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和使團出使暹羅期間,大明迎了一個特殊的訪問使團。
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二十日,浡(bo )泥(今文萊)國王麻那惹加那率使團抵達大明都城南京。
南洋浡泥國使團人數達150多人,使團中除了浡泥國的王室大臣,國王還帶著他的4歲王子以及嬪妃。
這等規模的使團實屬罕見。
這是朱棣登基以來訪問大明的第一位南洋諸國國王。
朱棣特別重視,以最高規格的禮儀接待了浡泥國使團。
朱棣將浡泥國王朝貢的禮物安放在文華殿,在奉天門宴請浡泥國國王、王妃等人,安排浡泥國使團在會同館住下。
浡泥國國王的來訪,可以算是鄭和下西洋的成功,也就是朱棣的成功。
從此,還有誰敢說朱棣的繼位名不正言不順?
還有誰,敢說下西洋的不是?
宴會結束後,朱棣誌得意滿地走進奉先殿。
奉先殿中,供奉著明太祖朱元璋及孝慈高皇後馬皇後。
“父皇,你看到了嗎?
“浡泥國國王率團來朝,我大明威名遠播,何等氣勢!
“父皇,朕比您的孫兒朱允炆要強!
“在朕的治理下,大明蒸蒸日上,海外諸國無不臣服……
“父皇,您在泉下有知,應該為朕高興。
“不隻是浡泥國,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邦外藩國來朝。
“朕,要讓萬邦來朝,讓大明威鎮寰宇!”
出了奉先殿,朱棣又擺駕坤寧宮。
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
此時,俆皇後的梓宮依舊停放在坤寧宮中。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俆皇後病逝,十月十四日,定諡號為仁孝皇後。
俆皇後生前想迴北平,朱棣打算將俆皇後埋葬在昌平。
因此,皇後死後並沒有下葬,梓宮(即棺材)在宮中停放。
浡泥國國王與王妃向仁孝皇後進獻了金縷文箋(jiān)表及浡泥國土特產。朱棣一並將這些東西帶到坤寧宮,放在俆皇後靈前。
“皇後,朕來看你了。”
朱棣上了一炷香,靜靜地望著俆皇後的棺槨。
“皇後,這些是浡泥國國王與王妃進獻給你的。
“皇後,朕想你了……”
一年過去了,俆皇後的寢宮一切擺設都沒有變動,一切如舊。
所有的物品還和俆皇後生前一樣擺放著。
燈照常點著,熏香還是皇後喜歡的那一種,就連書桌上皇後用過的書冊依舊擺放著。
隻是,俆皇後不在了,寢宮裏隻有這冰冷的棺槨陪伴著朱棣。
每到夜深人靜時,朱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孤單。
趴在俆皇後的棺槨上,他一個人對著棺槨自言自語:
“皇後,朕已經叫他們在北平尋找適合的山陵了……
“朕答應你,一定帶你迴北平……
“朕答應你,好好照顧你的妹妹,隻是,她不願意入宮陪你……
“朕知道,你的性子,朕不會勉強她的……
“皇後,不是喜歡佛陀嗎?
“聽說錫蘭國寺廟裏有佛陀的舍利,朕已經派三寶前去供奉,為你布施……”
從坤寧宮出來,朱棣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朱棣問紀綱:“朕交代你的事,辦得怎樣了?”
紀綱抱拳迴答:“陛下,徐姑娘她……請陛下再給臣一些時間,臣一定……”
“算了,朕不想勉強她,這件事先放一放吧。”
“是,陛下。”
“溥洽那裏,有進展嗎?”
紀綱再次抱拳,低頭迴應道:“稟陛下,那和尚堅稱,不知那人的下落……”
“繼續審,審到他說為止。”
“臣明白。”
頓了頓,朱棣又問:“錦衣衛清理幹淨了嗎?”
紀綱抬起頭,一臉自信道:“啟稟陛下,臣已經悄悄將輔國公的人全部剔除出去,現已清理幹淨。”
“鄭海是個能臣,他的人,你不要做的太過。”
紀綱咬咬牙,抱拳道:“臣,明白!那個馮致遠,臣沒有動他,將他安排在北平了……”
“嗯,這樣便好。”
朱棣背過身,看向桌子上的一艘寶船模型,身上拿起船模型。
打量著精致的寶船模型,輕輕用手指碰了碰木雕模型上的船隊帆,船帆隨著轉向一邊。
他微微翹起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賞:“鄭海若能從西洋平安歸來,朕,還是會重用他……”
紀綱輕輕抬起下巴,望了一眼皇帝的背影,微微皺眉,眼神中有一絲嫉妒。
遠在南洋的鄭海,站在船甲板上,突然打了一個噴嚏。
“夜裏寒涼,你一個人站在這裏吹海風,就不怕得風寒?”
施若綺拿著一件披風,直接走過來為鄭海披上。
衝著施若綺微微一笑,鄭海柔聲道:“二姐,謝謝你。”
施若綺給鄭海翻了一個白眼:“你還叫人家二姐,就不能改一改?”
“那……那叫大姐?”鄭海一臉壞笑。
“哼!”施若綺一甩袖子,轉身離開。
“啊——嘁!”鄭海又打了一個噴嚏。
施若綺停下腳步,轉身看向鄭海,一臉埋怨道:“叫你晚上吹海風,你看你,這下著涼了吧?”
鄭海辯解道:“我這不是著涼,是有人在罵我。”
“哼!淨說瞎話,大晚上的,誰會吃飽了罵你,還不趕緊迴船艙!”
“肯定是有人在背後罵我。”鄭海一臉笑容。
“跟我迴船艙!”施若綺拉著鄭海的手,就往樓梯走。
鄭海沒辦法隻好任由施若綺拉著,跟著走下甲板。
一邊走迴房間,施若綺一邊念叨:“你這麽大個人了,都不懂照顧好自己。明天就到舊港了,要是被我爹發現,你得了風寒,那他指不定要說我不會照顧人了……”
第二天中午,鄭和船隊抵達舊港。
舊港的華人首領施進卿前來碼頭迎接鄭和使團。
鄭和拿出朱棣的詔書,當場宣布大明的決定。
朱棣的聖旨宣布在舊港設立宣慰使司,作為鄭和船隊的後勤補給中轉站,封施進卿為舊港宣慰司的首任宣慰使。
由此,舊港歸屬大明的行政建製,成為大明的一塊名義上的“飛地”。
鄭和宣布完公事,眾人跟著施進卿乘坐小船前往施家。
路上,施進卿將施若綺拉到一邊,偷偷問:“女兒,你真的成了國公夫人了?”
施若綺害羞地迴答道:“爹,你都是宣慰使了,還稀罕個什麽國公啊!”
“別當爹不懂大明的管製,這國公可比宣慰使有地位多了!”
“爹,等到家了,我再跟你說……”
“女兒,你真有本事!”施進卿滿臉得意的笑容,“釣了個金龜婿,你爹我比當什麽宣慰使還高興!”
施若綺嘟著嘴,撒嬌道:“爹,既然你不稀罕舊港宣慰使,那不如,你把它讓給我,我來當這個舊港宣慰使。”
“這個也不是不行……”
“真的?”施若綺一臉興奮。
施進卿露出狐狸一般狡猾的笑容:“除非你與那鄭海給你爹生一個大外孫!”
施若綺的臉刷的一下子紅了:“爹,你說什麽呢……”
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二十日,浡(bo )泥(今文萊)國王麻那惹加那率使團抵達大明都城南京。
南洋浡泥國使團人數達150多人,使團中除了浡泥國的王室大臣,國王還帶著他的4歲王子以及嬪妃。
這等規模的使團實屬罕見。
這是朱棣登基以來訪問大明的第一位南洋諸國國王。
朱棣特別重視,以最高規格的禮儀接待了浡泥國使團。
朱棣將浡泥國王朝貢的禮物安放在文華殿,在奉天門宴請浡泥國國王、王妃等人,安排浡泥國使團在會同館住下。
浡泥國國王的來訪,可以算是鄭和下西洋的成功,也就是朱棣的成功。
從此,還有誰敢說朱棣的繼位名不正言不順?
還有誰,敢說下西洋的不是?
宴會結束後,朱棣誌得意滿地走進奉先殿。
奉先殿中,供奉著明太祖朱元璋及孝慈高皇後馬皇後。
“父皇,你看到了嗎?
“浡泥國國王率團來朝,我大明威名遠播,何等氣勢!
“父皇,朕比您的孫兒朱允炆要強!
“在朕的治理下,大明蒸蒸日上,海外諸國無不臣服……
“父皇,您在泉下有知,應該為朕高興。
“不隻是浡泥國,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邦外藩國來朝。
“朕,要讓萬邦來朝,讓大明威鎮寰宇!”
出了奉先殿,朱棣又擺駕坤寧宮。
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
此時,俆皇後的梓宮依舊停放在坤寧宮中。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俆皇後病逝,十月十四日,定諡號為仁孝皇後。
俆皇後生前想迴北平,朱棣打算將俆皇後埋葬在昌平。
因此,皇後死後並沒有下葬,梓宮(即棺材)在宮中停放。
浡泥國國王與王妃向仁孝皇後進獻了金縷文箋(jiān)表及浡泥國土特產。朱棣一並將這些東西帶到坤寧宮,放在俆皇後靈前。
“皇後,朕來看你了。”
朱棣上了一炷香,靜靜地望著俆皇後的棺槨。
“皇後,這些是浡泥國國王與王妃進獻給你的。
“皇後,朕想你了……”
一年過去了,俆皇後的寢宮一切擺設都沒有變動,一切如舊。
所有的物品還和俆皇後生前一樣擺放著。
燈照常點著,熏香還是皇後喜歡的那一種,就連書桌上皇後用過的書冊依舊擺放著。
隻是,俆皇後不在了,寢宮裏隻有這冰冷的棺槨陪伴著朱棣。
每到夜深人靜時,朱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孤單。
趴在俆皇後的棺槨上,他一個人對著棺槨自言自語:
“皇後,朕已經叫他們在北平尋找適合的山陵了……
“朕答應你,一定帶你迴北平……
“朕答應你,好好照顧你的妹妹,隻是,她不願意入宮陪你……
“朕知道,你的性子,朕不會勉強她的……
“皇後,不是喜歡佛陀嗎?
“聽說錫蘭國寺廟裏有佛陀的舍利,朕已經派三寶前去供奉,為你布施……”
從坤寧宮出來,朱棣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朱棣問紀綱:“朕交代你的事,辦得怎樣了?”
紀綱抱拳迴答:“陛下,徐姑娘她……請陛下再給臣一些時間,臣一定……”
“算了,朕不想勉強她,這件事先放一放吧。”
“是,陛下。”
“溥洽那裏,有進展嗎?”
紀綱再次抱拳,低頭迴應道:“稟陛下,那和尚堅稱,不知那人的下落……”
“繼續審,審到他說為止。”
“臣明白。”
頓了頓,朱棣又問:“錦衣衛清理幹淨了嗎?”
紀綱抬起頭,一臉自信道:“啟稟陛下,臣已經悄悄將輔國公的人全部剔除出去,現已清理幹淨。”
“鄭海是個能臣,他的人,你不要做的太過。”
紀綱咬咬牙,抱拳道:“臣,明白!那個馮致遠,臣沒有動他,將他安排在北平了……”
“嗯,這樣便好。”
朱棣背過身,看向桌子上的一艘寶船模型,身上拿起船模型。
打量著精致的寶船模型,輕輕用手指碰了碰木雕模型上的船隊帆,船帆隨著轉向一邊。
他微微翹起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賞:“鄭海若能從西洋平安歸來,朕,還是會重用他……”
紀綱輕輕抬起下巴,望了一眼皇帝的背影,微微皺眉,眼神中有一絲嫉妒。
遠在南洋的鄭海,站在船甲板上,突然打了一個噴嚏。
“夜裏寒涼,你一個人站在這裏吹海風,就不怕得風寒?”
施若綺拿著一件披風,直接走過來為鄭海披上。
衝著施若綺微微一笑,鄭海柔聲道:“二姐,謝謝你。”
施若綺給鄭海翻了一個白眼:“你還叫人家二姐,就不能改一改?”
“那……那叫大姐?”鄭海一臉壞笑。
“哼!”施若綺一甩袖子,轉身離開。
“啊——嘁!”鄭海又打了一個噴嚏。
施若綺停下腳步,轉身看向鄭海,一臉埋怨道:“叫你晚上吹海風,你看你,這下著涼了吧?”
鄭海辯解道:“我這不是著涼,是有人在罵我。”
“哼!淨說瞎話,大晚上的,誰會吃飽了罵你,還不趕緊迴船艙!”
“肯定是有人在背後罵我。”鄭海一臉笑容。
“跟我迴船艙!”施若綺拉著鄭海的手,就往樓梯走。
鄭海沒辦法隻好任由施若綺拉著,跟著走下甲板。
一邊走迴房間,施若綺一邊念叨:“你這麽大個人了,都不懂照顧好自己。明天就到舊港了,要是被我爹發現,你得了風寒,那他指不定要說我不會照顧人了……”
第二天中午,鄭和船隊抵達舊港。
舊港的華人首領施進卿前來碼頭迎接鄭和使團。
鄭和拿出朱棣的詔書,當場宣布大明的決定。
朱棣的聖旨宣布在舊港設立宣慰使司,作為鄭和船隊的後勤補給中轉站,封施進卿為舊港宣慰司的首任宣慰使。
由此,舊港歸屬大明的行政建製,成為大明的一塊名義上的“飛地”。
鄭和宣布完公事,眾人跟著施進卿乘坐小船前往施家。
路上,施進卿將施若綺拉到一邊,偷偷問:“女兒,你真的成了國公夫人了?”
施若綺害羞地迴答道:“爹,你都是宣慰使了,還稀罕個什麽國公啊!”
“別當爹不懂大明的管製,這國公可比宣慰使有地位多了!”
“爹,等到家了,我再跟你說……”
“女兒,你真有本事!”施進卿滿臉得意的笑容,“釣了個金龜婿,你爹我比當什麽宣慰使還高興!”
施若綺嘟著嘴,撒嬌道:“爹,既然你不稀罕舊港宣慰使,那不如,你把它讓給我,我來當這個舊港宣慰使。”
“這個也不是不行……”
“真的?”施若綺一臉興奮。
施進卿露出狐狸一般狡猾的笑容:“除非你與那鄭海給你爹生一個大外孫!”
施若綺的臉刷的一下子紅了:“爹,你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