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楊鬆從鄚(mào)州趕來,必過此橋。”
站在雄縣城南的城牆上,燕王朱棣指著遠處的一座石橋。
眾人順著朱棣的手指,看向遠處的石橋。
此橋名為月漾橋,又名易易橋、月亮橋、牌坊橋等,它是連接雄縣與趙北口的要道。
月漾橋附近有一個牌坊,牌坊裏有李文忠的題字:“燕南趙北,碧漢層虹。”
月漾橋北接雄縣,南連趙北口。趙北口,又稱趙堡口,是趙國的北部關口,與燕國的分界之地。
雄縣與鄚州之間的土地被稱為“燕南趙北”。
鄭海跟隨朱棣、譚淵等人一起前往月漾橋。
月漾橋是一座多孔石橋,長約30米,橋下河水潺潺。
橋北有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石碑,石碑鐫刻著“燕南趙北”四字。
河岸兩側楊柳依依,蘆葦鬱鬱蔥蔥。
朱棣站在橋頭,看向對岸,氣定神閑地說道:“此橋是通往雄縣的必經之路,潘忠、楊鬆二人帶兵前來,我們控製住此橋,他們就有來無迴。”
“確實是伏擊他們的好地方,”譚淵一臉絡腮胡,眉毛微微一皺,“不過,這附近好像沒有可以埋伏兵馬的地方,這該怎麽辦?”
鄭海微微一笑,一雙犀利地眼睛看向譚淵:“譚將軍,你可以在橋下河水裏伏兵。”
“鄭海,你說笑吧?這水裏怎麽伏兵?”
譚淵搖搖頭,思索了一下,笑著道:“即便是潛水,那也不可能一直憋著,總得換氣吧。要是潘忠等人正好從橋上過,那不是就暴露嗎?”
“譚將軍,我的士兵能在橋下潛水而不暴露,將軍信不信?”
“我不信!”譚淵對著鄭海搖頭。
鄭海笑著道:“那我和將軍打個賭,我賭你,發現不了我藏在水裏的伏兵。”
“我不信,我給你賭。”
“打賭就得有個賭注。這樣吧,誰輸了,誰就負責帶領伏兵堵截潘忠、楊鬆二人的退路。譚將軍,這樣可好?”
“好!”譚淵一口同意。
鄭海看向朱棣,征詢朱棣的意見,隻見朱棣應允地點點頭。
鄭海湊到馮致遠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
馮致遠帶著一隊飛龍衛走開,前去準備。
鄭海帶著譚淵,與眾人一起走向岸邊的小樹林,尋找其他的埋伏地。
燕王朱棣看了一眼鄭海,又看向身邊的其他將領:“你們覺得誰會贏?”
千戶丘福瞟了鄭海一眼,又看向譚淵,迴答道:“末將也不信河裏能藏人,末將賭譚將軍贏。”
朱棣看向猛將朱能,問道:“士弘,你呢?”
朱能向來話少,常板著臉,是有一說一的直性子。
他看了鄭海一眼,對朱棣抱拳道:“末將,賭鄭海贏。”
朱棣八字須微翹,微微笑道:“那我們等著看結果吧。”
月漾橋到雄縣城門有一小片樹林,但樹林麵積比較小,不適合埋伏大量士兵。
朱棣帶著眾人,再次迴到月漾橋橋頭邊。
“鄭海,你都安排好了嗎?”朱棣看向鄭海。
鄭海看了一眼親信馮致遠,收到肯定的迴應。
他對朱棣點點頭,又看向譚淵,笑著道:“譚將軍,你可以前去查看了。看你能不能找出我埋下的伏兵?”
譚淵冷冷一笑,自信道:“鄭海,這還不容易?隻要我在橋邊,站上半柱香的時間,你的人保準自動從水裏冒出來!”
鄭海嘿嘿一笑,沒有反駁譚淵的話,也沒有其他表示。
看著一臉自信的鄭海,朱棣悄悄看了一眼馬和。
馬和湊到朱棣耳朵邊竊竊私語,將鄭海手下準備的事情偷偷告訴朱棣。
朱棣微微一笑,一臉得意。
再看向譚淵,朱棣歎了一聲,輕輕搖了搖頭。
譚淵站在橋上,吩咐手下盯著河裏仔細看,卻沒有發現有任何人潛藏的痕跡。
丘福跟著譚淵身邊,望著橋下的水麵,左看右看,同樣沒有發現任何伏兵的可疑痕跡。
“鄭海,你真的在河裏藏了伏兵?”譚淵越看越懷疑。
月漾橋下,流水潺潺。
微風吹蕩,河麵上微微有些水波。
除此之外,隻有河岸邊一直延伸到河裏的蘆葦,哪裏有什麽人!
半柱香過去了,譚淵依舊沒有發現任何伏筆的痕跡。
有幾次,水裏的河魚跳躍,讓譚淵興奮不已,然而,終究是沒有發現鄭海藏的伏兵。
“鄭海!你不會是騙我的吧?這河水裏的人,不可能這麽久都不換氣!”譚淵再次提出質疑。
鄭海笑著道:“將軍,你到現在都沒有發現我的伏兵嗎?”
譚淵一臉不情願地搖搖頭。
朱棣歎了一口氣,對鄭海道:“鄭海,你叫士兵們出來吧!譚淵是不可能發現他們了。”
鄭海看向馮致遠,點點頭,示意馮致遠讓士兵從河裏出來。
啪啪啪!
馮致遠大力拍了三個巴掌,朝著河裏喊道:“河裏的飛龍衛聽令,出水!”
嘩嘩嘩——嘩嘩嘩——
幾十名飛龍衛從河裏冒出來,頭戴綠色筊草,口含蘆葦管。
其中,有十幾個飛龍衛士兵,就藏在譚淵所在的橋邊。
譚淵瞪大了眼睛,張大著嘴巴,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這,這,這……我怎麽都沒發現呢!”
馬和笑著道:“譚將軍,你輸了。”
朱棣哈哈一笑:“譚淵,這截斷潘忠等人的退路,本王就交給你了。你可別再讓本王失望!”
“是,殿下!”
譚淵應了一聲,連忙跑向從河裏上岸的那些飛龍衛。
他從一名飛龍衛頭上取下精心偽裝的筊草,又認真查看了飛龍衛手裏蘆葦管,哈哈大笑:“原來如此!”
“哈哈哈!鄭海,我們迴城,坐等潘忠、楊鬆。走!”
朱棣心情大好,招唿著鄭海等人返迴雄縣。
朱棣與譚淵約定:隻要聽到炮聲,就從水裏出來。
此外,燕王朱棣還在小樹林設置伏兵。
十幾名勇士手持碗口炮,潛伏在路旁的小樹林,他們負責給譚淵發出信號。
到時,炮聲一響,譚淵迅速占領月漾橋,堵住潘忠等人的退路。
迴到城門口,鄭海掃了一眼城牆上的“燕”字大旗。
他對朱棣笑著道:“殿下,戲要演,就演全套的。把這城樓上的舊旗幟,重新掛起來吧!”
朱棣坐在馬上,抬頭看向城樓上的旗子,哈哈大笑。
“好!我們就給潘忠、楊鬆演一台好戲,把旗幟換了!”
站在雄縣城南的城牆上,燕王朱棣指著遠處的一座石橋。
眾人順著朱棣的手指,看向遠處的石橋。
此橋名為月漾橋,又名易易橋、月亮橋、牌坊橋等,它是連接雄縣與趙北口的要道。
月漾橋附近有一個牌坊,牌坊裏有李文忠的題字:“燕南趙北,碧漢層虹。”
月漾橋北接雄縣,南連趙北口。趙北口,又稱趙堡口,是趙國的北部關口,與燕國的分界之地。
雄縣與鄚州之間的土地被稱為“燕南趙北”。
鄭海跟隨朱棣、譚淵等人一起前往月漾橋。
月漾橋是一座多孔石橋,長約30米,橋下河水潺潺。
橋北有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石碑,石碑鐫刻著“燕南趙北”四字。
河岸兩側楊柳依依,蘆葦鬱鬱蔥蔥。
朱棣站在橋頭,看向對岸,氣定神閑地說道:“此橋是通往雄縣的必經之路,潘忠、楊鬆二人帶兵前來,我們控製住此橋,他們就有來無迴。”
“確實是伏擊他們的好地方,”譚淵一臉絡腮胡,眉毛微微一皺,“不過,這附近好像沒有可以埋伏兵馬的地方,這該怎麽辦?”
鄭海微微一笑,一雙犀利地眼睛看向譚淵:“譚將軍,你可以在橋下河水裏伏兵。”
“鄭海,你說笑吧?這水裏怎麽伏兵?”
譚淵搖搖頭,思索了一下,笑著道:“即便是潛水,那也不可能一直憋著,總得換氣吧。要是潘忠等人正好從橋上過,那不是就暴露嗎?”
“譚將軍,我的士兵能在橋下潛水而不暴露,將軍信不信?”
“我不信!”譚淵對著鄭海搖頭。
鄭海笑著道:“那我和將軍打個賭,我賭你,發現不了我藏在水裏的伏兵。”
“我不信,我給你賭。”
“打賭就得有個賭注。這樣吧,誰輸了,誰就負責帶領伏兵堵截潘忠、楊鬆二人的退路。譚將軍,這樣可好?”
“好!”譚淵一口同意。
鄭海看向朱棣,征詢朱棣的意見,隻見朱棣應允地點點頭。
鄭海湊到馮致遠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
馮致遠帶著一隊飛龍衛走開,前去準備。
鄭海帶著譚淵,與眾人一起走向岸邊的小樹林,尋找其他的埋伏地。
燕王朱棣看了一眼鄭海,又看向身邊的其他將領:“你們覺得誰會贏?”
千戶丘福瞟了鄭海一眼,又看向譚淵,迴答道:“末將也不信河裏能藏人,末將賭譚將軍贏。”
朱棣看向猛將朱能,問道:“士弘,你呢?”
朱能向來話少,常板著臉,是有一說一的直性子。
他看了鄭海一眼,對朱棣抱拳道:“末將,賭鄭海贏。”
朱棣八字須微翹,微微笑道:“那我們等著看結果吧。”
月漾橋到雄縣城門有一小片樹林,但樹林麵積比較小,不適合埋伏大量士兵。
朱棣帶著眾人,再次迴到月漾橋橋頭邊。
“鄭海,你都安排好了嗎?”朱棣看向鄭海。
鄭海看了一眼親信馮致遠,收到肯定的迴應。
他對朱棣點點頭,又看向譚淵,笑著道:“譚將軍,你可以前去查看了。看你能不能找出我埋下的伏兵?”
譚淵冷冷一笑,自信道:“鄭海,這還不容易?隻要我在橋邊,站上半柱香的時間,你的人保準自動從水裏冒出來!”
鄭海嘿嘿一笑,沒有反駁譚淵的話,也沒有其他表示。
看著一臉自信的鄭海,朱棣悄悄看了一眼馬和。
馬和湊到朱棣耳朵邊竊竊私語,將鄭海手下準備的事情偷偷告訴朱棣。
朱棣微微一笑,一臉得意。
再看向譚淵,朱棣歎了一聲,輕輕搖了搖頭。
譚淵站在橋上,吩咐手下盯著河裏仔細看,卻沒有發現有任何人潛藏的痕跡。
丘福跟著譚淵身邊,望著橋下的水麵,左看右看,同樣沒有發現任何伏兵的可疑痕跡。
“鄭海,你真的在河裏藏了伏兵?”譚淵越看越懷疑。
月漾橋下,流水潺潺。
微風吹蕩,河麵上微微有些水波。
除此之外,隻有河岸邊一直延伸到河裏的蘆葦,哪裏有什麽人!
半柱香過去了,譚淵依舊沒有發現任何伏筆的痕跡。
有幾次,水裏的河魚跳躍,讓譚淵興奮不已,然而,終究是沒有發現鄭海藏的伏兵。
“鄭海!你不會是騙我的吧?這河水裏的人,不可能這麽久都不換氣!”譚淵再次提出質疑。
鄭海笑著道:“將軍,你到現在都沒有發現我的伏兵嗎?”
譚淵一臉不情願地搖搖頭。
朱棣歎了一口氣,對鄭海道:“鄭海,你叫士兵們出來吧!譚淵是不可能發現他們了。”
鄭海看向馮致遠,點點頭,示意馮致遠讓士兵從河裏出來。
啪啪啪!
馮致遠大力拍了三個巴掌,朝著河裏喊道:“河裏的飛龍衛聽令,出水!”
嘩嘩嘩——嘩嘩嘩——
幾十名飛龍衛從河裏冒出來,頭戴綠色筊草,口含蘆葦管。
其中,有十幾個飛龍衛士兵,就藏在譚淵所在的橋邊。
譚淵瞪大了眼睛,張大著嘴巴,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這,這,這……我怎麽都沒發現呢!”
馬和笑著道:“譚將軍,你輸了。”
朱棣哈哈一笑:“譚淵,這截斷潘忠等人的退路,本王就交給你了。你可別再讓本王失望!”
“是,殿下!”
譚淵應了一聲,連忙跑向從河裏上岸的那些飛龍衛。
他從一名飛龍衛頭上取下精心偽裝的筊草,又認真查看了飛龍衛手裏蘆葦管,哈哈大笑:“原來如此!”
“哈哈哈!鄭海,我們迴城,坐等潘忠、楊鬆。走!”
朱棣心情大好,招唿著鄭海等人返迴雄縣。
朱棣與譚淵約定:隻要聽到炮聲,就從水裏出來。
此外,燕王朱棣還在小樹林設置伏兵。
十幾名勇士手持碗口炮,潛伏在路旁的小樹林,他們負責給譚淵發出信號。
到時,炮聲一響,譚淵迅速占領月漾橋,堵住潘忠等人的退路。
迴到城門口,鄭海掃了一眼城牆上的“燕”字大旗。
他對朱棣笑著道:“殿下,戲要演,就演全套的。把這城樓上的舊旗幟,重新掛起來吧!”
朱棣坐在馬上,抬頭看向城樓上的旗子,哈哈大笑。
“好!我們就給潘忠、楊鬆演一台好戲,把旗幟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