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兩川大戰


    後唐從蜀地撤了兵,這趟西征算是徹底失敗了,安重誨成了替罪羔羊,夫妻倆連同兩個兒子也都被殺了,明宗李嗣源把一切責任全都推到了安重誨身上。然後李嗣源讓西川派到京城來的進奏官蘇願和東川進奉軍將劉澄,都各自迴去,向孟知祥和董璋傳話,說這一切都是安重誨自作主張,他派兵入川這事,皇帝都不知道,現在安重誨已經服罪而死了。


    蘇願迴到西川以後,就把明宗的話跟孟知祥說了,孟知祥立刻心領神會,這是朝廷有意安撫,給我們台階下呢,而且他還聽說自己在京城的家屬都沒事,於是就派了使者去告訴董璋,打算約他一起上一道謝恩的奏表。董璋那個當物業經理的兒子都已經死了,所以他非常憤怒,說:“老孟的家屬都平安無事,他當然可以歸附朝廷,我的子孫都已經被害了,還謝甚麽謝?”把孟知祥的使者罵了一頓趕走了。孟知祥再三派使者去勸董璋,說皇上既然肯免罪招撫咱們,如果咱們不上表謝罪,恐怕朝廷又會派兵來討伐。到那時候我們理虧,必然失敗,不如早日歸朝,以免生禍。但是董璋始終不答應。


    第二年是後唐明宗長興元年,也就是公元930年,孟知祥又派掌書記李昊去梓州,再去跟董璋談談,向他陳明這其中的利害。董璋不但不答應,反而把李昊臭罵了一頓,攆出了府門。李昊垂頭喪氣地迴來,對孟知祥說:“董璋不願意跟我們商議,還覬覦西川,打咱們的主意呢,您可要提前提防小心。”


    孟知祥聽了李昊的話,於是增兵設防,按兵以待。


    轉眼到了孟夏時節,董璋果然率兵侵入了人家西川的地界,攻占了白楊林鎮,把那的守將武弘禮給抓了。董璋在出兵之前,曾經和眾將商量,說自己打算去襲擊成都,大家全都讚成,隻有一個名叫王暉的部將反對,他跟董璋說:“劍南萬裏,成都為大,現在正是盛夏,我軍師出無名,此事未必能夠成功。”董璋根本聽不進去,一意孤行。


    孟知祥聽說白楊林鎮被董璋給占了,就召集眾將開會。他的副手趙季良說:“董璋為人,輕躁寡恩,不能安撫士卒,他如果據險固守,咱們要進攻他還真不容易,現在他不守住自己的巢穴,反而跑出來跟咱們野戰,這正是舍長用短,要抓住他應該不是什麽困難的事。董璋用兵,輕銳勁旅都在前鋒,好鋼全在刀尖上,所以咱們應該用老弱殘兵誘敵,開始的時候雖然會有些小小的損失,但是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我方大勝,因此完全不如擔心!”


    孟知祥又問,那誰可以做我軍統帥呢,趙季良說:“董璋一向頗有威名,如今突然舉兵來此,咱們西川必定會人心浮動,所以您應該親自率兵抵禦,振作士氣。”趙廷隱插了一句,說:“董璋有勇無謀,他隻要敢來,必然失敗,我願為您擒拿此賊!”


    孟知祥一聽自己的部下都這麽有信心,很高興,當下任命趙廷隱為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率領三萬人馬去迎戰董璋。


    趙廷隱領命出去,部署好部隊,列好了隊列,然後入府去向孟知祥辭行,恰巧此時外麵有人遞進來一張董璋的檄文,上麵指責孟知祥悔婚背約,另外還有寫給趙季良、趙廷隱和李肇的信,信裏的語氣,好像已經和這三個人訂了什麽密約,似乎有裏應外合的意思。孟知祥看完,把信遞給趙廷隱看,趙廷隱把信往地上一扔,說:“何必髒了我的眼睛,我料想他無非就是使使反間計罷了,想讓你殺了副使和我而已。”說完對著孟知祥拜了一拜,轉身就出發了,孟知祥目送著趙廷隱遠去,說:“眾誌成城,事情必然可以成功。”


    過了兩天,成都又接到了來自漢州的敗報,說那兒的守將潘仁嗣和董璋在赤水打了一仗,結果兵敗被擒,漢州已經失守了。孟知祥於是讓趙季良留守成都,自己親自帶了八千人奔赴漢州。他們走到彌牟鎮,就看見趙廷隱正駐紮在鎮北,於是兩下會師。第二天董璋的兵就到了,孟知祥命令趙廷隱在雞蹤橋列陣,扼守住橋頭要衝,讓都知兵馬使張公鐸在他後麵列陣,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上去支援,孟知祥自己登高督戰。


    董璋到了雞蹤橋畔,見西川兵勢強盛,心裏就有點發怵,於是退到武侯廟前,下馬休息。過了一會,忽然他帳下的軍卒們開始鼓噪起來,有人嚷嚷:“現在已經到正午時分了,我們待在這曬太陽嗎?為什麽還不速戰!”董璋沒辦法,隻好上馬向前,結果雙方的前鋒剛一交鋒,董璋手下的右廂馬步指揮使張守進就棄甲投戈,投降了孟知祥。


    孟知祥就向張守進詢問軍情,張守進說:“董璋所有的兵都在這了,後麵沒有後備隊了,請您趕快出擊,千萬不要錯失了良機。”


    孟知祥一聽,原來這就是決戰了,立刻麾軍衝鋒,雙方一場鏖戰,東川兵也相當利害,跑去爭奪雞蹤橋,趙廷隱部下的指揮使毛重威和李瑭都相繼陣亡,惹得趙廷隱性起,指揮部下拚死力戰,陣地反複易手,卻還是頂不住東川兵的衝鋒。都指揮副使侯弘實看見趙廷隱失利,也率兵倒退。


    孟知祥立馬在高岡之上,看到這種情形,也不禁捏著一把冷汗,用馬鞭指揮後陣,命令張公鐸帶預備隊上前救應。張公鐸的部下此時已經養足了銳氣,命令一出,戰馬嘶鳴,戰士們大唿衝鋒。東川兵這時候已經殺得筋疲力軟了,冷不防一支生力軍從刺斜裏衝殺過來,頓時就支持不住了。趙廷隱、侯弘實又乘勢反殺迴來,把東川兵好一陣蹂躪,生擒了東川指揮使元積、董光裕等八十餘人。


    董璋一看這情況,不禁拊胸長歎,說:“我的親兵都已經耗盡了,我無所依托了?”帶著幾個親隨就跑了,剩下的七千人一看領導走了,都投降了孟知祥。被董璋抓了的漢州守將潘仁嗣也逃掉了。孟知祥率兵在後邊窮追不舍,追到五侯津,又收降了東川都指揮使元瓌,兵進漢州城。董璋早已棄城而去了,西川兵衝進董璋府中,找不到董璋,隻見這裏糧草兵甲堆得到處都是,大家爭相搬運,都無心去追董璋,董璋這才得以脫身。


    趙廷隱帶著自己的親兵,一路追到赤水,又收降了東川的三千降兵。孟知祥讓掌書記李昊撫慰東川官民,又寫了一封信給董璋,說自己將要前往梓州,要當麵問問董璋為何負約,還出兵進犯西川邊境,一麵前往赤水,打算跟趙廷隱合兵一處,去進攻梓州。


    董璋呢,一路逃到梓州城下,還擺譜呢,坐著轎子進了城。前邊反對董璋出兵的那個部將王暉迎上來,問董璋:“您全軍出征,如今迴來的還不到10個人,到底是怎麽迴事?”董璋聽了,無話可說,隻是流淚。王暉冷笑兩聲,扭身就走了。


    董璋一路上跑的又餓又累,就迴家吃飯去了,他這頓飯還沒吃完呢,忽然聽到外麵有人大聲喧嘩,董璋慌忙扔下筷子,出去一看,隻見外邊有幾百名亂兵,為首的是兩員統領,一個正是王暉,另一個是自己的侄子都虞侯董延浩。


    董璋心裏明白,此時這些人已經不可理喻了,趕緊帶著老婆孩子從後門逃出府去,登上了城牆,他叫指揮使潘稠去鎮壓叛亂。潘稠答應一聲,率領著十名士兵登上城來,直接把董璋的腦袋切下來,獻給了王暉。董璋的老婆和兒子董光嗣,也都上吊自殺了。不久西川大將趙廷隱率兵到了城下,王暉立刻就開城投降了。


    ............


    知識卡片: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四川這個地方,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讓曆朝曆代的君主操碎了心,李嗣源也是一樣。


    董璋小的時候是大梁一個富商李讓的家仆,是李讓的三大家奴之一。長大以後就在朱溫手下當了兵,憑著戰功一點點升遷。


    咱們前麵講過,公元923年,李嗣昭的兒子李繼韜投降了後梁。但是他手下的將領裴約不肯跟他一起投降,一直帶兵守在澤州。梁朝就派董璋攻陷了澤州,隨後任命董璋為澤州刺史。董璋這時候才冒了頭。沒想到沒過幾天,莊宗李存勖就滅了後梁,董璋隻好來朝見莊宗,莊宗聽說過他,覺得他也算是個人才,所以對他很優待,而且很信任他,不久就讓他官複原職了。


    那時候還是郭崇韜當權,他也挺看重董璋,讓他當了邠州節度使。莊宗發兵討伐蜀國,董璋擔任行營右廂馬步軍都虞候。郭崇韜有什麽軍機大事,都要召董璋來參議決定。前蜀被平定以後,董璋當了東川節度副使,東川包括今天的三台、中江、安嶽、遂寧、重慶這些地方,大概董璋這時候就有了想要割據一方的想法。


    郭崇韜被冤殺後,董璋非常害怕,公元930年,朝廷加封董璋為檢校太尉。但是董璋始終沒有安全感。後唐朝廷對他也不是太放心,所以就開始分他的權,還派了李仁矩等人在閬州等地駐兵,監視他。董璋就約了孟知祥一起造反,先後攻陷了五個州,還殺了嫖客李仁矩。朝廷下詔削奪董璋的官爵,董璋的兒子在洛陽也被殺了。


    但是後來後唐的伐蜀之戰很不順利。李嗣源隻得采取懷柔政策,孟知祥和董璋這時候意見出現了重大分歧,公元932年四月,董璋帶著一萬多人去襲擊孟知祥,最後兵敗被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山房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山房主人並收藏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最新章節