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韃靼,這可是大事!
能夠率軍北伐的將軍並不多,能令朱棣放心的人選更少。
紀綱心裏有數,但他不會說出來。
說出來,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僭越,不僅無功,反而有過。
所有的皇帝都一樣,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別人看透。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早就明白了這一點。
皇帝不喜歡蠢材,但皇帝同樣不喜歡太聰明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這樣,而朱棣同樣如此。
朱棣沉默了,靜靜地思考著領兵北伐的將領人選。
殿中,寂靜無聲。
微微低著頭,眼神內斂,紀綱也在思考朱棣可能挑選北伐韃靼的人選。
“追隨陛下靖難的那些功臣,都有可能是人選,但能領軍北伐的又有幾個?
“道衍善謀,但不懂將兵;
“成國公朱能是一猛將,可惜南征安南時病歿了;
“新封的英國公張輔,倒是不錯的人選,但他南下交趾平叛去了。
“輔國公鄭海剛從西洋迴來,陛下倒是常誇他兼具謀略與膽識,可陛下能放心將兵權交給他嗎?
“一個敢跟皇帝搶女人的國公,陛下,能不防著他嗎?”
想到這,紀綱嘴角輕輕一抽,閃過一抹冷笑。
他微微抬起頭,瞥了一眼朱棣的背影,眼神中有一股桀驁。
“陛下阻止鄭海與徐家的聯姻,不就是防止鄭海掌握兵權、權傾朝野嗎?
“以我對陛下的了解,陛下不可能用鄭海!
“那麽,就隻剩下一個淇國公了……”
再次望向朱棣的背影,紀綱發現朱棣的身體動了,連忙微微低下頭。
朱棣轉過身,看向跪伏在地的一眾太監,吩咐道:“給朕傳太子太師、淇國公。”
紀綱眼神一亮,朱棣的選擇果然與他猜測的一樣。
淇國公丘福,原為燕山中護衛千戶,是朱棣手下的主要燕軍將領。
丘福與張玉、朱能等人一樣,是燕王府的舊人,是靖難的主要功臣之一。
朱棣稱帝後,論功行賞,丘福位居功臣之首,被封為淇國公。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加封丘福為太子太師。
在立太子一事上,丘福支持次子朱高煦,別人或許不知道,但紀綱一清二楚。
立朱高熾為太子後,朱棣進而加封丘福為太子太師,足見朱棣對丘福的信任。
永樂六年(1408年),朱棣又給丘福加了一千石的年俸,命丘福與蹇義、金忠等人一同輔導皇長孫朱瞻基。
此次,北上北京,朱棣帶著皇長孫朱瞻基,淇國公也跟著。
大約半個時辰後,太監領著淇國公丘福走進殿中。
丘福身穿戎裝,身上的甲胄嘩嘩作響,步伐堅定而有力。
走到朱棣麵前,雙手抱拳行禮,他精神抖擻,聲如洪鍾:
“陛下,叫微臣前來,可是為了對付韃靼?”
打量著身材魁梧的丘福,朱棣忽然覺得丘福老了。
曾經,丘福的勇猛不輸朱能,但如今他已經六十七歲,兩鬢與胡須都已經花白,額頭上的皺紋已經猶如刀刻,滿臉的滄桑。
不過,朱棣見丘福精神壯碩,一身戎裝,很滿意。
又聽到丘福洪亮的聲音,他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依舊滿懷信心。
北征韃靼,他需要的不是丘福的勇猛,而是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為大軍壓陣。
在朱棣看來,丘福年齡大了未必是壞事,反而更沉穩。隻要再安排幾位得力的副將,那丘福統領大軍北伐是個不錯的方案。
朱棣衝著丘福點頭:“韃靼殺害我大明使者,朕,要你率軍討伐,你可願意?”
“臣定不負陛下囑托!”丘福擲地有聲。
“嗯,朕命你征虜大將軍,統領十萬大軍,征討韃靼。”
丘福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鏗鏘有力地迴複道:“臣領命!”
“還有,朕令武城侯、同安侯做你的副將,靖安侯、安平侯做你的參將。征討途中,你多聽聽他們的幾位的意見,不可莽撞行事,你可明白?”
丘福微微一愣,大聲道:“臣明白!”
朱棣很滿意,令紀綱送淇國公出府。
領著淇國公丘福向府外走去,紀綱客客氣氣道:“淇國公,請!”
燕王府還是以前的樣子,丘福是燕王府的舊人,對王府自然了如指掌,並不需要紀綱指引。
不過,有這麽一個人在前麵開路,他很享受這種位高權重的感覺。
紀綱可是錦衣衛指揮使,皇帝身邊的紅人。
能令紀綱引路,那他丘福的權位僅次於皇帝,這令他心情更為愉快。
“紀綱,當初你為陛下牽馬,如今卻成了錦衣衛指揮使,真是厲害!”
聽到丘福的話,走在前麵的紀綱一個趔趄,差點被腳下不平坦的磚石絆倒了。
丘福見紀綱如此,冷哼道:“紀綱,老夫誇了你一句,你沒必要這麽激動吧!”
紀綱的臉色瞬間一僵,眼神中閃過一抹厲色,隨即,又露出和善的笑容。
“嗬嗬,紀綱不禁誇,國公抬愛,紀綱自然激動。”
“哈哈,紀綱,你很不錯,難怪陛下如此賞識你!”丘福憨憨一笑。
紀綱咬著牙,扭頭看向前方,目光冰冷。
他再次迴頭,臉上已經堆滿了笑容,對丘福笑盈盈道:“國公,您這次北伐韃靼,擔子可不輕啊!”
“陛下所托,本國公定不負厚望。”
“國公,我聽說,鄭海已經從西洋迴朝,他可比你輕鬆多了……”
“紀綱,你是何意?”
丘福突然停下腳步,雙目如虎,瞪著紀綱。
“國公,你可知陛下為何讓你出征韃靼?”
丘福自信道:“論打仗,朝中老夫經驗最多,征討韃靼,老夫自然是第一人選。”
紀綱搖搖頭。
“怎麽?你不同意?!”
“國公誤會,”紀綱陪著笑臉道,論打仗經驗,國公的經驗自然最豐富,不過……”
“不過什麽?”
“國公要知道,朝中的幾位國公,除了您,還有輔國公,對了,還有新封的英國公。”
“哼!”
淇國公丘福冷哼一聲,把臉一橫:“他們豈能跟老夫相提並論!想當年,那鄭海跟你差不多,也就是燕王府的一個侍衛!他能封為國公,那還不是因為道衍……”
“國公說的是!”紀綱皮笑肉不笑地附和著。
“還有,張輔那小子,要不是他爹戰死沙場,他怎麽可能封新城侯!”
“國公說的沒錯!”紀綱應和一句,又道,“可他們這兩年風生水起,名聲可勝過國公您。”
丘福老臉一冷,沉默不語。
見丘福沉默,紀綱繼續說道:“張輔能封侯,自然與戰死的榮國公有關。可他能封英國公,那是在安南實打實地打出來的!”
丘福陰著臉,不說話,眉頭微微皺起來。
“張輔封國公,我等無話可說,”紀綱掃了丘福一眼,“可那鄭海依靠其師父道衍和尚封了國公,如今又憑借他那太監義兄下西洋,可謂名利雙收,聲威已蓋過國公……”
“鄭海,本國公最瞧不起的人,就是他!”丘福一臉不爽,甩了甩衣袖,怒氣衝衝地離開了。
望著丘福離開的背影,紀綱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目光變得冰冷。
“淇國公,你當自己是廉頗?廉頗老矣,你可自知?”
紀綱陰陰一笑,望向南邊的天空。
“鄭海,你等著吧!我先拿丘福練練手,下一個倒下的國公,就是你!”
能夠率軍北伐的將軍並不多,能令朱棣放心的人選更少。
紀綱心裏有數,但他不會說出來。
說出來,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僭越,不僅無功,反而有過。
所有的皇帝都一樣,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別人看透。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早就明白了這一點。
皇帝不喜歡蠢材,但皇帝同樣不喜歡太聰明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這樣,而朱棣同樣如此。
朱棣沉默了,靜靜地思考著領兵北伐的將領人選。
殿中,寂靜無聲。
微微低著頭,眼神內斂,紀綱也在思考朱棣可能挑選北伐韃靼的人選。
“追隨陛下靖難的那些功臣,都有可能是人選,但能領軍北伐的又有幾個?
“道衍善謀,但不懂將兵;
“成國公朱能是一猛將,可惜南征安南時病歿了;
“新封的英國公張輔,倒是不錯的人選,但他南下交趾平叛去了。
“輔國公鄭海剛從西洋迴來,陛下倒是常誇他兼具謀略與膽識,可陛下能放心將兵權交給他嗎?
“一個敢跟皇帝搶女人的國公,陛下,能不防著他嗎?”
想到這,紀綱嘴角輕輕一抽,閃過一抹冷笑。
他微微抬起頭,瞥了一眼朱棣的背影,眼神中有一股桀驁。
“陛下阻止鄭海與徐家的聯姻,不就是防止鄭海掌握兵權、權傾朝野嗎?
“以我對陛下的了解,陛下不可能用鄭海!
“那麽,就隻剩下一個淇國公了……”
再次望向朱棣的背影,紀綱發現朱棣的身體動了,連忙微微低下頭。
朱棣轉過身,看向跪伏在地的一眾太監,吩咐道:“給朕傳太子太師、淇國公。”
紀綱眼神一亮,朱棣的選擇果然與他猜測的一樣。
淇國公丘福,原為燕山中護衛千戶,是朱棣手下的主要燕軍將領。
丘福與張玉、朱能等人一樣,是燕王府的舊人,是靖難的主要功臣之一。
朱棣稱帝後,論功行賞,丘福位居功臣之首,被封為淇國公。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加封丘福為太子太師。
在立太子一事上,丘福支持次子朱高煦,別人或許不知道,但紀綱一清二楚。
立朱高熾為太子後,朱棣進而加封丘福為太子太師,足見朱棣對丘福的信任。
永樂六年(1408年),朱棣又給丘福加了一千石的年俸,命丘福與蹇義、金忠等人一同輔導皇長孫朱瞻基。
此次,北上北京,朱棣帶著皇長孫朱瞻基,淇國公也跟著。
大約半個時辰後,太監領著淇國公丘福走進殿中。
丘福身穿戎裝,身上的甲胄嘩嘩作響,步伐堅定而有力。
走到朱棣麵前,雙手抱拳行禮,他精神抖擻,聲如洪鍾:
“陛下,叫微臣前來,可是為了對付韃靼?”
打量著身材魁梧的丘福,朱棣忽然覺得丘福老了。
曾經,丘福的勇猛不輸朱能,但如今他已經六十七歲,兩鬢與胡須都已經花白,額頭上的皺紋已經猶如刀刻,滿臉的滄桑。
不過,朱棣見丘福精神壯碩,一身戎裝,很滿意。
又聽到丘福洪亮的聲音,他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依舊滿懷信心。
北征韃靼,他需要的不是丘福的勇猛,而是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為大軍壓陣。
在朱棣看來,丘福年齡大了未必是壞事,反而更沉穩。隻要再安排幾位得力的副將,那丘福統領大軍北伐是個不錯的方案。
朱棣衝著丘福點頭:“韃靼殺害我大明使者,朕,要你率軍討伐,你可願意?”
“臣定不負陛下囑托!”丘福擲地有聲。
“嗯,朕命你征虜大將軍,統領十萬大軍,征討韃靼。”
丘福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鏗鏘有力地迴複道:“臣領命!”
“還有,朕令武城侯、同安侯做你的副將,靖安侯、安平侯做你的參將。征討途中,你多聽聽他們的幾位的意見,不可莽撞行事,你可明白?”
丘福微微一愣,大聲道:“臣明白!”
朱棣很滿意,令紀綱送淇國公出府。
領著淇國公丘福向府外走去,紀綱客客氣氣道:“淇國公,請!”
燕王府還是以前的樣子,丘福是燕王府的舊人,對王府自然了如指掌,並不需要紀綱指引。
不過,有這麽一個人在前麵開路,他很享受這種位高權重的感覺。
紀綱可是錦衣衛指揮使,皇帝身邊的紅人。
能令紀綱引路,那他丘福的權位僅次於皇帝,這令他心情更為愉快。
“紀綱,當初你為陛下牽馬,如今卻成了錦衣衛指揮使,真是厲害!”
聽到丘福的話,走在前麵的紀綱一個趔趄,差點被腳下不平坦的磚石絆倒了。
丘福見紀綱如此,冷哼道:“紀綱,老夫誇了你一句,你沒必要這麽激動吧!”
紀綱的臉色瞬間一僵,眼神中閃過一抹厲色,隨即,又露出和善的笑容。
“嗬嗬,紀綱不禁誇,國公抬愛,紀綱自然激動。”
“哈哈,紀綱,你很不錯,難怪陛下如此賞識你!”丘福憨憨一笑。
紀綱咬著牙,扭頭看向前方,目光冰冷。
他再次迴頭,臉上已經堆滿了笑容,對丘福笑盈盈道:“國公,您這次北伐韃靼,擔子可不輕啊!”
“陛下所托,本國公定不負厚望。”
“國公,我聽說,鄭海已經從西洋迴朝,他可比你輕鬆多了……”
“紀綱,你是何意?”
丘福突然停下腳步,雙目如虎,瞪著紀綱。
“國公,你可知陛下為何讓你出征韃靼?”
丘福自信道:“論打仗,朝中老夫經驗最多,征討韃靼,老夫自然是第一人選。”
紀綱搖搖頭。
“怎麽?你不同意?!”
“國公誤會,”紀綱陪著笑臉道,論打仗經驗,國公的經驗自然最豐富,不過……”
“不過什麽?”
“國公要知道,朝中的幾位國公,除了您,還有輔國公,對了,還有新封的英國公。”
“哼!”
淇國公丘福冷哼一聲,把臉一橫:“他們豈能跟老夫相提並論!想當年,那鄭海跟你差不多,也就是燕王府的一個侍衛!他能封為國公,那還不是因為道衍……”
“國公說的是!”紀綱皮笑肉不笑地附和著。
“還有,張輔那小子,要不是他爹戰死沙場,他怎麽可能封新城侯!”
“國公說的沒錯!”紀綱應和一句,又道,“可他們這兩年風生水起,名聲可勝過國公您。”
丘福老臉一冷,沉默不語。
見丘福沉默,紀綱繼續說道:“張輔能封侯,自然與戰死的榮國公有關。可他能封英國公,那是在安南實打實地打出來的!”
丘福陰著臉,不說話,眉頭微微皺起來。
“張輔封國公,我等無話可說,”紀綱掃了丘福一眼,“可那鄭海依靠其師父道衍和尚封了國公,如今又憑借他那太監義兄下西洋,可謂名利雙收,聲威已蓋過國公……”
“鄭海,本國公最瞧不起的人,就是他!”丘福一臉不爽,甩了甩衣袖,怒氣衝衝地離開了。
望著丘福離開的背影,紀綱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目光變得冰冷。
“淇國公,你當自己是廉頗?廉頗老矣,你可自知?”
紀綱陰陰一笑,望向南邊的天空。
“鄭海,你等著吧!我先拿丘福練練手,下一個倒下的國公,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