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瞟了一眼朱元璋,朱元璋不動聲色。
鄭海繼續道:“刀法再好,隻可殺一二人,國法則鎮壓天下,可誅殺千萬人,卻順應民心,臣民都心服口服。”
朱元璋摸著花白的胡須,思考著。
“殺一個人容易,但要讓天下人都覺得此人該殺,這就不容易了。”
鄭海發現朱元璋似乎被自己說動了。
他生怕朱元璋仍然聖心獨裁,堅持既定方案,又補充道:
“若天下人都覺得此人該殺,那此人必死無疑!臣的刀法需要打磨,遇到身經百戰之人,臣不能保證不會失手了;而國法之下,任何罪惡之徒,都難逃……”
“如果,此人有免死鐵券呢?”朱元璋忽然說了一句。
鄭海一愣。
果然,是個大坑!
蔣瓛看了鄭海一眼,露出欣賞的表情,臉上是淡淡的笑意,嘴角微微上揚。
鄭海沉默著,靜靜地觀察著朱元璋的表情,思考著該如何應對。
免死鐵券,俗稱免死金牌。
朱元璋初建大明時,為了安撫開國功臣,解除功臣們的後顧之憂,特意獎勵開國功臣們免死鐵券。
朱元璋承諾,若大臣犯法,持免死鐵券可免去死刑,但謀反罪除外。
洪武二年,朱元璋想要分封功臣,大家都說說,想要什麽?
許多大臣已經功成名就,有權有錢有女人,有房有田有糧,似乎什麽都不缺了。
有錢還需要有命花,有權還要有命享受,還缺什麽呢?
他們這幫人中,除了能征善戰的徐達、常遇春、馮勝等武將,還有劉基、李善長等聰明人。
狡兔死走狗烹的曆史教訓,他們還是知道的,最怕朱元璋玩過河拆橋的曆史套路。
於是,有人提出,要一張保命符,希望朱元璋賜眾人一張免死鐵卷。
擁有免死鐵券可以抵罪,抵命,相當於遊戲中多了一條命。
這獎勵實在誘人!
免死鐵卷是什麽樣子的?
朱元璋和諸位大臣誰都沒見過,畢竟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
一幫泥腿子和筆杆子湊在一起,搞翻了大元朝,稱王稱霸,建立了大明。
他們幾乎都沒見過曆史上的免死鐵券,但有人說,台州的一戶人家裏收藏有吳越王鏐唐的一張免死鐵券。
朱元璋派人到那戶人家,取迴那張古代免死鐵券。按照它的形製修改,製作出大明的免死鐵券。
免死鐵券,比通常說的免死金牌更準確,免死金牌會給人一種類似腰牌的錯覺。
而大明的免死鐵券形製不是腰牌,而是一張鐵製的像瓦片一樣的鐵券。
大明的免死鐵券有七等,分為不同的尺寸。
在鐵券的表麵刻上獲得者的詳細履曆、功績等;在鐵券的刻文中寫明可以免罪、減免的俸祿祿次數,以免大臣犯錯超過次數。鐵券的字都是鑲金的。
鄭海聽到朱元璋提到免死鐵券,心中思緒萬千:“這老朱的免死鐵券,哪裏是免死的保命符呀,簡直就是催命符!擁有免死鐵券的大臣沒幾個是好下場的!”
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開始賞賜開國功臣們代表著最高榮譽的免死鐵券,先後共發給三十四家,六位國公,二十八位侯爺。
鄭海記得,兩年前,就有一位擁有免死鐵券的開國功臣被老朱給滅了。
那人叫李善長。
他擁有兩張免死鐵券,自己可以免死兩次,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結果呢......
李善長一家人七十餘口人,全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朱元璋姓朱,是誅殺大臣的誅,不是蠢豬的豬。
誰相信朱元璋的免死鐵券能免死,那才是豬呢!
“朕問你的話,怎麽不迴答呢?”
鄭海從沉思中迴過神,答道:“免死鐵券雖能免死,但有一條罪名不能免......”
擁有免死鐵券的人,大多是開國功臣及其後人,免死鐵券可以世襲。
鄭海與鄭和共同的仇人,潁國公傅有德,就有免死鐵券。
涼國公藍玉也有免死鐵券,不過,那張免死鐵券是世襲的。
應天府徐家也有,徐達有免死鐵券,因而,徐家也世襲有免死鐵券。
“三哥,你不是請求陛下和皇太孫出麵救鄭海了嗎?怎麽沒聽到他的音訊呢?”
徐家的大宅中,徐妙錦問她的三哥徐增壽。
徐增壽曾進過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大牢,想設法救鄭海。
然而,他不認識鄭海,又沒有看到作為信物的徐妙錦的錦囊。在北鎮撫司大牢中,他沒有救出鄭海。
他又入宮求皇帝朱元璋,請求皇太孫朱允炆協助。然而,他沒有得到關於鄭海得救的消息。
徐增壽一臉無奈地迴答:“三妹,哥哥我已經盡力了。可錦衣衛抓拿的人,哥哥我真沒辦法!”
“你快說說,他怎麽樣了?”徐妙錦很關切切問徐增壽。
“我昨天又去了一趟錦衣衛,可是他們不讓我進去!我花了一些銀子才打探到一些消息……”
“三哥,你快說,什麽消息?鄭海,什麽時候可以放出來?”
“我先說一句,妹妹,你聽了可別激動。”徐增壽臉色有些難看,他先給徐妙錦打打預防針,以免徐妙錦聽到消息後太激動。
“三哥,你快說,別賣關子了,你說便是!”
徐增壽吞吞吐吐地說道:“他......他死了!”
“怎麽可能!他怎麽可能死呢?三哥,你是不是騙我!”
徐妙錦有些激動,也有些懷疑地看著徐增壽。
徐增壽皺著眉,苦著臉,有些歉疚地看著徐妙錦:“三妹,我真沒騙你!我從錦衣衛那裏打聽到的消息是被抓緊北鎮撫司大牢的燕王侍衛全死了。這消息是我花了不少銀子才打聽來的,不會錯的……”
“三哥,你一定是騙我的!鄭海他們又沒犯什麽大罪,僅僅是打了潁國公的兒子,這又不是什麽大罪,不可能被判處死罪啊?”
徐妙錦不相信徐增壽的話,或者說是不願相信。
“妹妹,我真的沒說謊。我這消息,是從錦衣衛那裏花銀子買來的,不可能有誤!”
“我不信!我要進宮,我親自問問朱允炆去!我不信他見死不救!他和鄭海可是剛認的知己好友,我不信他會這麽無情無義!”
徐妙錦氣衝衝地離開了,徐增壽想攔都攔不住。
皇宮不是想進就能進,特別是一個什麽官職都沒有的女子。
上次徐妙錦入宮,是皇太子朱標逝世,徐家眾人入宮吊唁。又因,在朱允炆封皇太子之前,她就與朱允炆相識、相交。
因此,徐妙錦並沒有能夠直接入宮,而是找人給皇太孫朱允炆帶去消息。
她在宮門外等待消息。
就在她等候消息的時候,從宮門內走出一名錦衣衛。
鄭海繼續道:“刀法再好,隻可殺一二人,國法則鎮壓天下,可誅殺千萬人,卻順應民心,臣民都心服口服。”
朱元璋摸著花白的胡須,思考著。
“殺一個人容易,但要讓天下人都覺得此人該殺,這就不容易了。”
鄭海發現朱元璋似乎被自己說動了。
他生怕朱元璋仍然聖心獨裁,堅持既定方案,又補充道:
“若天下人都覺得此人該殺,那此人必死無疑!臣的刀法需要打磨,遇到身經百戰之人,臣不能保證不會失手了;而國法之下,任何罪惡之徒,都難逃……”
“如果,此人有免死鐵券呢?”朱元璋忽然說了一句。
鄭海一愣。
果然,是個大坑!
蔣瓛看了鄭海一眼,露出欣賞的表情,臉上是淡淡的笑意,嘴角微微上揚。
鄭海沉默著,靜靜地觀察著朱元璋的表情,思考著該如何應對。
免死鐵券,俗稱免死金牌。
朱元璋初建大明時,為了安撫開國功臣,解除功臣們的後顧之憂,特意獎勵開國功臣們免死鐵券。
朱元璋承諾,若大臣犯法,持免死鐵券可免去死刑,但謀反罪除外。
洪武二年,朱元璋想要分封功臣,大家都說說,想要什麽?
許多大臣已經功成名就,有權有錢有女人,有房有田有糧,似乎什麽都不缺了。
有錢還需要有命花,有權還要有命享受,還缺什麽呢?
他們這幫人中,除了能征善戰的徐達、常遇春、馮勝等武將,還有劉基、李善長等聰明人。
狡兔死走狗烹的曆史教訓,他們還是知道的,最怕朱元璋玩過河拆橋的曆史套路。
於是,有人提出,要一張保命符,希望朱元璋賜眾人一張免死鐵卷。
擁有免死鐵券可以抵罪,抵命,相當於遊戲中多了一條命。
這獎勵實在誘人!
免死鐵卷是什麽樣子的?
朱元璋和諸位大臣誰都沒見過,畢竟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
一幫泥腿子和筆杆子湊在一起,搞翻了大元朝,稱王稱霸,建立了大明。
他們幾乎都沒見過曆史上的免死鐵券,但有人說,台州的一戶人家裏收藏有吳越王鏐唐的一張免死鐵券。
朱元璋派人到那戶人家,取迴那張古代免死鐵券。按照它的形製修改,製作出大明的免死鐵券。
免死鐵券,比通常說的免死金牌更準確,免死金牌會給人一種類似腰牌的錯覺。
而大明的免死鐵券形製不是腰牌,而是一張鐵製的像瓦片一樣的鐵券。
大明的免死鐵券有七等,分為不同的尺寸。
在鐵券的表麵刻上獲得者的詳細履曆、功績等;在鐵券的刻文中寫明可以免罪、減免的俸祿祿次數,以免大臣犯錯超過次數。鐵券的字都是鑲金的。
鄭海聽到朱元璋提到免死鐵券,心中思緒萬千:“這老朱的免死鐵券,哪裏是免死的保命符呀,簡直就是催命符!擁有免死鐵券的大臣沒幾個是好下場的!”
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開始賞賜開國功臣們代表著最高榮譽的免死鐵券,先後共發給三十四家,六位國公,二十八位侯爺。
鄭海記得,兩年前,就有一位擁有免死鐵券的開國功臣被老朱給滅了。
那人叫李善長。
他擁有兩張免死鐵券,自己可以免死兩次,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結果呢......
李善長一家人七十餘口人,全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朱元璋姓朱,是誅殺大臣的誅,不是蠢豬的豬。
誰相信朱元璋的免死鐵券能免死,那才是豬呢!
“朕問你的話,怎麽不迴答呢?”
鄭海從沉思中迴過神,答道:“免死鐵券雖能免死,但有一條罪名不能免......”
擁有免死鐵券的人,大多是開國功臣及其後人,免死鐵券可以世襲。
鄭海與鄭和共同的仇人,潁國公傅有德,就有免死鐵券。
涼國公藍玉也有免死鐵券,不過,那張免死鐵券是世襲的。
應天府徐家也有,徐達有免死鐵券,因而,徐家也世襲有免死鐵券。
“三哥,你不是請求陛下和皇太孫出麵救鄭海了嗎?怎麽沒聽到他的音訊呢?”
徐家的大宅中,徐妙錦問她的三哥徐增壽。
徐增壽曾進過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大牢,想設法救鄭海。
然而,他不認識鄭海,又沒有看到作為信物的徐妙錦的錦囊。在北鎮撫司大牢中,他沒有救出鄭海。
他又入宮求皇帝朱元璋,請求皇太孫朱允炆協助。然而,他沒有得到關於鄭海得救的消息。
徐增壽一臉無奈地迴答:“三妹,哥哥我已經盡力了。可錦衣衛抓拿的人,哥哥我真沒辦法!”
“你快說說,他怎麽樣了?”徐妙錦很關切切問徐增壽。
“我昨天又去了一趟錦衣衛,可是他們不讓我進去!我花了一些銀子才打探到一些消息……”
“三哥,你快說,什麽消息?鄭海,什麽時候可以放出來?”
“我先說一句,妹妹,你聽了可別激動。”徐增壽臉色有些難看,他先給徐妙錦打打預防針,以免徐妙錦聽到消息後太激動。
“三哥,你快說,別賣關子了,你說便是!”
徐增壽吞吞吐吐地說道:“他......他死了!”
“怎麽可能!他怎麽可能死呢?三哥,你是不是騙我!”
徐妙錦有些激動,也有些懷疑地看著徐增壽。
徐增壽皺著眉,苦著臉,有些歉疚地看著徐妙錦:“三妹,我真沒騙你!我從錦衣衛那裏打聽到的消息是被抓緊北鎮撫司大牢的燕王侍衛全死了。這消息是我花了不少銀子才打聽來的,不會錯的……”
“三哥,你一定是騙我的!鄭海他們又沒犯什麽大罪,僅僅是打了潁國公的兒子,這又不是什麽大罪,不可能被判處死罪啊?”
徐妙錦不相信徐增壽的話,或者說是不願相信。
“妹妹,我真的沒說謊。我這消息,是從錦衣衛那裏花銀子買來的,不可能有誤!”
“我不信!我要進宮,我親自問問朱允炆去!我不信他見死不救!他和鄭海可是剛認的知己好友,我不信他會這麽無情無義!”
徐妙錦氣衝衝地離開了,徐增壽想攔都攔不住。
皇宮不是想進就能進,特別是一個什麽官職都沒有的女子。
上次徐妙錦入宮,是皇太子朱標逝世,徐家眾人入宮吊唁。又因,在朱允炆封皇太子之前,她就與朱允炆相識、相交。
因此,徐妙錦並沒有能夠直接入宮,而是找人給皇太孫朱允炆帶去消息。
她在宮門外等待消息。
就在她等候消息的時候,從宮門內走出一名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