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從金色琉璃瓦上慢慢往下移動。
高高的殿門上,一塊大牌匾上寫著三個大字:奉天殿。
牌匾下,朱紅色的格子門窗關閉著。
殿門旁,數名金甲侍衛精神抖擻地站立著,今早的早朝還未結束。
“陛下,禮部有事啟奏。”
“禮部有何事?”朱棣的聲音從殿中傳來。
“如今,中宮已定,皇後已封,請陛下立皇太子。”
大殿中,一名禮部的大臣手持白色象牙笏(hu),站在文武大臣隊伍的中間。
在他左側,是一排文臣,為首的是曹國公李景隆;在他的右側,是一排武將,為首的是淇國公丘福。
朱棣身穿一身黃色龍袍,坐在龍椅上,盯著下方的禮部官員:“這是禮部的意見嗎?”
“正是。”禮部尚書站出來迴答。
“那依你們之見,朕,該立誰為太子?”
大殿中的文武官員互相扭頭看了看,眼神各異。
有些大臣的眼中是疑惑,有些大臣眼中是興奮,還有的大臣眼神深邃,看不出是困惑還是興奮。
禮部的官員稟告道:“自古以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陛下立太子,當然是立嫡長子。”
禮部的意思很明確,朱棣的嫡長子當然就是朱高熾了。
以前,朱高熾就是燕世子;如今,皇帝自然應當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按照曆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禮部說的合情合理。
“照你們這麽說,朕能當皇帝,是因為朕的哥哥們都死了,是吧?”
朱棣的臉色一沉,靜靜地盯著殿中奏告的禮部官員。
提議冊立太子的禮部官員連忙跪下:“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臣……”
“好了!”朱棣打斷了官員的解釋,“朕還年輕,此事,晚些時候再議!若無其他的事情,就退朝吧。”
在太監的“退朝”長音中,奉天殿大門打開。
文武群臣從大殿中走出來,一邊往宮外走,眾臣一邊私底下低聲議論著。
“你們說,這陛下是什麽意思?”
“陛下不是說了麽,陛下還年輕,不急於立儲……”
“我看,陛下是不想立大皇子為太子。”
“你算說對了!”一名武將突然走到議論的文臣中。
“淇國公,你說的,可是真的?”一名文臣錯愕地看著淇國公丘福。
丘福拍拍胸脯,自信道:“我們武將說話,一個唾沫,一個釘。豈會有假?”
“淇國公,那你說說,陛下想立誰為太子?”有大臣問淇國公丘福。
“自然是二皇子。”丘福斬釘截鐵地迴答。
一名禮部的官員搖搖頭道:“這不可能!這不合禮製……”
“怎麽不可能?!”丘福雙目如虎,盯著禮部的官員,“我與陛下、二皇子一起打仗,陛下就常說,二皇子最像他……”
一起往外走的成國公朱能拉住鄭海的衣袖,低聲問道:“鄭海,你給我透露一下,陛下是不是這麽想的?”
鄭海微微一笑,看向朱能:“陛下怎麽想的,我怎麽知道?”
“你不知道?”朱能盯著鄭海的眼睛,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鄭海直視朱能的眼睛,與朱能玩起了對視。
與鄭海對視一會兒,朱能不得不移開了自己的眼神。
“你怎麽跟那老和尚一樣,”朱能有些憤憤,“哼!真是師徒……”
還沒等抱怨完,朱能就看到道衍的另一個徒弟正向這邊走來,連忙閉上嘴巴。
“淇國公、成國公、輔國公,請三位國公留下來。”太監馬和快步走來,“陛下請三位國公,到武英殿議事。”
從奉天門廣場穿過西角門,鄭海與丘福、朱能來到武英殿。
道衍和尚已經在殿中,站在朱棣的桌子旁。
見鄭海三人走進來,朱棣說道:“朕,找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對立太子的意見。淇國公,你先說說。”
淇國公丘福抱拳行禮,開門見山道:“陛下,末將不同意禮部的看法。”
朱棣眼神一亮:“哦?那你說說。”
“末將是粗人,有話直說。如果末將說得不對,請陛下莫要見怪。”
“無妨,你說。”朱棣微笑著道,“朕就喜歡你們有話直說,像那幫文臣繞圈子,那才令朕覺得厭惡呢!”
說著,朱棣瞥了一眼旁邊的道衍和尚,似乎在指桑罵槐。
道衍和尚一臉平靜,不喜不怒,不動聲色,仿佛一尊金剛,就像沒有聽到一般。
將一切看在眼裏,鄭海立即明白,在他們走進殿之前,這兩人已經有過一番交談。
看這情形,朱棣對道衍的答案並不滿意。
這時,淇國公丘福說道:“末將以為,太子應立賢者,能者居之。”
見朱棣微微點頭,丘福繼續說道:“二皇子隨陛下南征北戰,功勞巨大,還多次在危難中解救陛下,是當太子的適合人選。”
朱棣看向成國公朱能:“成國公,你怎麽看?”
瞥了鄭海一眼,朱能對朱棣抱拳道:“末將聽陛下的,陛下立誰當太子,末將都沒意見。”
“輔國公,你呢?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鄭海抱拳道:“陛下,臣和成國公一樣,聽陛下的。”
“朕找你們來,是想聽聽你們的看法。你們倆怎麽跟那些文臣一般,”朱棣有些惱怒,“你們真令朕失望!”
鄭海連忙單膝跪地,解釋道:“陛下,臣是輔國公,陛下讓臣輔佐誰,臣就輔佐誰!”
“陛下,末將也一樣。”朱能單膝跪地附和道。
“朕不想聽你們解釋,”朱棣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對著鄭海擺擺手,“你們倆退下吧!”
朱能與鄭海對皇帝行禮,起身,互相對視一眼,退出武英殿。
還沒等鄭海走出武英殿,又聽朱棣說道:“道衍,你也退下吧。”
出了皇宮,成國公還想拉鄭海去喝酒,可鄭海卻被道衍叫住了。
鄭海以師命在身為借口,推掉了朱能的邀請,承諾改天請朱能喝酒。
鄭海跟在師父道衍身旁,慢慢向寺廟走去。
“慎之,關於儲君,你真的沒有看法嗎?”
道衍一雙病虎三角眼盯著鄭海。
“稟師父,徒兒的看法與您一樣。”
“嗬嗬嗬,”道衍摸著胡須,微笑著問道,“那為師的看法是什麽?”
鄭海抱拳道:“師父的看法,和徒兒一樣。”
“哈哈哈!”
道衍和尚哈哈大笑,看向徒弟的眼神充滿了欣賞之色。
“慎之,這場立儲之爭暗藏殺機,你打算怎麽應對?”
高高的殿門上,一塊大牌匾上寫著三個大字:奉天殿。
牌匾下,朱紅色的格子門窗關閉著。
殿門旁,數名金甲侍衛精神抖擻地站立著,今早的早朝還未結束。
“陛下,禮部有事啟奏。”
“禮部有何事?”朱棣的聲音從殿中傳來。
“如今,中宮已定,皇後已封,請陛下立皇太子。”
大殿中,一名禮部的大臣手持白色象牙笏(hu),站在文武大臣隊伍的中間。
在他左側,是一排文臣,為首的是曹國公李景隆;在他的右側,是一排武將,為首的是淇國公丘福。
朱棣身穿一身黃色龍袍,坐在龍椅上,盯著下方的禮部官員:“這是禮部的意見嗎?”
“正是。”禮部尚書站出來迴答。
“那依你們之見,朕,該立誰為太子?”
大殿中的文武官員互相扭頭看了看,眼神各異。
有些大臣的眼中是疑惑,有些大臣眼中是興奮,還有的大臣眼神深邃,看不出是困惑還是興奮。
禮部的官員稟告道:“自古以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陛下立太子,當然是立嫡長子。”
禮部的意思很明確,朱棣的嫡長子當然就是朱高熾了。
以前,朱高熾就是燕世子;如今,皇帝自然應當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按照曆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禮部說的合情合理。
“照你們這麽說,朕能當皇帝,是因為朕的哥哥們都死了,是吧?”
朱棣的臉色一沉,靜靜地盯著殿中奏告的禮部官員。
提議冊立太子的禮部官員連忙跪下:“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臣……”
“好了!”朱棣打斷了官員的解釋,“朕還年輕,此事,晚些時候再議!若無其他的事情,就退朝吧。”
在太監的“退朝”長音中,奉天殿大門打開。
文武群臣從大殿中走出來,一邊往宮外走,眾臣一邊私底下低聲議論著。
“你們說,這陛下是什麽意思?”
“陛下不是說了麽,陛下還年輕,不急於立儲……”
“我看,陛下是不想立大皇子為太子。”
“你算說對了!”一名武將突然走到議論的文臣中。
“淇國公,你說的,可是真的?”一名文臣錯愕地看著淇國公丘福。
丘福拍拍胸脯,自信道:“我們武將說話,一個唾沫,一個釘。豈會有假?”
“淇國公,那你說說,陛下想立誰為太子?”有大臣問淇國公丘福。
“自然是二皇子。”丘福斬釘截鐵地迴答。
一名禮部的官員搖搖頭道:“這不可能!這不合禮製……”
“怎麽不可能?!”丘福雙目如虎,盯著禮部的官員,“我與陛下、二皇子一起打仗,陛下就常說,二皇子最像他……”
一起往外走的成國公朱能拉住鄭海的衣袖,低聲問道:“鄭海,你給我透露一下,陛下是不是這麽想的?”
鄭海微微一笑,看向朱能:“陛下怎麽想的,我怎麽知道?”
“你不知道?”朱能盯著鄭海的眼睛,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鄭海直視朱能的眼睛,與朱能玩起了對視。
與鄭海對視一會兒,朱能不得不移開了自己的眼神。
“你怎麽跟那老和尚一樣,”朱能有些憤憤,“哼!真是師徒……”
還沒等抱怨完,朱能就看到道衍的另一個徒弟正向這邊走來,連忙閉上嘴巴。
“淇國公、成國公、輔國公,請三位國公留下來。”太監馬和快步走來,“陛下請三位國公,到武英殿議事。”
從奉天門廣場穿過西角門,鄭海與丘福、朱能來到武英殿。
道衍和尚已經在殿中,站在朱棣的桌子旁。
見鄭海三人走進來,朱棣說道:“朕,找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對立太子的意見。淇國公,你先說說。”
淇國公丘福抱拳行禮,開門見山道:“陛下,末將不同意禮部的看法。”
朱棣眼神一亮:“哦?那你說說。”
“末將是粗人,有話直說。如果末將說得不對,請陛下莫要見怪。”
“無妨,你說。”朱棣微笑著道,“朕就喜歡你們有話直說,像那幫文臣繞圈子,那才令朕覺得厭惡呢!”
說著,朱棣瞥了一眼旁邊的道衍和尚,似乎在指桑罵槐。
道衍和尚一臉平靜,不喜不怒,不動聲色,仿佛一尊金剛,就像沒有聽到一般。
將一切看在眼裏,鄭海立即明白,在他們走進殿之前,這兩人已經有過一番交談。
看這情形,朱棣對道衍的答案並不滿意。
這時,淇國公丘福說道:“末將以為,太子應立賢者,能者居之。”
見朱棣微微點頭,丘福繼續說道:“二皇子隨陛下南征北戰,功勞巨大,還多次在危難中解救陛下,是當太子的適合人選。”
朱棣看向成國公朱能:“成國公,你怎麽看?”
瞥了鄭海一眼,朱能對朱棣抱拳道:“末將聽陛下的,陛下立誰當太子,末將都沒意見。”
“輔國公,你呢?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鄭海抱拳道:“陛下,臣和成國公一樣,聽陛下的。”
“朕找你們來,是想聽聽你們的看法。你們倆怎麽跟那些文臣一般,”朱棣有些惱怒,“你們真令朕失望!”
鄭海連忙單膝跪地,解釋道:“陛下,臣是輔國公,陛下讓臣輔佐誰,臣就輔佐誰!”
“陛下,末將也一樣。”朱能單膝跪地附和道。
“朕不想聽你們解釋,”朱棣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對著鄭海擺擺手,“你們倆退下吧!”
朱能與鄭海對皇帝行禮,起身,互相對視一眼,退出武英殿。
還沒等鄭海走出武英殿,又聽朱棣說道:“道衍,你也退下吧。”
出了皇宮,成國公還想拉鄭海去喝酒,可鄭海卻被道衍叫住了。
鄭海以師命在身為借口,推掉了朱能的邀請,承諾改天請朱能喝酒。
鄭海跟在師父道衍身旁,慢慢向寺廟走去。
“慎之,關於儲君,你真的沒有看法嗎?”
道衍一雙病虎三角眼盯著鄭海。
“稟師父,徒兒的看法與您一樣。”
“嗬嗬嗬,”道衍摸著胡須,微笑著問道,“那為師的看法是什麽?”
鄭海抱拳道:“師父的看法,和徒兒一樣。”
“哈哈哈!”
道衍和尚哈哈大笑,看向徒弟的眼神充滿了欣賞之色。
“慎之,這場立儲之爭暗藏殺機,你打算怎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