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日。
燕王靖難軍向真定推進,來到真定城外二十裏。
“殿下!”
鄭海騎著馬,奔向燕王朱棣所在的中軍。
在他身後,馮致遠等人押著一個身穿南方軍服的士兵。
“鄭海,找本王有什麽急事?”
拉住韁繩,坐在馬上,鄭海對朱棣行禮道:“殿下,抓到耿炳文軍中的一名夥夫,我得到一個重要的情報。”
“哦?”朱棣一臉興奮,“快說,什麽情報?”
“據夥夫交待,耿炳文的防禦工事主要在真定城的西門與北門方向,而東門、南門方向防備較為鬆懈。”
“張玉,大軍由你坐鎮。本王與鄭海去探個究竟!”
扔下一句話,朱棣騎著馬與鄭海等人飛奔而去。
鄭海帶領幾十名飛龍衛的輕騎兵,飛奔二十裏,直接來到真定城的東門外。
東門外,兩名士兵正駕著一輛運糧馬車,慢悠悠地駛向城門。
運糧車上,裝著十幾麻袋的糧食。
“截住他們!”
鄭海一聲令下,飛龍衛騎兵將馬車團團圍住。
“你們是什麽人!竟敢攔耿大將軍的糧車,你們是不是不想活了!”
馬車上,一名運糧士兵衝著騎兵大罵,顯然沒注意到,這是敵騎兵人。
“我看,是你不想活了!”
鄭海縱馬,飛馳而過,一刀挑飛那名士兵的頭盔。
那名士兵身體一僵,這才迴過神,認真打量著這隊騎兵的服飾。
他哆嗦著,小聲告訴身旁的另一名駕車士兵:“他……他,他們是,是燕軍……”
“想活命,就老實迴答我的問題,你或許應該聽說了,我們靖難軍不殺俘虜。”
鄭海不跟兩人廢話,亮了亮手裏的腰刀,問道:“你們駐紮在滹沱河南岸的大軍,現在駐紮在哪裏?”
“大人饒命!”
運糧的士兵立馬下車,跪著迴答道:“小的不瞞大人,滹沱河南岸的大軍已經轉移到了北岸,目前在城西紮營。營房沿著西城門一直到西山。”
鄭海命人帶上兩名俘虜,向燕王迴稟。
“果然如本王所料!”
朱棣小眼睛一眯,嗬嗬笑道:“來人,傳我命令,命張玉率軍直奔西門,本王要打耿炳文個措手不及!”
燕王朱棣率領數千輕騎兵繞道,直撲真定城西門。
當數千輕騎兵出現在真定城城西時,耿炳文的軍隊並未察覺到危險。
他們甚至以為,這支騎兵是自己人,隻是從別處調來的。
他們剛從滹沱河南岸調到北岸,暫時駐紮在城西,並沒有做好禦敵的準備。
此時,耿炳文本人也在城西,他剛剛將朝廷的使者送出城。
直到朱棣橫掃了城西的兩座大營,耿炳文才發現,大事不妙。
“快,快迴城!是朱棣的大軍!”
耿炳文騎著馬,與身邊的幾名隨從直奔西城門。
西城門外,護城河上有一座吊橋,是進出城門的必經之地。
吊橋由木橋、繩索、滑輪與絞盤等構成。
平時放下木橋,可供軍隊、百姓進出;戰時,收起木橋,阻止敵人過河。
耿炳文率領隨從通過吊橋,連忙對城門旁的守衛大喊:“快把吊橋收起來!”
“大將軍,不好了,吊橋的繩索被人砍斷了!”
聽到屬下的迴複,耿炳文臉上一沉,咬咬牙,喊道:“先迴城!”
這吊橋的繩索是被飛龍衛偷偷砍斷的,方便大軍攻城。
轟隆隆隆——
耿炳文身後不遠處,一隊騎兵直撲城門。
“立即關閉城門!”
耿炳文剛跑進城門立即下令。
城門關閉,鄭海與朱棣率領的大軍停了下來,距離城門大約兩百步左右。
這裏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外,可以免遭城樓上的弓箭偷襲。
耿炳文登上城牆,眺望城外的燕軍。
跟著耿炳文逃迴城內的隨從,有一人對耿炳文道:“大人,燕軍偷襲使我軍受挫,此時應該鼓舞一下我軍士氣。”
耿炳文讚許地看了一眼那名下屬:“嗯,你說的沒錯,不過,如今該如何提振我軍士氣?”
“屬下不知。不過,我們可以挫一挫對方的銳氣。屬下有一計,或許可行。”
“你說。”
“不如,屬下以罵戰的方式,為我軍提振士氣。”
耿炳文點點頭:“好。”
“燕賊叛逆,你們還膽敢造反,罪當滅門!你們還不快快投降!”
“燕王不遵祖訓,起兵造反,視同賊寇,已被陛下貶為燕庶人……”
燕王朱棣臉色微黑,取出硬弓,張弓如滿月,舉箭對著那人就是一箭。
咻——
那人應聲而倒!
“快保護大人!”
耿炳文身邊的隨從連忙唿喊,一陣慌張,士兵們手持圓盾護住耿炳文。
馬和輕聲叫到:“殿下,威武!”
鄭海微微驚訝,隨即大聲喊道:“燕王威武!”
“燕王威武!”
“燕王威武!”朱棣身旁的士兵們大聲附和,士氣大振。
一般而言,弓箭的射程就一百多步,大約就一百米的有效射程。
兩百步之外,燕王卻能一箭射中城牆上的人,如有神助,令人驚歎。
城牆的士兵反應過來,紛紛向城下的騎兵放箭。
可是,即便是居高臨下,他們射出的羽箭也沒能夠得著燕王的騎兵。
最遠的羽箭距離燕王等人依舊有五六米的距離。
原本想要提振士氣,結果不但沒能鼓舞自己人,反而提振了對手的士氣,耿炳文有些生氣。
“哼!燕庶人隻能靠偷襲,兵力並不占優勢。我們的兵力是他的數倍,你們隨老夫出城迎敵,定能打敗燕賊。跟我走!”
耿炳文與手下稍作分析後,打開城門,率領大軍出城迎戰。
耿炳文出城列陣,張玉帶領的靖難軍主力也已經抵達城西。
張玉、譚淵、朱能等人率領靖難軍主力出擊,與耿炳文的大軍戰成一團。
耿炳文兵力雖然占據優勢,但指揮調度並不靈活。
燕王朱棣讓張玉等人在正麵牽製,他與鄭海各帶領一支騎兵從後背偷襲、沿著城牆穿插,對耿炳文大軍進行分兵包圍與多路夾擊。
燕王的指揮極為靈活,甚至燕王不用指揮大軍,張玉等人都能互相配合,協同進攻。
“快逃啊!我們不是燕軍的對手!”
“不好!燕軍要阻斷我們迴城的路了!”
“我們還是投降吧,燕軍不殺俘虜……”
最令耿炳文頭疼的,不是勇猛的燕軍,而是他率領的大軍中時不時冒出一些謠言者。
這些謠言者,有的是鄭海早就安插在南軍的細作,有的是此前放跑的降兵,還有一些直接就是飛龍衛假扮的。
鄭海帶領的飛龍衛更是各種偷襲,隻攻擊薄弱環節,運動中殲敵。
除非迫不得已,否則,鄭海不與南軍進行正麵作戰。
每次張玉等人與南軍對戰,鄭海就帶領飛龍衛,在側後偷襲。
張弓,瞄準,放箭。
咻!
一支羽箭射向耿炳文大軍中的將領,一箭射中那名將領的脖子。
咻!
又是一支羽箭,射中了耿炳文大軍中的又一名將領。
“將軍死了,快跑呀!”
“不好了!大將軍死了!”
燕王屢次出奇製勝,士氣旺盛。
而南軍各種敗退,各種謠言,各種狀況層出不窮。
“撤!快撤!撤迴城內!”耿炳文最終下了後撤的命令。
燕王靖難軍向真定推進,來到真定城外二十裏。
“殿下!”
鄭海騎著馬,奔向燕王朱棣所在的中軍。
在他身後,馮致遠等人押著一個身穿南方軍服的士兵。
“鄭海,找本王有什麽急事?”
拉住韁繩,坐在馬上,鄭海對朱棣行禮道:“殿下,抓到耿炳文軍中的一名夥夫,我得到一個重要的情報。”
“哦?”朱棣一臉興奮,“快說,什麽情報?”
“據夥夫交待,耿炳文的防禦工事主要在真定城的西門與北門方向,而東門、南門方向防備較為鬆懈。”
“張玉,大軍由你坐鎮。本王與鄭海去探個究竟!”
扔下一句話,朱棣騎著馬與鄭海等人飛奔而去。
鄭海帶領幾十名飛龍衛的輕騎兵,飛奔二十裏,直接來到真定城的東門外。
東門外,兩名士兵正駕著一輛運糧馬車,慢悠悠地駛向城門。
運糧車上,裝著十幾麻袋的糧食。
“截住他們!”
鄭海一聲令下,飛龍衛騎兵將馬車團團圍住。
“你們是什麽人!竟敢攔耿大將軍的糧車,你們是不是不想活了!”
馬車上,一名運糧士兵衝著騎兵大罵,顯然沒注意到,這是敵騎兵人。
“我看,是你不想活了!”
鄭海縱馬,飛馳而過,一刀挑飛那名士兵的頭盔。
那名士兵身體一僵,這才迴過神,認真打量著這隊騎兵的服飾。
他哆嗦著,小聲告訴身旁的另一名駕車士兵:“他……他,他們是,是燕軍……”
“想活命,就老實迴答我的問題,你或許應該聽說了,我們靖難軍不殺俘虜。”
鄭海不跟兩人廢話,亮了亮手裏的腰刀,問道:“你們駐紮在滹沱河南岸的大軍,現在駐紮在哪裏?”
“大人饒命!”
運糧的士兵立馬下車,跪著迴答道:“小的不瞞大人,滹沱河南岸的大軍已經轉移到了北岸,目前在城西紮營。營房沿著西城門一直到西山。”
鄭海命人帶上兩名俘虜,向燕王迴稟。
“果然如本王所料!”
朱棣小眼睛一眯,嗬嗬笑道:“來人,傳我命令,命張玉率軍直奔西門,本王要打耿炳文個措手不及!”
燕王朱棣率領數千輕騎兵繞道,直撲真定城西門。
當數千輕騎兵出現在真定城城西時,耿炳文的軍隊並未察覺到危險。
他們甚至以為,這支騎兵是自己人,隻是從別處調來的。
他們剛從滹沱河南岸調到北岸,暫時駐紮在城西,並沒有做好禦敵的準備。
此時,耿炳文本人也在城西,他剛剛將朝廷的使者送出城。
直到朱棣橫掃了城西的兩座大營,耿炳文才發現,大事不妙。
“快,快迴城!是朱棣的大軍!”
耿炳文騎著馬,與身邊的幾名隨從直奔西城門。
西城門外,護城河上有一座吊橋,是進出城門的必經之地。
吊橋由木橋、繩索、滑輪與絞盤等構成。
平時放下木橋,可供軍隊、百姓進出;戰時,收起木橋,阻止敵人過河。
耿炳文率領隨從通過吊橋,連忙對城門旁的守衛大喊:“快把吊橋收起來!”
“大將軍,不好了,吊橋的繩索被人砍斷了!”
聽到屬下的迴複,耿炳文臉上一沉,咬咬牙,喊道:“先迴城!”
這吊橋的繩索是被飛龍衛偷偷砍斷的,方便大軍攻城。
轟隆隆隆——
耿炳文身後不遠處,一隊騎兵直撲城門。
“立即關閉城門!”
耿炳文剛跑進城門立即下令。
城門關閉,鄭海與朱棣率領的大軍停了下來,距離城門大約兩百步左右。
這裏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外,可以免遭城樓上的弓箭偷襲。
耿炳文登上城牆,眺望城外的燕軍。
跟著耿炳文逃迴城內的隨從,有一人對耿炳文道:“大人,燕軍偷襲使我軍受挫,此時應該鼓舞一下我軍士氣。”
耿炳文讚許地看了一眼那名下屬:“嗯,你說的沒錯,不過,如今該如何提振我軍士氣?”
“屬下不知。不過,我們可以挫一挫對方的銳氣。屬下有一計,或許可行。”
“你說。”
“不如,屬下以罵戰的方式,為我軍提振士氣。”
耿炳文點點頭:“好。”
“燕賊叛逆,你們還膽敢造反,罪當滅門!你們還不快快投降!”
“燕王不遵祖訓,起兵造反,視同賊寇,已被陛下貶為燕庶人……”
燕王朱棣臉色微黑,取出硬弓,張弓如滿月,舉箭對著那人就是一箭。
咻——
那人應聲而倒!
“快保護大人!”
耿炳文身邊的隨從連忙唿喊,一陣慌張,士兵們手持圓盾護住耿炳文。
馬和輕聲叫到:“殿下,威武!”
鄭海微微驚訝,隨即大聲喊道:“燕王威武!”
“燕王威武!”
“燕王威武!”朱棣身旁的士兵們大聲附和,士氣大振。
一般而言,弓箭的射程就一百多步,大約就一百米的有效射程。
兩百步之外,燕王卻能一箭射中城牆上的人,如有神助,令人驚歎。
城牆的士兵反應過來,紛紛向城下的騎兵放箭。
可是,即便是居高臨下,他們射出的羽箭也沒能夠得著燕王的騎兵。
最遠的羽箭距離燕王等人依舊有五六米的距離。
原本想要提振士氣,結果不但沒能鼓舞自己人,反而提振了對手的士氣,耿炳文有些生氣。
“哼!燕庶人隻能靠偷襲,兵力並不占優勢。我們的兵力是他的數倍,你們隨老夫出城迎敵,定能打敗燕賊。跟我走!”
耿炳文與手下稍作分析後,打開城門,率領大軍出城迎戰。
耿炳文出城列陣,張玉帶領的靖難軍主力也已經抵達城西。
張玉、譚淵、朱能等人率領靖難軍主力出擊,與耿炳文的大軍戰成一團。
耿炳文兵力雖然占據優勢,但指揮調度並不靈活。
燕王朱棣讓張玉等人在正麵牽製,他與鄭海各帶領一支騎兵從後背偷襲、沿著城牆穿插,對耿炳文大軍進行分兵包圍與多路夾擊。
燕王的指揮極為靈活,甚至燕王不用指揮大軍,張玉等人都能互相配合,協同進攻。
“快逃啊!我們不是燕軍的對手!”
“不好!燕軍要阻斷我們迴城的路了!”
“我們還是投降吧,燕軍不殺俘虜……”
最令耿炳文頭疼的,不是勇猛的燕軍,而是他率領的大軍中時不時冒出一些謠言者。
這些謠言者,有的是鄭海早就安插在南軍的細作,有的是此前放跑的降兵,還有一些直接就是飛龍衛假扮的。
鄭海帶領的飛龍衛更是各種偷襲,隻攻擊薄弱環節,運動中殲敵。
除非迫不得已,否則,鄭海不與南軍進行正麵作戰。
每次張玉等人與南軍對戰,鄭海就帶領飛龍衛,在側後偷襲。
張弓,瞄準,放箭。
咻!
一支羽箭射向耿炳文大軍中的將領,一箭射中那名將領的脖子。
咻!
又是一支羽箭,射中了耿炳文大軍中的又一名將領。
“將軍死了,快跑呀!”
“不好了!大將軍死了!”
燕王屢次出奇製勝,士氣旺盛。
而南軍各種敗退,各種謠言,各種狀況層出不窮。
“撤!快撤!撤迴城內!”耿炳文最終下了後撤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