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228.上群眾報了


    堂屋門口,梳著兩隻羊角辮的韓牧歌和頭上豎起兩根天線的韓詩語,還有刀削頭的小鵝,麻花辮的桃枝,鍋蓋頭的李小妞幾個小丫頭扒著門口往裏打量著,嘴裏還嘰嘰喳喳的議論著,“那個是我大嫂,好好看呀!”


    “哪個,哪個,讓我看看!”


    “那個,就那個穿花裙子的那個!”


    “是啊!就是好看哩!”


    “她穿的花裙子也很好看呀!”


    幾個小丫頭貧乏的詞匯量隻能說“好看”了。


    大大嫌幾個小丫頭太吵吵,怕親家不痛快,像攆雞仔似的攆出去大門了。


    幾個人嘻嘻哈哈的跑出去和小盆友們顯擺去了。


    小紅家今天主要是來看家境的,雙方的家庭情況都已經熟知,也沒有啥可再探討的。


    眾人看了看這一圈四合院,特別是小紅奶奶細心的看了看廚房的擺設。


    那麵缸、米缸、油桶,都是滿滿當當的存貨,還有牆角摞著好多的煤球,不住地點頭,老輩人都被饑餓折磨怕了,過日子最看重的還是糧食缺不缺。


    應小紅大伯的請求,韓永昌帶領眾人到東邊人工湖風景區轉了一圈。


    不但是小紅家人,就連她那個當支書的大伯都被人工湖這大手筆驚的張大了嘴巴。


    浩淼的湖麵,微波蕩漾,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麵,又落入湖水中,驚起一圈圈漣漪。


    環湖道路有兩條道路,裏圈道路有五米寬,路兩旁栽種著花草樹木,盡管還是幼小,但已經能看到姹紫嫣紅的將來。


    外圍道路三米寬,兩邊全部都是法國梧桐,等樹木長大後,將會是一條林蔭大道,就是大夏天散步在這條路上也是心曠神怡。


    人工島上,有翠竹園,有海棠園,有月季園,還有環湖道路,紫藤休閑長廊。


    眾人登到三層樓的頂樓,放目遠眺,最西邊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青磚瓦房,那是南北六排四合院,被東西三條大街和南北三條大街劃分成八個區域,有種鱗次櫛比的壯觀感。


    往東一個占地二千平米的大四合院,同樣是青磚瓦房建造,那是大隊院。


    隔著大街正對麵同樣是占地二千平米的一排青磚瓦房,那是學校。


    大隊院往東,建有東西對稱的兩排高大的建築,那是倉庫。


    再往東,是一個占地三百平的食堂,有高高的煙囪,功能齊全的操作間,更有寬敞明亮、幹淨衛生的餐廳,一張張長條桌案,兩邊擺放著凳子,能同時供二百多人就餐。


    現在工地的師傅吃飯都已經轉移到大隊食堂了。


    現在廚師有三個人,韓述苦的大嫂丁香梅,二嫂王紅梅,還有一個是韓述苦原來的禦用廚師吳玉蘭。


    食堂目前是韓永秀掌總,負責采買食材,供應各種物資,以及記賬核算。


    再往東,就是正在建造的大禮堂,工人師傅們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


    向東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沙崗,靠近村子的西邊是幾畝果樹,種植有桃樹,杏樹,蘋果樹,梨樹,李子樹,核桃樹,山楂樹等等,這都是韓述苦為了社員能吃上水果才栽種這些果樹的。


    後來他改變計劃了,一萬五千畝的沙崗已經栽種兩千畝鬆樹,楊樹,槐樹,榆樹,楝樹,法桐,銀杏等樹木。


    餘下的一千三百畝沙崗韓述苦計劃全部種植黃桃、山楂、雪梨、蘋果等果樹,準備將來做罐頭。


    無奈是沒有果樹苗,韓述苦就自力更生,在靠近小丟圪壋劃出四十畝地培育果樹苗和一些花卉樹苗,又在小丟圪壋上開辟了四十畝苗圃,培育樹苗和花椒苗。


    今年春天已經在東邊栽種兩千畝果樹苗了。


    韓述苦計劃今年冬天繼續進行果樹苗栽種,明年春天還栽種,這樣一年兩季栽種樹苗,三年時間就把小丟圪壋全部種植上樹苗了。


    將來,小丟圪壋最東邊是兩千畝的各種各樣的高大樹木,往西是一望無際的果樹,真正成為花果山。


    往南看,是三十畝大的製坯工地,原來堆積如山的膠泥堆已經快看不到了,都被燒製成磚瓦砌牆蓋房了。


    等膠泥堆全部清除幹淨,韓述苦計劃在這三十畝場地上建造一個籃球場地,一個足球場地,一些健身器材,種植一些花草樹木,和人工湖相連組成一個一百三十畝大的公園。


    小紅家一眾人站在觀景樓三樓四處觀望,遠景、近景,新村,莊稼,沙崗,都給了眾人不一樣的感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千年農村,竟然能建設成比縣城還整齊幹淨的居住環境,特別是這百畝公園,有水有島,有橋有亭,有樓有閣。


    早晨傍晚,徜徉其中,猶如漫步人間仙境,讓眾人流連忘返。


    太奢侈了!


    太優美了!


    這在後世爛大街的休閑小公園,不要說每個縣城都有,連一些大點的鎮上都不缺這些休閑景觀。


    但在這個時代,有幾個城市能有這麽高大上的休閑公園?


    別說大米縣城了,就紅燜市的公園也沒有這麽上檔次的景觀。


    不要說小紅家的一眾人看到這種大手筆驚掉了下巴,就是各地來參觀學習的幹部們看到這個人工湖風景,同樣是淚流滿麵,不是激動的,是羨慕嫉妒的。


    一路上,韓永昌那是唾沫橫飛,滔滔不絕為小紅大伯和親爹講述大隊是怎樣從集資入股,銀行貸款,挖井抗旱,要救濟糧一步步走過來的艱辛過程。


    小紅伯父聽過後不勝唏噓,心裏也暗下決心,迴去後自己也學習小碼頭大隊,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會創新,照貓畫虎還描不會嗎?


    嗬嗬,隻能說小紅大伯膚淺了,從燴麵報報道了小碼頭大隊的事跡後,不知道有多少支書來參觀學習過,哪一個聽過小碼頭大隊的發家史不是信心十足?


    最終都是泯然眾人矣!


    小紅家長和大大二大大在秦媽的協商下,開始了下一步程序,那就是送彩禮,然後挑選日子,然後就是結婚典禮。


    這時代所謂的彩禮,大多數男方就是給女方家十塊錢,再扯幾尺布就可以了。


    就這還是家境過得去的人家,再窮的男方直接就是出個三塊五塊錢也中,當然了女方肯定也是窮的叮當響。


    最無奈的情況就是換親了,雙方兄妹倆互換,這也是普遍現象。


    六十二年九月十日,群眾報發表了長篇通訊,題目是《小碼頭之路》,署名記者為錢雨婷,王玉娟。


    通訊報道中,把小碼頭大隊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致富路詳細進行了總結歸納。


    還專門介紹了小碼頭檔支部正在努力做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引用了大隊支書韓述苦的原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到底是檔的喉舌,報道的高度和燴麵報就不在一個維度,燴麵報通篇采取紀實文學敘述的方式,把小碼頭大隊從窮山惡水的沙土窩到建設成為風景如畫的新農村進行了翔實描寫,讓讀者從文章中看到了小碼頭大隊的創業史,奮鬥史。


    而群眾報介紹了燴麵省紅燜縣大廟公社小碼頭大隊挑戰窮荒沙土窩,改變大河古道鹽堿地麵貌,發展生產的事跡。


    但重點不在創業史上,而是在發展經驗上下功夫進行了總結。


    報道中不但敘述了小碼頭大隊的創業史,更是把這部創業史提煉了一個高度,那就是對小碼頭大隊的創業史進行了肯定,對其做法進行了總結歸納。


    特別是社員們物質文明豐富了,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落下,升華了主題,說白了就是像後世的小品,說教意味頗濃。


    這篇通訊為全國各地農村大隊的生產建設樹立了一個標杆。


    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十一日,華新社也全文引用,刊發了這篇通訊,並在文章最後,加了編者按。


    在編者按中,是這樣說的:


    “小碼頭大隊從一個貧瘠的沙土窩發展成為一個風景優美的世外桃源,充分說明了勞動群眾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


    “小碼頭大隊的社員們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在檔支部的堅強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村建設成美麗富饒的新農村,為我們百萬農村探索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編者按最後號召全國農業都向小碼頭大隊學習,學習他們團結一心的自力更生,學習他們科學種田的實事求是,學習他們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


    一石激起千層浪,群眾報,華新社連續報道,讓小碼頭大隊迅速響徹全國,由原來的燴麵省知名迅速擴散到全國都知道在燴麵省紅燜地區紅燜縣大廟公社有個叫小碼頭大隊的小農村,仿佛一夜間的突顯出來了。


    絡繹不絕的參觀學習者踏破了小碼頭大隊的每一寸土地。


    因為好多參觀學習者是遠道而來的,吃飯住宿問題成為大隊的薄弱環節。


    大隊幾個幹部經過商量,把餘下的八座四合院全部當成客房,讓製衣坊趕製被褥,充分利用好每一個四合院的房間,為客人提供住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土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土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土窩並收藏沙土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