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光之年,行必慎之。”
這句話是袁忠徹給燕世子朱高熾算卦的箴言。
袁忠徹是袁珙的兒子,字公達,又字靜思。袁珙號柳莊居士,因此,袁忠徹還有一個名字叫袁柳莊。
袁忠徹自小聰慧,又博聞好學,從他父親那裏學了一手相麵之術。
或許是袁珙年紀大了,又或許是為了給兒子謀個好出路,袁珙讓袁忠徹為燕王府服務,自己退居二線了。
袁忠徹才二十四歲,深得燕王府信任,與年紀相仿的世子朱高熾聊得來,就給朱高熾算了一卦。
這不算不要緊,一算竟算出朱高熾今年有血光之災,把朱高熾嚇到了。
朱高熾詢問解除災禍的辦法,袁忠徹就給了他一句箴言:“血光之年,行必慎之。”
聽了朱高熾講述完算命的過程,鄭海有些哭笑不得。
“世子殿下,你要消災避難,不是應該找得道高僧求個護身符之類的嗎?或者,舉辦個水陸道場,請高僧大能來鎮一鎮……”
“鄭海,我問過袁公達,”朱高熾一臉認真,“他沒說,隻說,血光之年,行必慎之。”
袁公達就是袁忠徹。袁珙是相麵大能,袁忠徹相麵之術也很厲害,總之,給人看相沒有一個說不準的。
以前,鄭海對算命是一點都不信,可是這連穿越都發生了,算命也就能接受了。
不過,他可不信哪一個人真的掌控命運,他對相麵之術隻也是半信半疑。
相士的本事不是算得準不準,而是能說會道,不管說成什麽樣,結果總能圓得上。
這方麵,鄭海深有體會。
比如,他師父道衍和尚就曾給燕軍出征算過,給了一個箴言“師行必克,但費兩日耳”。
結果,燕軍在東昌戰敗,道衍卻說“兩日,昌也”。可他一解釋就成了,大軍此行全勝,隻是在東昌會有麻煩。反正,他說的就是沒錯。
再看袁忠徹給朱高熾的這句箴言“血光之年,行必慎之”,鄭海心裏都想笑了。
從表麵上解釋,那就是:你這一年之內有血光之災,行事務必要小心謹慎。
什麽是血光之災,隻要流血就是血光之災,而整整一年之內,誰又能保證不磕著碰著流點血呢?
更何況,朱高熾身體有病,腿腳不利索,經常摔倒,這一年之內出點血不是很容易應驗嗎?
總之,僅憑隻一點,袁忠徹已經不會漏了,誰能說他算得不準。
鄭海笑著搖搖頭:“世子,即便你不找高僧,那你也不應該來找我啊?我隻是道衍和尚的記名弟子,連念經都不會。”
朱高熾一臉虔誠地盯著鄭海:“可箴言與你有關啊,我不求你,還能求誰?”
“與我?有關?”鄭海用手指著自己,一臉不可思議。
“當然與你有關了,”朱高熾雙手握住鄭海的一隻手,“‘行必慎之’,你的字就叫慎之,這不是明擺說的就是你麽!”
鄭海站在原地,啞口無言。
……
四月十六日,朝廷使者大理少卿薛岩抵達燕軍駐紮的大名。
從薛岩手裏接過詔書,朱棣越看越生氣,這封詔書的言辭極為傲慢。
詔書中說,隻要不要幹預朝廷軍政,撤兵返迴藩地,就可以赦免燕王和燕軍諸將士的罪責,恢複燕王父子的爵位,永世為藩王鎮守邊疆。
“帝王之道,應該寬宏大度,發布詔令要言而有信,送來一份沒有誠意的詔書,就想讓本王退兵?”朱棣冷冷一笑。
突然,他提高聲音,大聲喝道:“你們膽子不小!真敢拿祖宗的基業當兒戲!”
薛岩等官吏悚然一驚,都盯著朱棣,不敢說話。
“哼!”朱棣冷哼一聲,將詔書一把扔還薛岩。
“敢欺本王,當本王的寶刀不鋒利嗎?!”
隻聽,罄地一聲,寶刀出鞘。
朱棣手裏拿著刀,掃了眾人一眼。
與薛岩一同前來送詔書的官吏連忙跪伏在地,驚慌失措,紛紛求饒道:“請燕王饒命!請燕王饒命!”
燕軍眾將見燕王拔刀,紛紛抽出自己的腰刀。
薛岩等人跪伏在地,瑟瑟發抖,心中都暗叫不好。
這哪裏是來送詔書啊,這是來送命!
薛岩心中暗罵叫自己來送詔書的方孝孺和黃觀等人,心中後悔不已。
方孝孺命人趕製的千餘份小黃紙,此時都藏在薛岩和眾官吏身上。這些小黃紙上寫的內容是勸告燕軍將領與士兵不要跟著朱棣造反,宣傳朝廷的正常。
此時,薛岩真想在地上找一條裂縫,直接鑽進去。
還散發這些小黃紙?這是找死!
薛岩心中暗罵方孝孺淨出餿主意。他咬咬牙,下了決心,打死都不散發這些間諜小黃紙。
罄——又是一聲刀劍摩擦的聲音。
隻不過,這是朱棣將寶刀收入刀鞘的聲音。
“詔書是這樣說,臨死時,你接受的皇命是怎麽說的?”朱棣麵色稍微緩和,詢問薛岩。
薛岩咽了咽口水,抹了一把額頭上汗水,迴答道:“陛下說,隻要殿下撤兵,前去孝陵謝罪,戰事就可以停息。”
“宗親不保,禍患不息,江山社稷不穩,令人擔憂,如果陛下能將朝中奸臣抓起了,獻俘太廟,本王願意前往孝陵,向祖宗謝罪。”
朱棣再次掃了薛岩一眼:“本王手下的將士是先皇所賜,用以護衛,藩鎮製度早已定下,備兵待戰,是不容更改的。”
掃了一下四周的燕軍將士,朱棣又道:“如今,皇上要本王解散軍隊,這是要我空著手等你們來抓嗎?這是奸臣的詭計,騙人的把戲!”
朱棣眼神一冷,盯著薛岩,大喝一聲:“薛岩,你當本王是三歲小兒麽?!”
薛岩啞口無言,渾身發抖。
“當我們都是三歲小兒嗎?”燕軍眾將士大聲喧嘩,“我們不信奸臣的承諾!別想騙我們!”
“殿下,殺了他們!”有士兵提議。
“殺了他們!”
“殺了他們!!”眾將士齊聲附和。
一時間,殺氣騰騰,燕軍上下都手握長刀,狠狠盯著薛岩等使臣。
朱棣伸出手,示意眾人安靜,高聲道:“大家靜一靜!朝廷中隻有幾個奸臣而已,薛岩隻是陛下的一介使臣。稍安勿躁,大家不要為難他們!”
薛岩等人嚇得渾身發抖,身上全是汗水,背上的衣服都濕了。
朱棣掃了薛岩等人一眼,寬慰道:“薛岩,你們是遠道而來的使者,先下去休息片刻,吃個飯,本王再帶你們參觀一下軍營,也好迴去跟陛下稟報。”
薛岩等人早已嚇出了一身冷汗,還以為會命喪亂刀之下,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聽到朱棣叫他們先休息吃飯,再去參觀經營,還能迴去稟報皇帝,他們知道總算是性命無憂了。
薛岩等人下去休息後,朱棣召集燕軍諸將在營帳裏開會。
朱棣對諸將說道:“據本王觀察,薛岩等人言辭曖昧,眼睛卻一直四處張望我軍軍營,他們是來查探我軍的虛實的,並非來講和。我軍應該好好展示一下,讓他們知道我軍是不可戰勝的!”
諸將都讚同朱棣的看法,準備用閱兵的形式震懾他們。
燕軍各位將領離開後,馮致遠單獨留下來,向朱棣稟告情報。
馮致遠拱手行禮道:“稟殿下,據屬下情報,薛岩等人身上藏了千餘份小黃紙,是錦衣衛製作的,用於策反我軍將士。”
朱棣眼神一亮,讚許道:“嗯,你做得不錯!”
“本王知道了,”朱棣冷冷一笑,“本王等著他的小黃紙。”
【注】
《明史.本紀第五.成祖》:“天子使大理少卿薛岩來報,諭王釋甲,王不奉召。”
這句話是袁忠徹給燕世子朱高熾算卦的箴言。
袁忠徹是袁珙的兒子,字公達,又字靜思。袁珙號柳莊居士,因此,袁忠徹還有一個名字叫袁柳莊。
袁忠徹自小聰慧,又博聞好學,從他父親那裏學了一手相麵之術。
或許是袁珙年紀大了,又或許是為了給兒子謀個好出路,袁珙讓袁忠徹為燕王府服務,自己退居二線了。
袁忠徹才二十四歲,深得燕王府信任,與年紀相仿的世子朱高熾聊得來,就給朱高熾算了一卦。
這不算不要緊,一算竟算出朱高熾今年有血光之災,把朱高熾嚇到了。
朱高熾詢問解除災禍的辦法,袁忠徹就給了他一句箴言:“血光之年,行必慎之。”
聽了朱高熾講述完算命的過程,鄭海有些哭笑不得。
“世子殿下,你要消災避難,不是應該找得道高僧求個護身符之類的嗎?或者,舉辦個水陸道場,請高僧大能來鎮一鎮……”
“鄭海,我問過袁公達,”朱高熾一臉認真,“他沒說,隻說,血光之年,行必慎之。”
袁公達就是袁忠徹。袁珙是相麵大能,袁忠徹相麵之術也很厲害,總之,給人看相沒有一個說不準的。
以前,鄭海對算命是一點都不信,可是這連穿越都發生了,算命也就能接受了。
不過,他可不信哪一個人真的掌控命運,他對相麵之術隻也是半信半疑。
相士的本事不是算得準不準,而是能說會道,不管說成什麽樣,結果總能圓得上。
這方麵,鄭海深有體會。
比如,他師父道衍和尚就曾給燕軍出征算過,給了一個箴言“師行必克,但費兩日耳”。
結果,燕軍在東昌戰敗,道衍卻說“兩日,昌也”。可他一解釋就成了,大軍此行全勝,隻是在東昌會有麻煩。反正,他說的就是沒錯。
再看袁忠徹給朱高熾的這句箴言“血光之年,行必慎之”,鄭海心裏都想笑了。
從表麵上解釋,那就是:你這一年之內有血光之災,行事務必要小心謹慎。
什麽是血光之災,隻要流血就是血光之災,而整整一年之內,誰又能保證不磕著碰著流點血呢?
更何況,朱高熾身體有病,腿腳不利索,經常摔倒,這一年之內出點血不是很容易應驗嗎?
總之,僅憑隻一點,袁忠徹已經不會漏了,誰能說他算得不準。
鄭海笑著搖搖頭:“世子,即便你不找高僧,那你也不應該來找我啊?我隻是道衍和尚的記名弟子,連念經都不會。”
朱高熾一臉虔誠地盯著鄭海:“可箴言與你有關啊,我不求你,還能求誰?”
“與我?有關?”鄭海用手指著自己,一臉不可思議。
“當然與你有關了,”朱高熾雙手握住鄭海的一隻手,“‘行必慎之’,你的字就叫慎之,這不是明擺說的就是你麽!”
鄭海站在原地,啞口無言。
……
四月十六日,朝廷使者大理少卿薛岩抵達燕軍駐紮的大名。
從薛岩手裏接過詔書,朱棣越看越生氣,這封詔書的言辭極為傲慢。
詔書中說,隻要不要幹預朝廷軍政,撤兵返迴藩地,就可以赦免燕王和燕軍諸將士的罪責,恢複燕王父子的爵位,永世為藩王鎮守邊疆。
“帝王之道,應該寬宏大度,發布詔令要言而有信,送來一份沒有誠意的詔書,就想讓本王退兵?”朱棣冷冷一笑。
突然,他提高聲音,大聲喝道:“你們膽子不小!真敢拿祖宗的基業當兒戲!”
薛岩等官吏悚然一驚,都盯著朱棣,不敢說話。
“哼!”朱棣冷哼一聲,將詔書一把扔還薛岩。
“敢欺本王,當本王的寶刀不鋒利嗎?!”
隻聽,罄地一聲,寶刀出鞘。
朱棣手裏拿著刀,掃了眾人一眼。
與薛岩一同前來送詔書的官吏連忙跪伏在地,驚慌失措,紛紛求饒道:“請燕王饒命!請燕王饒命!”
燕軍眾將見燕王拔刀,紛紛抽出自己的腰刀。
薛岩等人跪伏在地,瑟瑟發抖,心中都暗叫不好。
這哪裏是來送詔書啊,這是來送命!
薛岩心中暗罵叫自己來送詔書的方孝孺和黃觀等人,心中後悔不已。
方孝孺命人趕製的千餘份小黃紙,此時都藏在薛岩和眾官吏身上。這些小黃紙上寫的內容是勸告燕軍將領與士兵不要跟著朱棣造反,宣傳朝廷的正常。
此時,薛岩真想在地上找一條裂縫,直接鑽進去。
還散發這些小黃紙?這是找死!
薛岩心中暗罵方孝孺淨出餿主意。他咬咬牙,下了決心,打死都不散發這些間諜小黃紙。
罄——又是一聲刀劍摩擦的聲音。
隻不過,這是朱棣將寶刀收入刀鞘的聲音。
“詔書是這樣說,臨死時,你接受的皇命是怎麽說的?”朱棣麵色稍微緩和,詢問薛岩。
薛岩咽了咽口水,抹了一把額頭上汗水,迴答道:“陛下說,隻要殿下撤兵,前去孝陵謝罪,戰事就可以停息。”
“宗親不保,禍患不息,江山社稷不穩,令人擔憂,如果陛下能將朝中奸臣抓起了,獻俘太廟,本王願意前往孝陵,向祖宗謝罪。”
朱棣再次掃了薛岩一眼:“本王手下的將士是先皇所賜,用以護衛,藩鎮製度早已定下,備兵待戰,是不容更改的。”
掃了一下四周的燕軍將士,朱棣又道:“如今,皇上要本王解散軍隊,這是要我空著手等你們來抓嗎?這是奸臣的詭計,騙人的把戲!”
朱棣眼神一冷,盯著薛岩,大喝一聲:“薛岩,你當本王是三歲小兒麽?!”
薛岩啞口無言,渾身發抖。
“當我們都是三歲小兒嗎?”燕軍眾將士大聲喧嘩,“我們不信奸臣的承諾!別想騙我們!”
“殿下,殺了他們!”有士兵提議。
“殺了他們!”
“殺了他們!!”眾將士齊聲附和。
一時間,殺氣騰騰,燕軍上下都手握長刀,狠狠盯著薛岩等使臣。
朱棣伸出手,示意眾人安靜,高聲道:“大家靜一靜!朝廷中隻有幾個奸臣而已,薛岩隻是陛下的一介使臣。稍安勿躁,大家不要為難他們!”
薛岩等人嚇得渾身發抖,身上全是汗水,背上的衣服都濕了。
朱棣掃了薛岩等人一眼,寬慰道:“薛岩,你們是遠道而來的使者,先下去休息片刻,吃個飯,本王再帶你們參觀一下軍營,也好迴去跟陛下稟報。”
薛岩等人早已嚇出了一身冷汗,還以為會命喪亂刀之下,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聽到朱棣叫他們先休息吃飯,再去參觀經營,還能迴去稟報皇帝,他們知道總算是性命無憂了。
薛岩等人下去休息後,朱棣召集燕軍諸將在營帳裏開會。
朱棣對諸將說道:“據本王觀察,薛岩等人言辭曖昧,眼睛卻一直四處張望我軍軍營,他們是來查探我軍的虛實的,並非來講和。我軍應該好好展示一下,讓他們知道我軍是不可戰勝的!”
諸將都讚同朱棣的看法,準備用閱兵的形式震懾他們。
燕軍各位將領離開後,馮致遠單獨留下來,向朱棣稟告情報。
馮致遠拱手行禮道:“稟殿下,據屬下情報,薛岩等人身上藏了千餘份小黃紙,是錦衣衛製作的,用於策反我軍將士。”
朱棣眼神一亮,讚許道:“嗯,你做得不錯!”
“本王知道了,”朱棣冷冷一笑,“本王等著他的小黃紙。”
【注】
《明史.本紀第五.成祖》:“天子使大理少卿薛岩來報,諭王釋甲,王不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