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覺得,一支數萬人的船隊,陛下會放心地讓我來統領嗎?”
鄭海不答反問。
摸著花白的胡須,道衍目光灼灼地看著鄭海,咧嘴一笑。
他又捋了捋胡須,淺笑道:“你們倆親如兄弟,陛下將船隊交給三寶,又豈會放心?”
沉默了一會兒,鄭海迴答:“是徒兒考慮不周,還請師父指教。”
當時,鄭海沒有想這麽多。
他隻是想著朱棣沒有人選,而唯一的人選就是他推薦的鄭和。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所顧慮,朱棣也會選擇鄭和。
但沒想到,朱棣還是沒有選擇鄭和。
他還是低估了朱棣對他的戒備與防範。
當然了,他推薦鄭和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史書上記載的正使就是鄭和。
他以為,既然曆史不可改變,那麽,鄭和必然是正使人選,朱棣不可能不接受他的建議。
可結果,朱棣還是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福善,你真的想下西洋?”道衍看向一旁沉默的鄭和。
福善,是鄭和的法名。
馬和被賜姓鄭,獲得了朱棣的獎賞。
鄭和用賞賜的錢財雇傭工匠,刊印佛經《佛說摩利支天經》。
為此,道衍和尚為徒弟鄭和起了法名,名為“福善”。
鄭和點頭迴答道:“稟師父,去天方國朝拜是徒兒的夢想。徒兒想下西洋。”
道衍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拿起手中的念珠,大拇指在念珠串上輕輕撥著,念珠串一顆一顆地轉動起來。
鄭海與鄭和都靜靜地等待著,不敢出聲。
他們知道,他們的師父在想辦法,或者說,是在演算與推演。
在鄭海眼中,道衍和尚一直都是一個擅長權謀的大師。
此前,道衍盤算的全是如何幫助朱棣打天下,如何幫朱棣坐穩天下,如何在危機四伏的朝堂中屹立不倒。
他幫朱棣出謀劃策,卻不願徹底淪為朱棣的棋子。
在道衍的心中,他可能是將自己置於棋手的位置上。
更或者說,他是一個觀棋者,是那個站在棋手朱棣身旁的觀棋者。
不是棋子,就沒有被人吃掉的危險;
不是棋手,就沒有輸贏的擔憂。
所以,他拒絕還俗,不接受朱棣的賞賜的宅邸與美女。
他不想淪為朱棣的棋子,更不想淪為與朱棣對弈的棋手。
他一直都是觀棋者。
道衍是真正的權謀大師,天下棋局的觀棋者。
正因為如此,他能像棋手一樣落子,影響棋局的走勢,又不被棋局所困,旁觀天下,超然物外。
觀棋不語真君子,可道衍不是真君子,他是觀棋而語,因此,被人稱為“妖僧”。
但為了徒弟的夢想,冒著與朱棣對弈的風險,他打算落子了。
這令鄭海挺震驚的,也挺感動的。
其實,道衍和尚與鄭海早就為朱棣準備了一手暗棋。
隻不過,鄭海與道衍都不希望打出來。
他們希望,手中的暗棋永遠都不要使用。
那隻是,用以自保的釜底抽薪。
“為師,要去找一個人,”道衍停止轉動念珠,微笑道,“或許,隻有他,能令陛下放心地將船隊交給福善。”
“師父,您要找的是什麽人?”鄭海與鄭和異口同聲。
道衍嗬嗬一笑:“這個人,你們倆都認識。不過,事成之前,為師不能告訴你們。”
鄭海與鄭和目送師父道衍離開寺廟。
兩人各自騎著馬,離開了寺院。
鄭海返迴他的府邸——鄭府。
他剛到府邸門口,還沒下馬,狄雲就衝了上來:
“哥,太子殿下召你入宮。”
打量著收拾得風流倜儻的狄雲,鄭海有些好奇:“你這是要去哪裏?”
“哥,我陪你去皇宮。”
鄭海直接迴道:“你又沒法進宮,不用陪我去,我自己去。”
“哥,我入宮,隻是陪你去。”
狄雲不等鄭海迴應,直接跨上了旁邊早就準備好的一匹馬。
“小雲,你為什麽非要跟我一起前往皇宮,是不是有什麽消息?”
鄭海調轉馬頭,拽了拽韁繩,令坐騎與狄雲的馬匹並行。
看著狄雲微微紅潤的臉蛋,他有一些懷疑。
“是不是宮裏有什麽風聲?”
鄭海一直盯著狄雲,看得狄雲渾身不自在。
狄雲知道躲不去,隻好解釋道:“哥,我聽那來傳召的太監說,徐妙錦被太子妃召進宮了……”
“哦——我明白了。”鄭海咧嘴一笑。
兩匹馬飛馳在寬闊的石板街道上,朝著皇宮奔去。
轉眼間,皇宮就出現在視線裏。
朱紅色的宮牆外,一輛豪華的篷蓋馬車就停在宮門不遠處。
那輛馬車,鄭海很熟悉,那是徐家的馬車。
馬車旁,還有一個熟悉的身影。
不過,或許,狄雲比鄭海更熟悉那個身影。
鄭海下了馬,直接將馬匹的韁繩交給狄雲,吩咐道:“小雲,這小蘭就交給你了。”
“嗯,哥你放心。”狄雲的心思早就飛了,根本沒聽清鄭海的話。
鄭海笑著問道:“小雲,我剛才對你說的是什麽?”
狄雲迴過頭:“哥,你不是說把馬交給我嗎?”
“我是說,這匹小母馬交給你了。”
鄭海嘿嘿一笑,向宮門走去。
狄雲愣了一會,又看了看身邊的兩匹公馬,嘀咕道:“哥,這明明是公馬嘛。”
從東華門入宮,左轉,一直走,很快就可以看見春和宮的青綠色琉璃瓦。
春和宮又稱“東宮”,是太子朱高熾生活起居之地。
向春和宮的太監說明是太子召見之後,鄭海很快就被太監領進春和宮中。
鄭海跟著太監走進一間房間,房間中並沒有任何人。
他並不清楚太子為什麽要召見他。
不過,聽說徐妙錦也在太子宮中,他挺期待的。
鄭海與徐妙錦已經好久沒見上一麵了。
他希望在麵見朱高熾之後,能夠與徐妙錦見上一麵。
正在出神地想著事情,忽然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鄭海轉過身,看向來人。
“慎之,我好想你!”
還沒等鄭海從驚訝中迴過神,徐妙錦已經飛奔過來。
一把抱住鄭海。
“慎之,我聽說,你要下西洋,”徐妙錦緊緊抱住鄭海,抽泣道,“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妙錦,我怎麽可能不要你呢……”
“那你為什麽要下西洋?”徐妙錦一邊哭一邊問。
鄭海輕輕拍著徐妙錦的後背,一邊安撫,一邊詢問道:“你怎麽知道我要下西洋的?”
“我聽太子妃說的,她說太子告訴他,陛下已經決定了……”
【注】
姚廣孝題記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經》:“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能盡矣。
福善一日懷香過餘、請題,故告以此。
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
鄭海不答反問。
摸著花白的胡須,道衍目光灼灼地看著鄭海,咧嘴一笑。
他又捋了捋胡須,淺笑道:“你們倆親如兄弟,陛下將船隊交給三寶,又豈會放心?”
沉默了一會兒,鄭海迴答:“是徒兒考慮不周,還請師父指教。”
當時,鄭海沒有想這麽多。
他隻是想著朱棣沒有人選,而唯一的人選就是他推薦的鄭和。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所顧慮,朱棣也會選擇鄭和。
但沒想到,朱棣還是沒有選擇鄭和。
他還是低估了朱棣對他的戒備與防範。
當然了,他推薦鄭和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史書上記載的正使就是鄭和。
他以為,既然曆史不可改變,那麽,鄭和必然是正使人選,朱棣不可能不接受他的建議。
可結果,朱棣還是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福善,你真的想下西洋?”道衍看向一旁沉默的鄭和。
福善,是鄭和的法名。
馬和被賜姓鄭,獲得了朱棣的獎賞。
鄭和用賞賜的錢財雇傭工匠,刊印佛經《佛說摩利支天經》。
為此,道衍和尚為徒弟鄭和起了法名,名為“福善”。
鄭和點頭迴答道:“稟師父,去天方國朝拜是徒兒的夢想。徒兒想下西洋。”
道衍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拿起手中的念珠,大拇指在念珠串上輕輕撥著,念珠串一顆一顆地轉動起來。
鄭海與鄭和都靜靜地等待著,不敢出聲。
他們知道,他們的師父在想辦法,或者說,是在演算與推演。
在鄭海眼中,道衍和尚一直都是一個擅長權謀的大師。
此前,道衍盤算的全是如何幫助朱棣打天下,如何幫朱棣坐穩天下,如何在危機四伏的朝堂中屹立不倒。
他幫朱棣出謀劃策,卻不願徹底淪為朱棣的棋子。
在道衍的心中,他可能是將自己置於棋手的位置上。
更或者說,他是一個觀棋者,是那個站在棋手朱棣身旁的觀棋者。
不是棋子,就沒有被人吃掉的危險;
不是棋手,就沒有輸贏的擔憂。
所以,他拒絕還俗,不接受朱棣的賞賜的宅邸與美女。
他不想淪為朱棣的棋子,更不想淪為與朱棣對弈的棋手。
他一直都是觀棋者。
道衍是真正的權謀大師,天下棋局的觀棋者。
正因為如此,他能像棋手一樣落子,影響棋局的走勢,又不被棋局所困,旁觀天下,超然物外。
觀棋不語真君子,可道衍不是真君子,他是觀棋而語,因此,被人稱為“妖僧”。
但為了徒弟的夢想,冒著與朱棣對弈的風險,他打算落子了。
這令鄭海挺震驚的,也挺感動的。
其實,道衍和尚與鄭海早就為朱棣準備了一手暗棋。
隻不過,鄭海與道衍都不希望打出來。
他們希望,手中的暗棋永遠都不要使用。
那隻是,用以自保的釜底抽薪。
“為師,要去找一個人,”道衍停止轉動念珠,微笑道,“或許,隻有他,能令陛下放心地將船隊交給福善。”
“師父,您要找的是什麽人?”鄭海與鄭和異口同聲。
道衍嗬嗬一笑:“這個人,你們倆都認識。不過,事成之前,為師不能告訴你們。”
鄭海與鄭和目送師父道衍離開寺廟。
兩人各自騎著馬,離開了寺院。
鄭海返迴他的府邸——鄭府。
他剛到府邸門口,還沒下馬,狄雲就衝了上來:
“哥,太子殿下召你入宮。”
打量著收拾得風流倜儻的狄雲,鄭海有些好奇:“你這是要去哪裏?”
“哥,我陪你去皇宮。”
鄭海直接迴道:“你又沒法進宮,不用陪我去,我自己去。”
“哥,我入宮,隻是陪你去。”
狄雲不等鄭海迴應,直接跨上了旁邊早就準備好的一匹馬。
“小雲,你為什麽非要跟我一起前往皇宮,是不是有什麽消息?”
鄭海調轉馬頭,拽了拽韁繩,令坐騎與狄雲的馬匹並行。
看著狄雲微微紅潤的臉蛋,他有一些懷疑。
“是不是宮裏有什麽風聲?”
鄭海一直盯著狄雲,看得狄雲渾身不自在。
狄雲知道躲不去,隻好解釋道:“哥,我聽那來傳召的太監說,徐妙錦被太子妃召進宮了……”
“哦——我明白了。”鄭海咧嘴一笑。
兩匹馬飛馳在寬闊的石板街道上,朝著皇宮奔去。
轉眼間,皇宮就出現在視線裏。
朱紅色的宮牆外,一輛豪華的篷蓋馬車就停在宮門不遠處。
那輛馬車,鄭海很熟悉,那是徐家的馬車。
馬車旁,還有一個熟悉的身影。
不過,或許,狄雲比鄭海更熟悉那個身影。
鄭海下了馬,直接將馬匹的韁繩交給狄雲,吩咐道:“小雲,這小蘭就交給你了。”
“嗯,哥你放心。”狄雲的心思早就飛了,根本沒聽清鄭海的話。
鄭海笑著問道:“小雲,我剛才對你說的是什麽?”
狄雲迴過頭:“哥,你不是說把馬交給我嗎?”
“我是說,這匹小母馬交給你了。”
鄭海嘿嘿一笑,向宮門走去。
狄雲愣了一會,又看了看身邊的兩匹公馬,嘀咕道:“哥,這明明是公馬嘛。”
從東華門入宮,左轉,一直走,很快就可以看見春和宮的青綠色琉璃瓦。
春和宮又稱“東宮”,是太子朱高熾生活起居之地。
向春和宮的太監說明是太子召見之後,鄭海很快就被太監領進春和宮中。
鄭海跟著太監走進一間房間,房間中並沒有任何人。
他並不清楚太子為什麽要召見他。
不過,聽說徐妙錦也在太子宮中,他挺期待的。
鄭海與徐妙錦已經好久沒見上一麵了。
他希望在麵見朱高熾之後,能夠與徐妙錦見上一麵。
正在出神地想著事情,忽然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鄭海轉過身,看向來人。
“慎之,我好想你!”
還沒等鄭海從驚訝中迴過神,徐妙錦已經飛奔過來。
一把抱住鄭海。
“慎之,我聽說,你要下西洋,”徐妙錦緊緊抱住鄭海,抽泣道,“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妙錦,我怎麽可能不要你呢……”
“那你為什麽要下西洋?”徐妙錦一邊哭一邊問。
鄭海輕輕拍著徐妙錦的後背,一邊安撫,一邊詢問道:“你怎麽知道我要下西洋的?”
“我聽太子妃說的,她說太子告訴他,陛下已經決定了……”
【注】
姚廣孝題記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經》:“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能盡矣。
福善一日懷香過餘、請題,故告以此。
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