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曰:“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即便是白天,北鎮撫司大牢也是陰森森的。
牢房外,陽光燦爛,夏日炎炎;大牢裏,不見天日,陰暗潮濕。
走進大牢,一陣陰風襲來,感覺身上一陣涼爽。
但這種涼爽有些陰森森的,令人有些不舒服。
唿啦啦——
獄卒抽出門上的鎖鏈,打開過道上關閉著的柵欄。
“殿下,裏麵請,裏麵請!”
牢頭白鴻飛熱情招唿著,在前麵領路。
鄭海跟在燕王朱棣身後,一起走進長長的過道。
過道鋪砌著青磚,幹幹淨淨的,似乎經過了一番打掃,沒有灰塵。隻是那些青磚有些斑駁,隱約可見暗黑色的血跡。
牢房裏靜悄悄地,聽不到往日的哀嚎聲與呻吟聲,反而,給人一種死寂的錯覺。
兩側牢房的柵欄光滑黝黑,與鄭海早上前來時很不同,空蕩蕩的,仿佛都死絕了一般。
鄭海還記得,他早上來提人時,兩側的牢房都站滿了犯人。
由此可見,在燕王來之前,黑白無常這兩位牢頭做了一番準備。
“殿下,前麵就到審訊室。”
白鴻飛臉上堆著笑容,一臉憨憨的笑。
“審訊室?”朱棣披著黑色鬥篷,忍不住問了一聲。
白鴻飛瞥了一眼鄭海,笑臉盈盈地解釋道:“就是審理詢問犯人的地方。這是鄭指揮以前的提法,我們都覺得這名字挺特別的,就保留下來了。”
朱棣點點頭,沒有說什麽,跟著白鴻飛走進審訊室。
審訊室內,各種刑具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各種刑具整齊有序,有的掛在牆上,有的擺在桌子上,還有一些直接放在地板上。
繩子、鞭子、鐵鏈……
刀子、錐子、斧頭……
磚頭、水桶、火盆……
這個房間,簡直就是一個古代刑具的展覽館。
許多刑具,鄭海之前見過,但還有不少奇奇怪怪的物品,想來是這幾年的新發明。
相對於鄭海的一臉平靜,燕王朱棣看著這些刑具,有些驚訝。
看著五花八門的刑具,朱棣點點頭,眼神中露出一絲狠色。
朱棣看向白鴻飛與馬常兩人,詢問道:“本王,想讓一個頑固的犯人屈服,你們有辦法嗎?”
一說到正事,白鴻飛立即收起嘻嘻哈哈的表情,與馬常對視一眼。
黑白無常兩人神情肅然,單膝跪地,抱拳道:“小的們,定不讓殿下失望。”
“好!”朱棣眉毛一揚,兩眼放光,嘴角微微勾起,“本王要你們審,方孝孺。”
“殿下,審完後,是要犯人生,還是死?”白鴻飛問道。
瞟了白鴻飛一眼,朱棣思索了一下,問道:“如果本王要他活著,你們有本事不對他用刑,也能讓他屈服嗎?”
白鴻飛與馬常又對視了一眼,眉頭微蹙。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刑,用血腥手段摧殘犯人的身體和意誌。
如果不動刑,他們要讓犯人屈服,這還真令他們為難。
白鴻飛咬咬牙,迴答道:“啟稟殿下,這不是不可以,隻是……”
“隻是什麽?你有什麽辦法?”
“稟殿下,小的以為,要令犯人屈服,除了對犯人用刑,摧殘犯人的身體,還可以通過摧殘犯人的意誌,使他屈服。”
朱棣饒有興致地看向白鴻飛:“那要怎麽做?”
“殿下,既然不想對犯人動刑,那可否對犯人的親屬動刑?”白鴻飛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比如,他兄弟……”
“可以!”
朱棣一臉冷笑:“如果你們能不對他動刑,還能使他屈服,那你們去做吧。”
“小的,明白。”
朱棣與鄭海並不直接參與對方孝孺的審訊,而是到隔壁的一間審訊室等著。
方孝孺被綁在十字木架上,但黑白無常兩人並不對他行刑,而是先進行一番勸說。
勸說無果,兩人將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押進牢房,綁在方孝孺旁邊的另一個木架子上。
“方孝孺,方博士,隻有你同意效忠燕王殿下,為殿下起草詔書,那……”
“呸!燕賊無恥小人!老夫就算死,也給他寫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屈。
“那就不能怪小的們無情了,這房間裏的每一樣刑具,我們都會一一用到你弟弟身上……”
“畜生!有種你們衝我來!別為難我弟弟!”方孝孺破口大罵。
“這可由不得你!”白胖子大喝一聲,“黑無常,動手!”
馬常抓起鞭子,高高舉起來,啪的一聲,抽在方孝友身上。
啊的一聲慘叫,方孝友疼得呲牙咧嘴。
他那貼身的長袍上,隱隱出現一條血色鞭痕。
“方孝孺,要想你弟弟不受苦,那你就盡早同意……”
“呸!老夫就算死,也絕不同意!”
“黑無常,繼續!”
啪啪,啪啪,鞭子不斷抽在方孝孺的弟弟身上。
看著弟弟受刑,方孝孺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他一邊咒罵朱棣,一邊哭著對弟弟方孝友解釋。
方孝友深知哥哥方孝孺的性情,忍著疼痛,寬慰方孝孺。
方孝友以詩鳴誌,吟詩一首:“阿哥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沒有屈服,牢房裏再次傳來方孝友的慘叫聲。
聽著方孝友殺豬般的嚎叫,鄭海頭皮發麻,暗暗歎息。
他低聲對朱棣道:“殿下,隻怕方孝孺是鐵了心了,這詔書……”
“他不是不怕死嗎?不是不怕誅連九族嗎?他兄弟不行,就再換一個,換他父親、他兒子……本王不信,他的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死去!”
朱棣一甩衣袖,怒氣衝衝地離開了大牢,卻沒有令行刑的黑白無常停手。
為了逼迫方孝孺屈服,錦衣衛大力搜捕方孝孺的親屬,將方孝孺的親屬押入京師,關入北鎮撫司大牢。
聽說了方孝孺的事情,方孝孺的妻子與兩個兒子在錦衣衛上門前,懸梁自盡。
為了免受淩辱,方孝孺兩個未滿十五歲的女兒跳入秦淮河自盡。
一般的株連九族,包括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即本族、姑母一族、出家姐妹一族、出家女兒一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母一族、嶽父一族和嶽母一族,共計九族。
而方孝孺被株連十族,第十族是方孝孺的學生。
方孝孺的忠君守義令人敬佩,但在屠刀之下,儒生的忠義已經毫無意義。
精神固然值得欽佩,然而,肉體終將被屠刀消滅。
鄭海心中黯然:殺一人則死,殺千萬人者王。
帶著方孝孺的勝利與黑白無常兩屠夫的失敗,鄭海再次入宮,前去向朱棣匯報結果。
即便是白天,北鎮撫司大牢也是陰森森的。
牢房外,陽光燦爛,夏日炎炎;大牢裏,不見天日,陰暗潮濕。
走進大牢,一陣陰風襲來,感覺身上一陣涼爽。
但這種涼爽有些陰森森的,令人有些不舒服。
唿啦啦——
獄卒抽出門上的鎖鏈,打開過道上關閉著的柵欄。
“殿下,裏麵請,裏麵請!”
牢頭白鴻飛熱情招唿著,在前麵領路。
鄭海跟在燕王朱棣身後,一起走進長長的過道。
過道鋪砌著青磚,幹幹淨淨的,似乎經過了一番打掃,沒有灰塵。隻是那些青磚有些斑駁,隱約可見暗黑色的血跡。
牢房裏靜悄悄地,聽不到往日的哀嚎聲與呻吟聲,反而,給人一種死寂的錯覺。
兩側牢房的柵欄光滑黝黑,與鄭海早上前來時很不同,空蕩蕩的,仿佛都死絕了一般。
鄭海還記得,他早上來提人時,兩側的牢房都站滿了犯人。
由此可見,在燕王來之前,黑白無常這兩位牢頭做了一番準備。
“殿下,前麵就到審訊室。”
白鴻飛臉上堆著笑容,一臉憨憨的笑。
“審訊室?”朱棣披著黑色鬥篷,忍不住問了一聲。
白鴻飛瞥了一眼鄭海,笑臉盈盈地解釋道:“就是審理詢問犯人的地方。這是鄭指揮以前的提法,我們都覺得這名字挺特別的,就保留下來了。”
朱棣點點頭,沒有說什麽,跟著白鴻飛走進審訊室。
審訊室內,各種刑具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各種刑具整齊有序,有的掛在牆上,有的擺在桌子上,還有一些直接放在地板上。
繩子、鞭子、鐵鏈……
刀子、錐子、斧頭……
磚頭、水桶、火盆……
這個房間,簡直就是一個古代刑具的展覽館。
許多刑具,鄭海之前見過,但還有不少奇奇怪怪的物品,想來是這幾年的新發明。
相對於鄭海的一臉平靜,燕王朱棣看著這些刑具,有些驚訝。
看著五花八門的刑具,朱棣點點頭,眼神中露出一絲狠色。
朱棣看向白鴻飛與馬常兩人,詢問道:“本王,想讓一個頑固的犯人屈服,你們有辦法嗎?”
一說到正事,白鴻飛立即收起嘻嘻哈哈的表情,與馬常對視一眼。
黑白無常兩人神情肅然,單膝跪地,抱拳道:“小的們,定不讓殿下失望。”
“好!”朱棣眉毛一揚,兩眼放光,嘴角微微勾起,“本王要你們審,方孝孺。”
“殿下,審完後,是要犯人生,還是死?”白鴻飛問道。
瞟了白鴻飛一眼,朱棣思索了一下,問道:“如果本王要他活著,你們有本事不對他用刑,也能讓他屈服嗎?”
白鴻飛與馬常又對視了一眼,眉頭微蹙。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刑,用血腥手段摧殘犯人的身體和意誌。
如果不動刑,他們要讓犯人屈服,這還真令他們為難。
白鴻飛咬咬牙,迴答道:“啟稟殿下,這不是不可以,隻是……”
“隻是什麽?你有什麽辦法?”
“稟殿下,小的以為,要令犯人屈服,除了對犯人用刑,摧殘犯人的身體,還可以通過摧殘犯人的意誌,使他屈服。”
朱棣饒有興致地看向白鴻飛:“那要怎麽做?”
“殿下,既然不想對犯人動刑,那可否對犯人的親屬動刑?”白鴻飛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比如,他兄弟……”
“可以!”
朱棣一臉冷笑:“如果你們能不對他動刑,還能使他屈服,那你們去做吧。”
“小的,明白。”
朱棣與鄭海並不直接參與對方孝孺的審訊,而是到隔壁的一間審訊室等著。
方孝孺被綁在十字木架上,但黑白無常兩人並不對他行刑,而是先進行一番勸說。
勸說無果,兩人將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押進牢房,綁在方孝孺旁邊的另一個木架子上。
“方孝孺,方博士,隻有你同意效忠燕王殿下,為殿下起草詔書,那……”
“呸!燕賊無恥小人!老夫就算死,也給他寫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屈。
“那就不能怪小的們無情了,這房間裏的每一樣刑具,我們都會一一用到你弟弟身上……”
“畜生!有種你們衝我來!別為難我弟弟!”方孝孺破口大罵。
“這可由不得你!”白胖子大喝一聲,“黑無常,動手!”
馬常抓起鞭子,高高舉起來,啪的一聲,抽在方孝友身上。
啊的一聲慘叫,方孝友疼得呲牙咧嘴。
他那貼身的長袍上,隱隱出現一條血色鞭痕。
“方孝孺,要想你弟弟不受苦,那你就盡早同意……”
“呸!老夫就算死,也絕不同意!”
“黑無常,繼續!”
啪啪,啪啪,鞭子不斷抽在方孝孺的弟弟身上。
看著弟弟受刑,方孝孺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他一邊咒罵朱棣,一邊哭著對弟弟方孝友解釋。
方孝友深知哥哥方孝孺的性情,忍著疼痛,寬慰方孝孺。
方孝友以詩鳴誌,吟詩一首:“阿哥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沒有屈服,牢房裏再次傳來方孝友的慘叫聲。
聽著方孝友殺豬般的嚎叫,鄭海頭皮發麻,暗暗歎息。
他低聲對朱棣道:“殿下,隻怕方孝孺是鐵了心了,這詔書……”
“他不是不怕死嗎?不是不怕誅連九族嗎?他兄弟不行,就再換一個,換他父親、他兒子……本王不信,他的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死去!”
朱棣一甩衣袖,怒氣衝衝地離開了大牢,卻沒有令行刑的黑白無常停手。
為了逼迫方孝孺屈服,錦衣衛大力搜捕方孝孺的親屬,將方孝孺的親屬押入京師,關入北鎮撫司大牢。
聽說了方孝孺的事情,方孝孺的妻子與兩個兒子在錦衣衛上門前,懸梁自盡。
為了免受淩辱,方孝孺兩個未滿十五歲的女兒跳入秦淮河自盡。
一般的株連九族,包括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即本族、姑母一族、出家姐妹一族、出家女兒一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母一族、嶽父一族和嶽母一族,共計九族。
而方孝孺被株連十族,第十族是方孝孺的學生。
方孝孺的忠君守義令人敬佩,但在屠刀之下,儒生的忠義已經毫無意義。
精神固然值得欽佩,然而,肉體終將被屠刀消滅。
鄭海心中黯然:殺一人則死,殺千萬人者王。
帶著方孝孺的勝利與黑白無常兩屠夫的失敗,鄭海再次入宮,前去向朱棣匯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