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庶人,為何如此神勇?我軍竟擋不住他的鐵騎!”
“唉!這該如何是好?”
李景隆騎在馬上,遙望著前方幾座軍營升起的黑煙,連連歎氣。
“陳暉,本將軍再給你一萬騎兵,你能否頂住朱棣的鋒芒?”李景隆看向都督陳暉。
幾天前,陳暉才逃迴大營,他的一萬前哨騎兵落入朱棣的陷阱全軍覆滅。
他帶領士兵渡過白河突圍,結果冰層斷裂,落入冰河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他帶著幾名親兵僥幸逃生。
陳暉抱拳稟告道:“大將軍,屬下不是朱棣的對手。朱棣的前鋒是蒙古的朵顏三衛,實力強橫,屬下擋不住朱棣……”
“大將軍,屬下願意領軍前往,為將軍抵達朱棣的前鋒。為大將軍爭取更多的時間,調整兵力部署,圍剿朱棣逆匪。”瞿能驅馬上前,向李景隆請纓。
李景隆看向瞿能,心中十分敬佩。
危機時刻,方顯老將軍的英雄本色。
李景隆以前對瞿能有些不服氣,在瞿能攻下和義門(西直門)時,怕瞿能搶走功勞,找借口故意不去支援。
可如今,瞿能再次站出來,李景隆對於瞿能的膽識有了新的感受,對瞿能很佩服。
他抱拳對瞿能道:“那有勞大將軍了!隻要瞿將軍能頂住朱棣的前鋒,我軍定能扭轉戰局。望瞿將軍努力!”
瞿能點頭稱是,驅馬迴到自己的瞿家軍前,大聲道:“瞿家子弟,跟我上!讓逆賊見識一下我們瞿家的厲害!”
“是!”瞿家將士大吼一聲,迴應主將。
瞿家軍精神抖擻,士氣旺盛,與其他的南軍軍陣明顯不同。
瞿能的軍隊是從西南調來的,由瞿家統領,其中許多將領都是瞿家親族與子弟。他們在西南邊陲與少數部落多有交戰,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很強。
上戰親兄弟,打仗父子兵。
瞿家軍以瞿家子弟為骨幹,擅長瞿家箭術,騎射水平很高,與瞿家關係密切,人心團結。
再加上,瞿能帶領兒子瞿陶、瞿鬱親自上陣,屢屢衝鋒在前,鼓勵了士氣,戰鬥力強悍。
瞿能領軍與朱棣親自帶領的朵顏三衛直接對打,兩強相遇,不分勝負。
“瞿將軍確實厲害,竟真的擋住了朱棣,實在是了得。”剛才一言不發的參將劉璟忍不住誇讚瞿能。
李景隆看著戰場上膠著的局麵,讚同地點點頭:“瞿老將軍確實是一名大將,勇猛過人,此役能否扭轉戰局全靠他了。”
此時,燕王朱棣率領的朵顏三衛騎兵受到了瞿能的阻擋。
騎兵衝鋒的利刃被擋了下來,朱棣的軍隊進攻速度減慢,有些停滯不前。
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追殲殘敵很厲害,但打起硬碰硬的消耗戰就不行了,頹勢逐漸顯現。
朵顏三衛參與朱棣的征伐,本來的目的就是撈好處,是朱棣的雇傭軍。
遇到瞿能這種勇猛不要命的主,他們並不想拚命,紛紛退卻。
這時,瞿能看到了一舉打敗朱棣的機會,一刀砍殺了一名蒙古騎兵。
他揚起腰刀,大聲喊道:“瞿家子弟,隨我一起直取朱棣。擒住朱棣,便是勝利!”
瞿能瞄上了靖難軍中的主帥朱棣,一馬當先,衝著朱棣的主陣往前殺。
瞿能左右兩側是他的兒子瞿陶與瞿鬱,在他們身後是瞿家子弟。
在瞿能英勇殺敵的鼓舞下,瞿家敵人奮勇當先,士氣旺盛,銳不可當。
與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比起來,瞿家軍箭法更準,士氣更勝,更不要命。
一開始的蒙古騎兵像一把刀,對付李景隆的南軍士兵就像砍瓜切菜一般,輕而易舉。
如今,遇到了瞿能與瞿家軍,一下子刀鋒就被擋住了,而且崩了刀刃,頹勢盡顯。
蒙古騎兵扛不住瞿家軍的進攻,一下子將中路讓了出來,朱棣與身邊的數十名親衛直接暴露在瞿能的眼前。
此時,燕王朱棣正騎著馬,觀察戰場的形勢。
見朵顏三衛的騎兵逐漸敗下陣來,他心中也暗暗吃驚。
“瞿家父子真是將才啊,不為本王所用,真是可惜了!”
朱棣看了看左右,詢問道:“你們誰幫本王,拿下瞿能父子?”
“殿下,我來!”一名親衛上前,“我願替殿下,砍了那老頭的腦袋。”
朱棣的一雙小眼睛炯炯有神,點點頭:“好!你去吧!砍下瞿能老賊的頭顱,本王升你為百戶。”
那親兵拍馬向前,直接殺向瞿能,大吼道:“瞿能,拿命來!”
鐺鐺鐺!
朱棣目不轉睛地盯著兩人的打鬥,不三到五迴合,卻見那親兵被瞿能一刀砍了。
“還有誰,願替本王出戰?”朱棣再次看向左右。
朱棣身旁兩名親兵驅馬向前:“我倆願為殿下出戰。”
“好!隻要拿下瞿能,本王升你為百戶。”
兩名親兵縱馬而出,直取敵軍主將瞿能。
這時,瞿能身邊的兩個兒子——瞿陶、瞿鬱已經殺退了蒙古騎兵,上前助戰,擋住了朱棣的兩名親兵。
瞿能一刀將身旁的一名蒙古騎兵砍了,那蒙古騎兵直接身首分離。
“殺!瞿家兒郎,隨我前去,擒拿燕庶人!”瞿能大聲唿喊。
“擒拿燕庶人!”眾瞿家子弟大聲高唿,士氣高昂。
瞿能身先士卒,帶領著瞿家軍奮勇廝殺,殺得蒙古騎兵心生畏懼,不戰而退。
朱棣看到蒙古騎兵有潰退的趨勢,連忙詢問左右:“朱能在哪裏?叫他給本王頂上!”
左右親兵迴答道:“殿下,朱能將軍率領的一路人馬還未抵達。”
“張玉呢?”
“殿下,張玉將領的那一路人馬也還沒有抵達。”
朱棣心中有些懊悔。
他兵分五路,想要奇襲李景隆大軍。
但他沒料到,他帶領的這一路蒙古騎兵推進得太快,比其他四路率先到達。
抵達時,他發現李景隆大軍的士氣低落,因而決定不等其他路人馬,直接發動對李景隆駐軍的襲擊。
一開始,他的進攻很順利,一連端了李景隆大軍的四座大營,敵人兵敗如山。
他帶著三千蒙古騎兵,衝殺敵營,可謂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可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殺出了一個朝廷的“程咬金”——瞿能。
“鄭海呢?鄭海在哪裏?叫他和飛龍衛頂上去!”
朱棣見瞿能殺過來,想起了鄭海與飛龍衛。
鄭海的勇猛,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朱棣知道。
早在幾年前,北伐北元阿紮失裏時,鄭海勇猛無敵,這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燕王的左右親兵一臉無奈,迴答道:“殿下,您忘了,鄭海與馬公公一起迴北平了……”
朱棣的眼皮不自覺地跳了跳,深深吸了一口氣。
拔出腰刀,他對左右喊道:“隨本王一起,殺!”
“唉!這該如何是好?”
李景隆騎在馬上,遙望著前方幾座軍營升起的黑煙,連連歎氣。
“陳暉,本將軍再給你一萬騎兵,你能否頂住朱棣的鋒芒?”李景隆看向都督陳暉。
幾天前,陳暉才逃迴大營,他的一萬前哨騎兵落入朱棣的陷阱全軍覆滅。
他帶領士兵渡過白河突圍,結果冰層斷裂,落入冰河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他帶著幾名親兵僥幸逃生。
陳暉抱拳稟告道:“大將軍,屬下不是朱棣的對手。朱棣的前鋒是蒙古的朵顏三衛,實力強橫,屬下擋不住朱棣……”
“大將軍,屬下願意領軍前往,為將軍抵達朱棣的前鋒。為大將軍爭取更多的時間,調整兵力部署,圍剿朱棣逆匪。”瞿能驅馬上前,向李景隆請纓。
李景隆看向瞿能,心中十分敬佩。
危機時刻,方顯老將軍的英雄本色。
李景隆以前對瞿能有些不服氣,在瞿能攻下和義門(西直門)時,怕瞿能搶走功勞,找借口故意不去支援。
可如今,瞿能再次站出來,李景隆對於瞿能的膽識有了新的感受,對瞿能很佩服。
他抱拳對瞿能道:“那有勞大將軍了!隻要瞿將軍能頂住朱棣的前鋒,我軍定能扭轉戰局。望瞿將軍努力!”
瞿能點頭稱是,驅馬迴到自己的瞿家軍前,大聲道:“瞿家子弟,跟我上!讓逆賊見識一下我們瞿家的厲害!”
“是!”瞿家將士大吼一聲,迴應主將。
瞿家軍精神抖擻,士氣旺盛,與其他的南軍軍陣明顯不同。
瞿能的軍隊是從西南調來的,由瞿家統領,其中許多將領都是瞿家親族與子弟。他們在西南邊陲與少數部落多有交戰,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很強。
上戰親兄弟,打仗父子兵。
瞿家軍以瞿家子弟為骨幹,擅長瞿家箭術,騎射水平很高,與瞿家關係密切,人心團結。
再加上,瞿能帶領兒子瞿陶、瞿鬱親自上陣,屢屢衝鋒在前,鼓勵了士氣,戰鬥力強悍。
瞿能領軍與朱棣親自帶領的朵顏三衛直接對打,兩強相遇,不分勝負。
“瞿將軍確實厲害,竟真的擋住了朱棣,實在是了得。”剛才一言不發的參將劉璟忍不住誇讚瞿能。
李景隆看著戰場上膠著的局麵,讚同地點點頭:“瞿老將軍確實是一名大將,勇猛過人,此役能否扭轉戰局全靠他了。”
此時,燕王朱棣率領的朵顏三衛騎兵受到了瞿能的阻擋。
騎兵衝鋒的利刃被擋了下來,朱棣的軍隊進攻速度減慢,有些停滯不前。
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追殲殘敵很厲害,但打起硬碰硬的消耗戰就不行了,頹勢逐漸顯現。
朵顏三衛參與朱棣的征伐,本來的目的就是撈好處,是朱棣的雇傭軍。
遇到瞿能這種勇猛不要命的主,他們並不想拚命,紛紛退卻。
這時,瞿能看到了一舉打敗朱棣的機會,一刀砍殺了一名蒙古騎兵。
他揚起腰刀,大聲喊道:“瞿家子弟,隨我一起直取朱棣。擒住朱棣,便是勝利!”
瞿能瞄上了靖難軍中的主帥朱棣,一馬當先,衝著朱棣的主陣往前殺。
瞿能左右兩側是他的兒子瞿陶與瞿鬱,在他們身後是瞿家子弟。
在瞿能英勇殺敵的鼓舞下,瞿家敵人奮勇當先,士氣旺盛,銳不可當。
與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比起來,瞿家軍箭法更準,士氣更勝,更不要命。
一開始的蒙古騎兵像一把刀,對付李景隆的南軍士兵就像砍瓜切菜一般,輕而易舉。
如今,遇到了瞿能與瞿家軍,一下子刀鋒就被擋住了,而且崩了刀刃,頹勢盡顯。
蒙古騎兵扛不住瞿家軍的進攻,一下子將中路讓了出來,朱棣與身邊的數十名親衛直接暴露在瞿能的眼前。
此時,燕王朱棣正騎著馬,觀察戰場的形勢。
見朵顏三衛的騎兵逐漸敗下陣來,他心中也暗暗吃驚。
“瞿家父子真是將才啊,不為本王所用,真是可惜了!”
朱棣看了看左右,詢問道:“你們誰幫本王,拿下瞿能父子?”
“殿下,我來!”一名親衛上前,“我願替殿下,砍了那老頭的腦袋。”
朱棣的一雙小眼睛炯炯有神,點點頭:“好!你去吧!砍下瞿能老賊的頭顱,本王升你為百戶。”
那親兵拍馬向前,直接殺向瞿能,大吼道:“瞿能,拿命來!”
鐺鐺鐺!
朱棣目不轉睛地盯著兩人的打鬥,不三到五迴合,卻見那親兵被瞿能一刀砍了。
“還有誰,願替本王出戰?”朱棣再次看向左右。
朱棣身旁兩名親兵驅馬向前:“我倆願為殿下出戰。”
“好!隻要拿下瞿能,本王升你為百戶。”
兩名親兵縱馬而出,直取敵軍主將瞿能。
這時,瞿能身邊的兩個兒子——瞿陶、瞿鬱已經殺退了蒙古騎兵,上前助戰,擋住了朱棣的兩名親兵。
瞿能一刀將身旁的一名蒙古騎兵砍了,那蒙古騎兵直接身首分離。
“殺!瞿家兒郎,隨我前去,擒拿燕庶人!”瞿能大聲唿喊。
“擒拿燕庶人!”眾瞿家子弟大聲高唿,士氣高昂。
瞿能身先士卒,帶領著瞿家軍奮勇廝殺,殺得蒙古騎兵心生畏懼,不戰而退。
朱棣看到蒙古騎兵有潰退的趨勢,連忙詢問左右:“朱能在哪裏?叫他給本王頂上!”
左右親兵迴答道:“殿下,朱能將軍率領的一路人馬還未抵達。”
“張玉呢?”
“殿下,張玉將領的那一路人馬也還沒有抵達。”
朱棣心中有些懊悔。
他兵分五路,想要奇襲李景隆大軍。
但他沒料到,他帶領的這一路蒙古騎兵推進得太快,比其他四路率先到達。
抵達時,他發現李景隆大軍的士氣低落,因而決定不等其他路人馬,直接發動對李景隆駐軍的襲擊。
一開始,他的進攻很順利,一連端了李景隆大軍的四座大營,敵人兵敗如山。
他帶著三千蒙古騎兵,衝殺敵營,可謂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可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殺出了一個朝廷的“程咬金”——瞿能。
“鄭海呢?鄭海在哪裏?叫他和飛龍衛頂上去!”
朱棣見瞿能殺過來,想起了鄭海與飛龍衛。
鄭海的勇猛,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朱棣知道。
早在幾年前,北伐北元阿紮失裏時,鄭海勇猛無敵,這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燕王的左右親兵一臉無奈,迴答道:“殿下,您忘了,鄭海與馬公公一起迴北平了……”
朱棣的眼皮不自覺地跳了跳,深深吸了一口氣。
拔出腰刀,他對左右喊道:“隨本王一起,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