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國王占巴的賴笑著答道:“上使有所不知,我們占城國通行漢字。”
占城曾經是中國的領土或藩屬國,與中國曆朝多有往來。
商周時期,占城地區被稱為越裳地,秦朝稱“林邑”,漢朝稱“象林縣”,直到唐朝才改成為“占城”。
大明與占城一直維係和平友好著宗藩關係。每一任占城國的國王即位時,都會派使者前往大明,請求大明冊封。
朱元璋列出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其中一個就是占城國。
占城國與中國的關係密切,因此,通行漢語。
不過,占城國沒有筆和紙。
書寫文字,一般是使用竹子蘸白灰在羊皮或樹皮上書寫。
作為大明下西洋的正使,鄭和與占城國王一番禮節性的問候之後,代表大明收下的禮物。
打開占城國王呈送的禮物清單,羊皮上寫著一串白色字跡:
黃金一千兩,
白銀一千兩,
辟寒犀兩根,
象牙簟(diàn)兩床,
吉貝布十匹……
占城國王占巴的賴打開其中的一個禮物箱,介紹道:“這個是辟寒犀,這個是象牙簟……”
“辟寒犀?這個真的能辟寒嗎?”
鄭和指著箱子裏金黃色的物品,問占巴的賴。
占巴的賴解釋道:“上使,辟寒犀是犀牛的角,用金盤盛放於室內,會有溫暖襲人的感覺。”
鄭和點點頭,表示明白。
作為副使鄭海確認了禮物清單後,他指著象牙簟問占城國國王:“王上,這個涼席,真的是象牙製成的?”
“迴上使,確實是象牙製成的。我們占城國有馴養大象的習俗,”國王占巴的賴解釋完,邀請道,“請各位尊使乘坐大象,與我一同前往王宮。”
占巴的賴示意手下將供人乘坐的象群帶過來。
多達十多隻成年的亞洲象慢慢走過來,來到使團附近停下。
馴象師命令大象跪下,鄭海、鄭和等十幾名使團的官員分別坐上大象背上的特製藤椅。
占城國的大象平時是坐騎,戰時就是戰象。
打仗時,這種身體龐大的動物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
乘坐在大象上,身體隨著大象的走動輕輕晃動。
比起坐船,這種晃動真的不算什麽,鄭海反倒覺得很舒服。
居高臨下,他能看到使團與國王衛隊之外的情景。
路兩旁的是低矮的茅草房,房簷很低,需要彎腰低頭才能進出房門。
占城國的百姓都在圍觀大明使團,在路兩旁雙手合十向國王與使團行禮。
遠處幾棟高大的屋宇,屋頂蓋的是細長瓦片,比平民的茅草房不知要好多倍。
來到高大的建築群前,鄭海才知道,這裏是占城國國王的王宮。
相比於大明的皇宮,占城國王的王宮規模較小,但裝飾很華麗,木門雕刻有鳥獸與植物等各種精致的圖案。
“各位上使,這就是本王的王宮,請隨本王入宮。”
國王占巴的賴宴請了鄭海、鄭和使團,席間有各色美食。肉類還算豐盛,有豬肉、羊肉,但沒有鴨與鵝肉。
鄭和與占城國王進行一番友好的交談,傳達大明皇帝朱棣對占巴的賴的祝福。
占城國信奉佛教,男子成年前多出家。國王是高僧,登基前要受戒,退位後出家。
因此,行禮一般是行佛教禮。
鄭和正好也是佛教信徒,與國王占巴的賴有許多共同語言。兩人相談甚歡。
鄭和還承諾為占城人傳授一些常見病的治療方法,並幫助占城製造筆墨紙硯,推動漢字的普及。
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十分喜歡鄭和送給他的銅錢,向鄭和提出請求,希望大明能幫助占城國建造鑄錢廠。
鄭和答應了占城國王的請求,派工匠幫助占城建造鑄錢廠,並傳授了煉銅法與澆築技藝。
占巴的賴對鄭和行禮道:“上使,本王還有一個請求,望上使能夠代為傳達。”
鄭和很大方的迴禮:“王上請說。”
“我們的鄰國安南侵占我占城國國土,請上使稟明天朝皇帝,請天朝做主,令安南國歸還我占城國土。”國王占巴的賴雙手合十,一臉誠懇。
自從胡氏父子篡位為王後,安南國經常入侵鄰國占城國。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安南國大舉入侵占城,占領了占城國的兩個州。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安南國出動20萬大軍再次入侵占城國,差一點就攻入了占城國的國都。隻因占城國軍民頑強抵抗,安南國後勤補給跟不上,才不得已退兵。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占城國王遣使前往大明,向朱棣控訴安南的侵略行徑,希望大明主持正義,令安南國歸還領土。
鄭海和鄭和都知道這件事,當時皇帝朱棣就派人前往安南,為兩國進行調停。
鄭和看向鄭海,詢問鄭海的意思。
鄭海對占城國王道:“王上的意思,我們明白。我在這裏向您承諾,大明一定會幫你要迴被安南占領的領土。”
“真的?”占城國王又驚又喜,有些不敢置信,“上使,你說的是真的嗎?”
鄭海重重地點頭,承諾道:“你放心,兩年之內,我大明一定會幫你討迴公道。如果安南國不答應歸迴,那我們大明會使用斷然的手段,令安南國歸還你國的領土。”
“感謝天朝,感謝上使!”占城國王十分激動,“本王敬上使一杯酒,上使實在是本國的大恩人啊!來喝酒!”
“喝酒!”鄭海端起身前的一壇酒,向占城國王敬酒。
這占城國的就是米酒,是用一年三熟的占城水稻釀製的。
不過,他們的酒壇很特別,是一個酒甕,釀酒器與飲酒器是同一個酒甕。
釀酒時,將稻米與包含酒曲的藥丸一同密封在酒甕裏。
飲酒時,直接用一個長長的細竹管插入酒甕中,直接吸引酒甕中的酒。
因此,鄭海想幹杯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不是喝酒,而是真正的飲酒,用吸管飲酒。
這個異國風情,令鄭海又愛又恨。
這占城國的酒,開甕飲酒就必須把甕中吸到沒有酒為止。
這吸完了酒酒甕會被再次密封起來,等待甕中的酒再次釀造出來。
這酒甕中的酒,有多有少。
碰到酒少的甕,鄭海能很快飲完裏麵的酒。
可是,碰到甕中裝滿了酒的酒甕,鄭海就想哭了。
一頓宮廷宴請下來,鄭海就已經喝醉了。
第二天,鄭海是被義兄鄭和搖醒的。
“小海,你醒醒!”
“呃……三寶,怎麽這麽早?”
“小海,現在都中午了,”鄭和板著臉,“你該醒醒了。”
“哦,都中午了?昨天,我喝多了,這占城的酒後勁太大了……”
“小海,我問你,為什麽昨天你要答應占城國王,幫他奪迴安南國侵占的土地?”
鄭和一臉嚴肅:“沒有陛下的金口玉言,我和你可沒有這種權力!你這是擅做主張……”
“三寶,你放心!這件事,我有把握,而且,說不定現在陛下已經開始準備對安南用兵了……”
“真的?”鄭和有些懷疑,“你怎麽知道的?”
鄭和笑了笑,不迴答。
……
千裏之外,大明國都應天府南京。
皇宮中,朱棣正在召見成國公朱能。
“士弘,安南胡氏膽敢殺我官兵,罪大惡極,朕容不得他如此放肆!
“朕問你,你是否願為朕討伐胡氏逆賊?”
朱能大聲道:“陛下,臣萬死不辭!”
“好!”朱棣大手一揮,“朕命你為征夷大將軍……”
占城曾經是中國的領土或藩屬國,與中國曆朝多有往來。
商周時期,占城地區被稱為越裳地,秦朝稱“林邑”,漢朝稱“象林縣”,直到唐朝才改成為“占城”。
大明與占城一直維係和平友好著宗藩關係。每一任占城國的國王即位時,都會派使者前往大明,請求大明冊封。
朱元璋列出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其中一個就是占城國。
占城國與中國的關係密切,因此,通行漢語。
不過,占城國沒有筆和紙。
書寫文字,一般是使用竹子蘸白灰在羊皮或樹皮上書寫。
作為大明下西洋的正使,鄭和與占城國王一番禮節性的問候之後,代表大明收下的禮物。
打開占城國王呈送的禮物清單,羊皮上寫著一串白色字跡:
黃金一千兩,
白銀一千兩,
辟寒犀兩根,
象牙簟(diàn)兩床,
吉貝布十匹……
占城國王占巴的賴打開其中的一個禮物箱,介紹道:“這個是辟寒犀,這個是象牙簟……”
“辟寒犀?這個真的能辟寒嗎?”
鄭和指著箱子裏金黃色的物品,問占巴的賴。
占巴的賴解釋道:“上使,辟寒犀是犀牛的角,用金盤盛放於室內,會有溫暖襲人的感覺。”
鄭和點點頭,表示明白。
作為副使鄭海確認了禮物清單後,他指著象牙簟問占城國國王:“王上,這個涼席,真的是象牙製成的?”
“迴上使,確實是象牙製成的。我們占城國有馴養大象的習俗,”國王占巴的賴解釋完,邀請道,“請各位尊使乘坐大象,與我一同前往王宮。”
占巴的賴示意手下將供人乘坐的象群帶過來。
多達十多隻成年的亞洲象慢慢走過來,來到使團附近停下。
馴象師命令大象跪下,鄭海、鄭和等十幾名使團的官員分別坐上大象背上的特製藤椅。
占城國的大象平時是坐騎,戰時就是戰象。
打仗時,這種身體龐大的動物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
乘坐在大象上,身體隨著大象的走動輕輕晃動。
比起坐船,這種晃動真的不算什麽,鄭海反倒覺得很舒服。
居高臨下,他能看到使團與國王衛隊之外的情景。
路兩旁的是低矮的茅草房,房簷很低,需要彎腰低頭才能進出房門。
占城國的百姓都在圍觀大明使團,在路兩旁雙手合十向國王與使團行禮。
遠處幾棟高大的屋宇,屋頂蓋的是細長瓦片,比平民的茅草房不知要好多倍。
來到高大的建築群前,鄭海才知道,這裏是占城國國王的王宮。
相比於大明的皇宮,占城國王的王宮規模較小,但裝飾很華麗,木門雕刻有鳥獸與植物等各種精致的圖案。
“各位上使,這就是本王的王宮,請隨本王入宮。”
國王占巴的賴宴請了鄭海、鄭和使團,席間有各色美食。肉類還算豐盛,有豬肉、羊肉,但沒有鴨與鵝肉。
鄭和與占城國王進行一番友好的交談,傳達大明皇帝朱棣對占巴的賴的祝福。
占城國信奉佛教,男子成年前多出家。國王是高僧,登基前要受戒,退位後出家。
因此,行禮一般是行佛教禮。
鄭和正好也是佛教信徒,與國王占巴的賴有許多共同語言。兩人相談甚歡。
鄭和還承諾為占城人傳授一些常見病的治療方法,並幫助占城製造筆墨紙硯,推動漢字的普及。
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十分喜歡鄭和送給他的銅錢,向鄭和提出請求,希望大明能幫助占城國建造鑄錢廠。
鄭和答應了占城國王的請求,派工匠幫助占城建造鑄錢廠,並傳授了煉銅法與澆築技藝。
占巴的賴對鄭和行禮道:“上使,本王還有一個請求,望上使能夠代為傳達。”
鄭和很大方的迴禮:“王上請說。”
“我們的鄰國安南侵占我占城國國土,請上使稟明天朝皇帝,請天朝做主,令安南國歸還我占城國土。”國王占巴的賴雙手合十,一臉誠懇。
自從胡氏父子篡位為王後,安南國經常入侵鄰國占城國。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安南國大舉入侵占城,占領了占城國的兩個州。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安南國出動20萬大軍再次入侵占城國,差一點就攻入了占城國的國都。隻因占城國軍民頑強抵抗,安南國後勤補給跟不上,才不得已退兵。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占城國王遣使前往大明,向朱棣控訴安南的侵略行徑,希望大明主持正義,令安南國歸還領土。
鄭海和鄭和都知道這件事,當時皇帝朱棣就派人前往安南,為兩國進行調停。
鄭和看向鄭海,詢問鄭海的意思。
鄭海對占城國王道:“王上的意思,我們明白。我在這裏向您承諾,大明一定會幫你要迴被安南占領的領土。”
“真的?”占城國王又驚又喜,有些不敢置信,“上使,你說的是真的嗎?”
鄭海重重地點頭,承諾道:“你放心,兩年之內,我大明一定會幫你討迴公道。如果安南國不答應歸迴,那我們大明會使用斷然的手段,令安南國歸還你國的領土。”
“感謝天朝,感謝上使!”占城國王十分激動,“本王敬上使一杯酒,上使實在是本國的大恩人啊!來喝酒!”
“喝酒!”鄭海端起身前的一壇酒,向占城國王敬酒。
這占城國的就是米酒,是用一年三熟的占城水稻釀製的。
不過,他們的酒壇很特別,是一個酒甕,釀酒器與飲酒器是同一個酒甕。
釀酒時,將稻米與包含酒曲的藥丸一同密封在酒甕裏。
飲酒時,直接用一個長長的細竹管插入酒甕中,直接吸引酒甕中的酒。
因此,鄭海想幹杯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不是喝酒,而是真正的飲酒,用吸管飲酒。
這個異國風情,令鄭海又愛又恨。
這占城國的酒,開甕飲酒就必須把甕中吸到沒有酒為止。
這吸完了酒酒甕會被再次密封起來,等待甕中的酒再次釀造出來。
這酒甕中的酒,有多有少。
碰到酒少的甕,鄭海能很快飲完裏麵的酒。
可是,碰到甕中裝滿了酒的酒甕,鄭海就想哭了。
一頓宮廷宴請下來,鄭海就已經喝醉了。
第二天,鄭海是被義兄鄭和搖醒的。
“小海,你醒醒!”
“呃……三寶,怎麽這麽早?”
“小海,現在都中午了,”鄭和板著臉,“你該醒醒了。”
“哦,都中午了?昨天,我喝多了,這占城的酒後勁太大了……”
“小海,我問你,為什麽昨天你要答應占城國王,幫他奪迴安南國侵占的土地?”
鄭和一臉嚴肅:“沒有陛下的金口玉言,我和你可沒有這種權力!你這是擅做主張……”
“三寶,你放心!這件事,我有把握,而且,說不定現在陛下已經開始準備對安南用兵了……”
“真的?”鄭和有些懷疑,“你怎麽知道的?”
鄭和笑了笑,不迴答。
……
千裏之外,大明國都應天府南京。
皇宮中,朱棣正在召見成國公朱能。
“士弘,安南胡氏膽敢殺我官兵,罪大惡極,朕容不得他如此放肆!
“朕問你,你是否願為朕討伐胡氏逆賊?”
朱能大聲道:“陛下,臣萬死不辭!”
“好!”朱棣大手一揮,“朕命你為征夷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