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陣白茫茫的濃霧裏,一隊步兵走向劉家口關隘。
昨夜,劉家口關隘的守軍被燕王的小股部隊徹夜襲擾,官兵們疲憊不堪。
值班的衛兵打著哈欠,掃了一眼北麵前來支援的隊伍,詢問了幾句,打開了大門。
“他們終於來了,援軍到了,快叫他們把兄弟們換下了!這燕王的軍隊都襲擾了一晚上了,老子要迴去睡一覺。真他娘的困啊!”
守衛劉家口過水關樓的將領打著哈欠,吩咐北門的衛兵,將北麵前來支援的援軍請上城樓。
鄭亨帶著數百假扮援軍的士兵,從北麵進入劉家口關隘,剛進門就拔出了腰刀。
鄭亨大喊一聲:“殺!”
隨著鄭亨的喊聲,數百燕軍士兵湧入城關。他們手持腰刀,見人就砍,一時間,鮮血四濺。
等待換班的士兵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亂刀砍翻了。
燕王派小股士兵襲擾了一夜,許多駐守劉家口關隘的士兵淩晨才睡下。
這突如其來的偷襲,他們根本來不及反應。
有的人衝出房間被人捅了,有的人剛醒來脖子上就架了一把鋼刀,還有些人在睡夢中成了俘虜。
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裏,一百多名守軍被鄭亨帶領的數百士兵屠戮殆盡。
奮起反抗與阻擋的守軍死得很慘,有人身上被砍了十幾刀,有人身上紮著五六支羽箭。
鄭海與他帶領的飛龍衛並沒有參與鄭亨的血腥屠戮。
他們在第一時間控製了進出關的閘門與箭樓,換掉城牆上的旗幟,打開關口,迎接關口外的燕王大軍。
燕王朱棣帶著大軍,順利通過劉家口,繼續向大寧推進。
“鄭海,這次你幹得非常好!”朱棣騎著馬,一臉笑容。
鄭海迴稟道:“殿下,這次攻城是鄭亨將軍的功勞,我和飛龍衛隻是負責引路與提供協助。”
鄭亨見鄭海如此慷慨,將功勞歸於他身上,十分感激。
鄭亨謙虛道:“鄭海兄弟,你太謙虛了。此次行動是由你指揮的,你的計劃周詳,才使我們能夠順利地入城。”
“鄭將軍,關口是你帶人打下來的,這功勞是你的……”
見兩人都這麽謙虛,朱棣哈哈一笑:“好了,此次功勞算你們兩個的。鄭亨,本王升你為北平衛都指揮使僉事。”
朱棣看向鄭海,又道:“嗯,鄭海嘛,你就任飛龍衛都指揮僉事吧!”
鄭亨很高興,欣然稱是。
鄭海卻一點也不高興。
他本來就是飛龍衛的最高長官,自封為指揮使。如今朱棣隻給他一個都指揮僉事,不是升職,而是降職。
從劉家口關隘到大寧城需要三四天的時間,一邊行軍,朱棣一邊與諸將商討奪取大寧與寧王軍隊的辦法。
“如今,大寧的兵力都集中在鬆亭關,守城的說是一些年老體弱的士兵。本王唯一的擔心是,一旦不能快速拿下大寧城,鬆亭關的守軍迴援,腹背受敵那就麻煩了。”
朱棣分析進攻大寧城存在的問題。
老將軍張玉補充道:“殿下,以我軍的實力,打敗援軍是沒有問題的,但殿下必須以最小的代價打敗他們。我們不能在大寧出現大量的耗損,否則,我們沒法應對李景隆的大軍。”
眾將領紛紛點頭稱是,一時間都陷入了沉思。
燕王出兵大寧的目的不僅僅是消除大寧的威脅,而是打算收服大寧的軍隊,利用大寧的軍隊去對抗李景隆。
徹底消滅大寧軍隊或者打殘大寧的軍隊,這兩個都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結果。
朱棣對諸將說道:“以前,在邊境上巡察時,本王便發現大寧的軍隊作風剽悍,戰鬥力很強。”
“如果本王得到大寧的軍隊,那我們不僅可阻斷遼東,還可以使用他們的騎兵為我軍作戰。如果這樣,大事可成!”
燕王這麽一說,眾將領這才明白,燕王出兵大寧的目的是尋求大寧支持。
燕王最想要的是大寧的朵顏三衛,這支騎兵力量在北方可以與燕王的燕山衛鐵騎齊名。
獲得朵顏三衛的支持,燕王將得到一大助力,在與李景隆對陣時,會更有底氣。
在眾將沉默時,鄭海站出來:“殿下,臣並不擔心鬆亭關的大軍迴援。”
“鄭海,為何你不擔心鬆亭關守軍迴援?”張玉一臉疑惑地問鄭海。
鄭海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解釋道:“隻要我們能控製住大寧城中的百姓,我們就能拿下鬆亭關的守軍。”
朱棣眼睛一亮,他知道鄭海的意思。
張玉等人依舊是很困惑,眼睛看著鄭海,滿臉問號。
“張玉將軍,你可還記得懷來之戰?”鄭海看向張玉,“據我所知,鬆亭關守軍的家屬都集中在大寧城中。隻要我們控製住了他們的家人,鬆亭關必定不戰而降。”
張玉等人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眼下還有兩個問題,”朱棣再次提出進攻大寧麵臨的困難,“其一是如何快速拿下大寧城。隻要攻城夠快,鬆亭關就來不及迴援。等到我們控住了大寧城,他們迴來也就沒有意義了。”
“殿下,還有一個問題呢?”對於快速拿下大寧城,鄭海並不擔心。
“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說服寧王。本王這個十七弟,是個狡猾的家夥,要想說服他,可不容易!”
眾將再次沉默。
這兩個問題都很棘手,可他們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戰場上兩軍對戰,他們可以勇往殺敵,但若是論攻城,他們隻會強攻。
要想快速拿下敵人的一座大城池,可沒有想的那麽簡單,他們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攻城經驗。
見眾人沉默,平時很少主動發言的朱能站了出來:“殿下,敵人尚未發現我軍,我軍可以趁守軍不備,大軍直接殺入城中。”
張玉搖搖頭:“大軍行動,聲勢浩大,想要不動聲色地靠近敵人的城池,並非易事。”
“末將同意張玉將軍的看法,要快速拿下一座城池,這個太難了。”丘福站出來,力挺張玉。
眾將都附和,同意丘福的看法。
鄭海向前,稟告道:“殿下,臣認為,朱能將軍的方法可以試一試。如果不行,臣還有第二套方案。”
“鄭海,你說說,你有什麽辦法?”朱棣的一雙小眼睛再次閃現精光。
“臣有辦法為大軍創造拿下城池的機會,但臣有一個要求。”
“鄭海,你說你有什麽要求,本王答應你。你說!”
“請殿下,將軍中所有的大將軍炮、碗口銃、鳥銃等使用的發射火藥都集中起來,臣有妙用。”
丘福站出來,反對道:“殿下,不可!若是將火藥都交給他,那火器還怎麽使用?”
沉思片刻,朱棣看向鄭海,一臉堅毅的表情:“鄭海,本王同意!”
昨夜,劉家口關隘的守軍被燕王的小股部隊徹夜襲擾,官兵們疲憊不堪。
值班的衛兵打著哈欠,掃了一眼北麵前來支援的隊伍,詢問了幾句,打開了大門。
“他們終於來了,援軍到了,快叫他們把兄弟們換下了!這燕王的軍隊都襲擾了一晚上了,老子要迴去睡一覺。真他娘的困啊!”
守衛劉家口過水關樓的將領打著哈欠,吩咐北門的衛兵,將北麵前來支援的援軍請上城樓。
鄭亨帶著數百假扮援軍的士兵,從北麵進入劉家口關隘,剛進門就拔出了腰刀。
鄭亨大喊一聲:“殺!”
隨著鄭亨的喊聲,數百燕軍士兵湧入城關。他們手持腰刀,見人就砍,一時間,鮮血四濺。
等待換班的士兵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亂刀砍翻了。
燕王派小股士兵襲擾了一夜,許多駐守劉家口關隘的士兵淩晨才睡下。
這突如其來的偷襲,他們根本來不及反應。
有的人衝出房間被人捅了,有的人剛醒來脖子上就架了一把鋼刀,還有些人在睡夢中成了俘虜。
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裏,一百多名守軍被鄭亨帶領的數百士兵屠戮殆盡。
奮起反抗與阻擋的守軍死得很慘,有人身上被砍了十幾刀,有人身上紮著五六支羽箭。
鄭海與他帶領的飛龍衛並沒有參與鄭亨的血腥屠戮。
他們在第一時間控製了進出關的閘門與箭樓,換掉城牆上的旗幟,打開關口,迎接關口外的燕王大軍。
燕王朱棣帶著大軍,順利通過劉家口,繼續向大寧推進。
“鄭海,這次你幹得非常好!”朱棣騎著馬,一臉笑容。
鄭海迴稟道:“殿下,這次攻城是鄭亨將軍的功勞,我和飛龍衛隻是負責引路與提供協助。”
鄭亨見鄭海如此慷慨,將功勞歸於他身上,十分感激。
鄭亨謙虛道:“鄭海兄弟,你太謙虛了。此次行動是由你指揮的,你的計劃周詳,才使我們能夠順利地入城。”
“鄭將軍,關口是你帶人打下來的,這功勞是你的……”
見兩人都這麽謙虛,朱棣哈哈一笑:“好了,此次功勞算你們兩個的。鄭亨,本王升你為北平衛都指揮使僉事。”
朱棣看向鄭海,又道:“嗯,鄭海嘛,你就任飛龍衛都指揮僉事吧!”
鄭亨很高興,欣然稱是。
鄭海卻一點也不高興。
他本來就是飛龍衛的最高長官,自封為指揮使。如今朱棣隻給他一個都指揮僉事,不是升職,而是降職。
從劉家口關隘到大寧城需要三四天的時間,一邊行軍,朱棣一邊與諸將商討奪取大寧與寧王軍隊的辦法。
“如今,大寧的兵力都集中在鬆亭關,守城的說是一些年老體弱的士兵。本王唯一的擔心是,一旦不能快速拿下大寧城,鬆亭關的守軍迴援,腹背受敵那就麻煩了。”
朱棣分析進攻大寧城存在的問題。
老將軍張玉補充道:“殿下,以我軍的實力,打敗援軍是沒有問題的,但殿下必須以最小的代價打敗他們。我們不能在大寧出現大量的耗損,否則,我們沒法應對李景隆的大軍。”
眾將領紛紛點頭稱是,一時間都陷入了沉思。
燕王出兵大寧的目的不僅僅是消除大寧的威脅,而是打算收服大寧的軍隊,利用大寧的軍隊去對抗李景隆。
徹底消滅大寧軍隊或者打殘大寧的軍隊,這兩個都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結果。
朱棣對諸將說道:“以前,在邊境上巡察時,本王便發現大寧的軍隊作風剽悍,戰鬥力很強。”
“如果本王得到大寧的軍隊,那我們不僅可阻斷遼東,還可以使用他們的騎兵為我軍作戰。如果這樣,大事可成!”
燕王這麽一說,眾將領這才明白,燕王出兵大寧的目的是尋求大寧支持。
燕王最想要的是大寧的朵顏三衛,這支騎兵力量在北方可以與燕王的燕山衛鐵騎齊名。
獲得朵顏三衛的支持,燕王將得到一大助力,在與李景隆對陣時,會更有底氣。
在眾將沉默時,鄭海站出來:“殿下,臣並不擔心鬆亭關的大軍迴援。”
“鄭海,為何你不擔心鬆亭關守軍迴援?”張玉一臉疑惑地問鄭海。
鄭海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解釋道:“隻要我們能控製住大寧城中的百姓,我們就能拿下鬆亭關的守軍。”
朱棣眼睛一亮,他知道鄭海的意思。
張玉等人依舊是很困惑,眼睛看著鄭海,滿臉問號。
“張玉將軍,你可還記得懷來之戰?”鄭海看向張玉,“據我所知,鬆亭關守軍的家屬都集中在大寧城中。隻要我們控製住了他們的家人,鬆亭關必定不戰而降。”
張玉等人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眼下還有兩個問題,”朱棣再次提出進攻大寧麵臨的困難,“其一是如何快速拿下大寧城。隻要攻城夠快,鬆亭關就來不及迴援。等到我們控住了大寧城,他們迴來也就沒有意義了。”
“殿下,還有一個問題呢?”對於快速拿下大寧城,鄭海並不擔心。
“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說服寧王。本王這個十七弟,是個狡猾的家夥,要想說服他,可不容易!”
眾將再次沉默。
這兩個問題都很棘手,可他們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戰場上兩軍對戰,他們可以勇往殺敵,但若是論攻城,他們隻會強攻。
要想快速拿下敵人的一座大城池,可沒有想的那麽簡單,他們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攻城經驗。
見眾人沉默,平時很少主動發言的朱能站了出來:“殿下,敵人尚未發現我軍,我軍可以趁守軍不備,大軍直接殺入城中。”
張玉搖搖頭:“大軍行動,聲勢浩大,想要不動聲色地靠近敵人的城池,並非易事。”
“末將同意張玉將軍的看法,要快速拿下一座城池,這個太難了。”丘福站出來,力挺張玉。
眾將都附和,同意丘福的看法。
鄭海向前,稟告道:“殿下,臣認為,朱能將軍的方法可以試一試。如果不行,臣還有第二套方案。”
“鄭海,你說說,你有什麽辦法?”朱棣的一雙小眼睛再次閃現精光。
“臣有辦法為大軍創造拿下城池的機會,但臣有一個要求。”
“鄭海,你說你有什麽要求,本王答應你。你說!”
“請殿下,將軍中所有的大將軍炮、碗口銃、鳥銃等使用的發射火藥都集中起來,臣有妙用。”
丘福站出來,反對道:“殿下,不可!若是將火藥都交給他,那火器還怎麽使用?”
沉思片刻,朱棣看向鄭海,一臉堅毅的表情:“鄭海,本王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