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裏,清風和煦。
藍天之下,一座座燕軍的營帳延綿數裏,望不到盡頭。
營帳前豎起一根根旗幟,旌旗迎風招展。一隊隊步兵與騎兵在營帳間巡邏,隊伍整齊肅穆。
朱棣帶領以薛岩為首的皇帝使團參觀軍營,從營帳中走進將士們演武的練武場。
寬闊的練武場上,眾將士正在訓練。有些士兵練習騎射,有些士兵在比試摔跤,還有一些士兵在練習刀槍,場麵熱鬧,鬥誌昂揚。
朱棣帶著薛岩等人來到騎兵練習騎射的跑馬場,對薛岩道:“軍中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都是一些粗野的漢子,請各位欣賞一下士兵們的自娛自樂吧。”
“殿下,客氣。”薛岩代表使團眾人應和了一聲。
旁邊的跑馬場邊有一排戰鼓,這些戰鼓分別放在一人高的木架子上。
燕軍的一名騎兵飛馳而過,忽然掏出長弓,抽出一支用包裹著的布料代替箭頭的羽箭,張弓,放箭,一氣嗬成。
咚!一支包裹著布料的羽箭射中從五六十步外的鼓麵,發出聲響。
咚,咚,咚!
這名騎兵馬不停蹄,一路飛馳,不停地張弓放箭,每一箭都射中鼓麵,引得周邊旁觀的士兵紛紛喝彩。
“這人的箭術不凡!”薛岩心中默默讚歎了一聲。
此時,一隊燕軍騎兵一起策馬衝進跑馬場,同時張弓搭箭。
薛岩剛剛迴過神,這一隊騎兵已經縱身而過,隻聽到那一排戰鼓傳來一陣有節奏的敲鼓聲:咚,咚,咚咚咚!
箭無虛發,竟然全中!
薛岩心中越發的震驚:“燕軍騎射果然不同凡響!”
見薛岩麵露驚訝之色,朱棣嘿嘿一笑:“這不過是些小把戲而已。”
朱棣帶著薛岩等人在練武場轉了一圈,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燕軍將士的勇武。
一連幾天,朱棣都熱情地招待了薛岩等人,白天讓他們欣賞振奮人心的演兵場練武,晚上好酒好肉,讓他們盡情地吃喝。
薛岩等人看到的場景與方孝孺形容的燕軍士氣低落完全兩樣,再次覺得自己被方孝孺欺騙了。
燕軍上下一心,軍容整齊,紀律嚴明,士氣高漲,薛岩深有體會。
他對燕王朱棣的看法也徹底改變了。
在他看來,燕王朱棣待人坦誠,心胸開闊,明理豁達,忠君憂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藩王。
在返迴京城的路上,薛岩依舊記得朱棣送別時說的那番話。
他記得,朱棣在送他上馬車時是這麽說的:
“我父皇創立大明十分艱難,作為子孫,我們應當好好守護祖宗的基業。朝中有奸臣,危害族親與社稷,本王這才遵《皇明祖訓》起兵靖難,以保先皇基業。
如果陛下有意息兵,應該以誠相待,撤迴天下兵馬,本王必定率軍返迴藩國,為大明永鎮邊疆。不需要陛下說什麽,本王便會這麽做,以示本王的歉意。”
薛岩歎了一口氣,感懷道:“燕王如此深明大義,朝廷就不應該咄咄相逼。”
薛岩的使團離開後,負責情報搜集的飛龍衛情報人員向馮致遠匯報調查結果。
馮致遠帶著一份小黃紙,走進朱棣的大帳:“殿下,這是屬下收集的薛岩等人攜帶的小黃紙。”
看著這些朝廷策反用的小紙片,朱棣微微一笑:“小小伎倆。”
馮致遠道:“稟殿下,薛岩等人並未在軍中散發小黃紙。這些是從他們包裹裏偷偷取出來的。”
“嗬嗬嗬!”朱棣嗬嗬一笑,“晾他也不敢!”
馮致遠恭維道:“殿下恩威並用,我軍神勇無敵,他們方才不敢。”
朱棣會心一笑,讚賞道:“嗯,你是個明白人,做得不錯,先下去吧!”
馮致遠欣然退下,走出了燕王的大帳,向自己的營帳走去。
天空蔚藍,陽光燦爛。
望著遠處的天空,馮致遠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以後,天空都能這般晴好,那該有多好!”馮致遠自語自語。
他伸出左手,握了握拳頭,感覺著手上的力量。
在戰場上摔傷的左手如今已經好了,他看著自己的拳頭,滿意地笑了。
“心情不錯啊,馮百戶。”
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馮致遠嚇了一跳。
他的右手下意識地握了握腰間的刀柄,循聲看去,有個人躲在帳篷下的陰影裏。
看清了陰影裏的那個年輕人,馮致遠鬆開了腰側的刀柄。
馮致遠剛要行禮問候,那年輕人卻伸手製止了:“不必拘禮,我找你有些事,裏麵談。”
馮致遠跟著那個年輕人,走進營帳中,營帳的簾布再次合上。
營帳四周的士兵都離開了,似乎有人吩咐過不許靠近,因此,營帳四周空蕩蕩的,仿佛營帳裏也沒有人一般。
四周一片安靜,隻能隱約聽到營帳裏有兩人在輕聲談話。
一人道:“你不懂大人,他遠比你想的更強大、更神秘,甚至許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你想讓我背叛他那是不可能的!”
另一人說:“不要這麽說,都是自己人,談不上背叛。你隻需為我提供一些額外的消息……”
……
應天府。
薛岩等人迴到京師後,方孝孺找到薛岩,私下詢問出使的見聞。
方孝孺直接問:“燕賊的態度怎麽樣?”
薛岩迴答道:“燕王言語耿直,態度真誠……”
“是燕庶人!”方孝孺糾正薛岩的話。
“你我都明白,燕王還是燕庶人都是陛下的一句話,何必糾結於此呢。”薛岩不以為意。
“燕軍上下表現如何?”方孝孺又問。
薛岩瞟了方孝孺一眼,眼神中有些異樣。
想到方孝孺要求攜帶到燕軍中去的那些小黃紙,他心中就暗暗不爽。
如果按照方孝孺的吩咐散發那些策反的小黃紙,他可以肯定,自己絕對迴不來了。
燕軍的那些士兵個個兇猛如虎,險些就殺了他們。要不是燕王保他們,此刻,說不定他們早就身首異處了。
說來說去,方孝孺才是要害他的人,反而是朱棣救了他。
想明白這一點,薛岩迴答道:“據我們觀察,燕軍上下團結一心,實乃是虎狼之師。相比之下,朝廷軍隊懶散少謀,兵力雖多,但未必能生燕軍……”
“哼!”方孝孺冷哼一聲,瞪了一眼薛岩,正色道,“陛下是叫你們去策反燕軍,你們倒好,不但沒有策反他們,反倒被他們策反了!”
方孝孺很氣憤,一甩袖子,轉身就走。
藍天之下,一座座燕軍的營帳延綿數裏,望不到盡頭。
營帳前豎起一根根旗幟,旌旗迎風招展。一隊隊步兵與騎兵在營帳間巡邏,隊伍整齊肅穆。
朱棣帶領以薛岩為首的皇帝使團參觀軍營,從營帳中走進將士們演武的練武場。
寬闊的練武場上,眾將士正在訓練。有些士兵練習騎射,有些士兵在比試摔跤,還有一些士兵在練習刀槍,場麵熱鬧,鬥誌昂揚。
朱棣帶著薛岩等人來到騎兵練習騎射的跑馬場,對薛岩道:“軍中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都是一些粗野的漢子,請各位欣賞一下士兵們的自娛自樂吧。”
“殿下,客氣。”薛岩代表使團眾人應和了一聲。
旁邊的跑馬場邊有一排戰鼓,這些戰鼓分別放在一人高的木架子上。
燕軍的一名騎兵飛馳而過,忽然掏出長弓,抽出一支用包裹著的布料代替箭頭的羽箭,張弓,放箭,一氣嗬成。
咚!一支包裹著布料的羽箭射中從五六十步外的鼓麵,發出聲響。
咚,咚,咚!
這名騎兵馬不停蹄,一路飛馳,不停地張弓放箭,每一箭都射中鼓麵,引得周邊旁觀的士兵紛紛喝彩。
“這人的箭術不凡!”薛岩心中默默讚歎了一聲。
此時,一隊燕軍騎兵一起策馬衝進跑馬場,同時張弓搭箭。
薛岩剛剛迴過神,這一隊騎兵已經縱身而過,隻聽到那一排戰鼓傳來一陣有節奏的敲鼓聲:咚,咚,咚咚咚!
箭無虛發,竟然全中!
薛岩心中越發的震驚:“燕軍騎射果然不同凡響!”
見薛岩麵露驚訝之色,朱棣嘿嘿一笑:“這不過是些小把戲而已。”
朱棣帶著薛岩等人在練武場轉了一圈,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燕軍將士的勇武。
一連幾天,朱棣都熱情地招待了薛岩等人,白天讓他們欣賞振奮人心的演兵場練武,晚上好酒好肉,讓他們盡情地吃喝。
薛岩等人看到的場景與方孝孺形容的燕軍士氣低落完全兩樣,再次覺得自己被方孝孺欺騙了。
燕軍上下一心,軍容整齊,紀律嚴明,士氣高漲,薛岩深有體會。
他對燕王朱棣的看法也徹底改變了。
在他看來,燕王朱棣待人坦誠,心胸開闊,明理豁達,忠君憂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藩王。
在返迴京城的路上,薛岩依舊記得朱棣送別時說的那番話。
他記得,朱棣在送他上馬車時是這麽說的:
“我父皇創立大明十分艱難,作為子孫,我們應當好好守護祖宗的基業。朝中有奸臣,危害族親與社稷,本王這才遵《皇明祖訓》起兵靖難,以保先皇基業。
如果陛下有意息兵,應該以誠相待,撤迴天下兵馬,本王必定率軍返迴藩國,為大明永鎮邊疆。不需要陛下說什麽,本王便會這麽做,以示本王的歉意。”
薛岩歎了一口氣,感懷道:“燕王如此深明大義,朝廷就不應該咄咄相逼。”
薛岩的使團離開後,負責情報搜集的飛龍衛情報人員向馮致遠匯報調查結果。
馮致遠帶著一份小黃紙,走進朱棣的大帳:“殿下,這是屬下收集的薛岩等人攜帶的小黃紙。”
看著這些朝廷策反用的小紙片,朱棣微微一笑:“小小伎倆。”
馮致遠道:“稟殿下,薛岩等人並未在軍中散發小黃紙。這些是從他們包裹裏偷偷取出來的。”
“嗬嗬嗬!”朱棣嗬嗬一笑,“晾他也不敢!”
馮致遠恭維道:“殿下恩威並用,我軍神勇無敵,他們方才不敢。”
朱棣會心一笑,讚賞道:“嗯,你是個明白人,做得不錯,先下去吧!”
馮致遠欣然退下,走出了燕王的大帳,向自己的營帳走去。
天空蔚藍,陽光燦爛。
望著遠處的天空,馮致遠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以後,天空都能這般晴好,那該有多好!”馮致遠自語自語。
他伸出左手,握了握拳頭,感覺著手上的力量。
在戰場上摔傷的左手如今已經好了,他看著自己的拳頭,滿意地笑了。
“心情不錯啊,馮百戶。”
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馮致遠嚇了一跳。
他的右手下意識地握了握腰間的刀柄,循聲看去,有個人躲在帳篷下的陰影裏。
看清了陰影裏的那個年輕人,馮致遠鬆開了腰側的刀柄。
馮致遠剛要行禮問候,那年輕人卻伸手製止了:“不必拘禮,我找你有些事,裏麵談。”
馮致遠跟著那個年輕人,走進營帳中,營帳的簾布再次合上。
營帳四周的士兵都離開了,似乎有人吩咐過不許靠近,因此,營帳四周空蕩蕩的,仿佛營帳裏也沒有人一般。
四周一片安靜,隻能隱約聽到營帳裏有兩人在輕聲談話。
一人道:“你不懂大人,他遠比你想的更強大、更神秘,甚至許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你想讓我背叛他那是不可能的!”
另一人說:“不要這麽說,都是自己人,談不上背叛。你隻需為我提供一些額外的消息……”
……
應天府。
薛岩等人迴到京師後,方孝孺找到薛岩,私下詢問出使的見聞。
方孝孺直接問:“燕賊的態度怎麽樣?”
薛岩迴答道:“燕王言語耿直,態度真誠……”
“是燕庶人!”方孝孺糾正薛岩的話。
“你我都明白,燕王還是燕庶人都是陛下的一句話,何必糾結於此呢。”薛岩不以為意。
“燕軍上下表現如何?”方孝孺又問。
薛岩瞟了方孝孺一眼,眼神中有些異樣。
想到方孝孺要求攜帶到燕軍中去的那些小黃紙,他心中就暗暗不爽。
如果按照方孝孺的吩咐散發那些策反的小黃紙,他可以肯定,自己絕對迴不來了。
燕軍的那些士兵個個兇猛如虎,險些就殺了他們。要不是燕王保他們,此刻,說不定他們早就身首異處了。
說來說去,方孝孺才是要害他的人,反而是朱棣救了他。
想明白這一點,薛岩迴答道:“據我們觀察,燕軍上下團結一心,實乃是虎狼之師。相比之下,朝廷軍隊懶散少謀,兵力雖多,但未必能生燕軍……”
“哼!”方孝孺冷哼一聲,瞪了一眼薛岩,正色道,“陛下是叫你們去策反燕軍,你們倒好,不但沒有策反他們,反倒被他們策反了!”
方孝孺很氣憤,一甩袖子,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