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外,白雪皚皚。
嗒嗒嗒,錘子敲擊木頭的聲音。
吱呀——吱呀——吱呀,是鋸木頭的聲音。
各種敲打聲與切割聲,從遠處不斷傳來。
朱高熾穿著厚厚地山字形鎧甲,站在城牆上,眼睛盯著城外那座敵人新建的軍營。
那是李景隆大軍剛新建的軍營,營寨剛剛壘起來。
隨軍的木匠與匠作兵丁正在建造營寨,打造攻城器械。
李景隆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北平城四麵被圍,大戰將起……
目光從遠處的木柵欄營門收迴,朱高熾扭頭看向城牆上忙碌的士兵們。
城牆上,堆積著滾木與磚石,士兵們正在搬運一些必備的守城器具。
大將軍炮、碗口銃、蹶張弓、火箭、長槍、箭矢等都就位了。
隻要敵人進攻,這些物品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嘩啦,嘩啦,朱高熾艱難地邁出步伐,身上的甲胄互相摩擦,發出聲響。
“世子殿下,奴才扶著您。”
一名太監揮揮手,兩名太監上前扶著燕王世子朱高熾。
朱高熾小時候胖乎乎的很可愛,愛讀書不愛運動,長大後更胖了。
他有足疾,加上肥胖,平時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
朱高熾上身橫向發展,極為肥大,說他那腰是水桶腰,那都是誇他。
自重兩百多斤,再加上一身的鎧甲,朱高熾的總重起碼有三百斤。
“世子殿下,您要迴王府嗎?”一旁攙扶著朱高熾的小太監詢問了一句。
朱高熾小碎步慢慢挪動,輕輕扭了扭頭:“我不迴王府,我要再去視察一下西直門。”
“世子殿下,您早上不是將各個城門都走了一遍了嗎?您還是迴王府休息一下吧。”
“對啊,殿下,守城的事有王妃他們張羅著,你就先迴去休息一下吧。”
身旁的幾位太監勸朱高熾迴王府休息。
朱高熾再次微微搖頭:“不行,父王將守城的重擔交給我,我不能讓他失望。我們再巡視一遍,看看哪裏還需要加強的。”
沿著城牆慢慢走,朱高熾從南麵的城牆走到西側的城牆。
他走得很慢,身體兩側都有太監攙扶著,每一小步都走得很艱辛,但步履堅定。
城牆上的士兵都忙碌著,城裏的民夫也在城牆上搬運各種守城需要用的物品。
每當看到身體肥碩的朱高熾,他們都會行禮,將城牆上的通道讓出來。
這幾天,他們經常能看到朱高熾的身影。對於身體有足疾、行走不便的燕世子,他們已經很熟悉了。
一名小兵低聲道:“世子真是不辭辛勞,每天都上城牆。”
“沒想到世子這麽好說話,我們提的一些意見,他都采納了。”旁邊年長的老兵忙裏偷閑也應和了一聲。
燕王朱棣出兵大寧,帶走了靖難軍的主力,留在北平城的守軍很少。
朱高熾手裏可用的兵實在是太少了,為了加強北平的守衛,他與徐王妃動員了全城的老百姓。
在北平,燕王的名聲很好,燕世子的寬厚與親善更是贏得了北平城民眾的理解與支持。
朱高熾禮賢下士,積極向城中的老兵和官吏諮詢意見,與眾人商討守城之策。
幫助朱高熾守城的老將顧成,是曾經跟隨朱元璋起兵的老將領,是燕王攻打真定城時俘獲的。他協助朱高熾做了許多守城的準備。
“母妃,孩兒覺得,我們應將守城的將士與民夫分成幾個梯隊。否則,一旦敵人攻城,我們城牆上的士兵傷亡過大,就沒有可用之兵了。”
在城牆上轉了一圈,朱高熾來到了北平城東麵的城牆,遇到了徐王妃與道衍等人。
徐王妃一身鎧甲,英姿颯爽。
她頭戴頭盔,身著銀甲,腰佩長劍。
除了微微隆起的胸脯,她與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沒有任何區別。
身著戰甲的徐王妃氣質凜然,與平時的端莊優雅大為不同。
左手手輕輕搭在腰側佩劍的劍柄上,她站立在城頭,眺望遠處的敵營,儼然是一尊女戰神。
她的眼神銳利,神色威嚴,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聽了朱高熾的看法,徐王妃目光從遠處的敵營收迴,微微扭頭,看向一旁的道衍和尚。
徐王妃輕聲詢問道:“大師,你覺得熾兒的建議是否可行?”
道衍和尚一身黑色僧袍,微微點頭道:“貧僧覺得,世子此法可行。”
“王妃你看,賊眾甚多,四麵圍城,臨城紮寨,他們勢必要猛攻城池。敵眾我寡,我等需做好苦戰的準備。”
道衍和尚一雙病虎三角眼望了一下城外,再看向徐王妃:“世子令兵士與民夫混編,梯隊輪換,是保存戰力的好辦法。貧僧以為,王妃率領的婦孺可以安排在第三、第四梯隊,在危機之時,加入到戰鬥中,以應不時之需。”
“嗯,大師所言甚是。”徐王妃輕輕點頭,看向朱高熾:“熾兒,你按大師的話安排下去。”
“是,母妃。孩兒這就吩咐下去。”朱高熾雙手抱拳行禮。
雖然朱高熾是燕王朱棣指定的守衛北平最高指揮,但真正的決策者和最高統帥是她的母妃——徐王妃。
徐王妃是徐達之女,將門虎女,從小對軍事耳濡目染。
她是燕王朱棣背後的女人,是有名的“女諸生”,才智非常人可比。
要不是朱棣過於能征善戰,她沒有機會上戰場,這才掩蓋了她的鋒芒。
如果給徐王妃一個上沙場領兵的機會,或許,明朝會多出一個能打仗的穆桂英。
朱高熾的所有命令都要先稟明徐王妃,徐王妃首肯才能推行。
“大師,小女子觀賊眾四麵而圍,結寨駐營,但主力卻放在東北方向。大師以為,我們該如何防守?”
徐王妃發現,李景隆的大軍主力放在東北方向。
她對敵人排兵布陣的意圖產生了懷疑,拿不定敵人的主攻方向。
道衍和尚捋了捋白胡須,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李九江自視甚高,攜50萬兵甲,兵臨城下。在貧僧看來,他屯兵東北方,意圖是堵截王爺,防止王爺從大寧返迴,援救北平。
他定不會將所有兵力都用在攻城上,東北方向斷然不會是他的主攻方向。”
“姐姐,姐夫什麽時候能從大寧迴來?”跟在徐王妃身旁的徐妙錦忍不住問了一句。
狠狠瞪了徐妙錦一眼,徐王妃沒有迴答徐妙錦的問題。
燕王什麽時候迴來,徐王妃哪裏能預測得了。
即便是徐王妃知道,她也不可能當眾說出來。
這守城需要將士一心,需要團結,保持士氣。
徐王妃不能隨便給將士許諾燕王能及時趕迴來,如果許諾卻做不到,那就會動搖眾人守城的決心,影響士氣。
被徐王妃瞪了一眼,徐妙錦知道自己不該問,隻能不高興地癟癟嘴,安靜地站在一旁。
“那大師以為,李九江明日主攻的方向是哪一個城門?”徐王妃征詢道衍和尚的看法。
“貧僧以為,必是麗正門。”
“為何?”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李九江得天子隆寵,手持天子斧鉞,攜軍50萬,一路順暢,直抵北平城。麗正門乃前朝天子龍車出入的正門,進麗正門是極大的榮譽。
李九江驕傲得意,一定想擁有這樣的榮耀,以彰顯他的功勞。首攻,李九江必定打麗正門。”
徐王妃認同地點點頭。
嗒嗒嗒,錘子敲擊木頭的聲音。
吱呀——吱呀——吱呀,是鋸木頭的聲音。
各種敲打聲與切割聲,從遠處不斷傳來。
朱高熾穿著厚厚地山字形鎧甲,站在城牆上,眼睛盯著城外那座敵人新建的軍營。
那是李景隆大軍剛新建的軍營,營寨剛剛壘起來。
隨軍的木匠與匠作兵丁正在建造營寨,打造攻城器械。
李景隆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北平城四麵被圍,大戰將起……
目光從遠處的木柵欄營門收迴,朱高熾扭頭看向城牆上忙碌的士兵們。
城牆上,堆積著滾木與磚石,士兵們正在搬運一些必備的守城器具。
大將軍炮、碗口銃、蹶張弓、火箭、長槍、箭矢等都就位了。
隻要敵人進攻,這些物品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嘩啦,嘩啦,朱高熾艱難地邁出步伐,身上的甲胄互相摩擦,發出聲響。
“世子殿下,奴才扶著您。”
一名太監揮揮手,兩名太監上前扶著燕王世子朱高熾。
朱高熾小時候胖乎乎的很可愛,愛讀書不愛運動,長大後更胖了。
他有足疾,加上肥胖,平時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
朱高熾上身橫向發展,極為肥大,說他那腰是水桶腰,那都是誇他。
自重兩百多斤,再加上一身的鎧甲,朱高熾的總重起碼有三百斤。
“世子殿下,您要迴王府嗎?”一旁攙扶著朱高熾的小太監詢問了一句。
朱高熾小碎步慢慢挪動,輕輕扭了扭頭:“我不迴王府,我要再去視察一下西直門。”
“世子殿下,您早上不是將各個城門都走了一遍了嗎?您還是迴王府休息一下吧。”
“對啊,殿下,守城的事有王妃他們張羅著,你就先迴去休息一下吧。”
身旁的幾位太監勸朱高熾迴王府休息。
朱高熾再次微微搖頭:“不行,父王將守城的重擔交給我,我不能讓他失望。我們再巡視一遍,看看哪裏還需要加強的。”
沿著城牆慢慢走,朱高熾從南麵的城牆走到西側的城牆。
他走得很慢,身體兩側都有太監攙扶著,每一小步都走得很艱辛,但步履堅定。
城牆上的士兵都忙碌著,城裏的民夫也在城牆上搬運各種守城需要用的物品。
每當看到身體肥碩的朱高熾,他們都會行禮,將城牆上的通道讓出來。
這幾天,他們經常能看到朱高熾的身影。對於身體有足疾、行走不便的燕世子,他們已經很熟悉了。
一名小兵低聲道:“世子真是不辭辛勞,每天都上城牆。”
“沒想到世子這麽好說話,我們提的一些意見,他都采納了。”旁邊年長的老兵忙裏偷閑也應和了一聲。
燕王朱棣出兵大寧,帶走了靖難軍的主力,留在北平城的守軍很少。
朱高熾手裏可用的兵實在是太少了,為了加強北平的守衛,他與徐王妃動員了全城的老百姓。
在北平,燕王的名聲很好,燕世子的寬厚與親善更是贏得了北平城民眾的理解與支持。
朱高熾禮賢下士,積極向城中的老兵和官吏諮詢意見,與眾人商討守城之策。
幫助朱高熾守城的老將顧成,是曾經跟隨朱元璋起兵的老將領,是燕王攻打真定城時俘獲的。他協助朱高熾做了許多守城的準備。
“母妃,孩兒覺得,我們應將守城的將士與民夫分成幾個梯隊。否則,一旦敵人攻城,我們城牆上的士兵傷亡過大,就沒有可用之兵了。”
在城牆上轉了一圈,朱高熾來到了北平城東麵的城牆,遇到了徐王妃與道衍等人。
徐王妃一身鎧甲,英姿颯爽。
她頭戴頭盔,身著銀甲,腰佩長劍。
除了微微隆起的胸脯,她與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沒有任何區別。
身著戰甲的徐王妃氣質凜然,與平時的端莊優雅大為不同。
左手手輕輕搭在腰側佩劍的劍柄上,她站立在城頭,眺望遠處的敵營,儼然是一尊女戰神。
她的眼神銳利,神色威嚴,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聽了朱高熾的看法,徐王妃目光從遠處的敵營收迴,微微扭頭,看向一旁的道衍和尚。
徐王妃輕聲詢問道:“大師,你覺得熾兒的建議是否可行?”
道衍和尚一身黑色僧袍,微微點頭道:“貧僧覺得,世子此法可行。”
“王妃你看,賊眾甚多,四麵圍城,臨城紮寨,他們勢必要猛攻城池。敵眾我寡,我等需做好苦戰的準備。”
道衍和尚一雙病虎三角眼望了一下城外,再看向徐王妃:“世子令兵士與民夫混編,梯隊輪換,是保存戰力的好辦法。貧僧以為,王妃率領的婦孺可以安排在第三、第四梯隊,在危機之時,加入到戰鬥中,以應不時之需。”
“嗯,大師所言甚是。”徐王妃輕輕點頭,看向朱高熾:“熾兒,你按大師的話安排下去。”
“是,母妃。孩兒這就吩咐下去。”朱高熾雙手抱拳行禮。
雖然朱高熾是燕王朱棣指定的守衛北平最高指揮,但真正的決策者和最高統帥是她的母妃——徐王妃。
徐王妃是徐達之女,將門虎女,從小對軍事耳濡目染。
她是燕王朱棣背後的女人,是有名的“女諸生”,才智非常人可比。
要不是朱棣過於能征善戰,她沒有機會上戰場,這才掩蓋了她的鋒芒。
如果給徐王妃一個上沙場領兵的機會,或許,明朝會多出一個能打仗的穆桂英。
朱高熾的所有命令都要先稟明徐王妃,徐王妃首肯才能推行。
“大師,小女子觀賊眾四麵而圍,結寨駐營,但主力卻放在東北方向。大師以為,我們該如何防守?”
徐王妃發現,李景隆的大軍主力放在東北方向。
她對敵人排兵布陣的意圖產生了懷疑,拿不定敵人的主攻方向。
道衍和尚捋了捋白胡須,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李九江自視甚高,攜50萬兵甲,兵臨城下。在貧僧看來,他屯兵東北方,意圖是堵截王爺,防止王爺從大寧返迴,援救北平。
他定不會將所有兵力都用在攻城上,東北方向斷然不會是他的主攻方向。”
“姐姐,姐夫什麽時候能從大寧迴來?”跟在徐王妃身旁的徐妙錦忍不住問了一句。
狠狠瞪了徐妙錦一眼,徐王妃沒有迴答徐妙錦的問題。
燕王什麽時候迴來,徐王妃哪裏能預測得了。
即便是徐王妃知道,她也不可能當眾說出來。
這守城需要將士一心,需要團結,保持士氣。
徐王妃不能隨便給將士許諾燕王能及時趕迴來,如果許諾卻做不到,那就會動搖眾人守城的決心,影響士氣。
被徐王妃瞪了一眼,徐妙錦知道自己不該問,隻能不高興地癟癟嘴,安靜地站在一旁。
“那大師以為,李九江明日主攻的方向是哪一個城門?”徐王妃征詢道衍和尚的看法。
“貧僧以為,必是麗正門。”
“為何?”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李九江得天子隆寵,手持天子斧鉞,攜軍50萬,一路順暢,直抵北平城。麗正門乃前朝天子龍車出入的正門,進麗正門是極大的榮譽。
李九江驕傲得意,一定想擁有這樣的榮耀,以彰顯他的功勞。首攻,李九江必定打麗正門。”
徐王妃認同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