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三年(1415年)的夏天。
西南風吹著風帆,獵獵作響。
從古裏國一路向東,沒有在錫蘭山國停歇,鄭和船隊橫跨印度洋,直抵蘇門答剌國。
蘇門答剌國有大明使團船隊的補給站,鄭和船隊在此進行休整與補給。
“景弘、小海,你們過來看一下。”
站在桌子旁,鄭和招唿王景弘與鄭海過來。
寬大的木桌子上鋪著一張大型航海圖,圖上有大陸、海島與海洋等各種圖標。
“景弘、小海,咱們再停歇兩日,就返迴舊港。等迴到舊港,咱們與施老先生商議一番南洋的事情,便直接返迴大明。”
鄭和指著航海圖劃出的虛線,講述下一步的航行計劃,已經規劃好返迴大明的路線。
作為軍事主官,鄭海沒有說話,隻是沉默地點頭。
規劃船隊的航行路線,這如今已經不是他的職責,他主要負責船隊的護衛。
船隊的第二位正使王景弘看向鄭海,也跟著點頭。
他早就知道返迴的計劃,因為鄭和之前跟他談過。
見鄭海沒意見,王景弘很高興:“此番下西洋,咱們是有驚無險,順利完成了陛下交給的任務。再過個把月,咱們就將攜帶西洋諸國的使團與進獻的祥瑞迴到大明,到那時,必將又是天大的功勞!”
“景弘說的沒錯,”鄭和附和,“此次下西洋,雖遭遇颶風,但好在天妃娘娘庇佑,這才有驚無險。”
鄭海笑了笑,適時地恭維道:“這離不開兩位正使大人的英明領導。”
“哈哈哈!難得聽到輔國公奉承一句,”王景弘喜笑顏開,“這也離不開輔國公的英明領導!”
“不敢,不敢,本官可不敢與兩位正使相提並論。”鄭海嘻嘻哈哈。
“少拍我們的馬屁,”鄭和也笑了,“我和景弘可不吃這一套。”
王景弘咧嘴笑:“能聽到輔國公的奉承,我還是挺高興的,嗬嗬。”
正當三人輕鬆地插科打諢時,一名錦衣衛急匆匆走進船艙,急聲兵部:“三位大人,屬下有緊急軍情!”
鄭海、鄭和與王景弘三人同時皺起眉頭,臉上的笑容一掃而光。
“什麽軍情?快說!”鄭海一臉認真。
“稟大人,官廠四周發現不明軍隊,初步估計超過萬人……”
“可知道是什麽人?”鄭海急忙詢問。
“稟大人,目前不清楚,馬通事正帶人前去交涉……”
“不好!”鄭海眉頭一皺,“立即發響箭示警,船隊進入備戰狀態!”
“小海,怎麽迴事?”鄭和有些困惑。
鄭海一臉嚴肅,抱拳迴複:“三寶,我懷疑,有人想襲擊咱們的船隊。”
“輔國公,這不可能吧?”王景弘有些詫異,“會不會是蘇門答剌國王的儀仗……”
“儀仗?至於上萬人嗎?”鄭海搖搖頭。
王景弘與鄭和對視一眼,都是一臉擔憂。
“小海,那你覺得,這股軍隊會是什麽人?”鄭和向鄭海諮詢。
鄭海忽然眼睛一亮:“極有可能是蘇幹剌的手下……”
“蘇幹剌!”鄭和與王景弘異口同聲。
“他敢跟咱們大明作對?”王景弘依舊有些不敢置信。
“上次路過蘇門答剌,新國王鎖丹罕想要我們幫他圍剿叛匪,咱們沒有同意。如果這蘇幹剌真敢襲擊咱們,小海,那咱們就隻好答應幫鎖丹罕了。”
鄭和的話正合鄭海的想法,王景弘也點頭同意。
我不犯人,人卻犯我,豈有不還手之理?
第一次下西洋時,鄭和船隊在爪哇被西爪哇王誤會,一百七十多人被爪哇士兵殺害。
為了大局著想,本著以和為貴的目的,鄭和與鄭海與西爪哇王達成和解,僅罰了西爪哇王數萬兩黃金。
那次是誤會,可這一迴,如果蘇幹剌明知是大明使團的船隊還敢來襲擊,那性質就不同了。
“官廠”是大明船隊在南洋各國建立的補給站,是大明的財產。
但凡有敢襲擊“官廠”的,視同對大明發起戰爭,鄭海是絕不容許這個等事情發生的。
隨著三支響箭騰空而起,停泊在蘇門答剌國港口的鄭和船隊船隻紛紛收起棧橋踏板、升起船錨、擂起戰鼓,進入戰備狀態。
遠處的山坡上,一夥身穿蘇門答剌國服飾的漢子藏在樹林裏。
一名赤膊的瘦小漢子抓著藤蔓,從樹上滑下來,落在一名卷發的中年人身邊:“大王,大明的船隊收起了船錨,好像要跑……”
“什麽?!”
卷發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一把扔掉手中咬了一口的不知名水果。
“不能讓他們跑了!”
這說話的中年男子,正是前任蘇門答剌國國王“老王”的兒子——蘇幹剌。
蘇幹剌的父王“老王”,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漁民,因幫助蘇門答剌國王後打敗入侵的那孤兒國有功,得以登上王位。
而現任新國王鎖丹罕是王後與前國王宰奴裏阿必丁的兒子。他發動政變,殺死了蘇幹剌的父王“老王”,奪取了王位。
蘇幹剌與鎖丹罕有殺父之仇,他率領自己的部下逃入山林中,自立為王。
望著港口的船隊,蘇幹剌攥起拳頭,大聲道:“來人,傳我命令,對鄭和船隊發動進攻!”
“大王,不可!”有名老臣站出來,“臣聽說,大明的戰船強大無比,連以前的海盜王陳祖義,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胡說!”蘇幹剌狠狠瞪了那名老臣一眼,“鄭和船隊隻是大而已。本王早就打探清楚了,他們在西爪哇被當地人打得一敗塗地,根本沒有傳說的那般厲害!”
蘇幹剌手下一幫大臣議論紛紛,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諸位大臣,難道你們不想複國嗎?難道你們就甘心讓那個鎖丹罕占據你們的土地?”蘇幹剌大聲質問。
諸位大臣沉默了。
誰不想複國?誰不想恢複往日的官爵,重新擁有昔日非我的土地?
可鎖丹罕占據了國都,手裏擁有大批的軍隊,又獲得國中人民的支持,占據了優勢。
而蘇幹剌隻能逃入山林中,即便手裏有數萬人,但缺少糧草與兵器,要想打敗鎖丹罕,那實在太難了!
“本王知道,你們都跟本王一樣,都想複國,都想找鎖丹罕報仇,隻是苦於沒有機會。”蘇幹剌一下子點破了眾人的心思。
掃了眾位大臣一眼,他語重心長地勸說道:“現在,我們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隻要我們把握住這個機會,那我們就一定能打敗鎖丹罕。”
“大王,你說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莫非是指,偷襲鄭和船隊?”
“沒錯!”蘇幹剌燦爛一笑,“你們看看那鄭和的船隊,這幾天,天天在搬運糧草。他們船上不僅有吃的、有喝的,還有許多的寶物!”
見有不少大臣點頭,他又補充道:“假如我們奪取了鄭和的船隊,那我們就不必躲在山林之中。我們不僅有糧草,還有大批的兵器……
“除此之外,船上還有許多的黃金、寶石、美女……
“你們想想,要是我們擁有了這些東西,我們要想複國,那不就是手到擒來嗎?”
諸位大臣越發覺得他們的大王說得對,紛紛點頭。
抽出腰間的短刀,蘇幹剌向前一揮:“給我把他們攔下!進攻!”
西南風吹著風帆,獵獵作響。
從古裏國一路向東,沒有在錫蘭山國停歇,鄭和船隊橫跨印度洋,直抵蘇門答剌國。
蘇門答剌國有大明使團船隊的補給站,鄭和船隊在此進行休整與補給。
“景弘、小海,你們過來看一下。”
站在桌子旁,鄭和招唿王景弘與鄭海過來。
寬大的木桌子上鋪著一張大型航海圖,圖上有大陸、海島與海洋等各種圖標。
“景弘、小海,咱們再停歇兩日,就返迴舊港。等迴到舊港,咱們與施老先生商議一番南洋的事情,便直接返迴大明。”
鄭和指著航海圖劃出的虛線,講述下一步的航行計劃,已經規劃好返迴大明的路線。
作為軍事主官,鄭海沒有說話,隻是沉默地點頭。
規劃船隊的航行路線,這如今已經不是他的職責,他主要負責船隊的護衛。
船隊的第二位正使王景弘看向鄭海,也跟著點頭。
他早就知道返迴的計劃,因為鄭和之前跟他談過。
見鄭海沒意見,王景弘很高興:“此番下西洋,咱們是有驚無險,順利完成了陛下交給的任務。再過個把月,咱們就將攜帶西洋諸國的使團與進獻的祥瑞迴到大明,到那時,必將又是天大的功勞!”
“景弘說的沒錯,”鄭和附和,“此次下西洋,雖遭遇颶風,但好在天妃娘娘庇佑,這才有驚無險。”
鄭海笑了笑,適時地恭維道:“這離不開兩位正使大人的英明領導。”
“哈哈哈!難得聽到輔國公奉承一句,”王景弘喜笑顏開,“這也離不開輔國公的英明領導!”
“不敢,不敢,本官可不敢與兩位正使相提並論。”鄭海嘻嘻哈哈。
“少拍我們的馬屁,”鄭和也笑了,“我和景弘可不吃這一套。”
王景弘咧嘴笑:“能聽到輔國公的奉承,我還是挺高興的,嗬嗬。”
正當三人輕鬆地插科打諢時,一名錦衣衛急匆匆走進船艙,急聲兵部:“三位大人,屬下有緊急軍情!”
鄭海、鄭和與王景弘三人同時皺起眉頭,臉上的笑容一掃而光。
“什麽軍情?快說!”鄭海一臉認真。
“稟大人,官廠四周發現不明軍隊,初步估計超過萬人……”
“可知道是什麽人?”鄭海急忙詢問。
“稟大人,目前不清楚,馬通事正帶人前去交涉……”
“不好!”鄭海眉頭一皺,“立即發響箭示警,船隊進入備戰狀態!”
“小海,怎麽迴事?”鄭和有些困惑。
鄭海一臉嚴肅,抱拳迴複:“三寶,我懷疑,有人想襲擊咱們的船隊。”
“輔國公,這不可能吧?”王景弘有些詫異,“會不會是蘇門答剌國王的儀仗……”
“儀仗?至於上萬人嗎?”鄭海搖搖頭。
王景弘與鄭和對視一眼,都是一臉擔憂。
“小海,那你覺得,這股軍隊會是什麽人?”鄭和向鄭海諮詢。
鄭海忽然眼睛一亮:“極有可能是蘇幹剌的手下……”
“蘇幹剌!”鄭和與王景弘異口同聲。
“他敢跟咱們大明作對?”王景弘依舊有些不敢置信。
“上次路過蘇門答剌,新國王鎖丹罕想要我們幫他圍剿叛匪,咱們沒有同意。如果這蘇幹剌真敢襲擊咱們,小海,那咱們就隻好答應幫鎖丹罕了。”
鄭和的話正合鄭海的想法,王景弘也點頭同意。
我不犯人,人卻犯我,豈有不還手之理?
第一次下西洋時,鄭和船隊在爪哇被西爪哇王誤會,一百七十多人被爪哇士兵殺害。
為了大局著想,本著以和為貴的目的,鄭和與鄭海與西爪哇王達成和解,僅罰了西爪哇王數萬兩黃金。
那次是誤會,可這一迴,如果蘇幹剌明知是大明使團的船隊還敢來襲擊,那性質就不同了。
“官廠”是大明船隊在南洋各國建立的補給站,是大明的財產。
但凡有敢襲擊“官廠”的,視同對大明發起戰爭,鄭海是絕不容許這個等事情發生的。
隨著三支響箭騰空而起,停泊在蘇門答剌國港口的鄭和船隊船隻紛紛收起棧橋踏板、升起船錨、擂起戰鼓,進入戰備狀態。
遠處的山坡上,一夥身穿蘇門答剌國服飾的漢子藏在樹林裏。
一名赤膊的瘦小漢子抓著藤蔓,從樹上滑下來,落在一名卷發的中年人身邊:“大王,大明的船隊收起了船錨,好像要跑……”
“什麽?!”
卷發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一把扔掉手中咬了一口的不知名水果。
“不能讓他們跑了!”
這說話的中年男子,正是前任蘇門答剌國國王“老王”的兒子——蘇幹剌。
蘇幹剌的父王“老王”,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漁民,因幫助蘇門答剌國王後打敗入侵的那孤兒國有功,得以登上王位。
而現任新國王鎖丹罕是王後與前國王宰奴裏阿必丁的兒子。他發動政變,殺死了蘇幹剌的父王“老王”,奪取了王位。
蘇幹剌與鎖丹罕有殺父之仇,他率領自己的部下逃入山林中,自立為王。
望著港口的船隊,蘇幹剌攥起拳頭,大聲道:“來人,傳我命令,對鄭和船隊發動進攻!”
“大王,不可!”有名老臣站出來,“臣聽說,大明的戰船強大無比,連以前的海盜王陳祖義,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胡說!”蘇幹剌狠狠瞪了那名老臣一眼,“鄭和船隊隻是大而已。本王早就打探清楚了,他們在西爪哇被當地人打得一敗塗地,根本沒有傳說的那般厲害!”
蘇幹剌手下一幫大臣議論紛紛,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諸位大臣,難道你們不想複國嗎?難道你們就甘心讓那個鎖丹罕占據你們的土地?”蘇幹剌大聲質問。
諸位大臣沉默了。
誰不想複國?誰不想恢複往日的官爵,重新擁有昔日非我的土地?
可鎖丹罕占據了國都,手裏擁有大批的軍隊,又獲得國中人民的支持,占據了優勢。
而蘇幹剌隻能逃入山林中,即便手裏有數萬人,但缺少糧草與兵器,要想打敗鎖丹罕,那實在太難了!
“本王知道,你們都跟本王一樣,都想複國,都想找鎖丹罕報仇,隻是苦於沒有機會。”蘇幹剌一下子點破了眾人的心思。
掃了眾位大臣一眼,他語重心長地勸說道:“現在,我們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隻要我們把握住這個機會,那我們就一定能打敗鎖丹罕。”
“大王,你說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莫非是指,偷襲鄭和船隊?”
“沒錯!”蘇幹剌燦爛一笑,“你們看看那鄭和的船隊,這幾天,天天在搬運糧草。他們船上不僅有吃的、有喝的,還有許多的寶物!”
見有不少大臣點頭,他又補充道:“假如我們奪取了鄭和的船隊,那我們就不必躲在山林之中。我們不僅有糧草,還有大批的兵器……
“除此之外,船上還有許多的黃金、寶石、美女……
“你們想想,要是我們擁有了這些東西,我們要想複國,那不就是手到擒來嗎?”
諸位大臣越發覺得他們的大王說得對,紛紛點頭。
抽出腰間的短刀,蘇幹剌向前一揮:“給我把他們攔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