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鐵匣子,又如何能幫到朕?
“能幫朕重新奪迴京師嗎?
“能幫朕打敗燕軍嗎?”
朱允炆一連三問。
太監昌盛不敢吭聲,馬皇後也不迴答。
此時,朱允炆心如死灰,已經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曾經效忠他的大臣都各自離去,他已經是孤家寡人。
以前,黃子澄、齊泰慫恿他削藩、對付燕王,現在他們都走了,名義上是出去募兵,可實際呢?
都離京幾個月了,一個勤王的隊伍都沒拉到!
他發去詔書,令黃子澄和齊泰返京,結果,他們至今未歸。
更令他失望的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他信任的曹國公李景隆與穀王竟背叛了他。
如果燕軍攻不進京城,那按照方孝孺的說法,這勝負還未可知……
可如今,燕軍入了城,魏國公徐輝祖也擋不住燕軍,還能指望什麽呢?
朱允炆明白,他敗了,而且,敗得很徹底!
在江北,朱棣就不同意割地議和,在龍潭也不同意,如今,攻入京師,那他就更不可能議和了。
朱允炆心裏明白,他的這個四叔,想要的可不止一個北平,他要的是整個天下!
“皇爺爺,既然你猜到,朕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當初,您又為何還要朕削藩呢?”
朱允炆心中很苦悶。
歎了一口氣,搖搖頭,他看向自己的貼身太監:“昌盛,你去吧!朕意已決!”
“陛下,那小的走了。”
“走吧,朕的兩個兒子,就拜托你了!”
太監昌盛擦著眼淚,離開了乾清宮。
乾清宮中,隻剩下皇帝朱允炆與馬皇後。
兩人默默對視,再次淚眼模糊。
“陛下,打算……”馬皇後紅著眼睛,“是毒酒,還是白綾?”
朱允炆搖搖頭,一臉決絕:“朕,不想留下屍體。”
“那陛下,是何打算?”
“朕聽說,佛法高僧圓寂之後,是以烈火焚燒,猶如鳳凰涅盤,可直達西天極樂世界。朕打算,連這宮殿一起燒了……”
“陛下,何至於此?您是天子……”
“燒宮殿,朕有兩重考慮,”朱允炆歎了一聲,閉上眼睛,“朕不想留下屍首,更重要的是,大火一起,宮中便亂了,這更有利於昌盛他們離開……”
“陛下,能不能再給臣妾一些時間?”
馬皇後深情地看著朱允炆,懇求道:“臣妾想安排一下宮中的事,再打扮打扮……臣妾,想最後,再打扮一次……”
聽皇後這麽說,朱允炆睜開眼睛,看向皇後,默默點了點頭。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既然皇後有此打算,朱允炆自然應允了。
“陛下,就當是多給臣妾一些時間,您去看看那太祖留下的箱子吧。”
朱允炆再次點點頭。
他並不想去看什麽箱子,隻是不好拒絕皇後。
就當給皇後一些時間吧,讓她準備準備。
這麽想著,朱允炆擦了擦眼淚,緩緩向殿門走去。
走到門口,朱允炆停了下來,迴頭看向馬皇後:“皇後,你等朕迴來,朕先去把溥洽叫來。他是高僧,讓他為我們超度。”
馬皇後淚流滿麵,衝著朱允炆點頭。
看著皇帝離開的背影,她哽咽道:“陛下,我們來世,還做夫妻。”
皇宮外,燕軍已經守住京城的各個城門,皇宮大門也派人把守。
隻是燕軍並沒有開始進攻皇城,燕王朱棣正在與道衍商議,該如何處置皇帝朱允炆。
道衍並沒有給朱棣具體的答案,隻是叫朱棣先等等看。
道衍建議朱棣,先安撫城中軍民,處置那些不聽話的朝臣。
根據道衍的建議,朱棣在城中張榜,發布《奸臣榜》告示,榜上列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名大臣的名字。
宣布:但凡軍民抓到榜上的奸臣,押送給燕軍,可以獲得獎勵與升官。
《奸臣榜》中包括朝廷左班文臣二十九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文學博士方孝孺、副都禦史練子寧、禮部侍郎黃觀、大理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工部尚書鄭賜、禦史魏冕等。
其中,鄭賜、王鈍等人,因跟隨茹瑺第一時間前來歸附燕王朱棣,得到朱棣寬恕與免罪。
有人勸禦史魏冕與大理寺丞鄒瑾等人投降,但被魏冕大聲痛斥。
魏冕、鄒瑾不願投降,自殺身亡。
朱棣高興地接待前來歸附的朝中大臣,同時打探宮中的情況。
就在此時,把守皇宮的燕軍將領傳來一個新消息:皇宮起火了。
朱棣與道衍和尚對視一眼,兩人都微微皺眉。
那雙病虎三角眼猛地一睜,道衍對朱棣建議道:“殿下,宮中失火,為陛下安全,需盡快進宮救火。”
朱棣的一雙小眼睛突然一亮,他對身旁幾位歸附的大臣正色道:“宮中失火,本王要前去救火。”
各位朝臣互相看了看,抱拳道:“燕王請便。”
從這些歸附的大臣臉上,朱棣看到了一些疑慮的表情。
他坦然道:“為避免非議,請諸位大人隨本王一同前往皇宮。不知各位大人是否願意?”
朱棣都這麽說了,就算有人不想去,此時也不好拒絕。
前來歸附的朝中大臣跟著燕王朱棣,一同前往皇宮。
皇城中,著火的宮殿都位於後宮。
一開始是東六宮與西六宮有幾處著火點,接著,是位於中間的乾清宮也燒了起來。
當朱允炆迴到乾清宮時,東六宮、西六宮已經起火了。
一開始,朱允炆並不知道,為什麽他剛吩咐下去,太監們這麽快就燒起火了。
迴到乾清宮後,他終於想明白了。
在他命人太監去放火前,皇後應該已經交代東西六宮燒宮殿了。
左世善溥洽等幾名僧人被朱允炆安排在乾清宮宮前廣場為他念經。
走進寢殿,朱允炆關上乾清宮的大門。
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在後宮是最宏偉的建築,麵闊九間,進深五間,暗合“九五之數”。
穿過一扇扇房門,他走到了與皇後約定的房間前。
打開房門,剛走進屋中,朱允炆一下子蒙了。
房梁上,一條條白綾從梁上垂下來,上麵掛著五六具屍體,全穿著華麗的宮服……
這上麵掛著的,是他的皇後與幾名愛妃。
“皇後,各位愛妃,你們等著,朕,來陪你們了!”
朱允炆將房中的簾帳點燃,一把扔掉手中的火把。
火焰沿著綢帳往上竄,很快燒著了屋中與之相連的木料。
紅黃色的火焰在肆虐,黑色的煙氣在彌漫。
在吊掛著皇後的房梁邊,一條白綾飛了上去。
朱允炆咳嗽著,在白綾上打了一個死結。
“皇後,愛妃們,朕來陪你們,蕩秋千……”
哐當一聲,腳下的凳子倒了。
白綾一緊……
【注】
《明史.魏冕傳》:“永豐人,官禦史……明日,宮中火起。有勸冕降者,厲聲叱之。遂自殺,瑾亦死。”
《明史.本紀第五.成祖》:“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撫安軍民。大索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餘人,榜其姓名曰奸臣。”
“能幫朕重新奪迴京師嗎?
“能幫朕打敗燕軍嗎?”
朱允炆一連三問。
太監昌盛不敢吭聲,馬皇後也不迴答。
此時,朱允炆心如死灰,已經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曾經效忠他的大臣都各自離去,他已經是孤家寡人。
以前,黃子澄、齊泰慫恿他削藩、對付燕王,現在他們都走了,名義上是出去募兵,可實際呢?
都離京幾個月了,一個勤王的隊伍都沒拉到!
他發去詔書,令黃子澄和齊泰返京,結果,他們至今未歸。
更令他失望的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他信任的曹國公李景隆與穀王竟背叛了他。
如果燕軍攻不進京城,那按照方孝孺的說法,這勝負還未可知……
可如今,燕軍入了城,魏國公徐輝祖也擋不住燕軍,還能指望什麽呢?
朱允炆明白,他敗了,而且,敗得很徹底!
在江北,朱棣就不同意割地議和,在龍潭也不同意,如今,攻入京師,那他就更不可能議和了。
朱允炆心裏明白,他的這個四叔,想要的可不止一個北平,他要的是整個天下!
“皇爺爺,既然你猜到,朕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當初,您又為何還要朕削藩呢?”
朱允炆心中很苦悶。
歎了一口氣,搖搖頭,他看向自己的貼身太監:“昌盛,你去吧!朕意已決!”
“陛下,那小的走了。”
“走吧,朕的兩個兒子,就拜托你了!”
太監昌盛擦著眼淚,離開了乾清宮。
乾清宮中,隻剩下皇帝朱允炆與馬皇後。
兩人默默對視,再次淚眼模糊。
“陛下,打算……”馬皇後紅著眼睛,“是毒酒,還是白綾?”
朱允炆搖搖頭,一臉決絕:“朕,不想留下屍體。”
“那陛下,是何打算?”
“朕聽說,佛法高僧圓寂之後,是以烈火焚燒,猶如鳳凰涅盤,可直達西天極樂世界。朕打算,連這宮殿一起燒了……”
“陛下,何至於此?您是天子……”
“燒宮殿,朕有兩重考慮,”朱允炆歎了一聲,閉上眼睛,“朕不想留下屍首,更重要的是,大火一起,宮中便亂了,這更有利於昌盛他們離開……”
“陛下,能不能再給臣妾一些時間?”
馬皇後深情地看著朱允炆,懇求道:“臣妾想安排一下宮中的事,再打扮打扮……臣妾,想最後,再打扮一次……”
聽皇後這麽說,朱允炆睜開眼睛,看向皇後,默默點了點頭。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既然皇後有此打算,朱允炆自然應允了。
“陛下,就當是多給臣妾一些時間,您去看看那太祖留下的箱子吧。”
朱允炆再次點點頭。
他並不想去看什麽箱子,隻是不好拒絕皇後。
就當給皇後一些時間吧,讓她準備準備。
這麽想著,朱允炆擦了擦眼淚,緩緩向殿門走去。
走到門口,朱允炆停了下來,迴頭看向馬皇後:“皇後,你等朕迴來,朕先去把溥洽叫來。他是高僧,讓他為我們超度。”
馬皇後淚流滿麵,衝著朱允炆點頭。
看著皇帝離開的背影,她哽咽道:“陛下,我們來世,還做夫妻。”
皇宮外,燕軍已經守住京城的各個城門,皇宮大門也派人把守。
隻是燕軍並沒有開始進攻皇城,燕王朱棣正在與道衍商議,該如何處置皇帝朱允炆。
道衍並沒有給朱棣具體的答案,隻是叫朱棣先等等看。
道衍建議朱棣,先安撫城中軍民,處置那些不聽話的朝臣。
根據道衍的建議,朱棣在城中張榜,發布《奸臣榜》告示,榜上列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名大臣的名字。
宣布:但凡軍民抓到榜上的奸臣,押送給燕軍,可以獲得獎勵與升官。
《奸臣榜》中包括朝廷左班文臣二十九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文學博士方孝孺、副都禦史練子寧、禮部侍郎黃觀、大理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工部尚書鄭賜、禦史魏冕等。
其中,鄭賜、王鈍等人,因跟隨茹瑺第一時間前來歸附燕王朱棣,得到朱棣寬恕與免罪。
有人勸禦史魏冕與大理寺丞鄒瑾等人投降,但被魏冕大聲痛斥。
魏冕、鄒瑾不願投降,自殺身亡。
朱棣高興地接待前來歸附的朝中大臣,同時打探宮中的情況。
就在此時,把守皇宮的燕軍將領傳來一個新消息:皇宮起火了。
朱棣與道衍和尚對視一眼,兩人都微微皺眉。
那雙病虎三角眼猛地一睜,道衍對朱棣建議道:“殿下,宮中失火,為陛下安全,需盡快進宮救火。”
朱棣的一雙小眼睛突然一亮,他對身旁幾位歸附的大臣正色道:“宮中失火,本王要前去救火。”
各位朝臣互相看了看,抱拳道:“燕王請便。”
從這些歸附的大臣臉上,朱棣看到了一些疑慮的表情。
他坦然道:“為避免非議,請諸位大人隨本王一同前往皇宮。不知各位大人是否願意?”
朱棣都這麽說了,就算有人不想去,此時也不好拒絕。
前來歸附的朝中大臣跟著燕王朱棣,一同前往皇宮。
皇城中,著火的宮殿都位於後宮。
一開始是東六宮與西六宮有幾處著火點,接著,是位於中間的乾清宮也燒了起來。
當朱允炆迴到乾清宮時,東六宮、西六宮已經起火了。
一開始,朱允炆並不知道,為什麽他剛吩咐下去,太監們這麽快就燒起火了。
迴到乾清宮後,他終於想明白了。
在他命人太監去放火前,皇後應該已經交代東西六宮燒宮殿了。
左世善溥洽等幾名僧人被朱允炆安排在乾清宮宮前廣場為他念經。
走進寢殿,朱允炆關上乾清宮的大門。
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在後宮是最宏偉的建築,麵闊九間,進深五間,暗合“九五之數”。
穿過一扇扇房門,他走到了與皇後約定的房間前。
打開房門,剛走進屋中,朱允炆一下子蒙了。
房梁上,一條條白綾從梁上垂下來,上麵掛著五六具屍體,全穿著華麗的宮服……
這上麵掛著的,是他的皇後與幾名愛妃。
“皇後,各位愛妃,你們等著,朕,來陪你們了!”
朱允炆將房中的簾帳點燃,一把扔掉手中的火把。
火焰沿著綢帳往上竄,很快燒著了屋中與之相連的木料。
紅黃色的火焰在肆虐,黑色的煙氣在彌漫。
在吊掛著皇後的房梁邊,一條白綾飛了上去。
朱允炆咳嗽著,在白綾上打了一個死結。
“皇後,愛妃們,朕來陪你們,蕩秋千……”
哐當一聲,腳下的凳子倒了。
白綾一緊……
【注】
《明史.魏冕傳》:“永豐人,官禦史……明日,宮中火起。有勸冕降者,厲聲叱之。遂自殺,瑾亦死。”
《明史.本紀第五.成祖》:“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撫安軍民。大索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餘人,榜其姓名曰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