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說服不了燕王,那第一個死的不是燕王,會是我!
我是來救燕王的,結果呢,卻被燕王用刀架著脖子,這算怎麽迴事?
鄭海靜靜地盯著燕王朱棣,表麵上從容淡定,心中卻思緒萬千。
燕王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隻要燕王動動刀,那他就可能斃命。即便隻是被割破氣管,那也是死,這大明可沒有懂縫合氣管的外科醫生。
“你說什麽?我父皇已經下葬了?”
燕王朱棣堅定地眼神出現了一絲猶疑。
鄭海的問題直接他的痛處,他根本就不知道新皇已經登基,更不知道他的父皇朱元璋已經下葬。
鄭海看到朱棣的神情,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迴答道:“七天前,先皇的棺槨就已經下葬了。”
朱棣大聲質問道:“為何如此倉促下葬?為何不等本王前往京城?為何!”
“燕王殿下,能否先發下刀,我慢慢解釋給您聽。”
鄭海可不想被刀架著,這燕王說不定一個激動就失手幹掉了他,這太危險了。
“您知道麽,朝中有人希望您自投羅網。隻要您過了江,那就是公然違背先皇的遺詔。”
鄭海見朱棣依舊沒有放下刀,繼續解釋道:“他們會直接將燕王您囚禁起來,到時不管您有什麽理由,抗旨不遵,這條大罪無論如何都洗脫不了......”
燕王盯著鄭海的眼神稍微柔和,上下打量著鄭海,似乎在思考著鄭海的話,依舊沒有動。
燕王不動,燕王身邊的侍衛也持刀不動,守衛渡口的官兵們也持刀不動。
眾人就靜靜地等著,對峙著,手裏的刀槍對準著對麵的人,時刻準備向對麵的人發動進攻。
官兵們咽著口水,手裏的刀在上下抖動,長時間地緊張對峙時一些人額頭上滲出了汗珠。
“殿下,他說的有道理,不如殿下先放下刀。先了解一下應天府的情況,再做其他打算。”
關鍵時刻,馬和站了出來,上前勸說燕王朱棣。
馬和看鄭海的眼光很複雜,有驚訝,有欣喜,也有懷疑。
他對鄭海的錦衣衛什麽很警惕,對鄭海的出現感到好奇。
“本王可以不殺你,但你必須告訴我,應天府的情況。”燕王朱棣語氣變溫和。
鄭海微微笑了笑,如釋重負。
燕王朱棣收起腰刀,侍衛們也跟著收刀入鞘,圍在鄭海身旁的錦衣衛依舊小心警惕著,渡口的官兵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刀槍依舊拿在手上。
“你們就留在這裏吧,我跟燕王殿下說幾句話。”鄭海迴頭對身後的手下說了一聲。
作為鄭海的心腹,錦衣衛總旗馮致遠問鄭海道:“鄭兄弟,你不會有事吧?”
“放心,我不會有事的。”鄭海對馮致遠點頭微笑。
“燕王殿下,我們去那邊說話。”
鄭海對燕王做出一個有請的姿勢,與燕王、馬和等人走向渡口旁邊的小樹林。
鄭海給朱棣介紹了朱元璋去世後的事情,包括朱允炆的登基、朱元璋下葬孝陵等。
他還告訴朱棣,翰林院學士黃子澄建議朱允炆放燕王過江,以抗旨的罪名將燕王抓起來。
“鄭海,你休要蒙騙本王。你是不想本王過江才這樣說,本王不相信你的話。”朱棣的小眼睛炯炯有神,打量著鄭海的麵龐。
鄭海無奈地笑了笑:“燕王殿下可以不信我的話,如果殿下執意過江,那我有一個不情之請。”
朱棣有些意外,看了一眼鄭海,問道:“你有事求本王,說吧,什麽事?”
“如果燕王執意渡江前往前往京城,我不會再攔阻殿下。不過,請燕王把我的義兄馬和留下,我不想他跟著燕王一同落難。”鄭海看向一旁的馬和,不理會燕王。
鄭海、馬和與燕王三人慢慢沿著江邊走,邊走邊聊。
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不遠處的官道上傳來馬匹的嘶鳴聲。
“駕——駕——駕——”
鄭海看向官道方向,一隊侍衛騎著馬,朝著他們三人衝來。
為首的是一匹棗紅馬,馬上是一個白袍公子。
“籲——”
白袍公子一把勒住馬繩,在鄭海、朱棣與馬和三人不遠處停下。白袍公子身後的十幾匹駿馬也停了下來,地上卷起一陣煙塵,灰頭土臉的,看樣子是趕了一路,很疲憊。
白袍公子縱身躍下,快步走到朱棣身旁,抱拳行禮道:“父王,幸虧您還在這裏!孩兒終於趕上了,母妃讓孩子給父王帶話,不可過江!”
白袍公子說完,看向馬和身旁的鄭海,沒有繼續說話,對鄭海心存芥蒂。
白袍公子身材魁梧,麵貌與朱棣有七八分相似,眉毛粗黑而濃密,臉微圓,顯得眼睛有些小。
鄭海看著白袍公子,白袍公子也盯著鄭海,眼睛兇狠,麵露狠色,是個不太友善的家夥。
“高煦,為何不可過江?”燕王朱棣看著兒子,急切地詢問。
白袍公子朱高煦小心翼翼地看了鄭海一眼,走近朱棣耳邊,小聲道:“母妃讓我告訴您,新皇登基,先皇已下葬,道衍說有危險。”
朱棣聽完,扭頭看了鄭海一眼,投去感激的目光。
“鄭海這小子說的竟是真的!本王錯怪他了,這小子到底是什麽目的?”
朱棣摸著下巴底下長長的胡須,眯起了小眼睛,在心中思考著對策。
“高煦,你母妃和道衍大師還有什麽交代?”朱棣迴頭看向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聽了這話,微微一愣,過了半晌才迴答道:“來得急,我忘了母妃還交代的其他事情了。不過,父王放心,大哥和三弟在後麵,他們一定記得母妃的交代。”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官道上再次傳來了馬蹄聲。
朱高煦嘴裏的大哥和三弟終於趕來了。
肥胖的朱高熾坐在白馬上,喘著粗氣,一額頭的汗水,一臉的疲憊。
稍微矮小的朱高燧率先下馬,幫著朱高熾牽著馬繩,肥胖的朱高熾才緩緩爬下馬背。
肥胖的朱高熾步履蹣跚,半跑半走地來到朱棣身旁:“高熾,拜見父王。”
“高熾,快說,你母妃與道衍大師有何吩咐?”
“迴稟......父王,”朱高熾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一路騎馬把他累著了,“母妃,母妃要父王不要過江......道衍大師,要我們代父王進京,為皇爺爺守孝......以盡孝道!”
燕王朱棣掃了一眼三位兒子,摸著胡須,陷入沉思。
“殿下,馬和願意陪同三位王子入京,護佑他們周全。”馬和走上前,主動請纓。
朱棣對著馬和點點頭,又看向不遠處的鄭海:“鄭海,本王有個不情之請。請你幫我保護本王的三位兒子的安全。”
“燕王殿下,請放心!鄭海,一定保證三位殿下及我義兄的安全。”鄭海抱拳行禮。
我是來救燕王的,結果呢,卻被燕王用刀架著脖子,這算怎麽迴事?
鄭海靜靜地盯著燕王朱棣,表麵上從容淡定,心中卻思緒萬千。
燕王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隻要燕王動動刀,那他就可能斃命。即便隻是被割破氣管,那也是死,這大明可沒有懂縫合氣管的外科醫生。
“你說什麽?我父皇已經下葬了?”
燕王朱棣堅定地眼神出現了一絲猶疑。
鄭海的問題直接他的痛處,他根本就不知道新皇已經登基,更不知道他的父皇朱元璋已經下葬。
鄭海看到朱棣的神情,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迴答道:“七天前,先皇的棺槨就已經下葬了。”
朱棣大聲質問道:“為何如此倉促下葬?為何不等本王前往京城?為何!”
“燕王殿下,能否先發下刀,我慢慢解釋給您聽。”
鄭海可不想被刀架著,這燕王說不定一個激動就失手幹掉了他,這太危險了。
“您知道麽,朝中有人希望您自投羅網。隻要您過了江,那就是公然違背先皇的遺詔。”
鄭海見朱棣依舊沒有放下刀,繼續解釋道:“他們會直接將燕王您囚禁起來,到時不管您有什麽理由,抗旨不遵,這條大罪無論如何都洗脫不了......”
燕王盯著鄭海的眼神稍微柔和,上下打量著鄭海,似乎在思考著鄭海的話,依舊沒有動。
燕王不動,燕王身邊的侍衛也持刀不動,守衛渡口的官兵們也持刀不動。
眾人就靜靜地等著,對峙著,手裏的刀槍對準著對麵的人,時刻準備向對麵的人發動進攻。
官兵們咽著口水,手裏的刀在上下抖動,長時間地緊張對峙時一些人額頭上滲出了汗珠。
“殿下,他說的有道理,不如殿下先放下刀。先了解一下應天府的情況,再做其他打算。”
關鍵時刻,馬和站了出來,上前勸說燕王朱棣。
馬和看鄭海的眼光很複雜,有驚訝,有欣喜,也有懷疑。
他對鄭海的錦衣衛什麽很警惕,對鄭海的出現感到好奇。
“本王可以不殺你,但你必須告訴我,應天府的情況。”燕王朱棣語氣變溫和。
鄭海微微笑了笑,如釋重負。
燕王朱棣收起腰刀,侍衛們也跟著收刀入鞘,圍在鄭海身旁的錦衣衛依舊小心警惕著,渡口的官兵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刀槍依舊拿在手上。
“你們就留在這裏吧,我跟燕王殿下說幾句話。”鄭海迴頭對身後的手下說了一聲。
作為鄭海的心腹,錦衣衛總旗馮致遠問鄭海道:“鄭兄弟,你不會有事吧?”
“放心,我不會有事的。”鄭海對馮致遠點頭微笑。
“燕王殿下,我們去那邊說話。”
鄭海對燕王做出一個有請的姿勢,與燕王、馬和等人走向渡口旁邊的小樹林。
鄭海給朱棣介紹了朱元璋去世後的事情,包括朱允炆的登基、朱元璋下葬孝陵等。
他還告訴朱棣,翰林院學士黃子澄建議朱允炆放燕王過江,以抗旨的罪名將燕王抓起來。
“鄭海,你休要蒙騙本王。你是不想本王過江才這樣說,本王不相信你的話。”朱棣的小眼睛炯炯有神,打量著鄭海的麵龐。
鄭海無奈地笑了笑:“燕王殿下可以不信我的話,如果殿下執意過江,那我有一個不情之請。”
朱棣有些意外,看了一眼鄭海,問道:“你有事求本王,說吧,什麽事?”
“如果燕王執意渡江前往前往京城,我不會再攔阻殿下。不過,請燕王把我的義兄馬和留下,我不想他跟著燕王一同落難。”鄭海看向一旁的馬和,不理會燕王。
鄭海、馬和與燕王三人慢慢沿著江邊走,邊走邊聊。
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不遠處的官道上傳來馬匹的嘶鳴聲。
“駕——駕——駕——”
鄭海看向官道方向,一隊侍衛騎著馬,朝著他們三人衝來。
為首的是一匹棗紅馬,馬上是一個白袍公子。
“籲——”
白袍公子一把勒住馬繩,在鄭海、朱棣與馬和三人不遠處停下。白袍公子身後的十幾匹駿馬也停了下來,地上卷起一陣煙塵,灰頭土臉的,看樣子是趕了一路,很疲憊。
白袍公子縱身躍下,快步走到朱棣身旁,抱拳行禮道:“父王,幸虧您還在這裏!孩兒終於趕上了,母妃讓孩子給父王帶話,不可過江!”
白袍公子說完,看向馬和身旁的鄭海,沒有繼續說話,對鄭海心存芥蒂。
白袍公子身材魁梧,麵貌與朱棣有七八分相似,眉毛粗黑而濃密,臉微圓,顯得眼睛有些小。
鄭海看著白袍公子,白袍公子也盯著鄭海,眼睛兇狠,麵露狠色,是個不太友善的家夥。
“高煦,為何不可過江?”燕王朱棣看著兒子,急切地詢問。
白袍公子朱高煦小心翼翼地看了鄭海一眼,走近朱棣耳邊,小聲道:“母妃讓我告訴您,新皇登基,先皇已下葬,道衍說有危險。”
朱棣聽完,扭頭看了鄭海一眼,投去感激的目光。
“鄭海這小子說的竟是真的!本王錯怪他了,這小子到底是什麽目的?”
朱棣摸著下巴底下長長的胡須,眯起了小眼睛,在心中思考著對策。
“高煦,你母妃和道衍大師還有什麽交代?”朱棣迴頭看向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聽了這話,微微一愣,過了半晌才迴答道:“來得急,我忘了母妃還交代的其他事情了。不過,父王放心,大哥和三弟在後麵,他們一定記得母妃的交代。”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官道上再次傳來了馬蹄聲。
朱高煦嘴裏的大哥和三弟終於趕來了。
肥胖的朱高熾坐在白馬上,喘著粗氣,一額頭的汗水,一臉的疲憊。
稍微矮小的朱高燧率先下馬,幫著朱高熾牽著馬繩,肥胖的朱高熾才緩緩爬下馬背。
肥胖的朱高熾步履蹣跚,半跑半走地來到朱棣身旁:“高熾,拜見父王。”
“高熾,快說,你母妃與道衍大師有何吩咐?”
“迴稟......父王,”朱高熾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一路騎馬把他累著了,“母妃,母妃要父王不要過江......道衍大師,要我們代父王進京,為皇爺爺守孝......以盡孝道!”
燕王朱棣掃了一眼三位兒子,摸著胡須,陷入沉思。
“殿下,馬和願意陪同三位王子入京,護佑他們周全。”馬和走上前,主動請纓。
朱棣對著馬和點點頭,又看向不遠處的鄭海:“鄭海,本王有個不情之請。請你幫我保護本王的三位兒子的安全。”
“燕王殿下,請放心!鄭海,一定保證三位殿下及我義兄的安全。”鄭海抱拳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