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馬皇後逝世,9月葬入未徹底完工的陵寢,定名為“孝陵”。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孝陵的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啟用孝陵地宮,與馬皇後合葬孝陵。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孝陵最終建成。


    自從建文帝開始,每年對孝陵多少祭祀,固定的祭祀有三大祭、五小祭。每逢國家大事,還會額外派勳貴大臣前往孝陵祭告。


    朱棣登基之後,十分重視對孝陵的祭祀,延續一年三大祭、五小祭的固定模式。


    又到太祖的誕辰日,太子朱高熾與漢王朱高煦等人前往孝陵祭祀。


    一隊車馬來到孝陵的神道前,一座由兩根石柱與石牌匾構成的石牌坊攔住了去路。


    隻見石牌坊的石質匾額上刻著五個楷書大字:諸司官員下馬。


    這就是下馬坊。


    入孝陵,需下馬,以示對太祖的尊敬。


    走在最前麵的一輛馬車最先停下,騎馬緊隨馬車的幾名太監快速下馬,匆忙趕到馬車前侍奉。


    馬車的車簾被車夫完全掀起,在太監的攙扶下,一個身材胖碩的男子緩緩挪到到車轅邊。


    “哼,如此廢物,還能當太子?”


    馬車後,一名騎馬的魁梧男子一臉輕蔑,此人正是漢王朱高煦。


    一個翻身,一步跨下馬,朱高煦瞥了一眼前麵馬車旁正手忙腳亂的一眾太監,冷冷一笑。


    “父王,您慢點。”


    皇孫朱瞻基跳下馬車,伸出手,扶著太子朱高熾的一隻手。


    在朱瞻基與五六名太監的通力合作下,太子朱高熾終於艱難地著陸了。


    一場秋雨一場涼,涼爽的天氣適合出行,尤其是對一個胖子而言,更是如此。


    輕輕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朱高熾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望向長長的神道,不由得又是輕輕皺眉。


    神道都已經鋪上石板,幹淨而平坦,比起泥濘的泥土不知好了多少倍。可這神道對朱高熾而言,並不是友好。


    “皇兄,還等什麽呢?趕緊走吧,這離享殿還遠得很。”漢王朱高煦催促道。


    享殿是孝陵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大殿中供奉著太祖朱元璋與孝慈高皇後馬氏的神位。


    朱高熾迴頭看向朱高煦,一臉憨憨的笑容,輕輕點頭道:“皇弟說的是,我這便走。”


    在太監們左右的加持下,朱高熾邁著小碎步,一點一點向前挪動。


    等朱高熾走了好一會兒後,漢王朱高煦這才跟著向前走去,不一會兒便已經攆到了朱高熾屁股後麵。


    在神道上行走,眾人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出發,進退有序,不得擅自行動,更不能趕超前麵的人。


    漢王朱高煦排在太子朱高熾之後,而朱高煦之後是皇孫朱瞻基,再往後才是其他隨行官員。


    雨後的氣溫涼爽,朱高熾依舊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更讓他頭疼的是,這雨後的石板十分濕滑,他不得不更為小心翼翼。


    嘶溜——


    腳底一滑,朱高熾重心向前一傾,直接將左右兩名攙扶的太監一帶,嘭的一聲悶響,摔在神道上。


    漢王朱高煦嘿嘿一笑,嘲諷道:“前任失足,後人知警。”


    正當朱高煦洋洋得意之時,後邊有人應聲道:“更有後人知警也。”


    朱高煦微微皺眉,扭頭看向後方,發現說那話的人是朱高熾的兒子,皇孫朱瞻基。


    “皇叔,您走路可要小心些,”朱瞻基一臉正色道,“我父王摔跤了有人扶,您若是摔跤了,我可扶不動啊!”


    見朱瞻基麵目俊朗,身材勻稱,腳步輕盈,言行舉止還如此優雅,朱高煦有些鬱悶了。


    這朱瞻基的話裏有話,他是聽出來了。


    可他一時間卻不知該如何迴應,隻能悶不吭聲。


    瞪了朱瞻基一眼,朱高煦迴頭看向前方已經被人扶起的太子朱高熾,心中暗道:


    “一個連走路都要人攙扶的廢物,憑什麽跟我搶皇位!


    “大哥,你的太子之位早晚會是我的。


    “隻有我,才有資格繼承父皇的皇位……”


    走在最前方的太子朱高熾時不時摔跤,跟在後麵的眾人,走走停停。


    ……


    鄭和、鄭海兩人奉旨迴鄉祭祖,他們在雲南也開始掃墓與祭祀活動。


    鄭和的父母墓地就在昆陽州滇池邊的一個坡地上。


    鄭和的父親馬哈隻墓前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有銘文。


    墓碑銘文是根據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鄭和寄迴雲南的文稿篆刻的。


    永樂三年端午節,鄭和委托當時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撰寫了一篇銘文,名為《故馬公墓誌銘》。


    當時,鄭和已經升為內官監太監。因為任命為出使西洋的正使,所以他沒能迴鄉祭祖,就托人將李至剛為他父親撰寫的墓誌銘帶迴了雲南。


    他的哥哥馬文銘叫人按照文稿刻了這塊墓碑。


    掃墓結束,鄭和將鄭海叫到滇池邊。


    “小海,陛下來信了,叫我們擇日返京。”


    “三寶,這個我猜到了,應該是紀綱在陛下麵前說我的閑話了。”


    望著碧波蕩漾的滇池,鄭和長長地歎息一聲,緩緩道:“又要離開了,不知道下一次迴來會是哪一年了。”


    鄭海點點頭,又微微一笑:“三寶,那這樣,你給陛下迴信,下個月,我們擇吉日而返。”


    “為什麽要等到下個月?”鄭和有些好奇。


    鄭海笑道:“好不容易迴來一趟,那總得多呆幾天吧。”


    “小海,可這樣,怎麽跟陛下交代啊?”


    “擇吉日而返嘛,就說我們選了一個好日子才出發啊!”


    鄭和哈哈一笑,點點頭道:“嗯,有道理。”


    想了想,鄭海提議道:“三寶,既然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迴來,不如將這次掃墓的日期刻在墓碑背麵吧。這樣下次迴來就記得上一次祭掃是什麽時候了。”


    鄭和覺得鄭海的提議非常好,就命人找來篆刻墓碑的工匠,在墓碑背麵刻下幾行小字:


    馬氏第二子太監鄭和,奉命於永樂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於祖宗墳塋祭掃追薦,至十二月吉日迴還。記耳。


    就在鄭海觀看工匠雕刻銘文時,小蘭匆匆跑過來。


    “哥,小主……嫂子,嫂子好像生病了,你快迴去看一下!”


    “小蘭,你說妙錦生病了?”


    小蘭點點頭:“早上就沒怎麽吃飯,剛才又吐了,我覺得,應該是病了……”


    一聽說徐妙錦生病了,鄭海連忙往家裏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