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牧對此頗為得意。


    果然是老房,未來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不過……翻閱著人口簿籍,許牧眉間忽現蹙痕。


    片刻沉思後,他忽有靈感:“若為便於治理,何不為萬民城的百姓頒發一種身份憑證?”


    他腦海中浮現的是後世的身份證概念。


    在各個場合,它是最直接有效的身份證明。


    此舉能大大減少混亂,提升管理效率。


    免得頻繁查閱戶口,耗時耗力。


    房玄齡一臉疑惑:“身份憑證?主公的意思,是類似於虎符那樣的信物嗎?”


    春秋以來,確有身份憑證一說。


    但在房玄齡的認知裏,那是權貴身份的象征。


    比如虎符,象征軍事權力;


    比如印綬,象征官階身份;


    比如國子監的證書,則是士子的身份證明。


    普通百姓,是沒有資格擁有身份憑證的。


    因此,聽主公這麽一提,房玄齡本能感到排斥。


    在他看來,百姓無需身份憑證。


    孰料許牧搖頭:“此憑證,僅為證明其為萬民城人,並非彰顯身份之物。”


    接著,許牧大致構想了一番:“憑證上應記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戶籍地及外貌特征等……”


    “今後百姓進出城門,乃至萬民廣場,均需登記,如此一來,萬民城中每位百姓的動向,主公府將了如指掌!”


    許牧這話讓房玄齡眼前一亮,思緒活躍起來。


    不可否認,主公的這一提議,對於管理而言,效果非凡!


    尤其進城時,依據外貌特征,可初步辨別是否本人,


    有助於減少冒名頂替,防止管理上的混亂。


    “主公此……計,實乃治國之策!”房玄齡由衷讚歎:“微臣這就草擬方案,吩咐民部小吏執行。”


    許牧點頭,心道這不是顯然的嗎?


    後世大國之策,皆為便於管理而設。


    他此刻考慮的是,外貌特征這方麵的準確性問題。


    僅憑文字描述,太過模糊。


    身高體重,除非差異顯著,否則難以精準區分兩人。


    最佳方式,是畫像!


    “可惜研究室想研發照相機,不知要待何時……”許牧暗自感歎,隨即想起了當代的一位名畫家。


    閻立本!


    “對了,閻立本不是以畫人物著稱嗎?”


    他又發現了個人才。


    當年……嗯,未來他繪製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栩栩如生,猶如真身。


    請他為百姓畫像,定是手到擒來!


    此時的閻立本僅十八歲,居於長安,畫技已小有名氣。


    “似乎得找個時機,走一趟長安了。”


    許牧心裏打定了主意,先讓老房推出第一代居民身份證。


    待“請”來閻立本,便可更新換代,推行第二代身份證。


    然而,實行身份證製度時,老房又遇到了難題。


    “主公,百姓大多不識字啊……”房玄齡苦笑。


    即便發放了身份證,也容易丟失或混淆,最後連自己那份都分不清。


    許牧一時語塞。


    他沒料到,這項製度,尚未實行,便麵臨困境。


    這個時代,識字率低得驚人。


    略作思量,許牧決定提前頒布“識字令”!“識字令?”房玄齡疑惑。


    許牧解釋:“令小吏外出教學,至少讓他們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否則不得入城!”


    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將來如何建設一個高素質,引領時代進步的現代化城市?


    這時代的百姓年歲已大,學習緩慢,許牧不求多,隻希望他們能寫自己名字。


    往後簽名畫押,也不至於隻會按手印。


    一聲令下,主公府迅速頒布識字令,全城百姓響應,掀起了一股學習熱潮。


    雖有抵觸情緒,但因對許牧的敬畏,百姓們還是認真學起。


    倒是新近加入的百姓,滿心不解。


    莫名其妙從陽城遷至深山,竟還要學什麽字?


    有些人堅決反對。


    對此,主公府並未強求,隻是告知不能進城。


    那些來自陽城的百姓不以為然,不少人去過萬民城的,都說那裏貧窮落後,沒什麽好。


    萬民城對他們毫無吸引力。


    最終,能書寫自己名字的百姓,首批獲得了身份證,準予進城。


    據主公府統計,共發放了兩萬多份。得知這一數字,許牧感慨不已。


    這個時代的百姓……真是太安於現狀了。


    陽城接收了三萬百姓,加上萬民城原有的,總數達四萬。


    卻隻有一半願意學習識字。


    “看來創辦學校刻不容緩,至少未來城內的一些職位,需要識字才能勝任。”


    他並非要求全民識字,但識字率總該有所提升吧?


    於是,許牧計劃建立的第一所學校,並非隻為讀書人準備。


    而是為那些願意學習識字的百姓開設的。


    俗稱……成人夜校!


    至於教材……許牧現在急需一本能讓三四十歲的百姓也能學習識字的教材。


    他迴憶了片刻,決定提前編製《三字經》和《千字文》。


    二者均為經典的兒童識字讀物,但對於這個時代文化水平幾乎為零的百姓來說,也相當適用。


    迴到小洋樓,三樓內,許牧揮毫潑墨,默寫著《三字經》和《千字文》。


    《三字經》,朗朗上口,蘊含曆史、經典、禮儀廉恥,用以教化百姓,最合適不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偏愛紫色的小李並收藏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