於一個無限期的緩刑,他可以努力也可以摸魚,完全取決於他自己。
當然,這也和他修道築基有關,顧子澈相信他的心性,更相信那份道德和良心會在未來的歲月中不斷折磨著他,直到他問心無愧為止。
他苦笑一聲,繼續投入進了繁雜的工作之中。
對他而言,這是比死亡更痛苦的煎熬,但他願意。
顧子澈邁入大滌山山門,隨手將那份密報刪除。
他接受人的陰暗和欲望,接受人的邪惡和不完美,但人類就是這樣從野蠻走向文明、從不完美走向完美的種族。
正因為不夠光明,才有追逐光明的意義。
他依稀記得前世有許多哲人——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愛因斯坦等都說過類似的話:我越愛人類,我就越不愛人。
有的人將那份愛升格為聖徒一類的愛,愛著整個人類群體,卻總是為人類個體的黑暗和邪惡而感到作嘔,因此越來越愛“人類”這個抽象的概念,卻無法愛一個真正的人,因為真正的人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
但顧子澈並非如此,他不是修道院裏出來的聖徒,從過往至今,他都深深地明白人類這個群體的缺陷,那種源自人類根源的惡意和自私甚至讓人懷疑人類這個種族是否就是某個邪惡的化身。
但人們盡管如此,也依舊在向往著秩序和光明,而這便是古往今來無數學者、哲人、律師甚至普通人所追求的終極。
承認人類的不完美,而後追求完美。
顧子澈環顧四周,弟子們各司其職,道院中書聲琅琅,新的道院長老迎了過來,歡迎他迴宗。
但在他的資料庫中,這些人每個都有著各自的問題和缺點,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新的道院長老林元笑著走來說道:“掌門迴宗了?要到處看看嗎?再過兩個月就是新的入宗儀式了。”
顧子澈沒有迴答,而是問道:“林院長,你覺得教育的意義是什麽?”
“呃……”驟然被這樣一問,林元有些愣神,腦子裏快速思考掌門是什麽意思、到底想聽什麽話、有沒有隱喻、掌門心情怎麽樣、是不是剛剛看到了什麽、最近經曆是什麽、為什麽這麽問……林林總總大量的可能性跳入他的腦海,而後被迅速排除一大堆。
兩秒後,他剛要開口,卻被顧子澈阻止了。
他笑笑道:“林長老,我隻是隨口一問,何必鑽研人情呢?”
對黑眼的調查非常詳盡,事關這種大事,沒有人會偷懶。
從他出生開始到如今的點點滴滴、每一次行為轉變的驅動力分析、每一筆交易、每一個認識的人……全都被網絡和數據的記憶記下,而後匯總至情報部門。
但令人猶豫的是,如果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叛宗之人,情報部門早就主動下手了,根本不會將秘報發到顧子澈這裏來。
多項證據顯示,此人在遇到顧子澈之前,是完全忠於宗門的。
黑眼,生於量產工程48世紀甲申-3批次,標簽是【中低端人口】,畢業於靈寶天宗的三流大學新聞學專業,也是最火熱的專業,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小型的傳媒公司。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正常流程,黑眼算運氣比較好的,由於偶像經濟的躍升,生活比一般的中低端人口好上不少。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業內三大巨頭的百年戰爭,當星淵娛樂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之後,整個行業也一片慘淡,黑眼被迫下崗,淪為流民。
在他即將付不出人頭稅,思考著是自殺還是去低安區當海盜時,被洞霄宮看中了。
當時洞霄宮在靈寶天宗的據點認為傳媒行業比較適合作為遮掩,開始聘請有經驗的新聞類人才,剛好選中了黑眼,讓他在雲水傳媒中就職,算是變相地救了黑眼一命。
可以說洞霄宮的整個外圍情報網都是這樣建立的,因此忠誠度非常高,想策反他們,靠的不是財富和權力,而是理想。
黑眼曾經也是忠誠的一員,直到那天遇到了顧子澈。
當那個有些落魄、眼神平靜卻有些傷感的青年來到這裏,他以為他隻是一個尋常來投靠的落魄之人。
結果範同大親自將其帶往宗內,甚至直接成為了太上祖師,官方說法是顧子澈乃創始人的後代。
他這才恍然發現,原來整個洞霄宮都是他祖上的基業啊。
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原先修為還不如自己的青年一夜之間成為了自己的最大上級,坐在了那個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企及的位置上,他感到了無比的痛苦和嫉恨。
而令他更痛苦的是,他原以為洞霄宮是不一樣的,和那些曾經就事過的企業不同,願意給予他一個上升通道和相匹配的教育資源。
但結果就是,顧子澈一夜登頂。
而當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了荀濯的反叛團體後,非常果斷地加入其中,泄露了大量宗門機密。
但隨著天師道的敗退和合作社的興起,他被選入洞霄宮第一批與合作社接洽的成員,在其中感受到了那位的誌向。
伴隨著時間流逝,他越來越明白一個事實:顧子澈配得上那個位置,反而是那個位置配不上他。
他並非是靠著祖上餘蔭的無能二代,而是真正有望帶著人們崛起的人。
於是黑眼愈發努力地投入到了合作社的工作中,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彌補自己的愧疚,但治下發展得越好,這份愧疚就越是膨脹——他明白,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差點毀掉了如今的一切。
這次趁著顧子澈來的時候,他問出了那三個問題。
他沒有辦法自己抹除這份愧疚,隻能求助於他。
他明白,以顧子澈的敏感,自己這樣一問,必定會覺得有什麽不對,但發現就發現了,或許遲來的清算可以抵消那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割裂。
但顧子澈給出了令他意外的答案。
——以餘生的奮鬥來抵消這份罪責。
這無疑是非常中性的責罰,相當於一個無限期的緩刑,他可以努力也可以摸魚,完全取決於他自己。
當然,這也和他修道築基有關,顧子澈相信他的心性,更相信那份道德和良心會在未來的歲月中不斷折磨著他,直到他問心無愧為止。
他苦笑一聲,繼續投入進了繁雜的工作之中。
對他而言,這是比死亡更痛苦的煎熬,但他願意。
顧子澈邁入大滌山山門,隨手將那份密報刪除。
他接受人的陰暗和欲望,接受人的邪惡和不完美,但人類就是這樣從野蠻走向文明、從不完美走向完美的種族。
正因為不夠光明,才有追逐光明的意義。
他依稀記得前世有許多哲人——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愛因斯坦等都說過類似的話:我越愛人類,我就越不愛人。
有的人將那份愛升格為聖徒一類的愛,愛著整個人類群體,卻總是為人類個體的黑暗和邪惡而感到作嘔,因此越來越愛“人類”這個抽象的概念,卻無法愛一個真正的人,因為真正的人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
但顧子澈並非如此,他不是修道院裏出來的聖徒,從過往至今,他都深深地明白人類這個群體的缺陷,那種源自人類根源的惡意和自私甚至讓人懷疑人類這個種族是否就是某個邪惡的化身。
但人們盡管如此,也依舊在向往著秩序和光明,而這便是古往今來無數學者、哲人、律師甚至普通人所追求的終極。
承認人類的不完美,而後追求完美。
顧子澈環顧四周,弟子們各司其職,道院中書聲琅琅,新的道院長老迎了過來,歡迎他迴宗。
但在他的資料庫中,這些人每個都有著各自的問題和缺點,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新的道院長老林元笑著走來說道:“掌門迴宗了?要到處看看嗎?再過兩個月就是新的入宗儀式了。”
顧子澈沒有迴答,而是問道:“林院長,你覺得教育的意義是什麽?”
“呃……”驟然被這樣一問,林元有些愣神,腦子裏快速思考掌門是什麽意思、到底想聽什麽話、有沒有隱喻、掌門心情怎麽樣、是不是剛剛看到了什麽、最近經曆是什麽、為什麽這麽問……林林總總大量的可能性跳入他的腦海,而後被迅速排除一大堆。
兩秒後,他剛要開口,卻被顧子澈阻止了。
他笑笑道:“林長老,我隻是隨口一問,何必鑽研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