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鄭海說一句話,甚至就一個字——
戰,大明與爪哇國的戰爭就會馬上爆發。
若是換了平時,鄭海會毫不猶豫地下達反擊的命令,但這一次他沒有這麽做。
於公於私,他都不能這麽做。
“本副使對170名弟兄的死感到難過,但這件事,不能魯莽行事!”
鄭海的話,令船艙中的將士感到失望。
“輔國公,為什麽你不願幫我們報仇?”
“鄭副使,你是不是收了那些人的好處?”
“對,你是不是收了他們的好處?”
船艙中的將士們很激動,直接將矛頭指向鄭海,懷疑鄭海的立場。
掃了一眼群情激憤的將士們,鄭海大聲吼道:“都給我閉嘴!”
船艙中,稍微安靜了一些。
“你們知道,我們的將士為什麽會被爪哇人偷襲嗎?!
“你們知道,我們的敵人是誰嗎?!
“你們知道,如果魯莽行動,會造成什麽後果嗎?!”
鄭海麵色嚴肅,眼神犀利,一連三問。
眾將士稍微冷靜了一下,但依舊很不服氣。
“鄭副使,殺我們弟兄的爪哇人,就是我們的敵人!”有將士大聲迴答。
“對!爪哇人就是我們的敵人!”
眾將士紛紛附和。
“那我問你們,”鄭海再次大聲質問,“他們為什麽無緣無故地偷襲我們?”
“這我們怎麽知道?”有人嘀咕了一聲。
鄭海接過話:“既然不了解情況,那為何不先調查清楚……”
“有什麽可調查的,這不是明擺的事嗎?”有人嗆鄭海。
“既然是明擺的事,那你們就去報仇吧!還等什麽?!”鄭海大怒。
船艙中,眾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互相對視了一眼。
有一名指揮使猶疑地詢問道:“輔國公,您這話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輔國公英明!”眾將士齊抱拳。
“輔國公,這樣做,怕是不妥吧?”副使太監王景弘看了看鄭海,又看向鄭和。
鄭和與施若琦都靜靜地盯著鄭海,沒有說話。
鄭海淡淡一笑:“王副使,沒什麽不妥的,隻要他們能滿足一個條件,那我沒有理由攔著。”
船艙中,眾將士齊看向鄭海,等待鄭海說出是什麽條件。
副使王景弘掃了一眼眾人,看向鄭海,詢問道:“鄭副使,是什麽條件?”
“就一個條件,那就是不使用大明使團的身份與兵器。”
聽到鄭海的話,船艙中大明的將領們都麵露難色。
如果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他們不就是赤手空拳了嗎?這還怎麽和爪哇人打仗?
聽到鄭海的話,鄭和、王景弘等太監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鄭海和他們一樣不同意魯莽行事。
“輔國公,你這不是故意為難我們嗎?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我們用什麽和爪哇人打仗?”有一名將領出聲詢問。
盯著這名將領,鄭海問道:“你是否讀過《孫子兵法》?”
那將領有些困惑,不知道鄭海這不答反問是什麽意思。
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迴答道:“末將讀過。”
“《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的第一句話,你能背出來麽?”
鄭海問的話,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眾人都有些困惑,簡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那名將領猶豫了一下,還是背了出來:“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既然你知道,兵者乃國家大事,那你們穿著大明官兵的衣服,拿著大明的兵器去報仇,你們是不是代表了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船艙中,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自然就是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明知故問嘛!
但眾人都不敢迴答。
他們都懷疑,這是鄭海故意設的套子,等著他們穿。
掃視了船艙中的眾人,鄭海的眼睛最後落在那名上前迴話的將領身上:“你說,是不是?”
那將領咬了咬牙,迴答道:“稟輔國公,這自然是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鄭海瞪了他一眼:“大明與爪哇國開戰,陛下同意了嗎?”
那將領愕然。
船艙中眾人幾乎全是一驚。
大明與爪哇國開戰,皇帝同意嗎?
這個問題仿佛一盆涼水,潑在眾將士們身上,他們那洶湧的熱血瞬間冷卻了。
掃了眾人一眼,鄭海語重心長道:“就是我是國公,是副使,我也不能代替陛下做決定。”
看向鄭和,鄭海又道:“即便是正使大人很想替死去的那170名弟兄報仇,那也必須得到陛下的旨意。
“大家別忘了,這次我們是要去西洋,是與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宣揚大明恩威。陛下可沒有旨意,讓我們攻打他國……”
鄭海這麽一說,眾將士都點點頭,逐漸冷靜下來。
自古以來,皇帝最怕武將專權,私自調動軍隊。但凡調兵都需要兵符,更別說是主動提前戰爭了。
沒有皇帝的旨意,貿然挑起戰爭,就算是打勝了,迴國也不一定能獲得獎賞;如果是打敗了,那迴國肯定免不了牢獄之災,甚至會被砍頭。
這時,眾將領才又想起了正使鄭和,他們一起看向鄭和。
大明使團船隊中權力最大的就是正使,能夠直接獲得皇帝旨意的,隻有正使鄭和。
有人委屈道:“正使大人,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白白死去嗎?”
鄭海衝著鄭和點點頭。
鄭和朗聲道:“茲事體大,待本正使查清事情的緣由後,自會稟告陛下,定要給將士們討個公道!
“是戰,是和?本正使需等陛下的恢複。
“請諸位將領先返迴各自海船,安撫好手下,等待本使的命令。”
一眾義憤填膺的武將終於心平氣和地離開了帥船。
其實,臨行前,朱棣給予了鄭海與鄭和便宜行事之權。他們有權對爪哇國發動反擊,
而且,以大明使團的強大實力,他們有把握能夠覆滅整個爪哇國。
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明白,此次下西洋的目不是征討,而是宣揚國威,促進大明與諸國的友好關係。
“小海,你是怎麽想的?”鄭和詢問鄭海。
船艙中,隻剩下鄭海、鄭和、王景弘、施若琦四人。
“我真的很生氣,我恨不得率兵橫掃爪哇,”鄭海有些氣憤,“但這整件事是個誤會……”
“誤會?”鄭和有些不解,再次詢問道,“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施若琦向鄭和與副使王景弘解釋,講述了她們在爪哇西王那裏了解到的事件經過。
大明使團剛登陸爪哇,就有人密報說是爪哇東王的援軍前來報複西王,這件事太巧了。
“到底是誰,在設計陷害我們?”王景弘輕聲問了一句。
鄭海沒有迴答。
“小海,在陛下迴複前,我們該怎麽和爪哇西王交涉?”鄭和詢問道。
“三寶,我們不能讓這些大明的將士白白犧牲!”
鄭和與王景弘重重地點頭。
戰,大明與爪哇國的戰爭就會馬上爆發。
若是換了平時,鄭海會毫不猶豫地下達反擊的命令,但這一次他沒有這麽做。
於公於私,他都不能這麽做。
“本副使對170名弟兄的死感到難過,但這件事,不能魯莽行事!”
鄭海的話,令船艙中的將士感到失望。
“輔國公,為什麽你不願幫我們報仇?”
“鄭副使,你是不是收了那些人的好處?”
“對,你是不是收了他們的好處?”
船艙中的將士們很激動,直接將矛頭指向鄭海,懷疑鄭海的立場。
掃了一眼群情激憤的將士們,鄭海大聲吼道:“都給我閉嘴!”
船艙中,稍微安靜了一些。
“你們知道,我們的將士為什麽會被爪哇人偷襲嗎?!
“你們知道,我們的敵人是誰嗎?!
“你們知道,如果魯莽行動,會造成什麽後果嗎?!”
鄭海麵色嚴肅,眼神犀利,一連三問。
眾將士稍微冷靜了一下,但依舊很不服氣。
“鄭副使,殺我們弟兄的爪哇人,就是我們的敵人!”有將士大聲迴答。
“對!爪哇人就是我們的敵人!”
眾將士紛紛附和。
“那我問你們,”鄭海再次大聲質問,“他們為什麽無緣無故地偷襲我們?”
“這我們怎麽知道?”有人嘀咕了一聲。
鄭海接過話:“既然不了解情況,那為何不先調查清楚……”
“有什麽可調查的,這不是明擺的事嗎?”有人嗆鄭海。
“既然是明擺的事,那你們就去報仇吧!還等什麽?!”鄭海大怒。
船艙中,眾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互相對視了一眼。
有一名指揮使猶疑地詢問道:“輔國公,您這話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輔國公英明!”眾將士齊抱拳。
“輔國公,這樣做,怕是不妥吧?”副使太監王景弘看了看鄭海,又看向鄭和。
鄭和與施若琦都靜靜地盯著鄭海,沒有說話。
鄭海淡淡一笑:“王副使,沒什麽不妥的,隻要他們能滿足一個條件,那我沒有理由攔著。”
船艙中,眾將士齊看向鄭海,等待鄭海說出是什麽條件。
副使王景弘掃了一眼眾人,看向鄭海,詢問道:“鄭副使,是什麽條件?”
“就一個條件,那就是不使用大明使團的身份與兵器。”
聽到鄭海的話,船艙中大明的將領們都麵露難色。
如果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他們不就是赤手空拳了嗎?這還怎麽和爪哇人打仗?
聽到鄭海的話,鄭和、王景弘等太監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鄭海和他們一樣不同意魯莽行事。
“輔國公,你這不是故意為難我們嗎?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我們用什麽和爪哇人打仗?”有一名將領出聲詢問。
盯著這名將領,鄭海問道:“你是否讀過《孫子兵法》?”
那將領有些困惑,不知道鄭海這不答反問是什麽意思。
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迴答道:“末將讀過。”
“《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的第一句話,你能背出來麽?”
鄭海問的話,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眾人都有些困惑,簡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那名將領猶豫了一下,還是背了出來:“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既然你知道,兵者乃國家大事,那你們穿著大明官兵的衣服,拿著大明的兵器去報仇,你們是不是代表了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船艙中,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自然就是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明知故問嘛!
但眾人都不敢迴答。
他們都懷疑,這是鄭海故意設的套子,等著他們穿。
掃視了船艙中的眾人,鄭海的眼睛最後落在那名上前迴話的將領身上:“你說,是不是?”
那將領咬了咬牙,迴答道:“稟輔國公,這自然是大明與爪哇國開戰。”
鄭海瞪了他一眼:“大明與爪哇國開戰,陛下同意了嗎?”
那將領愕然。
船艙中眾人幾乎全是一驚。
大明與爪哇國開戰,皇帝同意嗎?
這個問題仿佛一盆涼水,潑在眾將士們身上,他們那洶湧的熱血瞬間冷卻了。
掃了眾人一眼,鄭海語重心長道:“就是我是國公,是副使,我也不能代替陛下做決定。”
看向鄭和,鄭海又道:“即便是正使大人很想替死去的那170名弟兄報仇,那也必須得到陛下的旨意。
“大家別忘了,這次我們是要去西洋,是與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宣揚大明恩威。陛下可沒有旨意,讓我們攻打他國……”
鄭海這麽一說,眾將士都點點頭,逐漸冷靜下來。
自古以來,皇帝最怕武將專權,私自調動軍隊。但凡調兵都需要兵符,更別說是主動提前戰爭了。
沒有皇帝的旨意,貿然挑起戰爭,就算是打勝了,迴國也不一定能獲得獎賞;如果是打敗了,那迴國肯定免不了牢獄之災,甚至會被砍頭。
這時,眾將領才又想起了正使鄭和,他們一起看向鄭和。
大明使團船隊中權力最大的就是正使,能夠直接獲得皇帝旨意的,隻有正使鄭和。
有人委屈道:“正使大人,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白白死去嗎?”
鄭海衝著鄭和點點頭。
鄭和朗聲道:“茲事體大,待本正使查清事情的緣由後,自會稟告陛下,定要給將士們討個公道!
“是戰,是和?本正使需等陛下的恢複。
“請諸位將領先返迴各自海船,安撫好手下,等待本使的命令。”
一眾義憤填膺的武將終於心平氣和地離開了帥船。
其實,臨行前,朱棣給予了鄭海與鄭和便宜行事之權。他們有權對爪哇國發動反擊,
而且,以大明使團的強大實力,他們有把握能夠覆滅整個爪哇國。
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明白,此次下西洋的目不是征討,而是宣揚國威,促進大明與諸國的友好關係。
“小海,你是怎麽想的?”鄭和詢問鄭海。
船艙中,隻剩下鄭海、鄭和、王景弘、施若琦四人。
“我真的很生氣,我恨不得率兵橫掃爪哇,”鄭海有些氣憤,“但這整件事是個誤會……”
“誤會?”鄭和有些不解,再次詢問道,“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施若琦向鄭和與副使王景弘解釋,講述了她們在爪哇西王那裏了解到的事件經過。
大明使團剛登陸爪哇,就有人密報說是爪哇東王的援軍前來報複西王,這件事太巧了。
“到底是誰,在設計陷害我們?”王景弘輕聲問了一句。
鄭海沒有迴答。
“小海,在陛下迴複前,我們該怎麽和爪哇西王交涉?”鄭和詢問道。
“三寶,我們不能讓這些大明的將士白白犧牲!”
鄭和與王景弘重重地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