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借刀殺人》曰:“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府軍前衛親軍指揮使薛祿步入皇太孫子朱瞻基所居住的宮殿。
此時,太監昌盛正在殿中伺候皇太孫畫畫。
皇太孫朱瞻基文武雙全,武能帶兵上陣,文能吟詩作畫,深得朱棣的喜愛。
與他父親皇太子朱高熾那臃腫的身材不同,朱瞻基身材勻稱、健碩,是馬上騎射的好手。
在騎射方麵,他幾乎可以與漢王朱高煦相提並論,卻比朱高煦更為俊逸,更聰慧,性格也更溫和。
仿佛是在朱瞻基的身上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朱棣對這個皇太孫的喜愛比對他那三個親兒子加起來都多。
在朱瞻基小的時候,朱棣便命自己的智囊——道衍和尚親自教授朱瞻基讀書;
朱瞻基十二歲左右,朱棣便將他帶在身邊。不管是北巡,還是西征,朱棣都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親自傳授他領兵打仗,同時,還命胡廣等大學士隨軍為朱瞻基講授詩書、經史。
今年四月,教授皇太孫經史的胡廣晉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
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薛祿越發覺得自己跟對人了。
在皇太孫手下做事,那就是近水樓台。隻要他表現好,加官進爵是自然而然的事。
等皇太孫放下筆,站在一旁等候的薛祿這才開口:“殿下,末將有要事稟告。”
“薛將軍,是關於親軍訓練的事宜嗎?”
朱瞻基一邊詢問,一邊伸手從太監昌盛的手上接過一方玉質印章,在畫紙的落款處蓋上自己的私章。
“稟殿下,是有關錦衣衛的一些秘密動向。”薛祿恭敬地迴答。
“錦衣衛?”朱瞻基一下子來了興致,“將軍稍等。”
沒有急著詢問薛祿詳情,他扭頭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監昌盛,給了一個眼神。
太監昌盛微微點頭,收起桌子上的畫紙。走到房門外,他打發了房門外候著的幾名小太監,合上房門,這才迴到皇太孫身旁。
“薛將軍,說吧,錦衣衛那邊有什麽動向?”
重新調整了坐姿,朱瞻基看向薛祿。
瞟了一眼旁邊的太監昌盛,薛祿見朱瞻基沒有避開昌盛的意思,便開口道:“紀綱與漢王、穀王勾結,近期似乎要有大動作。”
“穀王?”朱瞻基有些疑惑,“紀綱與我二皇叔勾結不奇怪,可他怎麽與穀王也勾連在一起了?”
“殿下,您可知穀王私下造戰船、訓練水兵這事?”
“有這事?”朱瞻基有些詫異,顯然不知道這件事。
“確有其事。”薛祿給予朱瞻基肯定的迴複。
其實,穀王朱橞私造戰船這件事沒幾個人知道,朱瞻基不知道這並不奇怪。畢竟連皇帝都不知道,他薛祿也是剛從別人嘴裏得知這個消息。
朱瞻基皺起眉頭,雙目微縮,臉色變得凝重。
私自建造戰船、秘密訓練水兵,穀王這是要做什麽?
隻怕不單單是造戰船與訓練水兵這麽簡單,或許,還有更多的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單單一個穀王,朱瞻基並不擔心,可如果作為錦衣衛指揮使的紀綱也與穀王勾結,那事情可就不簡單了。
朱瞻基麵色嚴肅地盯著薛祿,直唿其名:“薛祿,你的消息可靠嗎?”
薛祿重重點頭。
“你這個消息從哪裏來的?”朱瞻基依舊盯著薛祿。
事關重大,他不可能憑借薛祿的一句話就去向皇帝爺爺告禦狀。必須確認是可靠的消息,他才會做出相應的行動。
薛祿再次看向朱瞻基身旁的太監昌盛,有些猶豫,沒有急著迴複。
“你放心,他是我的人。”朱瞻基沒有讓太監昌盛迴避的意思。
太監昌盛一直靜靜站在朱瞻基身旁,臉上沒有一絲表情變化,似乎完全沒有聽到兩人的對話。
但當聽到朱瞻基說的這句話,他有些觸動,眼神中閃過一絲感動。
不知道薛祿為什麽想避開他,但其實無所謂。與那些年經曆過的宮廷秘事比起來,他根本就不在乎。隻要皇太孫有所表示,他離開便是。
可他沒想到,皇太孫都不介意,薛祿卻像防賊一樣防著他。
昌盛心中有些不快。
薛祿湊到皇太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他……他,他沒死?!”朱瞻基驚訝得無以複加。
見皇太孫如此反應,昌盛有些好奇,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薛祿。
薛祿重重點頭,迴答道:“殿下,這件事是他說的,也是他命末將來聯係殿下的。若殿下不信,您可以跟末將一同前去,親自問問那人。”
“好,你帶路。”
朱瞻基帶著太監昌盛,跟著薛祿離開皇宮。
……
兩個時辰後。
皇太孫朱瞻基再次迴到宮中,帶著太監昌盛,匆匆趕往皇帝的書房。
“陛下,奴婢有要事啟奏。”太監昌盛跪伏在朱棣麵前。
“是你?”朱棣有些詫異地打量著太監昌盛,“你怎麽跑到北京來了?”
太監昌盛鎮定地迴答:“稟陛下,奴婢是奉太子之命前來侍奉皇太孫。”
聽昌盛說是奉太子之命,朱棣便不再說什麽,轉而問道:“方才你說,有要事啟奏?”
“稟陛下,奴婢……奴婢,要舉報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你要舉報紀綱?!”朱棣一臉威嚴,瞪著昌盛,一雙小眼睛仔細打量著,仿佛要刺穿昌盛的雙眼。
竟有人要舉報紀綱?
還是來自南京的……
“大膽!”
朱棣勃然大怒,瞪著昌盛,嗬斥道:“是誰指使你的?!”
昌盛早知道會是這樣,若不是有皇太孫當靠山,任那鄭海許諾他什麽好處,他都不會這麽做,不僅得罪紀綱,更有可能會被皇帝直接命人打死。
雖然早有準備,但他跪伏在地,身體仍情不自禁地微微顫抖。
“陛下誤會,無人指使奴婢……”
“大膽!”朱棣大喝一聲,“來人,拖出去……”
“皇爺爺,是孫兒指使的。”朱瞻基挺身而出。
朱棣扭頭看向皇太孫朱瞻基,方才充滿殺氣的雙眼變得柔和,臉色稍微緩和。他緩緩舉起一隻手掌,製止殿中的侍從將太監昌盛拖出去的舉動。
昌盛暗暗舒了一口氣,再次跪下,繼續低著腦袋,不敢去看皇帝。
伴隨著他的跪下,額頭上的汗水滴落地板,在石板上留下三四個灰黑點。
迅速吸了一口氣,他努力壓下心中的恐懼感。
就在剛剛,他已經在鬼門關轉了一圈,此刻,心髒還在撲通撲通地狂跳。
沒心思去聽皇太孫與陛下的對話,他依舊心有餘悸,整個人仍處於發蒙的狀態中。
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聽到皇帝的問話聲:“皇太孫,說的是真的嗎?”
昌盛這才迴過神,連忙抬起頭,小心翼翼地迴複:“稟陛下,是真的。”
“瞻基,你們先退下吧。”朱棣衝朱瞻基擺擺手,轉身,背對門口。
昌盛忐忑地跟在皇太孫身後,離開了皇帝的書房。
在跟隨皇太孫返迴東宮的住所時,他心中依舊惴惴不安。
“陛下到底會怎麽處置紀綱?
“若是這次整不死那紀綱,紀綱定不會放過我……
“唉!這該死的輔國公,被他粘上,準沒好事……”
府軍前衛親軍指揮使薛祿步入皇太孫子朱瞻基所居住的宮殿。
此時,太監昌盛正在殿中伺候皇太孫畫畫。
皇太孫朱瞻基文武雙全,武能帶兵上陣,文能吟詩作畫,深得朱棣的喜愛。
與他父親皇太子朱高熾那臃腫的身材不同,朱瞻基身材勻稱、健碩,是馬上騎射的好手。
在騎射方麵,他幾乎可以與漢王朱高煦相提並論,卻比朱高煦更為俊逸,更聰慧,性格也更溫和。
仿佛是在朱瞻基的身上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朱棣對這個皇太孫的喜愛比對他那三個親兒子加起來都多。
在朱瞻基小的時候,朱棣便命自己的智囊——道衍和尚親自教授朱瞻基讀書;
朱瞻基十二歲左右,朱棣便將他帶在身邊。不管是北巡,還是西征,朱棣都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親自傳授他領兵打仗,同時,還命胡廣等大學士隨軍為朱瞻基講授詩書、經史。
今年四月,教授皇太孫經史的胡廣晉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
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薛祿越發覺得自己跟對人了。
在皇太孫手下做事,那就是近水樓台。隻要他表現好,加官進爵是自然而然的事。
等皇太孫放下筆,站在一旁等候的薛祿這才開口:“殿下,末將有要事稟告。”
“薛將軍,是關於親軍訓練的事宜嗎?”
朱瞻基一邊詢問,一邊伸手從太監昌盛的手上接過一方玉質印章,在畫紙的落款處蓋上自己的私章。
“稟殿下,是有關錦衣衛的一些秘密動向。”薛祿恭敬地迴答。
“錦衣衛?”朱瞻基一下子來了興致,“將軍稍等。”
沒有急著詢問薛祿詳情,他扭頭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監昌盛,給了一個眼神。
太監昌盛微微點頭,收起桌子上的畫紙。走到房門外,他打發了房門外候著的幾名小太監,合上房門,這才迴到皇太孫身旁。
“薛將軍,說吧,錦衣衛那邊有什麽動向?”
重新調整了坐姿,朱瞻基看向薛祿。
瞟了一眼旁邊的太監昌盛,薛祿見朱瞻基沒有避開昌盛的意思,便開口道:“紀綱與漢王、穀王勾結,近期似乎要有大動作。”
“穀王?”朱瞻基有些疑惑,“紀綱與我二皇叔勾結不奇怪,可他怎麽與穀王也勾連在一起了?”
“殿下,您可知穀王私下造戰船、訓練水兵這事?”
“有這事?”朱瞻基有些詫異,顯然不知道這件事。
“確有其事。”薛祿給予朱瞻基肯定的迴複。
其實,穀王朱橞私造戰船這件事沒幾個人知道,朱瞻基不知道這並不奇怪。畢竟連皇帝都不知道,他薛祿也是剛從別人嘴裏得知這個消息。
朱瞻基皺起眉頭,雙目微縮,臉色變得凝重。
私自建造戰船、秘密訓練水兵,穀王這是要做什麽?
隻怕不單單是造戰船與訓練水兵這麽簡單,或許,還有更多的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單單一個穀王,朱瞻基並不擔心,可如果作為錦衣衛指揮使的紀綱也與穀王勾結,那事情可就不簡單了。
朱瞻基麵色嚴肅地盯著薛祿,直唿其名:“薛祿,你的消息可靠嗎?”
薛祿重重點頭。
“你這個消息從哪裏來的?”朱瞻基依舊盯著薛祿。
事關重大,他不可能憑借薛祿的一句話就去向皇帝爺爺告禦狀。必須確認是可靠的消息,他才會做出相應的行動。
薛祿再次看向朱瞻基身旁的太監昌盛,有些猶豫,沒有急著迴複。
“你放心,他是我的人。”朱瞻基沒有讓太監昌盛迴避的意思。
太監昌盛一直靜靜站在朱瞻基身旁,臉上沒有一絲表情變化,似乎完全沒有聽到兩人的對話。
但當聽到朱瞻基說的這句話,他有些觸動,眼神中閃過一絲感動。
不知道薛祿為什麽想避開他,但其實無所謂。與那些年經曆過的宮廷秘事比起來,他根本就不在乎。隻要皇太孫有所表示,他離開便是。
可他沒想到,皇太孫都不介意,薛祿卻像防賊一樣防著他。
昌盛心中有些不快。
薛祿湊到皇太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他……他,他沒死?!”朱瞻基驚訝得無以複加。
見皇太孫如此反應,昌盛有些好奇,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薛祿。
薛祿重重點頭,迴答道:“殿下,這件事是他說的,也是他命末將來聯係殿下的。若殿下不信,您可以跟末將一同前去,親自問問那人。”
“好,你帶路。”
朱瞻基帶著太監昌盛,跟著薛祿離開皇宮。
……
兩個時辰後。
皇太孫朱瞻基再次迴到宮中,帶著太監昌盛,匆匆趕往皇帝的書房。
“陛下,奴婢有要事啟奏。”太監昌盛跪伏在朱棣麵前。
“是你?”朱棣有些詫異地打量著太監昌盛,“你怎麽跑到北京來了?”
太監昌盛鎮定地迴答:“稟陛下,奴婢是奉太子之命前來侍奉皇太孫。”
聽昌盛說是奉太子之命,朱棣便不再說什麽,轉而問道:“方才你說,有要事啟奏?”
“稟陛下,奴婢……奴婢,要舉報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你要舉報紀綱?!”朱棣一臉威嚴,瞪著昌盛,一雙小眼睛仔細打量著,仿佛要刺穿昌盛的雙眼。
竟有人要舉報紀綱?
還是來自南京的……
“大膽!”
朱棣勃然大怒,瞪著昌盛,嗬斥道:“是誰指使你的?!”
昌盛早知道會是這樣,若不是有皇太孫當靠山,任那鄭海許諾他什麽好處,他都不會這麽做,不僅得罪紀綱,更有可能會被皇帝直接命人打死。
雖然早有準備,但他跪伏在地,身體仍情不自禁地微微顫抖。
“陛下誤會,無人指使奴婢……”
“大膽!”朱棣大喝一聲,“來人,拖出去……”
“皇爺爺,是孫兒指使的。”朱瞻基挺身而出。
朱棣扭頭看向皇太孫朱瞻基,方才充滿殺氣的雙眼變得柔和,臉色稍微緩和。他緩緩舉起一隻手掌,製止殿中的侍從將太監昌盛拖出去的舉動。
昌盛暗暗舒了一口氣,再次跪下,繼續低著腦袋,不敢去看皇帝。
伴隨著他的跪下,額頭上的汗水滴落地板,在石板上留下三四個灰黑點。
迅速吸了一口氣,他努力壓下心中的恐懼感。
就在剛剛,他已經在鬼門關轉了一圈,此刻,心髒還在撲通撲通地狂跳。
沒心思去聽皇太孫與陛下的對話,他依舊心有餘悸,整個人仍處於發蒙的狀態中。
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聽到皇帝的問話聲:“皇太孫,說的是真的嗎?”
昌盛這才迴過神,連忙抬起頭,小心翼翼地迴複:“稟陛下,是真的。”
“瞻基,你們先退下吧。”朱棣衝朱瞻基擺擺手,轉身,背對門口。
昌盛忐忑地跟在皇太孫身後,離開了皇帝的書房。
在跟隨皇太孫返迴東宮的住所時,他心中依舊惴惴不安。
“陛下到底會怎麽處置紀綱?
“若是這次整不死那紀綱,紀綱定不會放過我……
“唉!這該死的輔國公,被他粘上,準沒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