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庵的一間禪房裏,徐妙錦正在看有關佛經方麵的書。


    最近,她也在看北宋二程有關佛教的論述。


    道衍和尚曾與徐妙錦聊起程顥(hào)和程頤(yi)對佛教的看法。


    道衍和尚認為,北宋二程與南宋朱熹的文稿中對佛教有所貶斥,對佛教發展不利。


    自從當了尼姑之後,徐妙錦對佛經也有一些研究,能與道衍大師聊上幾句,但對北宋二程有關佛教的看法並不了解。


    為此,她特意找來這兩人的文稿研讀起來,也算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


    “小主,小主!好消息!”


    丫鬟小蘭冒冒失失地跑了進來,連門都沒敲。


    輕輕放下手中的書,徐妙錦慢慢扭頭,看向門口的小蘭,微微咧嘴,淡淡道:“小蘭,今日的好消息,是抓到了蛐蛐,還是又贏了慧覺?”


    近一年來,徐妙錦終日念佛,修身養性,性子越發沉靜,不似從前的徐家三小姐了。


    倒是丫鬟小蘭性子越來越跳脫,完全不像一個徐妙錦的侍婢。


    小蘭整天與雞鳴寺附近的小孩一起玩,還拉著尼姑慧覺鬥蛐蛐,仿佛與以前的徐妙錦調換了個性子。


    小蘭一臉無辜,解釋道:“誒呀,小主,奴婢抓蛐蛐,那是給皇太孫的,可不是自己玩。”


    “那你逼著慧覺跟你鬥蛐蛐,又怎麽解釋?”徐妙錦麵帶微笑打量著小蘭。


    “小主,慧覺最近整日愁眉不展,奴婢這是幫她……”


    “好了,盡是耍嘴皮子!”


    小蘭撇撇嘴,低聲嘟囔道:“小主,小蘭可沒耍嘴皮子。”


    輕輕搖頭,徐妙錦再次拿起書卷,隨口問道:“那你說說,今天的好消息是什麽?”


    “誒呀!我差點把正事忘了!”


    被徐妙錦岔開話題,小蘭這才想起此番來找徐妙錦的目的,連忙道,“小主,鄭公子迴來了!”


    怔了一下,徐妙錦又搖搖頭:“不可能,他不可能迴來這麽快。”


    “小主,是真的!這個消息是太子妃告訴我的!”


    “太子妃?”徐妙錦有些疑惑,“她來了嗎?”


    “奴婢是在雞鳴寺旁邊遇到太子妃的,估計著她要往這邊來,奴婢就先稟報小主……”


    “小蘭真是機靈,我這不是來了麽。”


    話音剛落,太子妃張氏在宮女的簇擁下走進房間。


    “民女徐妙錦拜見太子妃娘娘。”徐妙錦向太子妃行禮,小蘭也跟著行禮。


    “妙錦,你瞧你,跟我都生分了,”太子妃有些圓嘟嘟的臉上露出笑容,“那我還得喚你一聲姨娘。”


    “嗬嗬嗬,誰叫你是這陣仗。”徐妙錦眉開眼笑,歡快的笑聲像夏天從容綻放的淩霄花,一朵接一朵。


    太子妃張氏示意身邊的宮女退下,與徐妙錦一起在桌子旁坐下。


    小蘭乖巧地為太子妃倒了一杯茶,安安靜靜地站在徐妙錦身旁。


    太子妃輕輕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這才再次與徐妙錦說話:“妙錦,鄭和使團是真的迴來了,已經抵達福建。”


    徐妙錦依舊有些不敢相信,努了努嘴,詢問道:“他們不應該是明年夏天才迴來嗎?怎麽提前了?”


    “這個我不太清楚,”太子妃也有些疑惑,“或許,是中途發生了什麽變故吧。”


    徐妙錦微微點頭,神色有些不安。


    鄭和使團船隊提前返航,這之前也有過先例。


    第一次下西洋時,鄭和使團擒獲南洋海盜頭目陳祖義便提前結束了行程。這件事徐妙錦聽鄭海講過。


    不過,這次使團提前返迴,又是為什麽呢?


    “小主,你說他們會不會又遇見海盜了?”說著,小蘭眼睛就紅了,“小乞丐不知道怎麽樣了?”


    看到徐妙錦與小蘭臉上露出擔憂之色,太子妃寬慰道:“放心,輔國公他們吉人自有天相,一定能平安歸來。”


    心中仍有些不放心,但徐妙錦很快放下這件事。


    打量著太子妃,她覺得太子妃另有來意,開口便問:“娘娘此來,是不是太子殿下有遇到什麽難事了?”


    “姨娘真厲害!殿下說,小時候,就姨娘最疼他,如今能幫到他的,就隻有姨娘您了。”


    想起小時候的朱高熾,徐妙錦不禁莞爾一笑。


    朱高熾小時候就胖嘟嘟的,現在想來是挺可愛的。可那時候她徐妙錦才懶得理那個小書呆朱高熾呢!


    想起在北平燕王府的日子,徐妙錦想起了與鄭海相識相知的美好……


    “不瞞姨娘,殿下最近正為大學士解縉的事而奔波,”太子妃打斷了徐妙錦的遐想,“解縉對殿下有恩,殿下想幫幫他。”


    小蘭忍不住插嘴問道:“解縉?謝大才子不是被貶到外地了嗎?他出了什麽事?”


    連小蘭都知道解縉,謝大才子在大明的知名度是很高的。


    解縉從小就很聰明,兩三歲就開始認字,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九歲時,解縉一天能記住上萬句話,被當地的大夫黃九衢(qu)稱為神童。


    十五歲時,解縉就想參加科舉,不過,他父親以修族譜為由令他推遲三年。


    三年後,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即中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赴京參加會試,禮部會試得第七名,參加殿試,得三甲第十名,中進士,授中書庶吉士。


    賜解縉進士出身時,他當著解縉的麵說道:“朕與你名義上是君臣,恩情卻如同父子,你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解縉當月便上奏萬言,隨後,又呈上《太平十策》。明太祖朱元璋對解縉十分讚賞。


    但凡有才華的人都有些桀驁不馴,解縉年紀輕輕,才華橫溢也難免恃才傲物,不通世故。


    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賜解縉迴鄉相親,一方麵是解縉太恃才傲物、不通世故,另一方麵也是出於惜才與保護的目的。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處死韓國公李善長時,解縉曾代人起草上書為李善長鳴冤。


    解縉當禦史時,竟連都察院最高長官都禦史袁泰都得罪了,被袁泰記恨。


    朱元璋找來解縉的父親謝開,說道:“你兒子是大器晚成,你帶他迴去好好調教,令他更進一步。十年後讓他再來,那是也不晚。”


    從此,解縉開始被朱元璋雪藏。


    然而,朱元璋與謝開的十年之約並未完成,因為八年後,朱元璋就駕崩了。


    或許,朱元璋有意壓製解縉,一方麵是保護解縉,另一方麵可能也是為了給皇太孫朱允炆儲備人才。


    朱元璋駕崩後,解縉奉父名前往京師吊唁。或許,他們認為可能在新帝朱允炆這裏能夠得以重用,因此,解縉入京。


    結果,解縉未能如願。因為以前得罪的人太多,解縉被朝中群臣誣蔑,被貶河州。


    直到建文元年(1399年)底,經朱允炆信任的董倫推薦,解縉這才得以返迴京師,並擔任翰林待詔。


    朱允炆當皇帝的時間短,朱棣造反成功,解縉自然而然地成了朱棣麾下的大臣。


    得益於鄭海的建議,朱棣極力拉攏朝中文臣,通過著書與建內閣等方式分化了前朝的舊臣。


    解縉才華橫溢又沒有黨派,不僅協助朱棣編纂《永樂大典》,還成了朱棣的內閣首輔。


    然而,好景不長。


    永樂五年(1407年),解縉被貶為廣西布政司右參議。


    永樂六年(1408年),解縉又被貶為交趾布政司右參議。


    小蘭所說的謝大才子被貶到外地,指的就是永樂五年解縉被貶廣西。


    太子妃看向徐妙錦,解釋道:“解縉被錦衣衛抓了。”


    “為什麽?”徐妙錦與小蘭異口同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