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三年(1401年)十一月,北平都司都指揮張信、布政使郭資、按察司副使墨麟等人聯名遞表請求朱棣稱帝。燕王朱棣沒有同意。
寧王朱權、都督顧成、丘福等人再次請朱棣稱帝,朱棣依舊拒絕稱帝。
知道朱棣心思的隻有道衍與鄭海幾人,朱棣並非是不想當皇帝,而是不想當區區一個小地方的土皇帝。
如今,朱棣手裏隻有北平府、保定府、永平府三地,此時稱帝有什麽意義呢?
朱棣不想當土皇帝,他想當大明的皇帝,天下之主。
十一月,再次召開悼念陣亡將士的大會。
朱棣宣布要與朝廷臨江一決,一決勝負,否則,不再返迴北平。
十二月十二日,朱棣召集燕軍召開誓師大會,準備南下。
道衍和尚對燕王朱棣道:“殿下,此次南下不要以攻占城邑為目的,要以最快的速度直取京師。如今,京師兵力單薄,殿下一定能攻克京師。”
朱棣騎坐在馬上,握著韁繩,詢問道:“道衍,你還有其他要交代的嗎?”
道衍想了想,又道:“假如殿下攻下京師,貧僧有一個請求。”
“道衍,你說。”
“請殿下放過一個人。”
朱棣看向道衍,有些好奇,問道:“你想讓本王放過誰?”
“方孝孺。”道衍一雙病虎三角眼炯炯有神。
在朱棣心中,方孝孺是朝廷中與黃子澄、齊泰並列的大奸佞(ning),是大仇人。
朱棣知道,那些頒布天下汙蔑和誹謗他的檄文大多都出自方孝孺之手,方孝孺的文采、才學都是一流的。
說實話,朱棣挺欣賞方孝孺的學識,但他也恨方孝孺。朝廷的離間計就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差點就害他對自己的大兒子下殺手了。
尋思了一會兒,朱棣的那雙小眼睛盯著道衍和尚,眼神犀利,卻隻問了兩個字:“為何?”
道衍的一雙病虎三角眼直視朱棣,並不躲避朱棣的凝視:“就算殿下攻下京師,方孝孺也是不會投降的。”
論眼神對視,能勝道衍的人並不多。
朱棣與道衍對視了一會,自己主動移開犀利的眼神。
道衍微微一笑:“殿下如果殺了方孝孺,那就斷絕了天下的讀書人。”
朱棣知道,道衍肯定有他的道理,這句話的含義朱棣是懂的。
方孝孺是一名大儒,學識淵博,影響力很大,學生眾多。
道衍的意思是籠絡好方孝孺,將方孝孺收歸己用,那就相當於籠絡了天下的讀書人。
相比於個人的仇怨,能夠得到天下讀書人的支持更為重要。
“嗯,本王答應你。”朱棣對道衍點點頭。
一個方孝儒而已,他朱棣還不至於糊塗到為了殺一個人而得罪天下的讀書人。
再者,道衍的話是為他考慮,這首席謀士的話還是要給些麵子的。
聽著朱棣與道衍的對話,鄭海心中暗道:時也,命也。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
“慎之,施進卿要保持聯係,若是渡江,他的船隊是關鍵。”道衍和尚轉向鄭海,叮囑了一句。
“是,徒兒明白。”鄭海抱拳道:“施先生已經南下,長江邊會提前準備好船隻。”
道衍與朱棣都默默點頭。
渡過長江是此次南下計劃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隻有大軍能夠順利渡過長江,才有可能攻入京師。
鑒於鄭海與施進卿的個人關係,道衍與朱棣讓鄭海負責與施進卿的合作。
通過幾次會麵與商討,朱棣同意了施進卿的條件。
隻是說得比較隱晦,朱棣承諾:假如有一天,他能夠決定海禁的事情,他會同意解除海禁,允許南洋與大明之間自由通商。
辭別了道衍等人,朱棣與鄭海等人率領燕軍離開北平,再次南下。
自從起兵靖難之後,鄭海跟著朱棣率領燕軍四處打仗,幾乎沒有好好慶祝過一次春節。
當北平城的百姓準備過年時,鄭海與燕軍已經在南下的路上。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初一,皇帝朱允炆下詔將發配雲南蒙化府的庶人朱橚(su)召迴京師,將朱橚軟禁在京師。
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是朱允炆的皇叔。
洪武三年,朱橚被封為吳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皇帝朱允炆削藩,害怕周王朱橚支持燕王朱棣,便派人盯著他。
朱橚跟朱棣一樣精明,和朱棣一樣有默契,他也裝瘋。
可不幸的是,他被自己的二兒子告發了,被李景隆抓進京師。朱允炆降旨貶朱橚為庶人,發配雲南。
聽聞朱棣再次率軍南下,為了安撫朱棣,皇帝朱允炆決定將朱橚調迴京師。
燕軍南下後,先後攻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等地,氣勢如虹。
皇帝朱允炆再次坐不住了,連忙找方孝孺等人來商議對策。
朱允炆看向殿中的幾位心腹,憂心道:“諸位愛卿,燕賊再度南下,連克數地,氣勢洶洶。你們說,朕該怎麽辦?”
黃子澄與齊泰已經離京,暗中秘密招募軍隊。此時,他們都不在朱允炆身邊,朱允炆的身邊謀士隻有方孝孺、黃觀等人。
方孝孺安撫道:“陛下,不用著急,盛庸、平安等幾路大軍一定能攔住朱棣。”
“可盛庸和平安都不是四叔的對手,他們攔得住嗎?”朱允炆一臉懷疑地看向方孝孺。
去年,朱棣接連打敗了盛庸和平安,將方孝孺布置的包圍計劃全部打碎了。
盛庸這隻黑馬身上的神秘光環已經消失,朱允炆對盛庸已經不像以前滿懷希望了。
“陛下,除了盛庸與平安,山東還有鐵炫,他們一定能擋住朱棣。”方孝孺依舊滿懷信心。
“朕還是不放心,不知諸位愛卿,你們還有沒有其他人選?”朱允炆看向其他人,“還有誰,能擋住朱棣?”
有一名大臣站出來:“陛下,臣願率兵出征,前往山東,攔截燕賊。”
方孝孺剛想提出反對,卻聽到朱允炆大聲道:“好!朕答應你,你去山東,替朕攔住朱棣。”
【注】
《明史.方孝孺傳》:“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
《明史.本紀第四.恭閔帝》:“建文四年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於蒙化,居之京師。燕軍連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
寧王朱權、都督顧成、丘福等人再次請朱棣稱帝,朱棣依舊拒絕稱帝。
知道朱棣心思的隻有道衍與鄭海幾人,朱棣並非是不想當皇帝,而是不想當區區一個小地方的土皇帝。
如今,朱棣手裏隻有北平府、保定府、永平府三地,此時稱帝有什麽意義呢?
朱棣不想當土皇帝,他想當大明的皇帝,天下之主。
十一月,再次召開悼念陣亡將士的大會。
朱棣宣布要與朝廷臨江一決,一決勝負,否則,不再返迴北平。
十二月十二日,朱棣召集燕軍召開誓師大會,準備南下。
道衍和尚對燕王朱棣道:“殿下,此次南下不要以攻占城邑為目的,要以最快的速度直取京師。如今,京師兵力單薄,殿下一定能攻克京師。”
朱棣騎坐在馬上,握著韁繩,詢問道:“道衍,你還有其他要交代的嗎?”
道衍想了想,又道:“假如殿下攻下京師,貧僧有一個請求。”
“道衍,你說。”
“請殿下放過一個人。”
朱棣看向道衍,有些好奇,問道:“你想讓本王放過誰?”
“方孝孺。”道衍一雙病虎三角眼炯炯有神。
在朱棣心中,方孝孺是朝廷中與黃子澄、齊泰並列的大奸佞(ning),是大仇人。
朱棣知道,那些頒布天下汙蔑和誹謗他的檄文大多都出自方孝孺之手,方孝孺的文采、才學都是一流的。
說實話,朱棣挺欣賞方孝孺的學識,但他也恨方孝孺。朝廷的離間計就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差點就害他對自己的大兒子下殺手了。
尋思了一會兒,朱棣的那雙小眼睛盯著道衍和尚,眼神犀利,卻隻問了兩個字:“為何?”
道衍的一雙病虎三角眼直視朱棣,並不躲避朱棣的凝視:“就算殿下攻下京師,方孝孺也是不會投降的。”
論眼神對視,能勝道衍的人並不多。
朱棣與道衍對視了一會,自己主動移開犀利的眼神。
道衍微微一笑:“殿下如果殺了方孝孺,那就斷絕了天下的讀書人。”
朱棣知道,道衍肯定有他的道理,這句話的含義朱棣是懂的。
方孝孺是一名大儒,學識淵博,影響力很大,學生眾多。
道衍的意思是籠絡好方孝孺,將方孝孺收歸己用,那就相當於籠絡了天下的讀書人。
相比於個人的仇怨,能夠得到天下讀書人的支持更為重要。
“嗯,本王答應你。”朱棣對道衍點點頭。
一個方孝儒而已,他朱棣還不至於糊塗到為了殺一個人而得罪天下的讀書人。
再者,道衍的話是為他考慮,這首席謀士的話還是要給些麵子的。
聽著朱棣與道衍的對話,鄭海心中暗道:時也,命也。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
“慎之,施進卿要保持聯係,若是渡江,他的船隊是關鍵。”道衍和尚轉向鄭海,叮囑了一句。
“是,徒兒明白。”鄭海抱拳道:“施先生已經南下,長江邊會提前準備好船隻。”
道衍與朱棣都默默點頭。
渡過長江是此次南下計劃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隻有大軍能夠順利渡過長江,才有可能攻入京師。
鑒於鄭海與施進卿的個人關係,道衍與朱棣讓鄭海負責與施進卿的合作。
通過幾次會麵與商討,朱棣同意了施進卿的條件。
隻是說得比較隱晦,朱棣承諾:假如有一天,他能夠決定海禁的事情,他會同意解除海禁,允許南洋與大明之間自由通商。
辭別了道衍等人,朱棣與鄭海等人率領燕軍離開北平,再次南下。
自從起兵靖難之後,鄭海跟著朱棣率領燕軍四處打仗,幾乎沒有好好慶祝過一次春節。
當北平城的百姓準備過年時,鄭海與燕軍已經在南下的路上。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初一,皇帝朱允炆下詔將發配雲南蒙化府的庶人朱橚(su)召迴京師,將朱橚軟禁在京師。
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是朱允炆的皇叔。
洪武三年,朱橚被封為吳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皇帝朱允炆削藩,害怕周王朱橚支持燕王朱棣,便派人盯著他。
朱橚跟朱棣一樣精明,和朱棣一樣有默契,他也裝瘋。
可不幸的是,他被自己的二兒子告發了,被李景隆抓進京師。朱允炆降旨貶朱橚為庶人,發配雲南。
聽聞朱棣再次率軍南下,為了安撫朱棣,皇帝朱允炆決定將朱橚調迴京師。
燕軍南下後,先後攻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等地,氣勢如虹。
皇帝朱允炆再次坐不住了,連忙找方孝孺等人來商議對策。
朱允炆看向殿中的幾位心腹,憂心道:“諸位愛卿,燕賊再度南下,連克數地,氣勢洶洶。你們說,朕該怎麽辦?”
黃子澄與齊泰已經離京,暗中秘密招募軍隊。此時,他們都不在朱允炆身邊,朱允炆的身邊謀士隻有方孝孺、黃觀等人。
方孝孺安撫道:“陛下,不用著急,盛庸、平安等幾路大軍一定能攔住朱棣。”
“可盛庸和平安都不是四叔的對手,他們攔得住嗎?”朱允炆一臉懷疑地看向方孝孺。
去年,朱棣接連打敗了盛庸和平安,將方孝孺布置的包圍計劃全部打碎了。
盛庸這隻黑馬身上的神秘光環已經消失,朱允炆對盛庸已經不像以前滿懷希望了。
“陛下,除了盛庸與平安,山東還有鐵炫,他們一定能擋住朱棣。”方孝孺依舊滿懷信心。
“朕還是不放心,不知諸位愛卿,你們還有沒有其他人選?”朱允炆看向其他人,“還有誰,能擋住朱棣?”
有一名大臣站出來:“陛下,臣願率兵出征,前往山東,攔截燕賊。”
方孝孺剛想提出反對,卻聽到朱允炆大聲道:“好!朕答應你,你去山東,替朕攔住朱棣。”
【注】
《明史.方孝孺傳》:“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
《明史.本紀第四.恭閔帝》:“建文四年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於蒙化,居之京師。燕軍連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