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小帆船穿梭在寬闊的江麵,水麵上波光粼粼,不時有一些小魚躍出水麵。
船工掌著舵,幾名錦衣衛站在船首的甲板上。他們旁邊是三名穿著白色喪服的年輕人,還有一個身材魁梧的隨從。
“三位王子,你們還是到船艙裏休息一會兒吧,這甲板上風大,小心著涼。”
鄭海勸甲板上的三位燕王王子迴船艙休息。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站在甲板上,欣賞了一會兒江麵上的風景。表情從好奇變為無聊,朱高熾與朱高燧有些不自在。
“鄭海,你是看不起我們三兄弟嗎?這點風浪算什麽,你以為我朱高熾是三歲小兒嗎?”
朱高煦滿臉不服氣,濃眉怒目,瞪著鄭海。
年紀較小的朱高燧低聲請求道:“大哥、二哥,我有點頭暈,我想進船艙休息。”
“你真沒用!這點小風浪都經受不住!”朱高煦瞪了弟弟朱高燧一眼。
胖胖的朱高熾一臉微笑地對鄭海道:“鄭千戶,我們三兄弟就拜托你了。我先扶弟弟進去休息了,有勞諸位了!”
“世子請!”
鄭海對著朱高熾做出有請的姿勢,目送著身材肥胖的燕王世子走進船艙。
三位燕王王子走進船艙後,錦衣衛們也跟著走進船艙,甲板上隻剩鄭海一人。
江上涼風習習,吹拂著衣襟獵獵作響,鄭海的臉上幾縷烏黑的長發隨風飛舞,稍顯淩亂。
望著江水波濤翻滾,江豚在水中嬉戲,鄭海想起了以前在海上乘風破浪的日子:
“曾經在東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亞丁灣,我們的軍艦劈波斬浪......總有一天,我要帶領大明的艦船再次在海上劈波斬浪......”
“小海,你在想什麽呢?”
馬和從船艙裏走出來,走到甲板上,來到鄭海的身邊。
鄭海轉向馬和,說道:“三寶,我在想,有一天我們在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那將是多麽壯闊的場麵!”
“小海,這些年你怎麽到哪裏去了,為什麽不給我寫信?”
“三寶,你要相信我,進入錦衣衛,我是不得已的。那年,燕王讓我留在應天府收集京中的消息,後來我們被抓進來北鎮撫司......”
鄭海將這六年來的經曆都告訴馬和,如何進入錦衣衛,如何認識朱允炆,如何借助朱元璋殺了傅友德等事情,一一跟馬和講述。
“沒想到你經曆了這麽多的事情,真難為你了!”聽了鄭海的講述,馬和很驚訝。
一陣唏噓後,馬和對著鄭海道:“沒想到,傅友德竟是這樣的結果。小海,謝謝你,幫我報了仇!”
鄭海隻是微微一笑,並不說什麽。
江風依舊,吹動著發絲,江水滾滾,奔騰向遠方。
過了許久,鄭海忽然問了一句:“小狄雲怎麽樣了?”
小狄雲是鄭海在北平唯一的牽掛,是他來到大明結識的第一個小夥伴,堪比親人。
馬和笑了笑,迴答道:“自從應天府傳來你們去世的消息,小狄雲就離開了燕王府。現在他是北平最大丐幫——海龍幫的幫主。聽說過得還不錯,隻是很少再來找我了。每次來找我都是來打聽你的消息。”
“這小子真是沒出息!原本是想讓他進燕王府學些文化,以後看著舉人什麽的。沒想到他又迴去當乞丐了,等我北平,我一定要教訓教訓他......”
馬和笑道:“這還不是因為你,你以前是丐幫幫主,他是跟你學的!”
“三寶,你呢?這幾年過得怎麽樣?”鄭海看向馬和,輕聲問了一句。
“小海,你真的長大了,居然懂得關心別人了!”馬和也看向鄭海,笑著道:“我很好,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麵前嗎?”
兩人矗立在船頭,相視一笑,神采奕奕,仿佛又迴到了無憂無慮地童年。
江風依舊吹拂著水麵,涼風習習,好不愜意!
陽光穿過雲層照在甲板上,暖暖的的感覺。
陽光灑在江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波光粼粼。
江豚在江水中歡快地嬉戲,時不時躍出水麵,發出嗬嗬的笑聲。
帆船靠了岸,鄭海與三位燕王王子等人棄船上岸,坐上了準備好的馬匹。
眾人騎著馬,朝著京城飛奔而去,隻留下一股嗆鼻的煙塵。
馬和陪著三位燕王王子住進了應天府南京的官驛,鄭海帶著錦衣衛迴皇宮複命。
“鄭海,朕交代你的事情,你完成了嗎?有沒有攔住燕王?”
皇帝朱允炆見鄭海走進來,放下手中的奏折,急切地想聽到鄭海的答複。
鄭海行禮,迴複道:“稟陛下,燕王已經返迴北平。不過,燕王命三位王子替父入京,代為盡孝,以盡臣子對先皇的哀悼之情。”
“好!這件事你辦得不錯!朕非常滿意!”朱允炆對鄭海讚許了兩句,神情變得輕鬆。
七日後,朱高熾三兄弟結束了對朱元璋的祭祀與悼念儀式,向皇帝朱允炆請旨告別,準備啟程返迴北平。
翰林院學士黃子澄提著衣袍的前襟,一路小跑,直奔皇帝朱允炆所在的武英殿。
“陛下,陛下!”
黃子澄不等太監通稟,直接傳入武英殿,一邊走一邊喊道:“陛下,臣有急事,求見陛下!”
武英殿內,鄭海與宋忠正在向朱允炆匯報諸位王爺的動向,將錦衣衛收集到的各種消息呈交給皇帝朱允炆。
“陛下,不可放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黃子澄不等太監通稟就闖了進來。
皇帝朱允炆示意攔住黃子澄的太監退下,看向黃子澄。
隻見黃子澄喘著氣,麵紅耳赤,額頭上不斷滲出汗珠。他用袖子急忙擦拭著汗水,調整著唿吸。
“先生,為何如此急切?”朱允炆看著仍在擦汗的黃子澄,笑著道:“為何不放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方才,朕已經答應了他們,同意他們返程。”
“陛下,燕王在諸王之中是最強的藩王,朝廷對燕王並無任何掣肘。一旦燕王有所不軌,陛下便陷入被動的局麵,與其如此不如......”
翰林學士黃子澄沒有說下去,而是掃了一眼大殿內的鄭海和宋忠。
朱允炆看到黃子澄欲言又止,出聲道:“先生,你說便是。他們都是朕的人,不必避嫌。”
黃子澄點頭稱是,繼續說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反正陛下遲早都要削藩,不如先將燕王的三位王子先扣為人質......”
“稟陛下,殿外兵部侍郎齊泰求見,說有急事求見陛下。”一名太監快速跑進來,打斷了黃子澄的話。
朱允炆一聽是兵部侍郎齊泰,毫不猶豫地迴複道:“宣!”
齊泰走進大殿,向朱允炆行禮,說道:“陛下,臣有急事向陛下稟告!”
黃子澄沒有說完話,退到一旁,等候朱允炆的指示。
朱允炆問道:“齊泰,是軍情要務嗎?什麽事,你快說?”
“陛下,並非軍情要務,但此事事關邊疆安寧,臣不得不求見陛下。”
“既然事關邊疆安寧,你快告訴朕,是什麽事?”
兵部侍郎齊泰單膝跪地,請求道:“陛下不可放三位燕王王子迴去,這是放虎歸山。陛下,臣請陛下留下他們!將他們軟禁於京城之內,以便轄製燕王。”
黃子澄一聽,滿臉喜悅,上前稟告道:“陛下,我與齊侍郎不謀而合,臣讚同齊侍郎的看法。請陛下留下三位王子,此事關於大明江山社稷,陛下不可再錯失良機!”
“臣鄭海,有話說!”鄭海上前抱拳行禮,“陛下,應該讓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不可因此而與燕王有隔閡啊,這樣得不償失!”
朱允炆看了看黃子澄與齊泰,又看向鄭海,猶豫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船工掌著舵,幾名錦衣衛站在船首的甲板上。他們旁邊是三名穿著白色喪服的年輕人,還有一個身材魁梧的隨從。
“三位王子,你們還是到船艙裏休息一會兒吧,這甲板上風大,小心著涼。”
鄭海勸甲板上的三位燕王王子迴船艙休息。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站在甲板上,欣賞了一會兒江麵上的風景。表情從好奇變為無聊,朱高熾與朱高燧有些不自在。
“鄭海,你是看不起我們三兄弟嗎?這點風浪算什麽,你以為我朱高熾是三歲小兒嗎?”
朱高煦滿臉不服氣,濃眉怒目,瞪著鄭海。
年紀較小的朱高燧低聲請求道:“大哥、二哥,我有點頭暈,我想進船艙休息。”
“你真沒用!這點小風浪都經受不住!”朱高煦瞪了弟弟朱高燧一眼。
胖胖的朱高熾一臉微笑地對鄭海道:“鄭千戶,我們三兄弟就拜托你了。我先扶弟弟進去休息了,有勞諸位了!”
“世子請!”
鄭海對著朱高熾做出有請的姿勢,目送著身材肥胖的燕王世子走進船艙。
三位燕王王子走進船艙後,錦衣衛們也跟著走進船艙,甲板上隻剩鄭海一人。
江上涼風習習,吹拂著衣襟獵獵作響,鄭海的臉上幾縷烏黑的長發隨風飛舞,稍顯淩亂。
望著江水波濤翻滾,江豚在水中嬉戲,鄭海想起了以前在海上乘風破浪的日子:
“曾經在東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亞丁灣,我們的軍艦劈波斬浪......總有一天,我要帶領大明的艦船再次在海上劈波斬浪......”
“小海,你在想什麽呢?”
馬和從船艙裏走出來,走到甲板上,來到鄭海的身邊。
鄭海轉向馬和,說道:“三寶,我在想,有一天我們在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那將是多麽壯闊的場麵!”
“小海,這些年你怎麽到哪裏去了,為什麽不給我寫信?”
“三寶,你要相信我,進入錦衣衛,我是不得已的。那年,燕王讓我留在應天府收集京中的消息,後來我們被抓進來北鎮撫司......”
鄭海將這六年來的經曆都告訴馬和,如何進入錦衣衛,如何認識朱允炆,如何借助朱元璋殺了傅友德等事情,一一跟馬和講述。
“沒想到你經曆了這麽多的事情,真難為你了!”聽了鄭海的講述,馬和很驚訝。
一陣唏噓後,馬和對著鄭海道:“沒想到,傅友德竟是這樣的結果。小海,謝謝你,幫我報了仇!”
鄭海隻是微微一笑,並不說什麽。
江風依舊,吹動著發絲,江水滾滾,奔騰向遠方。
過了許久,鄭海忽然問了一句:“小狄雲怎麽樣了?”
小狄雲是鄭海在北平唯一的牽掛,是他來到大明結識的第一個小夥伴,堪比親人。
馬和笑了笑,迴答道:“自從應天府傳來你們去世的消息,小狄雲就離開了燕王府。現在他是北平最大丐幫——海龍幫的幫主。聽說過得還不錯,隻是很少再來找我了。每次來找我都是來打聽你的消息。”
“這小子真是沒出息!原本是想讓他進燕王府學些文化,以後看著舉人什麽的。沒想到他又迴去當乞丐了,等我北平,我一定要教訓教訓他......”
馬和笑道:“這還不是因為你,你以前是丐幫幫主,他是跟你學的!”
“三寶,你呢?這幾年過得怎麽樣?”鄭海看向馬和,輕聲問了一句。
“小海,你真的長大了,居然懂得關心別人了!”馬和也看向鄭海,笑著道:“我很好,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麵前嗎?”
兩人矗立在船頭,相視一笑,神采奕奕,仿佛又迴到了無憂無慮地童年。
江風依舊吹拂著水麵,涼風習習,好不愜意!
陽光穿過雲層照在甲板上,暖暖的的感覺。
陽光灑在江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波光粼粼。
江豚在江水中歡快地嬉戲,時不時躍出水麵,發出嗬嗬的笑聲。
帆船靠了岸,鄭海與三位燕王王子等人棄船上岸,坐上了準備好的馬匹。
眾人騎著馬,朝著京城飛奔而去,隻留下一股嗆鼻的煙塵。
馬和陪著三位燕王王子住進了應天府南京的官驛,鄭海帶著錦衣衛迴皇宮複命。
“鄭海,朕交代你的事情,你完成了嗎?有沒有攔住燕王?”
皇帝朱允炆見鄭海走進來,放下手中的奏折,急切地想聽到鄭海的答複。
鄭海行禮,迴複道:“稟陛下,燕王已經返迴北平。不過,燕王命三位王子替父入京,代為盡孝,以盡臣子對先皇的哀悼之情。”
“好!這件事你辦得不錯!朕非常滿意!”朱允炆對鄭海讚許了兩句,神情變得輕鬆。
七日後,朱高熾三兄弟結束了對朱元璋的祭祀與悼念儀式,向皇帝朱允炆請旨告別,準備啟程返迴北平。
翰林院學士黃子澄提著衣袍的前襟,一路小跑,直奔皇帝朱允炆所在的武英殿。
“陛下,陛下!”
黃子澄不等太監通稟,直接傳入武英殿,一邊走一邊喊道:“陛下,臣有急事,求見陛下!”
武英殿內,鄭海與宋忠正在向朱允炆匯報諸位王爺的動向,將錦衣衛收集到的各種消息呈交給皇帝朱允炆。
“陛下,不可放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黃子澄不等太監通稟就闖了進來。
皇帝朱允炆示意攔住黃子澄的太監退下,看向黃子澄。
隻見黃子澄喘著氣,麵紅耳赤,額頭上不斷滲出汗珠。他用袖子急忙擦拭著汗水,調整著唿吸。
“先生,為何如此急切?”朱允炆看著仍在擦汗的黃子澄,笑著道:“為何不放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方才,朕已經答應了他們,同意他們返程。”
“陛下,燕王在諸王之中是最強的藩王,朝廷對燕王並無任何掣肘。一旦燕王有所不軌,陛下便陷入被動的局麵,與其如此不如......”
翰林學士黃子澄沒有說下去,而是掃了一眼大殿內的鄭海和宋忠。
朱允炆看到黃子澄欲言又止,出聲道:“先生,你說便是。他們都是朕的人,不必避嫌。”
黃子澄點頭稱是,繼續說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反正陛下遲早都要削藩,不如先將燕王的三位王子先扣為人質......”
“稟陛下,殿外兵部侍郎齊泰求見,說有急事求見陛下。”一名太監快速跑進來,打斷了黃子澄的話。
朱允炆一聽是兵部侍郎齊泰,毫不猶豫地迴複道:“宣!”
齊泰走進大殿,向朱允炆行禮,說道:“陛下,臣有急事向陛下稟告!”
黃子澄沒有說完話,退到一旁,等候朱允炆的指示。
朱允炆問道:“齊泰,是軍情要務嗎?什麽事,你快說?”
“陛下,並非軍情要務,但此事事關邊疆安寧,臣不得不求見陛下。”
“既然事關邊疆安寧,你快告訴朕,是什麽事?”
兵部侍郎齊泰單膝跪地,請求道:“陛下不可放三位燕王王子迴去,這是放虎歸山。陛下,臣請陛下留下他們!將他們軟禁於京城之內,以便轄製燕王。”
黃子澄一聽,滿臉喜悅,上前稟告道:“陛下,我與齊侍郎不謀而合,臣讚同齊侍郎的看法。請陛下留下三位王子,此事關於大明江山社稷,陛下不可再錯失良機!”
“臣鄭海,有話說!”鄭海上前抱拳行禮,“陛下,應該讓三位燕王王子返迴北平,不可因此而與燕王有隔閡啊,這樣得不償失!”
朱允炆看了看黃子澄與齊泰,又看向鄭海,猶豫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