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左側山坡上有敵人!”
“傳朕命令,寧陽侯、成山侯率領左哨、左掖阻擋左側山坡上的敵人,”朱棣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又道,“命豐城侯率領右哨與譚青率領右掖前出……”
還沒等朱棣下完命令,一名斥候騎馬匆匆趕來:“稟陛下,我軍右翼山坡上發現敵軍。”
嗚——嗚——
果不其然,右側的山坡上也響起瓦剌的號角。
瓦剌頭目把禿孛羅率領瓦剌騎兵出現在右側的山坡上。
朱棣微微皺眉,神色變得嚴肅:“馬哈木果然狡猾,這裏竟埋伏了三支軍隊!瓦剌這次可謂是傾巢而出。”
皇太孫朱瞻基望著四周的山坡上,目光所及全是瓦剌的騎兵。
“皇爺爺,要不你讓我另一支騎兵,孫兒幫你……”
“瞻基,這場戰事,你就好好看著,”朱棣衝皇太孫咧嘴笑道,“朕有的是辦法,你就待在後軍,看朕怎麽破敵!”
朱棣策馬而出,對身旁的傳令兵喊道:“豐城侯、譚青攔阻右側之敵,都督朱崇、指揮呂興率神機營騎兵前出,策應中軍後撤。”
豐城侯李彬率領右哨與都督譚青率領右掖護住右翼,阻擋右山坡上攻下來的瓦剌騎兵。
都督朱崇等率領神機營騎兵前出,騎兵們手持三眼火銃,攔截追擊而來的馬哈木騎兵。
“高煦,你隨我前出,支援神機營。”朱棣看向二兒子朱高煦。
漢王朱高煦手握馬鞭,抱拳迴複道:“父皇,孩兒領命。”
在向朱棣行禮之時,朱高煦瞥了一眼皇太孫朱瞻基的方向
他微微勾起嘴角,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轉瞬即逝。
朱棣率領後軍的三千營鐵騎,加入位於中間的步兵方陣,填補神機營騎兵的缺口。
忽蘭忽失溫山穀與四周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戰鬥。
火銃的炮聲漸漸停息,馬蹄聲、馬嘯聲、喊殺聲,此起彼伏。
望著遠處山坡上的戰鬥,朱瞻基有些蠢蠢欲動。
隻可惜,他皇爺爺不讓他參戰。
練兵一年多了,他還是頭一次上戰場。
他真想跟瓦剌騎兵過過招,來一次真真正正的實戰。
“李謙,我聽說,當年輔國公第一次上戰場時就大殺四方,可有這迴事?”
聽到皇太孫的詢問,都知監太監李謙迴稟道:“殿下,確實如此。奴婢曾聽內官監的人說過,不隻輔國公跟陛下上過戰場,竟連鄭和也隨陛下一同殺敵。”
“這個我知道,我父王跟我說過,鄭和那時還叫馬和。”
“老奴也想跟鄭和一樣親身殺敵,”太監李謙低聲對皇太孫道,“殿下,您難道不想像輔國公那樣橫掃千軍?”
朱瞻基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想是想,可皇爺爺不讓我參加……”
“殿下,您若真想親自上陣殺敵,老奴有辦法。”
“哦?”朱瞻基有些激動,“你有什麽辦法?”
“殿下,如今兩軍大戰正酣,雙方僵持不下,老奴猜測戰局不久便會有轉機。隻要殿下把握好時機,在關鍵時刻,主動出擊,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那也並非不可能。”
“李謙,你是說,讓我擅自出擊?”朱瞻基搖搖頭,“這可不行,皇爺爺不讓,那就是違令。”
“殿下,奴婢可不是讓您違抗陛下,而是見機行事。”李謙坐在馬背上,微微躬身。
就在朱瞻基與太監李謙交談時,戰場上的局勢再度發生變化。
被都督朱崇阻攔的瓦剌騎兵馬哈木部繞過正麵,轉向攻擊大明的右側。
馬哈木與把禿孛羅近兩萬兵馬夾擊大明的右翼軍隊。
一時間,大明軍隊的右翼壓力劇增。
豐城侯李彬、都督譚青、馬聚、都指揮使滿都率領大明騎兵拚死力戰。
在瓦剌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下,大明軍隊的右翼出現潰敗之勢。
都督馬聚負傷,都指揮使滿都直接戰死。
左翼大軍依舊與瓦剌騎兵混戰,中軍主將鄭亨負傷,神機營的騎兵出擊還未及時趕迴。
一時間,朱棣手上可以調用的軍隊隻剩下神機營的步兵與身旁的三千營鐵騎。
神機營的步兵難以潛出支援,那就隻能使用最後的一支精兵了——三千營。
三千營,是靖難之役中從大寧朵顏三衛借的蒙古騎兵建立起來的。
如今,三千營的兵力依舊保持在三千多人的規模,但士兵全是精兵老卒,戰馬是全軍最好的馬、甲胄、兵器也是最精良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三千營是精騎重甲,不僅士兵披甲,戰馬也披甲。
三千營的騎兵不僅個個腰配雁翎刀,還配有約兩米五長的透甲長槍與破甲重箭等作戰利器。
重裝騎兵是輕騎兵的克星,也是對付敵人重裝騎兵的利器。
神機營與三千營都是朱棣大營軍隊的直屬兵馬。
之前行軍,三千營的重裝甲胄都是由神機營的輜重車隊拉著。
如今,朱棣率三千營與神機營匯合,直接讓三千營的騎兵與戰馬披甲。
他吩咐漢王朱高煦留守位於中軍的神機營,親自率領三千營馳援右翼。
皇帝親自領軍,三千營將士個個精神百倍,氣勢如虹。
三千多精騎兵,在朱棣的指揮下,就像一個人指揮自己的手臂、手指一般。
三千餘重裝鐵騎整齊劃一,動作如行雲流水。
舉弓、拉弦、瞄準、放箭,三千營的騎兵與朱棣神同步。
一支支鋒利的破甲重箭,仿佛長了眼睛一般,射向瓦剌騎兵。
連續三波羽箭灑向大明右翼的瓦剌騎兵中後部。
瓦剌騎兵不斷有士兵中箭墜馬。
兩麵夾擊的形勢遭到破壞,瓦剌騎兵的氣勢瞬間消減了一半。
“大明鐵騎,無往不利,所有人,隨朕廝殺!”
朱棣大喝一聲,隨即,收起長弓,提起透甲長槍。
三千多重裝鐵騎同時舉槍,遙遙指向前方的瓦剌騎兵。
“殺!”朱棣大喝。
三千多大明重騎,齊聲呐喊:“殺!”
聲勢震天,大明騎兵殺氣凜然。
看到三千營重騎出擊,原先稍顯頹勢的大明騎兵,個個抖擻精神。
被困的大明將士重整旗鼓。
一把掰斷身上插著的羽箭,一名大明騎兵的伍長衝身旁同伴喊道:“陛下,都上陣了,你們他娘的,隻要能喘氣,給老子衝!”
原先陷入困境的大明右翼騎兵像打了雞血一般,個個鬥誌昂揚。
轉瞬間,瓦剌騎兵的地利優勢被大明騎兵奮不顧身的拚命氣勢給抵消了。
像刀切豆腐一般,朱棣率領的三千營重騎毫不費力地橫掃當麵之敵。
見形勢不妙,馬哈木一咬牙,大聲道:“撤!”
馬哈木與把禿孛羅兩部的瓦剌騎兵一敗,另一側的太平部瓦剌騎兵也跟著撤退。
除神機營的步兵方陣與後軍的朱瞻基五百騎兵,大明的所有騎兵發起追擊。
“殿下,我軍大勝,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太監李謙再次鼓動朱瞻基主動出擊。
大明軍隊上下全麵出擊,形勢一片大好。
“所有人,跟我追!”朱瞻基策馬衝出。
“傳朕命令,寧陽侯、成山侯率領左哨、左掖阻擋左側山坡上的敵人,”朱棣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又道,“命豐城侯率領右哨與譚青率領右掖前出……”
還沒等朱棣下完命令,一名斥候騎馬匆匆趕來:“稟陛下,我軍右翼山坡上發現敵軍。”
嗚——嗚——
果不其然,右側的山坡上也響起瓦剌的號角。
瓦剌頭目把禿孛羅率領瓦剌騎兵出現在右側的山坡上。
朱棣微微皺眉,神色變得嚴肅:“馬哈木果然狡猾,這裏竟埋伏了三支軍隊!瓦剌這次可謂是傾巢而出。”
皇太孫朱瞻基望著四周的山坡上,目光所及全是瓦剌的騎兵。
“皇爺爺,要不你讓我另一支騎兵,孫兒幫你……”
“瞻基,這場戰事,你就好好看著,”朱棣衝皇太孫咧嘴笑道,“朕有的是辦法,你就待在後軍,看朕怎麽破敵!”
朱棣策馬而出,對身旁的傳令兵喊道:“豐城侯、譚青攔阻右側之敵,都督朱崇、指揮呂興率神機營騎兵前出,策應中軍後撤。”
豐城侯李彬率領右哨與都督譚青率領右掖護住右翼,阻擋右山坡上攻下來的瓦剌騎兵。
都督朱崇等率領神機營騎兵前出,騎兵們手持三眼火銃,攔截追擊而來的馬哈木騎兵。
“高煦,你隨我前出,支援神機營。”朱棣看向二兒子朱高煦。
漢王朱高煦手握馬鞭,抱拳迴複道:“父皇,孩兒領命。”
在向朱棣行禮之時,朱高煦瞥了一眼皇太孫朱瞻基的方向
他微微勾起嘴角,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轉瞬即逝。
朱棣率領後軍的三千營鐵騎,加入位於中間的步兵方陣,填補神機營騎兵的缺口。
忽蘭忽失溫山穀與四周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戰鬥。
火銃的炮聲漸漸停息,馬蹄聲、馬嘯聲、喊殺聲,此起彼伏。
望著遠處山坡上的戰鬥,朱瞻基有些蠢蠢欲動。
隻可惜,他皇爺爺不讓他參戰。
練兵一年多了,他還是頭一次上戰場。
他真想跟瓦剌騎兵過過招,來一次真真正正的實戰。
“李謙,我聽說,當年輔國公第一次上戰場時就大殺四方,可有這迴事?”
聽到皇太孫的詢問,都知監太監李謙迴稟道:“殿下,確實如此。奴婢曾聽內官監的人說過,不隻輔國公跟陛下上過戰場,竟連鄭和也隨陛下一同殺敵。”
“這個我知道,我父王跟我說過,鄭和那時還叫馬和。”
“老奴也想跟鄭和一樣親身殺敵,”太監李謙低聲對皇太孫道,“殿下,您難道不想像輔國公那樣橫掃千軍?”
朱瞻基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想是想,可皇爺爺不讓我參加……”
“殿下,您若真想親自上陣殺敵,老奴有辦法。”
“哦?”朱瞻基有些激動,“你有什麽辦法?”
“殿下,如今兩軍大戰正酣,雙方僵持不下,老奴猜測戰局不久便會有轉機。隻要殿下把握好時機,在關鍵時刻,主動出擊,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那也並非不可能。”
“李謙,你是說,讓我擅自出擊?”朱瞻基搖搖頭,“這可不行,皇爺爺不讓,那就是違令。”
“殿下,奴婢可不是讓您違抗陛下,而是見機行事。”李謙坐在馬背上,微微躬身。
就在朱瞻基與太監李謙交談時,戰場上的局勢再度發生變化。
被都督朱崇阻攔的瓦剌騎兵馬哈木部繞過正麵,轉向攻擊大明的右側。
馬哈木與把禿孛羅近兩萬兵馬夾擊大明的右翼軍隊。
一時間,大明軍隊的右翼壓力劇增。
豐城侯李彬、都督譚青、馬聚、都指揮使滿都率領大明騎兵拚死力戰。
在瓦剌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下,大明軍隊的右翼出現潰敗之勢。
都督馬聚負傷,都指揮使滿都直接戰死。
左翼大軍依舊與瓦剌騎兵混戰,中軍主將鄭亨負傷,神機營的騎兵出擊還未及時趕迴。
一時間,朱棣手上可以調用的軍隊隻剩下神機營的步兵與身旁的三千營鐵騎。
神機營的步兵難以潛出支援,那就隻能使用最後的一支精兵了——三千營。
三千營,是靖難之役中從大寧朵顏三衛借的蒙古騎兵建立起來的。
如今,三千營的兵力依舊保持在三千多人的規模,但士兵全是精兵老卒,戰馬是全軍最好的馬、甲胄、兵器也是最精良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三千營是精騎重甲,不僅士兵披甲,戰馬也披甲。
三千營的騎兵不僅個個腰配雁翎刀,還配有約兩米五長的透甲長槍與破甲重箭等作戰利器。
重裝騎兵是輕騎兵的克星,也是對付敵人重裝騎兵的利器。
神機營與三千營都是朱棣大營軍隊的直屬兵馬。
之前行軍,三千營的重裝甲胄都是由神機營的輜重車隊拉著。
如今,朱棣率三千營與神機營匯合,直接讓三千營的騎兵與戰馬披甲。
他吩咐漢王朱高煦留守位於中軍的神機營,親自率領三千營馳援右翼。
皇帝親自領軍,三千營將士個個精神百倍,氣勢如虹。
三千多精騎兵,在朱棣的指揮下,就像一個人指揮自己的手臂、手指一般。
三千餘重裝鐵騎整齊劃一,動作如行雲流水。
舉弓、拉弦、瞄準、放箭,三千營的騎兵與朱棣神同步。
一支支鋒利的破甲重箭,仿佛長了眼睛一般,射向瓦剌騎兵。
連續三波羽箭灑向大明右翼的瓦剌騎兵中後部。
瓦剌騎兵不斷有士兵中箭墜馬。
兩麵夾擊的形勢遭到破壞,瓦剌騎兵的氣勢瞬間消減了一半。
“大明鐵騎,無往不利,所有人,隨朕廝殺!”
朱棣大喝一聲,隨即,收起長弓,提起透甲長槍。
三千多重裝鐵騎同時舉槍,遙遙指向前方的瓦剌騎兵。
“殺!”朱棣大喝。
三千多大明重騎,齊聲呐喊:“殺!”
聲勢震天,大明騎兵殺氣凜然。
看到三千營重騎出擊,原先稍顯頹勢的大明騎兵,個個抖擻精神。
被困的大明將士重整旗鼓。
一把掰斷身上插著的羽箭,一名大明騎兵的伍長衝身旁同伴喊道:“陛下,都上陣了,你們他娘的,隻要能喘氣,給老子衝!”
原先陷入困境的大明右翼騎兵像打了雞血一般,個個鬥誌昂揚。
轉瞬間,瓦剌騎兵的地利優勢被大明騎兵奮不顧身的拚命氣勢給抵消了。
像刀切豆腐一般,朱棣率領的三千營重騎毫不費力地橫掃當麵之敵。
見形勢不妙,馬哈木一咬牙,大聲道:“撤!”
馬哈木與把禿孛羅兩部的瓦剌騎兵一敗,另一側的太平部瓦剌騎兵也跟著撤退。
除神機營的步兵方陣與後軍的朱瞻基五百騎兵,大明的所有騎兵發起追擊。
“殿下,我軍大勝,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太監李謙再次鼓動朱瞻基主動出擊。
大明軍隊上下全麵出擊,形勢一片大好。
“所有人,跟我追!”朱瞻基策馬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