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204.全部搬遷四合院(二)


    路惠清特長主要是對婦幼病進行診斷並治療。


    特別是在懷孕婦女的檢查和分娩方麵,經驗比老林還豐富,畢竟她經常參與救治婦幼病患。


    老林受時代所限,基本上就沒有親眼見過婦女分娩,全靠望聞問切來進行技術指導,這方麵要比路惠清差點意思。


    這還是沒有b超之類的儀器,要是有b超這種儀器,路惠清更能在孕婦檢查和分娩時如虎添翼。


    陳興邦一家四口借住一套四合院。


    空餘九套四合院,韓述苦大手一揮,全部作為大隊客房。


    大隊幹部都半信半疑,有客人嗎?有嗎?有?


    杜小芳家在臨中央大道上,韓述苦就把她家的門麵房改造成磨坊,專門負責磨豆腐。


    本村的社員隨便磨豆腐,不要錢,但得把豆渣留下抵加工費。


    外村社員磨豆腐一斤大豆得繳一分錢加工費,這加工費主要是購買鹽鹵,這是有成本的。


    大隊為杜小芳計工分是以磨大豆的斤數計算,磨一斤大豆計一個工分。


    韓述苦專門做過預算,一戶一次磨豆腐用一斤大豆,能做出三斤豆腐,現在都是小家庭了,三斤豆腐足夠吃兩三天。


    平均下來,一戶家庭一個月磨四次豆腐算正常,一共三十九戶。


    一年大概不到兩千斤大豆,加上大隊和外村做豆腐,一年按兩千斤算,能掙工分兩千分。


    她不是天天都磨豆腐的,一周磨上三四天,每天把各家的大豆集中一塊磨豆腐,餘下時間完全可以幹其它活再掙工分。


    韓述苦預估她一年下來肯定能掙四千工分,比社員平均工分要高。


    在征求了製衣小組的意見後,製衣小組把場地搬遷到一座臨中央大道四合院裏,專門占用了一座四合院,取名小碼頭大隊製衣坊。


    製衣小組成員又增加了三個人,還有一個編外人員蘇倩倩,總人數七個人,縫紉機增加到五台。


    蘇倩倩對服裝的研究和審美在這個時代是引領時尚的那批人。


    再有一個掛逼韓述苦的提點,製衣坊很快就能生產出時尚潮流的衣服。


    蘇倩倩主業是教師,負責教一年級小盆友音樂、美術、舞蹈,給製衣坊當參謀是副業。


    製衣坊現在是全力以赴製作雙肩背包,前段時間製作了一批樣品送到城裏百貨大樓試銷售,一天時間都賣完了,定價三元一個。


    韓述苦給百貨大樓的進價是二元,不二價,大樓隻能定價三元出售,結果一天時間不到十個樣品就賣完了。


    現在製衣坊六個人是天天不休息加工背包,幸虧是晚上沒法幹活,不然韓述苦肯定要求九九六工作製。


    剩下八座準備當客房的四合院暫時由幾個年齡大的老太太管理,其實就是開窗通風,平時打掃衛生。


    現在還是空蕩蕩的院子,啥配套設施都沒有。


    韓述石、劉新菊新婚兩口子分了一套四合院,不靠中央大道,在南邊一排。


    韓述苦跑到公社供銷社找到呂主任,經過一番溝通,小碼頭大隊也成立一家供銷社代銷點,就設置在韓述石家的臨街店麵。


    年前嫁過來的三個新娘子文化水平最低都是小學畢業,談吐以及識字算數能力普遍比小碼頭大隊這一窩姓韓的要高點。


    荊紅梅初中生,已經跟著老林學習中醫了,人家是正了八經的磕頭端茶的弟子,大隊幾個幹部還當見證人了。


    韓永木的老婆張小鳳也是初中生,可能是看到荊紅梅拜師學習中醫,得到大隊幹部的高度關注,自己也有了學醫的想法,不過她是跟著路惠清學習婦科。


    路惠清是西醫,擅長診治婦科病和兒科,常言說“婦幼不分家”嘛!


    路惠清對張小鳳進行了兩個月的考察,一是考察她是不是為了和荊紅梅較勁而學習醫術,是否真心熱愛醫學。


    另一個是考察她的人品,也就是醫德。


    話說,中國人特別是醫生,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特別重視醫德。


    經過兩個月的考察,路惠清同意張小鳳跟她學習西醫,路惠清沒有讓張小鳳像荊紅梅那樣舉行拜師儀式。


    她畢竟是經曆過寶塔聖地的洗禮,沒有那些傳統的老規矩。


    就直接讓張小鳳喊她“老師”,然後就開始學習西醫了。


    她們連教材都沒有,平時都是路惠清邊寫邊講一些知識,張小鳳開始記憶理解,不懂就問,然後繼續記憶理解。


    無論是荊紅梅還是張小鳳,文化水平都是初中畢業,對於知識量龐大的醫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太多太多了。


    好在這時候老師教學生是重實踐輕理論,許多治療手段老師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也是跟著老師這樣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劉新菊看到同時嫁過來的新媳婦,人家兩人都有了正式工作,學徒也是工作,大隊計工分的。


    她也眼熱了,想找個事情做,可總不能也跟著去學醫吧!


    沒法子,韓思清紅著老臉找到了韓述苦,把自家兒媳的想法說了。


    韓述苦一聽,心說“好事呀,主動要求給自己加擔子,這是好事!”


    就拍著胸脯打保票了!


    韓述苦早就想在村裏開一家供銷社代銷點了,奈何一是沒場地,二是沒合適的人手。


    原來的民居,家家戶戶都是茅草屋,唯一的磚瓦房就是大隊東屋那十間,還不夠用呢,去哪開代銷點?


    另外,經營代銷點的人員要是不精明不會算賬,而是糊塗蛋一個,有多少東西也不夠賠進去。


    現在房子是非常富裕,而人員韓述苦正琢磨呢,有人送上門了,那就劉新菊吧。


    劉新菊有小學文化水平,她應該能夠勝任一個售貨員的工作吧?


    韓述苦找了公社供銷社呂主任跑關係,想在小碼頭大隊設立一個代銷店。


    這年月代銷店可不像後世,隨隨便便在自家房子上搗個窟窿就能開門營業了。


    供銷社在夏國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全國性供銷係統,從國家到基層農村都設置有機構。


    承擔著全國商品流通的重任,也是目前群眾購買生活用品的唯一官方通道。


    這時候的代銷店屬於上級供銷社的基層派出單位,一般都設在人口較多的村子。


    代銷店貨源是通過上級供銷社分流過來的,售價也是有嚴格規定的。


    另外,農村的一些物產也通過代銷店迴收上來,匯總到供銷社係統,然後支援全國各地。


    比如農村的雞蛋、鴨蛋,獵取的野味,皮毛,還有任務豬等農副產品都是通過代銷店迴收的。


    東西碼頭、小碼頭、毛莊幾個村子共有一個代銷店,設置西碼頭學校對過,有十間瓦房。


    代銷店有員工兩人,主任叫王誌安,大廟村的。


    一個店員叫穆雙錘,東碼頭村的。


    王誌安和穆雙錘是小盆友們最羨慕的工作。


    無它!代銷店貨架上有糖果、點心、罐頭、花布等等惹人眼饞的好東西。


    在小盆友的認知中,兩人不得天天吃這些好東西呀?


    小碼頭大隊的體量,根本不具備開設代銷店的資格。


    呂主任毫不猶豫就拒絕了這個請求。


    韓述苦是誰?


    老裴和老陳給定義為一個詞“村霸”。


    那小子不尊老,不講武德,成天刁難俺們!


    但在社員眼中,韓老六是個能人,無所不能!


    韓述苦和呂主任撕扯起來,答應了呂主任若幹條件,呂主任最終同意小碼頭大隊代銷店試開一段時間。


    比如小碼頭大隊要向公社供銷社上交任務豬每年增加一倍。


    每年還要提供粉條一萬斤,腐竹五千斤。


    還有西瓜、濕花生角、嫩玉米棒等等緊俏物資,都得向供銷社提供若幹。


    韓述苦一口氣答應下來,賣給誰不是賣,隻要錢到位,大隊所產都可以供應供銷社。


    同時,韓述苦也借機要求供銷社給大隊提供一些票證,特別是工業票、肉票、副食品等等票證。


    在這個物品急缺的年代,工業票那是相當稀罕的。


    像購買自行車、手表、縫紉機這些需求迫切的家庭生活必需品,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獲得相應的票證。


    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買到,太缺貨了。


    韓述苦平時通過和周安林交易換來了一些票證,都兌換給社員們了。


    韓永昌、韓永秀、劉蘭英也購買了手表,下一步準備購買自行車。


    這些都是需要工業票的。


    代銷點設立了,可把妞妞這一幫小盆友們激動壞了。


    開業當天,圍在劉新菊家的代銷店裏麵都不出來。


    看著櫃台上的糖果、罐頭、糕點一個個是垂涎三尺,口水流成河。


    代銷店暫時就賣一些糖果點心,罐頭餅幹,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筆墨文具,煙酒茶杯,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啥的,慢慢來吧。


    大隊給劉新菊算滿勤,就是一年都有工分,一天十個工分。


    韓述苦對劉新菊的要求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作風必須改掉,要做到視顧客如親人,不怕麻煩,微笑服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土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土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土窩並收藏沙土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