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夏天,正好是南半球的冬天。
四月飛雪,在慧信和尚等人看來,這實在是太詭異。
六月飛雪,那是竇娥冤才能引發的異象。這四月飛雪實在令他們費解,水手們也議論紛紛。
正當眾人對下雪感到驚奇時,慧信和尚卻看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
他湊到太監張謙耳邊嘀咕幾句。
張謙隨即眉開眼笑,快步走出船艙。
今日是新建的補給基地竣工的日子,鄭海召集山海盟的船員與大明使團船隊的一眾官兵及船員上岸,一起慶祝基地落成。
中午時分,鄭海與朱允炆一起登上基地的了望塔樓,俯瞰廣闊的海岸。
“慎之,這不是才四月嗎?怎麽就下雪了呢?”朱允炆望著白茫茫的大地,詢問鄭海。
目光從海麵上的船隊收迴來,鄭海扭頭看向朱允炆:“洪允,這裏是南半球,咱們大明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天,正好是南半球的冬天,所以,當大明是夏天時,這裏正好是冬天。如今,是大明的四月,屬於夏天,所以……”
“所以,這裏是冬季,”朱允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如此!慎之,你懂的,真多!”
鄭海隻是咧嘴一笑,沒有再跟朱允炆解釋他為什麽知道這些。
二十一世紀的一些常識性知識,對於十五世紀的人們來說,還是太過先進,也太過費解了。
朱允炆比一般人的接受能力與見識更多,更容易接受鄭海的各種新奇的知識。畢竟,他去過西洋諸國,去過天方國,他見識過許多與大明不一樣的國家與文化。
沉默了一會兒,朱允炆仿佛想到了什麽,突然看向鄭海,有些激動地問道:“慎之,你剛才說,南半球、北半球,難道咱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是個圓球嗎?”
“如果我說是,你信嗎?”鄭海微笑地反問朱允炆。
朱允炆點點頭:“慎之,我信你,可自古以來不是都是天圓地方嗎?難道古人都錯了?”
鄭海沒有直接迴答朱允炆的問題,而是看向海麵,輕聲問道:“洪允,你有沒有認真觀察過海上的船隻?”
朱允炆一臉茫然。
鄭海接著說:“如果你認真觀察從遠處駛來的船隻,你會發現一個現象:你首先看到的會是船隻桅杆的頂部,接著才是船身。船隻從遠處駛來,為什麽咱們先看到的是桅杆頂部,而不是船身呢?”
朱允炆愣住了。
他並沒有認真觀察過船隻出現的順序,更不明白為什麽會先看到船隻的桅杆,而後才看到船身。
他沒體驗過,也沒有思考過這類問題,因此,他沒法迴答鄭海的問題。
正當朱允炆等待鄭海的解釋時,一名侍從急匆匆地登上塔樓,來人是鄭海的隨從——王伍。
看了朱允炆一眼,王伍又看向鄭海,眼神有些猶豫,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朱允炆正考慮著要不要離開時,聽到鄭海說:“王伍,洪允是自己人,有什麽消息,你說吧。”
王伍應了聲是,急忙道:“大人,不好了!慧信和尚帶著一大批士兵正往這邊趕來,怕是要鬧事……”
“你有沒有打聽到他們鬧事的原因?”鄭海問道。
“小的聽說,士兵們在私下議論,說四月飛雪是天現異象,此地不祥,都盼著早點返航……”
“慎之,士兵們沒見過這等場景,要不你跟他們解釋一下。”朱允炆征詢鄭海的看法。
鄭海輕輕搖頭:“此事沒有這麽簡單,慧信和尚他們是想借此發難。不過也好,既然他們想鬧,那咱們就跟他們攤牌吧!”
“這?”朱允炆有些詫異,“慎之,你就不怕他們徹底翻臉?”
拍拍朱允炆的肩膀,鄭海寬慰道:“該來的遲早要來,這兩個多月來,我等的就是這一天。”
他轉向王伍,一臉正色道:“王伍,一切按計劃實施。”
王伍應聲退下,匆匆離開。
一炷香後,當慧信和尚與張謙等人率領大批士兵抵達岸上的基地時,山海盟的船員以及大明船隊的其他人手都收到消息:船隊統帥召集所有將士到岸上的基地開會,輔國公將在會上宣布一件大事。
船隊中各艘船的將士們紛紛上岸,來到岸上的基地。一部分人以為是要開基地落成的慶祝大會,另一部分人卻是慧信和尚與張謙鼓動來鬧事的。
“四月飄雪,此乃天現異象,此地不祥。諸位弟兄,咱們別呆在這鬼地方了,還是趕緊返程吧!”人群中有人暗中鼓動。
“就是,咱們還是早點返程吧!”有士兵附和。
有人質疑道:“誰不想返程啊,可咱們沒有航海圖,這大海茫茫,誰知道怎麽迴去?”
“是啊,可輔國公說隻有找到那個什麽狄雲,才知道該如何迴去……”
“唉!早知如此,老子就不該來這裏!跟著鄭和,或許現在已經開始返程……”
“唉,現在說這個,還有什麽用!”
一眾士兵與水手們議論紛紛。
見到一眾將士被鼓動起來,太監張謙與慧信和尚對視一眼,都暗自高興,他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隻有眾將士歸心似箭,眾人對異象感到疑惑,他們才能重新聚攏人心,才能實施後麵的計劃。
“諸位,請靜一靜,靜一靜!”一個有些尖銳的嗓音在營寨的廣場響起。
“是張公公,大家都安靜,”看到張謙,一名指揮使示意眾人閉嘴,“都安靜一下,張公公有話要說!”
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都看向廣場邊上的點將台。
太監張謙與慧信和尚率領幾名指揮使走上點將台,廣場上匯集的士兵已多達千人。
清了清嗓子,張謙尖聲道:“四月飄雪,此乃天現異象,此地必有妖人作怪,我等不可久居於此!”
“公公,可咱們沒有航海圖,又能到哪裏去?”有人提出問題。
“為什麽咱們沒有航海圖?”張謙問道。
那人有些遲疑:“咱們的航海圖不是意外焚毀了嗎?”
張謙大聲道:“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焚毀的!”
聽到張謙這麽說,眾將士都憤恨不已,詢問到底是是誰焚毀了航海圖。
張謙大聲解釋道:“原先我並不知道焚毀海航圖的幕後之人,但此事,慧信大師已經調查清楚……”
“張公公,到底是誰?!”
“是誰?殺了他!”
“對!殺了他!”
眾人義憤填膺,都說要嚴懲焚毀海航圖之人。
慧信和尚走上前,對眾人道:“焚毀海航圖幕後指使,是——輔國公。”
“輔國公?這怎麽可能?”
“這不可能吧?”
眾士兵互相看了看,都不敢相信。
慧信和尚雙手合十:“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打誑語。焚毀航海圖的幕後主使者就是輔國公,鄭海!”
“我等不信,除非你拿出證據?”有士兵質疑。
“對,除非你拿出證據!”眾人附和。
“貧僧知道大家不相信,貧僧一開始也不信,”慧信和尚一臉無奈,“直到貧僧聽到有人酒後吐真言,講出了當日的真相……”
“哦?是誰在背後說我的壞話,”鄭海與朱允炆等人走上點將台,他看向慧信和尚,“慧信大師,你說,是誰燒了航海圖?證人在哪?”
看到鄭海出現,點將台下的將士們一陣騷動。
慧信和尚與張謙對視一笑,眼睛裏流露出一絲奸計得逞般的得意。
“輔國公,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慧信和尚大聲道,“帶證人!”
四月飛雪,在慧信和尚等人看來,這實在是太詭異。
六月飛雪,那是竇娥冤才能引發的異象。這四月飛雪實在令他們費解,水手們也議論紛紛。
正當眾人對下雪感到驚奇時,慧信和尚卻看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
他湊到太監張謙耳邊嘀咕幾句。
張謙隨即眉開眼笑,快步走出船艙。
今日是新建的補給基地竣工的日子,鄭海召集山海盟的船員與大明使團船隊的一眾官兵及船員上岸,一起慶祝基地落成。
中午時分,鄭海與朱允炆一起登上基地的了望塔樓,俯瞰廣闊的海岸。
“慎之,這不是才四月嗎?怎麽就下雪了呢?”朱允炆望著白茫茫的大地,詢問鄭海。
目光從海麵上的船隊收迴來,鄭海扭頭看向朱允炆:“洪允,這裏是南半球,咱們大明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天,正好是南半球的冬天,所以,當大明是夏天時,這裏正好是冬天。如今,是大明的四月,屬於夏天,所以……”
“所以,這裏是冬季,”朱允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如此!慎之,你懂的,真多!”
鄭海隻是咧嘴一笑,沒有再跟朱允炆解釋他為什麽知道這些。
二十一世紀的一些常識性知識,對於十五世紀的人們來說,還是太過先進,也太過費解了。
朱允炆比一般人的接受能力與見識更多,更容易接受鄭海的各種新奇的知識。畢竟,他去過西洋諸國,去過天方國,他見識過許多與大明不一樣的國家與文化。
沉默了一會兒,朱允炆仿佛想到了什麽,突然看向鄭海,有些激動地問道:“慎之,你剛才說,南半球、北半球,難道咱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是個圓球嗎?”
“如果我說是,你信嗎?”鄭海微笑地反問朱允炆。
朱允炆點點頭:“慎之,我信你,可自古以來不是都是天圓地方嗎?難道古人都錯了?”
鄭海沒有直接迴答朱允炆的問題,而是看向海麵,輕聲問道:“洪允,你有沒有認真觀察過海上的船隻?”
朱允炆一臉茫然。
鄭海接著說:“如果你認真觀察從遠處駛來的船隻,你會發現一個現象:你首先看到的會是船隻桅杆的頂部,接著才是船身。船隻從遠處駛來,為什麽咱們先看到的是桅杆頂部,而不是船身呢?”
朱允炆愣住了。
他並沒有認真觀察過船隻出現的順序,更不明白為什麽會先看到船隻的桅杆,而後才看到船身。
他沒體驗過,也沒有思考過這類問題,因此,他沒法迴答鄭海的問題。
正當朱允炆等待鄭海的解釋時,一名侍從急匆匆地登上塔樓,來人是鄭海的隨從——王伍。
看了朱允炆一眼,王伍又看向鄭海,眼神有些猶豫,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朱允炆正考慮著要不要離開時,聽到鄭海說:“王伍,洪允是自己人,有什麽消息,你說吧。”
王伍應了聲是,急忙道:“大人,不好了!慧信和尚帶著一大批士兵正往這邊趕來,怕是要鬧事……”
“你有沒有打聽到他們鬧事的原因?”鄭海問道。
“小的聽說,士兵們在私下議論,說四月飛雪是天現異象,此地不祥,都盼著早點返航……”
“慎之,士兵們沒見過這等場景,要不你跟他們解釋一下。”朱允炆征詢鄭海的看法。
鄭海輕輕搖頭:“此事沒有這麽簡單,慧信和尚他們是想借此發難。不過也好,既然他們想鬧,那咱們就跟他們攤牌吧!”
“這?”朱允炆有些詫異,“慎之,你就不怕他們徹底翻臉?”
拍拍朱允炆的肩膀,鄭海寬慰道:“該來的遲早要來,這兩個多月來,我等的就是這一天。”
他轉向王伍,一臉正色道:“王伍,一切按計劃實施。”
王伍應聲退下,匆匆離開。
一炷香後,當慧信和尚與張謙等人率領大批士兵抵達岸上的基地時,山海盟的船員以及大明船隊的其他人手都收到消息:船隊統帥召集所有將士到岸上的基地開會,輔國公將在會上宣布一件大事。
船隊中各艘船的將士們紛紛上岸,來到岸上的基地。一部分人以為是要開基地落成的慶祝大會,另一部分人卻是慧信和尚與張謙鼓動來鬧事的。
“四月飄雪,此乃天現異象,此地不祥。諸位弟兄,咱們別呆在這鬼地方了,還是趕緊返程吧!”人群中有人暗中鼓動。
“就是,咱們還是早點返程吧!”有士兵附和。
有人質疑道:“誰不想返程啊,可咱們沒有航海圖,這大海茫茫,誰知道怎麽迴去?”
“是啊,可輔國公說隻有找到那個什麽狄雲,才知道該如何迴去……”
“唉!早知如此,老子就不該來這裏!跟著鄭和,或許現在已經開始返程……”
“唉,現在說這個,還有什麽用!”
一眾士兵與水手們議論紛紛。
見到一眾將士被鼓動起來,太監張謙與慧信和尚對視一眼,都暗自高興,他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隻有眾將士歸心似箭,眾人對異象感到疑惑,他們才能重新聚攏人心,才能實施後麵的計劃。
“諸位,請靜一靜,靜一靜!”一個有些尖銳的嗓音在營寨的廣場響起。
“是張公公,大家都安靜,”看到張謙,一名指揮使示意眾人閉嘴,“都安靜一下,張公公有話要說!”
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都看向廣場邊上的點將台。
太監張謙與慧信和尚率領幾名指揮使走上點將台,廣場上匯集的士兵已多達千人。
清了清嗓子,張謙尖聲道:“四月飄雪,此乃天現異象,此地必有妖人作怪,我等不可久居於此!”
“公公,可咱們沒有航海圖,又能到哪裏去?”有人提出問題。
“為什麽咱們沒有航海圖?”張謙問道。
那人有些遲疑:“咱們的航海圖不是意外焚毀了嗎?”
張謙大聲道:“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焚毀的!”
聽到張謙這麽說,眾將士都憤恨不已,詢問到底是是誰焚毀了航海圖。
張謙大聲解釋道:“原先我並不知道焚毀海航圖的幕後之人,但此事,慧信大師已經調查清楚……”
“張公公,到底是誰?!”
“是誰?殺了他!”
“對!殺了他!”
眾人義憤填膺,都說要嚴懲焚毀海航圖之人。
慧信和尚走上前,對眾人道:“焚毀海航圖幕後指使,是——輔國公。”
“輔國公?這怎麽可能?”
“這不可能吧?”
眾士兵互相看了看,都不敢相信。
慧信和尚雙手合十:“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打誑語。焚毀航海圖的幕後主使者就是輔國公,鄭海!”
“我等不信,除非你拿出證據?”有士兵質疑。
“對,除非你拿出證據!”眾人附和。
“貧僧知道大家不相信,貧僧一開始也不信,”慧信和尚一臉無奈,“直到貧僧聽到有人酒後吐真言,講出了當日的真相……”
“哦?是誰在背後說我的壞話,”鄭海與朱允炆等人走上點將台,他看向慧信和尚,“慧信大師,你說,是誰燒了航海圖?證人在哪?”
看到鄭海出現,點將台下的將士們一陣騷動。
慧信和尚與張謙對視一笑,眼睛裏流露出一絲奸計得逞般的得意。
“輔國公,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慧信和尚大聲道,“帶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