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朱棣率領燕軍,列陣前行,前往夾河附近的盛庸大軍營地。
鄭海騎著馬,緊跟在朱棣身邊,充當起了參謀的角色。
他知道朱棣想打一場翻身仗,因此,為這次作戰做了充足的準備。
這次戰役不僅僅是要為東昌之戰戰死的燕軍將士報仇,更是為了穩定人心。隻有打勝這次戰役,朱棣才能重新掌握這場靖難戰爭的主動權,進而獲得政治上的道德製高點。
燕王朱棣昨晚連夜布置了今日作戰的戰術與策略安排,還讓鄭海與馬和親自演練,一一交代各位將領。朱棣對這次勝利的渴望幾乎是前所未有的。
為了幫助朱棣克製盛庸大軍的火器,突破盛庸的軍陣,鄭海有針對性地準備了一樣秘密武器。
中午時分,天空依舊陰沉沉,沒有風,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當燕軍抵近盛庸大軍的營地時,盛庸已經提前發現,出營列陣,嚴陣以待。
遠遠望去,方陣整整齊齊,旌旗如林,士兵黑壓壓一大片。
燕軍與盛庸大軍兩軍相對列陣,都在靜靜地等候著戰鼓的鼓聲。
瞟了一眼朱棣,鄭海不禁歎了一口。
朱棣騎著白馬,身穿金甲,披朱紅色的披風,站在燕軍中軍的正前方,實在是太醒目了!
若不是朱允炆的那句“毋使朕有殺皇叔之名”,朱棣肯定是這燕軍中第一個挨亂箭射死的人。
朱棣的妝扮太顯眼了,簡直就是醒目的靶子。
可惜,盛庸不敢抗旨,不敢下令殺了朱棣。
若是鄭海,他絕對會第一個除掉朱棣,玩個什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先打贏了再說……
“鄭海——”
正當鄭海走神時,聽到朱棣在叫他:“敢不敢,跟本王去敵軍陣前走一遭?”
隻是愣一下,鄭海連忙迴複道:“殿下有令,臣萬死不辭!”
“嗬嗬,好膽!”朱棣爽朗一笑。
“殿下,俺陪你去!”譚淵持馬槊,策馬出列,“有俺在,賊人必將鼠竄!”
朱棣臉上的笑容一滯,嚴肅道:“譚淵,我知道你的能力。但你忘了,本王昨夜的交代了嗎?”
譚淵神情一凜:“末將不敢忘!”
朱棣依舊一臉嚴肅:“那就按照計劃實施,你不要莽撞行事。”
“是!末將遵令!”
譚淵有些遺憾地拽了拽韁繩,馬匹掉了個頭,迴到自己的陣列中。
“諸位將軍,請遵照本王昨夜的部署,不可魯莽行事。”
“是,殿下!”眾將領齊聲迴應。
朱棣掃了眾將領一眼,看向身邊的鄭海與馬和:“鄭海、馬和,你們倆隨本王殺殺敵軍的銳氣。”
“遵令!”鄭海與馬和齊聲迴應,策馬向前,跟隨朱棣出了燕軍的陣列。
朱棣以身犯險這種事並沒有少做,燕軍上下早已習慣了。就是有人相勸也沒用,朱棣是最高統帥,沒人敢違抗他的意誌。
況且,朱棣這樣做可不是莽撞行事,而是精心計劃過的。
朱棣早就聽說了朱允炆的那道指令,知道盛庸軍中無人敢冒殺頭滅族的大罪襲殺他。
既然他不用顧及自己的安全,那他不可能不利用這個優勢。
朱棣身先士卒,親自上陣偵察,可謂一石三鳥:一是偵察盛庸軍的陣型,二是提升燕軍的士氣,三是誘敵。
朱棣、鄭海與馬和三人騎馬直衝盛庸大軍的軍陣,盛庸軍中的將士都是一臉蒙圈。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好奇:燕軍這三人是要來叫陣,還是來傳遞書信的?
等盛庸大軍中的將士看清來人是朱棣,頓時,又是一陣錯愕!
朱棣這是要幹嘛?
要來投降?
此時,征燕大將軍盛庸坐鎮中軍。看著燕軍三騎突兀地衝陣,他也是摸不著頭腦。
盛庸嘀咕道:“燕軍這三名騎兵,到底想幹什麽?派人去問問……”
盛庸還沒說完,一名傳令的騎兵來稟告:“稟大將軍,前軍來報,騎著白馬的那人是朱棣。”
“什麽?!”盛庸一臉驚訝,“你說,那人是朱棣?”
“迴大將軍,確實是朱棣。”
“那還等什麽?!還不快擒下朱棣!”盛庸一陣激動。
朱棣主動送上門來,盛庸自然是求之不得。他才不管朱棣是來談判,還是有其他目的呢,先抓了再說。
傳令兵還離去,盛庸卻見朱棣騎著的白馬一個轉彎,從大軍陣前掠過,快速竄向一旁。
盛庸的前軍還沒得到命令,不知道要不要出陣應對,更不敢擅自放箭,隻能眼睜睜地盯著燕軍的這三人三騎。
此時,鄭海騎著馬,緊緊跟在朱棣的白馬身旁,緊緊繃著神經,絲毫不敢有任何鬆懈。
朱棣有免死的皇帝口諭,盛庸大軍不敢對朱棣怎麽樣。他鄭海卻不得不小心提防著,生怕忽然哪裏飛來一支冷箭給撞上。
從盛庸大軍陣前掠過,燕軍將士臉上的錯愕,鄭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盛庸大軍的前軍確實是精銳,軍陣中有噴火車、大將軍炮、火銃,還有架著的強弩或者床弩。
鄭海還發現盛庸的前軍中有大批的盾牌兵與長矛手。
東昌戰場上,這群盾牌兵差一點就把他困死了。
想起在東昌戰場戰死的張玉,他咬了咬牙,攥緊了拳頭。
這個仇,一定要報!
鄭海、朱棣與馬和在陣前晃了一下,便騎著馬原路返迴。
“大將軍有令,將他們截下來!”盛庸的傳令兵向前軍傳遞命令。
轟隆隆,一陣馬蹄聲,在鄭海身後傳來。
他扭頭看了一眼,盛庸大軍中一股騎兵衝出軍陣,向他們追來。
黑壓壓一大片,看那規模,鄭海估計著得有一千騎兵。
一千人追三人,這可真是捅了馬蜂窩了!
此時,鄭海、朱棣、馬和三人距離燕軍的伏擊圈還有很遠的距離。要是這一千人馬不停蹄地追上了,還真是一件頭疼的事。
鄭海背後冷汗直出,暗道:“我勒個去!跟大老板玩以身誘敵,可真太刺激了!”
扭頭看了朱棣一眼,卻發現朱棣一臉淡定,從容不迫地抽出身上的弓箭。
朱棣嘿嘿笑道:“鄭海,我們比一比箭,如何?”
鄭海恍然大悟:有朱棣這個“防彈衣”在,還害怕什麽?
咽了咽口水,他迴複道:“好!那就比一比箭……”
比箭?
比賤,還差不多……
鄭海騎著馬,緊跟在朱棣身邊,充當起了參謀的角色。
他知道朱棣想打一場翻身仗,因此,為這次作戰做了充足的準備。
這次戰役不僅僅是要為東昌之戰戰死的燕軍將士報仇,更是為了穩定人心。隻有打勝這次戰役,朱棣才能重新掌握這場靖難戰爭的主動權,進而獲得政治上的道德製高點。
燕王朱棣昨晚連夜布置了今日作戰的戰術與策略安排,還讓鄭海與馬和親自演練,一一交代各位將領。朱棣對這次勝利的渴望幾乎是前所未有的。
為了幫助朱棣克製盛庸大軍的火器,突破盛庸的軍陣,鄭海有針對性地準備了一樣秘密武器。
中午時分,天空依舊陰沉沉,沒有風,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當燕軍抵近盛庸大軍的營地時,盛庸已經提前發現,出營列陣,嚴陣以待。
遠遠望去,方陣整整齊齊,旌旗如林,士兵黑壓壓一大片。
燕軍與盛庸大軍兩軍相對列陣,都在靜靜地等候著戰鼓的鼓聲。
瞟了一眼朱棣,鄭海不禁歎了一口。
朱棣騎著白馬,身穿金甲,披朱紅色的披風,站在燕軍中軍的正前方,實在是太醒目了!
若不是朱允炆的那句“毋使朕有殺皇叔之名”,朱棣肯定是這燕軍中第一個挨亂箭射死的人。
朱棣的妝扮太顯眼了,簡直就是醒目的靶子。
可惜,盛庸不敢抗旨,不敢下令殺了朱棣。
若是鄭海,他絕對會第一個除掉朱棣,玩個什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先打贏了再說……
“鄭海——”
正當鄭海走神時,聽到朱棣在叫他:“敢不敢,跟本王去敵軍陣前走一遭?”
隻是愣一下,鄭海連忙迴複道:“殿下有令,臣萬死不辭!”
“嗬嗬,好膽!”朱棣爽朗一笑。
“殿下,俺陪你去!”譚淵持馬槊,策馬出列,“有俺在,賊人必將鼠竄!”
朱棣臉上的笑容一滯,嚴肅道:“譚淵,我知道你的能力。但你忘了,本王昨夜的交代了嗎?”
譚淵神情一凜:“末將不敢忘!”
朱棣依舊一臉嚴肅:“那就按照計劃實施,你不要莽撞行事。”
“是!末將遵令!”
譚淵有些遺憾地拽了拽韁繩,馬匹掉了個頭,迴到自己的陣列中。
“諸位將軍,請遵照本王昨夜的部署,不可魯莽行事。”
“是,殿下!”眾將領齊聲迴應。
朱棣掃了眾將領一眼,看向身邊的鄭海與馬和:“鄭海、馬和,你們倆隨本王殺殺敵軍的銳氣。”
“遵令!”鄭海與馬和齊聲迴應,策馬向前,跟隨朱棣出了燕軍的陣列。
朱棣以身犯險這種事並沒有少做,燕軍上下早已習慣了。就是有人相勸也沒用,朱棣是最高統帥,沒人敢違抗他的意誌。
況且,朱棣這樣做可不是莽撞行事,而是精心計劃過的。
朱棣早就聽說了朱允炆的那道指令,知道盛庸軍中無人敢冒殺頭滅族的大罪襲殺他。
既然他不用顧及自己的安全,那他不可能不利用這個優勢。
朱棣身先士卒,親自上陣偵察,可謂一石三鳥:一是偵察盛庸軍的陣型,二是提升燕軍的士氣,三是誘敵。
朱棣、鄭海與馬和三人騎馬直衝盛庸大軍的軍陣,盛庸軍中的將士都是一臉蒙圈。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好奇:燕軍這三人是要來叫陣,還是來傳遞書信的?
等盛庸大軍中的將士看清來人是朱棣,頓時,又是一陣錯愕!
朱棣這是要幹嘛?
要來投降?
此時,征燕大將軍盛庸坐鎮中軍。看著燕軍三騎突兀地衝陣,他也是摸不著頭腦。
盛庸嘀咕道:“燕軍這三名騎兵,到底想幹什麽?派人去問問……”
盛庸還沒說完,一名傳令的騎兵來稟告:“稟大將軍,前軍來報,騎著白馬的那人是朱棣。”
“什麽?!”盛庸一臉驚訝,“你說,那人是朱棣?”
“迴大將軍,確實是朱棣。”
“那還等什麽?!還不快擒下朱棣!”盛庸一陣激動。
朱棣主動送上門來,盛庸自然是求之不得。他才不管朱棣是來談判,還是有其他目的呢,先抓了再說。
傳令兵還離去,盛庸卻見朱棣騎著的白馬一個轉彎,從大軍陣前掠過,快速竄向一旁。
盛庸的前軍還沒得到命令,不知道要不要出陣應對,更不敢擅自放箭,隻能眼睜睜地盯著燕軍的這三人三騎。
此時,鄭海騎著馬,緊緊跟在朱棣的白馬身旁,緊緊繃著神經,絲毫不敢有任何鬆懈。
朱棣有免死的皇帝口諭,盛庸大軍不敢對朱棣怎麽樣。他鄭海卻不得不小心提防著,生怕忽然哪裏飛來一支冷箭給撞上。
從盛庸大軍陣前掠過,燕軍將士臉上的錯愕,鄭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盛庸大軍的前軍確實是精銳,軍陣中有噴火車、大將軍炮、火銃,還有架著的強弩或者床弩。
鄭海還發現盛庸的前軍中有大批的盾牌兵與長矛手。
東昌戰場上,這群盾牌兵差一點就把他困死了。
想起在東昌戰場戰死的張玉,他咬了咬牙,攥緊了拳頭。
這個仇,一定要報!
鄭海、朱棣與馬和在陣前晃了一下,便騎著馬原路返迴。
“大將軍有令,將他們截下來!”盛庸的傳令兵向前軍傳遞命令。
轟隆隆,一陣馬蹄聲,在鄭海身後傳來。
他扭頭看了一眼,盛庸大軍中一股騎兵衝出軍陣,向他們追來。
黑壓壓一大片,看那規模,鄭海估計著得有一千騎兵。
一千人追三人,這可真是捅了馬蜂窩了!
此時,鄭海、朱棣、馬和三人距離燕軍的伏擊圈還有很遠的距離。要是這一千人馬不停蹄地追上了,還真是一件頭疼的事。
鄭海背後冷汗直出,暗道:“我勒個去!跟大老板玩以身誘敵,可真太刺激了!”
扭頭看了朱棣一眼,卻發現朱棣一臉淡定,從容不迫地抽出身上的弓箭。
朱棣嘿嘿笑道:“鄭海,我們比一比箭,如何?”
鄭海恍然大悟:有朱棣這個“防彈衣”在,還害怕什麽?
咽了咽口水,他迴複道:“好!那就比一比箭……”
比箭?
比賤,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